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拍攝:洪和虎
在金華市磐安縣方前鎮與天台縣交界處,廣闊灘涂上盛開著大片大片的蓼子草花。
攝影:傅軍良
秋花吐蕊,微風輕拂,紫色的小花鋪滿地,好似春天遺忘下來的美好,真是一幅人間盛景。若不是親眼所見,不敢相信這是將晚的秋天!
攝影:傅軍良
陽光傾灑、花海綿延,遠處的山巒、湖水與花海交相輝映,很難想像吧,這星星點點的小花匯聚形成的花海如此美豔,關鍵是,它們還是野生的!
攝影:傅軍良
這種小清新的植物「蓼子草」還是一種中藥材,多年生草本植物,共40屬,800種,該種植物都生長在水田,人造溝渠或溼地,主產北溫帶,少數在熱帶,其中有些供食用和觀賞,有些入藥。
常見的應該是紅蓼、酸模葉蓼、綿毛酸模葉蓼、無辣蓼(伏毛蓼)、蠶繭草、顯花蓼、愉悅蓼、馬蓼(長鬃蓼)。
攝影:洪和虎
蓼子花花很小,常常抱團而生,在詩裡詞裡搖曳著入秋。迷人的粉紫色為秋天增添了一副美麗的風景。
這花大有來頭,古代詩詞出現的頻次非常高。比如:「梧桐落,蓼花秋」、「秋水鷺飛紅蓼晚」、「數枝紅蓼醉清秋」、」紅蓼一灣紋纈亂「等等。
於是,又想到了小時候看《還珠格格》,劇中人下江南遇見一群文人於湖邊作詩贈於即將離別的老鐵,紫薇上前隨手就在紙上寫道:「你也作詩送老鐵,我也作詩送老鐵。江南江北蓼花紅,儘是離人眼中血。」贏得了在場所有人,包括乾隆、紀曉嵐在內的紛紛讚嘆。
今天一查資料才發現,原來這並不是瓊瑤奶奶的原創,原來的故事是有一位鐵姓官員即將卸任,臨別之時,眾幕僚為之踐行,其中一位武官正在現場。大家準備為難他,於是提議每人現場賦詩一首,以表離別之情。終於臨到武官了,大家期待他當眾出醜。只聽武官開口:「你也作詩送老鐵,我也作詩送老鐵」,文官們暗自得意,正想怎麼嘲笑他時,武官吟出的後兩句卻讓他們震驚了,「江南江北蓼花紅,都是離人眼中血」。這首詩雖然樸實,其中意境卻非常適合送別時的情緒,也十分應景。
攝影:洪和虎
梧桐落,蓼花秋。煙初冷,雨才收,蕭條風物正堪愁。人去後,多少恨,在心頭。
——馮延巳
秋色在何許,蓼花含淺紅。客情禁不得,歸興逐西風。
——王十朋
攝影:洪和虎
一句句都是詩,一幅幅都是畫,一襲綠波,一片紅蓼,沿著秋水岸長成了一叢又一叢的詩意。
蓼花,在詩詞中這麼美!有機會路過時,請千萬不要忽略其美,停下來凹個造型,拍一張美美的照片!
攝影:洪和虎
蓼子花花語:思念、離別之情。
蓼子花開在秋天,開在秋水畔,都為這花增添了離愁別緒,唐代詩人司空圖「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詩中將碼頭堤岸上人們送別的情景和水邊的蓼花相呼應,於是蓼子花就和柳樹一起成為了代表離別意象的植物。
這片蓼子花開在磐安與天台的交界處,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送君千裡終須一別,就讓這片熱烈的花海衝淡離愁,衝淡秋日的蕭瑟。
攝影:洪和虎
拍攝:周瑞貞
人有草木心,萬物皆溫潤。這幾天,磐安的蓼子花是最好看的時候,放下手中的繁雜事務,來感受秋天的花海吧。
地址:金華市磐安縣方前鎮與天台交界處(寒山湖尾巴)
溫馨提醒:灘涂泥濘,建議穿雨鞋。參觀拍照時請自覺愛護好這片野生花海,不要隨意踐踏,為後面來的人留一片美景。
本文來源:磐安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