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是我,浙江傳媒學院戲文系的學生一枚~
這篇文章主要重點講講在校考和統考備考過程中我是怎樣準備的、怎樣節約備考過程中寶貴的時間。話不多說,下面就馬上切入正題!
這篇的重心放在故事創作和即興評述新聞評述上,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哦~
一,故事創作
我收集故事素材的渠道比較多樣,公眾號上的故事、身邊發生的事情、名家作品的改編等等。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對身邊人事物的觀察。
舉個例子,我當初進了我們社區的戲劇票抽獎群,主辦方臨時決定以搶紅包的方式來決定誰能拿到免費票。
當時群裡的一個年歲較大的業主就不高興了,認為這種方式下他幾乎沒機會拿到,就在群裡抱怨。
然後一個年紀與我相仿的男孩覺得這種方式蠻好的,和他吵了起來。最後老人退群,此事不了了之。
但在我的腦海裡便設計出了這樣一個故事:男孩如願搶到票,準備請自己女朋友的父親去看,結果女朋友的父親正是那位在群裡和他爭執的老人……
結局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be的、he的,但最基本的起承轉合是有了。這只是比較低階的藝考故事,但用來應付省統考足矣。
我們作為編導生,聯想和發散的能力,對生活的感知力都是很重要的。
【推薦】
大家可以看曾少祥老師編講故事技法、mooc、知乎live,關注真實故事計劃、人物等公眾號,多積累技巧和素材,多看他人是怎樣講好一個故事的。
專為藝考生編寫的故事教材也可以拿來參考,但可能會和其他藝考生撞梗。技巧和素材的有機結合,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讓你不再為故事犯難。
當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仍是我們要注意的重點根據自己考的學校、專業確定側重點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一定要下筆去寫!多練!從別人的故事或者名家作品裡面提煉出來的故事核也可以加以改變成為「自己的內容」。
如果只是積累乾巴巴的故事核,不結合具體的題目去練習,那麼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是努力努力白努力,積累積累白積累。
此外,大家在相關的故事練習時,一定要注意是哪種故事考題哦~續寫性、題目性等要做好區分,避免跑題啦。
二,即興評述新聞評述
我個人非常喜歡評述類的考題。在校考過程中,大家要注意即興評述一般是限時、抽題的。
比較內向、面對老師會緊張結巴或腦子轉的慢的同學要謹慎報考考即興評述的學校(當然即評的素養是可以鍛鍊出來的,但不排除有些同學想揚長避短)。
在準備即興評述和新聞評述時,要關注各種新聞熱點。評述喜歡出什麼樣的內容,不同學校確實也有不同的偏向。
但在校考一定階段內發生的大事是你必須了解並能說出自己觀點的。在這種背景下,我給大家的備考建議是【積累】【鍛鍊】。
1、積累的是什麼?社會熱點。
從哪裡積累?新聞類app,微博,知乎,公眾號,一切可以給你提供信息的平臺。
信息差博弈下的藝考中,不少學校甚至把當年的熱點當作文常題來出,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在這裡推薦一些公眾號給大家:藝考即興評述/新周刊/文化產業評論(考製片的看這個很實用)/vista看天下/南都周刊等等。
警惕垃圾信息!對自己沒用的信息少看,畢竟咱們的腦容量是有限的。作為編導生,一定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最好像我一樣,隨手記下一些你覺得很好、很鮮明的觀點,擴充自己的小知識庫。
這樣的話在校考過程中你才能有話跟老師談,不至於陷入尷尬的境地,也不至於說讓老師認為你是一個膚淺、不愛深層次思考的學生。
2、鍛鍊的是什麼?你評述某一人事物時的框架和邏輯。
不論是口頭上說的即興評述還是寫在紙上的新聞評述,在張口/下筆之前都要有一個相對清晰的提綱。
否則如果是想到什麼說什麼、想到什麼寫什麼,豈不是太凌亂了?
我建議先練新聞評述,就像寫普通的議論文一樣,利用一定的寫作結構(總分總/分總/總分)去一次次地鍛鍊打磨自己的能力。
清晰的邏輯和深刻的觀點,足以說服老師。
以上就是關於評述和故事創作的分享了!大家有什麼問題歡迎在評論區討論哦~
我還寫了很多其他藝考經驗的分享,都傳在了【之談藝考】小程序,快去看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