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李誠儒不去演員請就位了」登上微博熱搜,引發大眾討論。《演員請就位》第二季開播以來,話題一直不斷,在選人和評級中偏向流量明星、輕視有資歷實力演員的現象尤為引發爭議。
有消息表示,作為節目點評嘉賓,李誠儒不參加節目和只籤署節目前半段錄製合同有關,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出於對影視的熱愛,正如他在採訪中所說,「我不允許玷汙它,不允許你們胡來……我要維護它,因為它是我一生最熱愛的事業。」
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日前推出第二季,演員們在節目中參與模擬真實行業生態的「搶角」與「競演」,帶來一場場影視劇片段的翻拍表演。作為一檔角色競演類真人秀,節目看點本應在影視片段的重新改編、演繹,以及由此展開的演技較量上,但在《演員請就位》中,最大的看點卻變成了李誠儒的犀利評論。
李誠儒在《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節目中
這一看點其實從第一季延續下來。在第一季節目中,李誠儒面對年輕演員的失真表演和糟糕劇本,曾毫不客氣地說,「如鯁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針氈」,貢獻了節目最大的名場面,被觀眾戲稱為「儒學三連」。今年,他繼續坐在舞臺一側點評,無論是和郭敬明的「舌戰」續集,還是和陳凱歌就《無極》優劣的言辭較量,都成為節目的熱點話題。
在上周播出的《甄嬛傳》翻拍片段裡,李誠儒從對演員表演的點評,談到背後歷史劇虛浮胡編的亂象,一番犀利批評連帶讓節目上了幾個熱搜。此時,卻突然有媒體爆出李誠儒「不去了」,自然引發大眾關切和議論。
李誠儒為何不去了?有不少人分析,是因為節目的遊戲規則和導演的選人標準令他無法接受。相比第一季,該綜藝節目模式從「導演選角」轉變為「演員搶角」,模擬影視行業的殘酷生態。每位參與選手都由業內進行了S、A、B的市場初定級,評級較高者,擁有競演角色上的優先選擇權。然而,這一評級本身就頗令人意外。比如溫崢嶸、馬蘇等有較豐富表演經驗的中年女演員被市場劃分到最低等級,而剛從男團選秀中新鮮出爐的年輕偶像卻拿到了最高評級。儘管節目有意藉此表達突破偏見和人才成長的概念,但陳凱歌、爾冬陞、趙薇、郭敬明四位導演通過舞臺表現所作出的重新評級和選擇,仍然給人偏袒「流量」之感。
當導師郭敬明給表演經驗為零、現場表現糟糕的何昶希發了一張S卡(最高評級)時,李誠儒直言,「一個寶劍扎在胸口,連痛苦都沒有的,就被選擇嗎?」儘管郭敬明為此重新定義S卡為學生、種子和特別,但在李誠儒看來,這種做法有失公平公正,「鼓勵那些演得差的,怎麼不想打擊了那些演得好的呢?」
上周播出的《甄嬛傳》片段目前被公認為最差的一組表演。飾演果郡王的陳宥維從出場到「去世」,觀眾都在發笑,但陳凱歌卻給了他進組機會,並表揚他「比上一次有很大的進步」。
許多觀眾覺得該淘汰的角色,依然出於各種原因被留在舞臺上。李誠儒在接受媒體採訪表示,「流量是真的假的?壓根就沒有任何影視作品,只是什麼男團、女團……(選秀)這些東西把市場給攪和亂了,甚至你在電影學院和戲劇學院學了四年,不如人家仨月的選秀,現在等於是超車了。」
評論中,有網友列舉某選秀女團如今各個都活躍在影視界,而她們原本該去的是唱跳舞臺。此前,編劇汪海林以一番「我與流量的戰爭」演講引發大眾熱議,他在後來的回應中表示,流量崛起,並不是草根對學院派的逆襲,而是不經過任何訓練就上臺表演,「這在毀掉表演藝術」。
近年來,綜藝真人秀隱隱有了「宇宙化」的趨勢,有人從戀愛、結婚到生子、育兒一條龍打包,把私人活全部秀出來;而從男團、女團選秀出來的新人偶像,立刻來《演員請就位》展示他們零基礎演技的訓練過程,貢獻出令人「如坐針氈」的表演。
在排練《甄嬛傳》時,陳凱歌發現兩位演員的臺詞都不過關,又是拍打背部提氣,又是要求其出去跑兩圈再回來演。表演基礎訓練課程直接放到臺前來供觀眾欣賞;舞臺作品裡可觀瞻的片段越來越少,奇葩場面越來越多。這也讓節目演技的成分越來越輕,而真人秀的成分越來越重,成了年輕偶像如何逐夢演藝圈的「楚門的世界」。
《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節目截圖
選秀偶像不經任何訓練就上臺表演,並且「彎道超車」,這已經是舞臺上天然的戲劇矛盾,自然有其看點。而坐在舞臺邊緣的李誠儒就像是在「打破第四面牆」,用犀利點評替觀眾發聲,就像他所說,「欄目裡我說了一些真話,引起了社會一些反響,我覺得很欣慰」。
有人認為,退出節目,是李誠儒對節目形式的審美疲勞,而這樣的「戲劇」看多了,觀眾何嘗不也會審美疲勞。
選出來的偶像明星,唱歌、舞蹈、表演、旅行、戀愛、結婚,一切皆可秀,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可以在各個綜藝裡打通。綜藝秀場上,永遠不缺話題,不缺關注度,但一個人可以永遠活在綜藝裡嗎?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