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宿夜花
長期以來,成龍的電影被認為是彰顯一種「個人英雄主義」。同為武生的知名功夫巨星洪金寶也曾在公眾場合調侃道:「你看他的電影例如《警察故事》等,永遠都是他自己一個人最好,我站在他身邊都不好了,所以我都不愛拍成龍電影。」
動作片作為以商業盈利為主要目的的類型片,在上映伊始,更引人注目的是影片的「數據」與「效應」。當成龍的《警察故事》系列成為一種歷史之後,當代的觀眾才會去重新審視——成龍塑造的警察陳幫辦(陳家駒)形象代表著什麼?
在長達122分鐘的《警察故事續集》中(前作《警察故事》也僅有100餘分鐘),故事的核心是圍繞一宗「炸彈恐嚇案」。
更長的片長,展現出了更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上級(upper class);Raymond(林國雄飾)與驃叔(董驃飾);陳家駒;協助跟蹤的狗仔隊。
而在這種層層相連的人物網中,處於更高地位的人,態度傲慢卻不參與實質行動;陳家駒是整個行動的實際執行者;狗仔隊儘管看似與街頭辣妹無異,卻頗有身手、智慧與計謀。
當更高地位的人,發出命令,下級就要嘔心瀝血去執行。
與前作《警察故事》以及同期李修賢的《公僕》、《皇家飯》的「人民公僕」系列頗為相似的是——底層「幫辦」形象,並非是代表著個人英雄主義。
通常說來,個人英雄主義的特點是出風頭,居功自傲,誇大個人作用,輕視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和力量,把個人的作用擺在集體和人民群眾之上。
如果仔細探索電影《警察故事續集》便會發現,成龍的角色更多是一種平民英雄的代表。
他們沒有居功自傲、沒有好大喜功、沒有強出風頭。他們繼承了傳統江湖豪俠的正義感與俠骨熱腸,卻無法擁有體面的學歷成為現代社會的精英。只得風塵僕僕,在上級的臉色、女朋友的不理解下,苦苦支撐。
在各行各業,承擔巨大身體勞累與精神壓力的,正是付諸巨大汗水的「普通人」。而陳家駒身上的自嘲精神與幽默感、帶點憤世嫉俗又任勞任怨,更是符合普通市民視角下的平民英雄。
在電影《警察故事續集》中,沒有了前作《警察故事》中林青霞飾演的Selina Fong一角,張曼玉飾演的女朋友阿妹,成了唯一的女性角色。從形象內核上看,張曼玉在續集中的阿妹,是一脈相承的:作為一個單純、嫻靜的普通都市女性。
比起前作中「電單車」、「砸蛋糕」的名場面,儘管仍不乏「橫衝直撞休息室」的喜劇場景,但形象上並無延伸與拓展。比之前作中「青霞曼玉」交相輝映、各顯其長,在更多的戲份展示後卻稍顯單調。但爆發戲的「一氣呵成」,成了張曼玉在演技開始蛻變前(一般認為是王家衛的《旺角卡門》)最為靈氣逼人的場面。
在《警察故事續集》中,最為值得矚目的是影片出現了大量爆破場景與b級片式的嚴酷虐待捆綁拷問戲,也給當時的觀眾帶來了很強烈的視覺衝擊。
如果說前作《警察故事》結局,陳家駒歇斯底裡的憤怒,將代表著資本傾軋構築的「消費主義」天堂的商場砸爛的場景,是對嗜血利益鏈的控訴;那麼《警察故事續集》結尾處,那美麗的煙花背後,諷刺的是什麼?是不言而喻的。
肉食者,嗜利;邊緣人,亡命天涯。比之麻木不仁與自暴自棄,社會的美好,更需要對世界的愛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