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科幻電影中的場景正在成為現實。
在愛奇藝自製綜藝《做家務的男人》第二季第一集中,範丞丞和郭麒麟打開房門的一瞬間,屋子裡的燈光、窗簾、電視全都自動打開,並根據實時狀況調節工作狀態,用智能的方式歡迎主人回家。
燈光、窗簾、電視、洗碗機、音箱、掃地機器人……這些過去冷冰冰的、單一獨立的家電家居,在小米智能生活的「重塑」下變得智能、有趣、更加便利並對人類富有理解力。
而在這一彌合需求、讓生活更加美好的機遇型賽道上,小米顯得決心滿滿、信心十足。
「智能生活將徹底影響我們每個人,小米將成為未來生活方式的引領者。」雷軍在小米十周年演講中明確喊話,而小米目前在手機與AIoT(智能物聯網)領域裡的積累以及其對於智能生活趨勢的把握,給了小米以「引領」的機會。
事實上,智能生活是人類刻在骨子裡的追求——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懂得創造各種工具,使用各種工具以提高效率、解放自己。雷軍將這種需求解釋為對人的解放,對社會生活焦慮的緩解,對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維護,對生活幸福感的提升。
滄海桑田,人類對於智能生活的探索從未停止,無論是蒸汽時代、電氣時代、網絡時代還是人工智慧時代,科技的進步都在方方面面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而當下的浪潮中,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物聯網、5G等技術的綜合進步讓「智能生活」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站在以上技術交叉點的小米,自然而然地也成為了探索智能生活的排頭兵。
早在2013年,雷軍便感知到了智能生活語境下硬體和IoT(物聯網)的趨勢。在《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一書的序言中,雷軍回憶:「那個時候只是看到趨勢,而IoT成為真正的現實至少還需要5年或是8年,我們決定,用小米做手機成功的經驗去複製100個小米,提前布局IoT。」
2014年,小米內部便提出了1+4+X的概念,即「1是手機+4個核心自營品類(電視、智能音箱、路由器、筆記本)+若干生態鏈企業出品的智能設備」,開始對IoT生態布局。2019年初,小米提出All in AIoT,5年投入100億。2020年初,小米再度升級投入,宣布要在「5G+AIoT」領域五年投入500億。
這是智能生活的「基礎網絡」——物聯網不光是一個以「物」為單位的巨量入口,在數據打通的情況下結合人工智慧,AIoT更是通往未來大門的鑰匙,像中樞神經一樣,搜集信息、形成反饋、給前端設備以最優指令。
而AIoT連結的硬體則是小米的強勢長板。
手機方面,根據Canalys統計,2020年第二季度小米的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繼續穩居全球前四,市場佔有率10.1%。
電視方面,小米電視2020年第二季度總體出貨量為280萬臺,穩居中國市場第一,同時達到了全球市場出貨量前五的水準。
而小米生態鏈則為小米的「設備池」提供了新鮮血液,雷軍在小米十周年演講中透露,小米產業基金已投資了超過70家半導體和智能製造的公司。
截至2020年6月30日,小米IoT平臺已連接的IoT設備(不包括智慧型手機及筆記本電腦)數量達到2.71億臺,人工智慧助理「小愛同學」的月活用戶在2020年6月達到7840萬。
這意味著豐富的場景數據以及足夠多的IoT產品,一方面為AIoT提供更多的數據養料,另一方面將用戶「包裹」在智能生活的設備矩陣中,讓其更加清晰地體驗到小米智能生活的優勢。
由此,智能生活的幾大要素——海量智能設備、生態鏈的支撐、AIoT平臺、巨量用戶的認知與認同——已被小米集齊。
天時地利人和,「智能生活」的願景對於小米來說觸手可及。具體來看,其實現路徑也非常清晰。
產品層面,小米的智能生活是由「1+4+X」構成(1是手機,4包括電視、智能音箱、路由器和筆記本,X則由生態鏈企業和合作企業來提供)。
而小米也在持續豐富IoT產品組合:米家網際網路煙灶套裝、小米手環、小愛老師、小米米家智能門鎖、支持小愛同學的洗烘一體機。從手機到電視,再到可穿戴設備、家電,小米生態鏈布局上的林林總總,這些產品矩陣讓規模化的設備連接成為可能。
與此同時,海量用戶購買和使用場景大數據做支撐,給AI帶來源源不斷的「燃料」,而MIUI\AIOS的系統應用能力,則能創造更好的網絡生態和用戶體驗。
但智能設備只是智能生活賽道的「入場券」,未來的競爭是AIoT整體生態系統的較量。手機核心業務和AIoT生態布局,不再只是簡單的加法,也不是簡單的並列關係,而是能引起質能轉化的方程式。
其實去年小米提出「手機+AIoT」戰略時,不少人對小米布局AIoT的邏輯認識得仍不夠清晰,以為只是將硬體的盤子擴大,走得還是賣貨邏輯,硬體銷售收入為核心收入,沒有認識到背後有大數據服務用戶、場景構建、網絡效應以及智能協同的效應。當小米在用戶規模、智能家居使用數據和多維度終端上的積累達到質變時,小米在手機和AIoT上的乘法效應即會逐步顯現。
雷軍在小米全員信中表示,AIoT業務要成為手機業務的催化劑、助燃劑,滲透更多場景、贏得更多的用戶,獲得海量的流量和數據,成為小米商業模式的護城河,真正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讓小米真正成為未來生活方式的引領者。
更加值得打開想像空間的是,小米所布局的智能生活是全方位的智能生活。
在C端,除了開頭所屬的多種場景之外,「小米妙享」支持音樂、視頻及通話在多個設備間不間斷切換,小米還開發了設備間的跨屏協作功能,支持拍照、文檔編輯等功能跨設備操作。未來還將進一步增強設備間的相互連接,提供更加智能的用戶體驗和場景應用,讓用戶進一步體驗到智能生活帶來的便利。
而在B端,小米已經推出了從音箱、電視、網關、照明、溫控等多個方面都能進行配置的智能酒店解決方案,以及了大部分房間智能設備之外還能打通門禁、停車、電梯、對講機等社區設備的智慧地產解決方案。
從趨勢上說,據國際數據公司估計,連接至網際網路的設備數量將從2016年的110億臺激增至2025年的800億臺,屆時,每年將產生180澤字節的數據,遠高於2013年的每年4.4澤字節和2020年的每年44澤字節。
巨浪下,小米很有可能是用戶接觸到智能生活的第一站。其魅力在於「牽一髮動全身」,每一個入口心智佔領所轉化出的用戶粘性是無法估量的。
就像綜藝當中燈光、窗簾、電視、洗碗機、音箱、掃地機器人……這些設備在給人驚喜的瞬間就會把人帶入到一個全新的智能生活環境中,讓人們的美好生活全方位升級。
智能橙盒,全屋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