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風起雲湧的拍場上,演藝界明星儼然成了收藏新貴中的生力軍,王剛、海巖、王中軍、馮小剛、張涵予、汪涵、陳魯豫等身影讓拍場更加星光熠熠。有人賺錢如「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買油畫兩年後轉手賺兩千多萬;也有人痴迷如高產作家海巖,為攢錢買黃花梨,鞋破了也要補了再補。 或早年入手,投資倒騰;或只買不賣,抱著古董入眠。今天美歐易拍就帶大家盤點一下明星收藏那些事兒。
潛心收藏了這麼多年,汪涵的藏品遍及字畫、菸草、紅酒、鋼筆、紫砂壺、茶葉等「領域」,最貴的藏品是一張黃賓虹先生的畫,價值上百萬。經驗豐富的他,將收藏分為七個階段:第一階段叫「放眼望之,滿眼都是真貨」;第二階段是「掌握一點兒知識後,滿眼都是假貨」;第三階段是「真偽莫辯」;第四階段是「貪痴滿懷,滿眼都是誘惑」;第五階段是「心生歡喜,不言對錯,我高興就可以」;第六階段是「煙雲轉逝,看一下就夠了」;最後一個階段叫「萬物皆空,一笑而過」。
成龍在古玩店內挑選藏品
大中華區影壇巨星和國際功夫電影巨星。在鏡頭之外,成龍與一些富豪一樣,愛好收藏。成龍收藏品繁多,據他自稱塞滿8個倉庫,藏品包括徐悲鴻的畫、價值200多萬元的馬鞍這樣的珍品。成龍同樣自稱擁有價值數億的紫檀木珍藏,數量數以萬件。在拍賣市場上,他的這些藏品價值難以估量。而其中最特別的是,他喜歡收藏「古董房子」。據悉,成龍這幾年已收集了十棟老宅子。
成龍鎮宅之寶——紫檀木
成龍有多少身家難以估計,但單是計算擺滿他的香港清水灣片場貨倉的紫檀木珍藏,成龍就無不得意地說:「我想沒有數十億那麼多,數億啦!」紫檀木稀有,是世界貴重木料之一,素有「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說法,一雙紫檀木筷子,動輒要2000多元,去年蘇富比在香港拍賣一張清代紫檀木雕方桌,近280萬港幣成交。 據了解,成龍這數以萬計的紫檀木珍藏,已收藏了20多年,大部分源自九間明朝古屋古廟及古戲臺,價值連城。並且紫檀木本身就有鎮宅之功效。
王中軍,最為人所知的是華誼兄弟的老總,而他自己最喜歡的稱謂則是"商人+藝術家",油畫、雕塑和古董是王中軍最愛收藏的。
王剛曾自得地說,他是收藏界最好的主持人,主持人裡最好的收藏家。王剛對古玩的收藏可以既是愛好,又兼顧投資,因此對他而言,逛北京潘家園地攤和去古玩店並不矛盾。 在地攤上可以討價還價,無論貴賤,為自己的興趣花錢,即使交了學費也不覺得虧。從最開始收藏鳥籠子,到現今收藏最多的瓷器。王剛說收藏是天底下最美的事,"每天讓你玩著、欣賞著,同時,它還能保值和升值,一不留神更能讓你發大財。"
有一次王剛到「正莊國際古玩城」去,一進門就被一件標價200萬元人民幣的「漆雕蘭亭雅樂琴桌」吸引。當即愛不釋手。 王剛偏愛瓷器收藏,至今已經藏有各種古瓷器百餘件。王剛認為,無論是大家抱著何種目的涉足古董市場,愛好也好投資也好,客觀上都起到了「花自己的錢守護民族遺產」的目的。 潘家園一帶的舊貨市場地攤、古玩城都成為王剛演戲之餘徜徉的寶地,他甚至私下給自己規定,每年盛夏和隆冬的三四個月裡不接戲,為的是騰出更多時間淘寶。
在一次藝術品秋拍中,保利拍場不僅僅創造了兩個"億元天價"紀錄,而且吸引了不少明星大腕進場參與舉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導演馮小剛。預展時保利方就特別讓趙旭親自陪同馮導巡視,大牌對大牌,相談甚歡。正式拍賣時,馮小剛坐在第一排,認真翻看圖錄、記筆記。最終,馮導花費了幾百萬元買下了楊飛雲的作品。
美國總統歐巴馬與夫人米歇爾是藝術迷,曾經在白宮掀起一場「藝術革命」,從地方博物館裡借來47幅畫,用抽象藝術作品裝飾白宮。
有行家笑說,最近幾年國內手札的拍賣市場價格,起碼翻了好幾番,尤其是手札的交易價格暴漲,有圈內人士開玩笑說,"跟張鐵林有一定的關係",因為他曾創下一個人包圓買下一場買賣會上的全部手札藏品。對此,張鐵林說,他的收藏經歷並不長,而且只喜歡"帶字兒的東西"。
張鐵林鎮宅之寶——手札 張鐵林不僅說話豪氣,收藏方面更豪氣。「剛開始收手札的時候,市場還是個冷門,便宜到三五百元一通。我在上海的拍賣行,人家問我:『張先生,您下午的手札是整拍還是零拍?』整拍就是包圓兒,零拍是零著買,我說我肯定是整拍。一上來我就全包圓兒了,多少錢我都要。」就因為他的這股勁兒,他比較完整地收進了很多老手札收藏大家的藏品。 王剛對收藏的興趣也是張鐵林帶出來的,「那時候他老念叨,沒什麼愛好,我說你可以玩玩收藏啊,結果他一發不可收拾。」張鐵林說,「王剛買東西特別小心,他在上海地攤上為一個小東西跟人家討價還價,砍來砍去,我一去都是問,你這一堆多少錢。我買下一堆,扒拉幾個送他。」 張鐵林還曾經自製過瓷器。不辭勞苦從景德鎮請來師傅,自己燒,再請書法家在上面寫字。 不過「燒出來的東西也不知道拿它們怎麼著,後來就關了」。「有一天,突然醒悟過來,我幹嗎不寫『鐵林窯制』啊,500年後就是真古董。」 張鐵林的主要收藏是手札,主要包括錢鏡塘、吳省庵、丁輔之的手札藏品。「開始時我運氣好,起點高,第一批收的手札其實就是錢鏡塘先生的手札藏品,這是他們畢生的心血,必須在整拍的前提下才能做到。」但不久後市場很快被抬了起來,2002年,錢鏡塘的一套明朝手札藏品拍到了990萬元,張鐵林就只能望洋興嘆了。
據了解,張涵予和馬未都交情很有淵源,二人因對同一藏品有興趣而結識,此後英雄惜英雄的兩位友情也是猶如古董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愈來愈深。而在活動的現場,張涵予還特意找到馬未都大談近日收穫之物。
七年前,已在文化界、影視界嶄露鋒芒的海巖,在朋友的慫恿下走入了古典家具的世界。七年後,已成功跨界收藏的海巖,不僅擁有了上百件精美的黃花梨家具,更已然將黃花梨的氣質、文化,渾然於身,而且因為時常幫朋友掌眼的他,儼然已變身為收藏界的又一位大家。而他亦深以為許,在作家、商人、藏家身份轉換間,獨愛此味。
張信哲鎮宅之寶——古董。 張信哲收集古董已有二十多年了,走上這種與古舊物品的不歸路,是起源於一個中國式建築的院落。由於住屋要改成神學院,許多燈飾、彩色玻璃都面臨被扔掉的命運,阿哲覺得可惜,便一樣一樣從垃圾堆中拾起來,搬回家中,開始了收集古董的生涯。愛古董成癖的他,對於老舊物品一律來者不拒。熟悉他的朋友遇上他有喜事,也都是送古董,投其所好。對於他而言,古董並不是指那些小物件,還包括他醉心的古建築,因為沒有辦法弄到手,所以他發揮了畫畫的天份,將這些古董建築一一畫下來,用來保存和擁有它。阿哲最大的心願就是開一間古董博物館,和大家一起分享喜悅。
來源: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