13年前,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我還沒有進入職場,一度懷疑,劇中的米蘭達,是個瘋子吧?現實中真的有這樣的老闆嗎?
走過十年職場,再來重溫這部電影,雖然戲劇總是誇張的,但我開始理解,職場女性管理者的「瘋」,背後的真相。
01
劇中女魔頭米蘭達的出場,就渲染了令人懼怕的氣氛。除了置身事外的安迪,雜誌社所有員工,都極其緊張。
聽到米蘭達馬上到達辦公室,第一助理艾米麗抓緊為她準備雜誌,開會的人收拾雜亂的會議桌,穿拖鞋的人換上高跟鞋。影片此時的配樂也是急促的,感覺我的老闆要來了,我要快快快。
就連米蘭達乘電梯,本來已經進入電梯的姑娘,看到米蘭達進去,也知趣地走出來,換乘別的電梯。
還沒等主角張嘴,所有人物的反應,已經暗示了,這是個相當厲害的boss。員工抱的心態就是,能躲就躲,躲不掉也不要在她面前出錯。
米蘭達一下電梯,就開始給艾米麗下達各種任務,語言、表情明顯符合前面的判斷。語速飛快,簡短扼要,時間精準,毫不留情。
哪怕對艾米麗這樣的助理,也感受不到絲毫的親近,老闆派頭十足。
不管是開會研討雜誌內容,還是看設計師的新品介紹,她總是給予否定、再否定。
她質疑下屬的工作能力,認為做的還不夠好,應該更好,似乎她永遠無法被滿足。
這樣的老闆,如果你認為她是「瘋子」的話,多半是因為,自己一定會被她整瘋。
是的,我也這樣想,但是,這種「瘋」的背後是什麼呢?
看起來是對工作和下屬的嚴格,其實是對工作的尊重。
新入職的安迪,穿了一件藍毛衣,旁聽米蘭達開會時卻笑出聲,因為在她看來,她們探討的兩條綠色腰帶根本沒有任何區別。
米蘭達卻藉機講出了安迪那件藍毛衣的時尚由來和背景,看穿了安迪「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小心思,直言她對時尚不夠尊重。
在一家時尚雜誌上班,不管是在什麼樣的崗位上,都應當從思想及行動上尊重時尚。這是敬業的工作精神和負責的工作態度。
只不過,米蘭達將這種對工作的尊重,表現的太極致了,以致我們看起來是她「瘋」了,所以稱她為女魔頭。
但也正是她的這種嚴苛,才敲醒了安迪,讓她更快地進入了工作狀態,發揮出了她的才能。
這樣的「瘋」,是專業,是管理團隊的殺手鐧。
02
米蘭達在影片的大部分情節裡,都是說一不二、叱吒風雲的形象。看起來她已經到了職場生物鏈的頂端,可以傲視群雄了。但是,即便是這樣的職場女強人,也會遭遇背叛和棄用。
當安迪知道了米蘭達要被別人取代,急切地想要告訴米蘭達的時候,其實她早已察覺,並且做出了應對。
最後結果公布,米蘭達仍然是這次職場鬥爭的勝利者。她是如何成功的?
首先,遊說替代者,去收入更高的公司;
其次,威脅高層,籌碼是她培養的設計、拍攝、模特等整個團隊將和她一起離開;
最後,犧牲同伴,本來替代者去的那個職位,早已談好是給內傑爾的。
如果說前兩點,是米蘭達為了保護自己而使用的手腕,再正常不過,那麼第三點,會讓人覺得,她為了自己,連多年合作的內傑爾都要出賣,她簡直是個「瘋子」。
但是看內傑爾的反應,他聽到這樣的結果,並沒有憤然離席,只是說了一句「她會補償我的。」
安迪反問:「你確定嗎?」內傑爾說:「不。」
可見,這樣的職場波折在米蘭達的職業生涯裡,一定不是第一次。而內傑爾,她的核心團隊人員,也一定理解米蘭達做出這樣瘋狂決定的心理,才會多年一直跟隨。只要米蘭達屹立不倒,內傑爾就還有機會。
女高管,想要職業發展順風順水,不「瘋」一點,如何在男性主權的職場裡生存。
這樣的「瘋」,是權謀,是為了掌控全局的不得不。
03
影片中米蘭達對安迪改觀,是給雙胞胎找《哈利波特》手稿那件事。本來米蘭達只是想為難或者說懲罰安迪,卻沒想到安迪居然做到了。
也許你會說,這也就是演電影吧,要是現實中,老闆讓你去做這件事,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樣的老闆一定是瘋了。
而米蘭達之所以「瘋」,不再保持她的專業水準,是因為安迪無意中聽到了米蘭達和丈夫爭吵。這,讓她立即情緒化,而宣洩的對象就是安迪。
其實,這並不是米蘭達第一次情緒化發作。上次,本來要周末飛到紐約看女兒表演的米蘭達,卻碰到颶風導致的飛機停飛。她要求安迪無論如何都要讓她飛回家。並且她覺得這天氣,不過是「毛毛雨」。
不能參與女兒的學校演出,讓米蘭達情緒化發作,結果自然是又發洩在了安迪身上。
很多人在評價職場女老闆的時候,經常都會用「情緒化」這樣詞,聽起來,多半像是一個負面詞彙。
優秀的職場女性,工作起來絲毫不輸給男性,但她們通常擁有一塊軟肋,那就是丈夫和子女。
事業和家庭,往往難以兩全。一旦觸及到她們的軟肋,自然是要瘋起來的。
這樣的「瘋」,是宣洩,是對家人情感的心存愧疚。
《賈伯斯傳》中有一句話,那些瘋狂的人,不合時宜的人,叛逆者及麻煩製造者,他們都是異類,看待事物的眼光與別人不同,但他們能改變一切。
可以說,米蘭達就是這樣的異類之一,她是個瘋狂的人,對工作要求極高,對下屬尤其嚴厲,有保護自己的手腕,也會為了事業兩次放棄婚姻。
看起來,這樣的人應該是自私的,不值得感謝和尊重。但是影片結尾,當安迪知道米蘭達專門為她寫了應聘推薦信,兩人再次相遇時,對望的場景令人回味。
米蘭達依舊冷酷地上了車,但是,當她摘下墨鏡、揚起嘴唇微笑的那短暫一刻,我們看到的,是那個瘋子一樣、四處挑剔的女老闆,對惺惺相惜的人才的偏愛和扶持。
這份對望,也讓這部現實的職場電影多了一絲溫暖和人情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