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劇的另一種可能 |《黎明決戰》這樣講述第一代公安故事

2021-03-02 廣電時評

自2014年以來,以《謎砂》《湄公河大案》《刑警隊長》為代表,公安刑偵題材的影視作品集中湧現。這些作品製作精良,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突破了傳統公安劇以警匪搏鬥為主線的敘事模式,塑造了一批符合警察特徵、展現警察風骨、謳歌警察精神的人物形象。因此,有業內人士評論稱,「公安題材影視劇重回『黃金時代』」。

目前,國內公安劇往往以當代民警為主要刻畫對象,選材集中於民警破案故事,其中以《重案六組》為經典。而最近開播的電視劇《黎明決戰》則選擇了一條全然不同的路徑。以1946年解放前夕我國第一代公安戰士為核心人物,講述了他們在哈爾濱與敵對勢力鬥智鬥勇,最終平息暴動使城市得以治理的故事。

《黎明決戰》定位於「年代公安劇」,不僅從時間上為故事背景劃定了範疇,更為其賦予了特定的歷史意義。這是國內公安題材的影視劇首次將故事發生時間置於抗戰後解放前這一特殊的歷史階段——我國第一代公安的職責不僅是除暴安民,也要肩負對抗國民黨特務的重任,這就決定了《黎明決戰》的故事講述方式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部公安劇,也讓該劇在刑偵題材的路子之外,兼備了國家歷史的宏大敘事

《黎明決戰》的整體歷史背景是解放前夕國共對峙時期,這使得該劇得以同時容納「刑偵」和「諜戰」兩條敘事主線。兩條敘事線相互嵌套,助推劇情鋪展

導演劉江在拍攝《黎明決戰》之前,曾執導過經典諜戰劇《黎明之前》。但劉江在接受採訪時坦言,拍攝《黎明決戰》的難度比前作大得多,「從題材上看,《黎明之前》是標準的諜戰劇,可以天馬行空地演繹;而《黎明決戰》是有歷史背景和真實原型的,要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進行創作,又要做到可看性,難度比前作大得多。」

為了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再現歷史,劉江透露,該劇光是劇本的打磨就歷時一年多。除了精巧的懸念設置和富有張力的敘事文本,《黎明決戰》也把時代背景很好地融入到敘事中

時值國共對峙的內戰時期,戰火紛飛,哈爾濱是全中國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前有偽滿政府統治遺留的滿目瘡痍,後有國民黨特務的地下活動,新生的中國共產黨政權風雨飄搖。由王千源飾演的公安局局長程檣和由劉詩詩飾演的國民黨特務宋紅菱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相遇,倆人又曾是舊日戀人,割捨不斷的舊情和迥異的信仰、國家命運與個人感情,共同構築了劇中矛盾線。情節據此展開,為故事的敘述帶來張力。

可貴的是《黎明決戰》的劇情並未囿於男女主角的情感糾葛和內心掙扎,而始終貫穿著一條背景性的主線——在國共戰爭中,共產黨因為得了民心,逐漸在全國戰局上佔據上風;而國民黨則節節敗退。這一切戰局的變化以微縮的形式在哈爾濱這座城市裡展現著:從政府機構的集體撤退和回歸、商人的市場行為、市民的集體行動乃至街頭賣報聲透露的小報消息等細節,都從側面反映了國共對峙形勢的變化。

通過把歷史背景巧妙地融入到劇情中,《黎明決戰》在單純刑偵和諜戰情節之外,為故事文本增添了一種歷史的厚重感,而真實歷史因素的加入又能讓熟悉歷史背景的觀眾產生代入感。不同於多次出現在影視作品中的當代公安民警,中國第一代公安戰士的故事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知,《黎明決戰》以公安局局長程檣從最初到任的茫然無措,到後來的有勇有謀這一變化過程,真實地再現了第一代公安戰士面對新形勢的認知和適應過程,把對於觀眾而言陌生的歷史以熟悉化的手法進行解構,在潛移默化中強化主旋律的聲音。

劉江曾感嘆正劇難拍:「政策尺度的把握,尊重史實的拿捏,又要發揮可看性,這幾點同時要做到。一句話就是既要尊重歷史,又要尊重觀眾的收視習慣。」

《黎明決戰》講述的是一段歷史的「執拗的低音」,加之故事背景發生在哈爾濱而不是以往同類作品呈現得最多的上海。因而,敘述的難點在於既要尊重史實,又要符合觀眾的認知範疇。對此,《黎明決戰》採取的策略是真人事跡加上合理虛構,使劇情具備觀眾可以理解的普遍性,也為創作增添了一定的自由度。

在敘事線索的設置上,該劇以新中國首位公安局局長的個人事跡為藍本,選取了刑偵作為全劇的基礎線索。此外,為強化戲劇性,又安排了國民黨特務宋紅菱擔綱了諜戰這一線索。過去,國內諜戰劇多採取「敵明我暗」的敘事角度,間諜通常由主角扮演,如《潛伏》《偽裝者》等。《黎明決戰》則從公安的角度展開敘述,同大多數刑偵劇類似,採納「敵暗我明」的視角。因此,全劇帶著諜戰劇的底色,卻使用了一種與之截然相反的敘事線索,反明為暗,顛覆了明線和暗線的主次位置。這種雙重線索的建構方式,無論在爭取觀眾,還是在劇情鋪陳上,都是聰明而有益的:一方面滿足不同受眾的觀劇需求,另一方面也為情節設置帶來多種可能性。

本劇圍繞著「奪寶」展開,故事的主線是一批軍火,這批軍火對國共兩黨來說都十分重要,雙方在爭搶軍火過程中的明爭暗鬥推動敘事。隨著情節推展,國民黨特務宋紅菱原本的信仰產生動搖,轉而對原本是敵人的共產黨心生崇敬之情,這一變化使得原本相互平行的「明線」(刑偵)和「暗線」(諜戰)開始交叉重疊,故事的層次感和複雜性由此而來。

作為一部立足於特殊歷史階段的行業劇,《黎明決戰》在整體上採用了全知視角的講述方式,將個人感情和遭遇嵌入到家國命運的宏大敘事之中,形成了大時代和小人物對照的敘事格局

紀錄片式的劇情提示構成本劇亮點,為此,劉江動用了為《黎明之前》配以旁白的「御用」配音演員,為這部劇交代歷史背景和呈現人物內心活動,由此生成冷靜旁觀的第三人視角,既能豐富敘事層次,又可以起到讓觀眾適時從個體化的劇情中抽離,進而對宏觀層面的家國命運有更深入的理解。

《黎明決戰》融合了家國情懷、推理探案、社會倫理、人情法理等多種元素,將其濃縮在31集的體量中展現。據了解,《黎明決戰》原本攝製了40集的內容,卻在後期剪輯時被導演刪減成31集,「這部戲後期我管得多些,把要求抬高一點,不要有廢戲,把拖泥帶水的戲份剪了,毫不猶豫把『贅肉』減掉……因為是強節奏燒腦劇,剪輯要快些」,劉江坦言,「《黎明決戰》如果從商業上考慮是吃虧的。但是在品質和商業之間,我選擇品質。」

從全劇的呈現來看,劉江的「狠心」剪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從首集開始,劇情就十分緊湊,迅速拋出「軍火」這一故事主線,同時,對公安局局長程檣和國民黨特務宋紅菱的感情戲也沒有著墨過多,而在故事推移中以兩人的互動來回應細膩情感。

《黎明決戰》兼備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明暗交織的敘事線索,這為國內公安劇的創作提供了同類題材創作的經驗與方向,這一全新的範本或許將激活一批新類型公安題材的創作。

【版權聲明】本文系《廣電時評》獨家稿件,《廣電時評》編輯部保留所有版權;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

相關焦點

  • 大家認為王千源和劉詩詩出演的電視劇《黎明決戰》怎麼樣呢?
    電視劇《黎明決戰》是由劉江執導,王千源、劉詩詩、曹炳琨、張晞臨領銜主演的的年代公安劇。該劇講述了1946年中國第一代公安戰士在哈爾濱與敵對勢力鬥智鬥勇的英雄故事。內部,公安幹部來自五湖四海,工作思路、方法不同,遇到具體問題常常產生分歧,工會與農會也在爭論著誰是城市管理的主導,市領導層缺乏管理大城市的經驗等等,這些都給程檣和他的戰友們構成巨大的壓力。國民黨先後派遣在美國受過特訓的高級間諜和特工潛入哈爾濱。程檣聚集了公安局各方力量,依靠基層群眾,阻止了敵人的一個個陰謀。為了安定社會治安,成立鄰閭委員會,健全全市外僑戶口管理工作,取消妓院、煙館和賭場。
  • 強情節公安巨製《黎明決戰》開機:特殊題材現殊死較量
    該劇主打強情節公安巨製,現場的開機發布會上導演劉江稱本劇將是一部備受期待的「奪寶」大劇,而現場的一眾主創為保持劇中角色的神秘感,一再和現場媒體開起了玩笑。發布會現場也別出心裁的安排了主創送新年祝福語給全國觀眾的環節。
  • 資訊丨強情節公安巨製《黎明決戰》開機 特殊題材現殊死較量
    該劇主打強情節公安巨製,現場的開機發布會上導演劉江稱本劇將是一部備受期待的「奪寶」大劇,而現場的一眾主創為保持劇中角色的神秘感,一再和現場媒體開起了玩笑。發布會現場也別出心裁的安排了主創送新年祝福語給全國觀眾的環節。
  • 《黎明之前》堪稱經典,《黎明決戰》被吐槽,差距在哪裡?
    如果談到《黎明決戰》,很多網友吐槽,相比較《黎明之前》,差距不是一般的大。《黎明決戰》同樣也是一部主題深遠、立意新穎、具有積極價值導向的諜戰劇作品。該劇的故事發生地是哈爾濱,講述的是我國第一代公安戰士在哈爾濱與各類敵對勢力鬥智鬥勇的故事。
  • 《白夜2》重生難題背後:公安劇困境淵源考
    並且,《原生之罪》的整個故事架空。據業內消息稱,這種整體故事背景架空但明顯是以國內為背景的刑偵劇後來也受到嚴格管制。 2014年廣電總局禁止涉案劇在上星衛視黃金檔播出的禁令解除後,伴隨著網劇的發展,先是迎來一波公安劇製作高潮,如2014-2017年《暗黑者》《法醫秦明》等小體量網劇相繼播出。而2017年《白夜追兇》《無證之罪》作為超級劇集一炮而紅後,公安劇的質量提升、數量迎來爆發。
  • 正能量公安劇《中國刑警803英雄本色》PP視頻熱血開播
    PP視頻獨家上線《中國刑警803英雄本色》,每晚24時,帶你重新感受正能量公安劇,感受人民公安用熱血和忠誠捍衛法律的尊嚴,用生命的音符和刑警的熱血譜寫著動人的樂章。《中國刑警803英雄本色》是繼《中國刑警803》之後推出的第二季作品,其故事依舊圍繞著刑警隊長陳雷及其帶領的803刑偵總隊展開,講述了新時代的公安幹警以勇敢和智慧,偵破了一個個複雜的案件,最終保衛人名生命財產安全的故事。
  • 這部公安劇,嚴肅活潑、團結緊張
    《三叉戟》之前,觀眾所接觸的公安劇,其演員配置更多是年輕演員挑大梁,中老年實力派演員擔任配角。《三叉戟》很難得地以三個中年演員為主角。不僅在公安題材裡,包括其他類型的劇集,這都是相對少見的。陳建斌、董勇和郝平,都是有口皆碑的實力派演員,三個主演的年齡相加已經超過150歲。
  • 2020年待播涉案劇達34部 公安影視新作爆款出圈
    《燃燒》從一起跨越30年的陳年舊案入手,以寫實風格還原三代公安民警,為追索真相、捍衛正義而不懈努力的經歷。導演陳育新是我國知名涉案劇編劇,《燃燒》也是陳育新繼2007年執導《國家行動》之後,時隔12年再次執導。
  • 張譯、王凱、楊冪、李易峰、靳東…公安劇扎堆,誰能突出重圍?
    遠的有民國小警察、新中國第一代公安,近的有刑偵警察、國安戰士,各款各類,應有盡有! 接下來豆子就帶大家先預習一下這些公安劇的未播片花,先佔個坑~ ---《光榮時代》:新中國的「新」警察故事--- 「我們新中國的警察就是要為老百姓熬更守夜,這是我們的責任。」
  • 這部精品公安劇夠硬核
    隨著市場大環境的變化,公安劇有著精品回歸之勢。劇集不僅在視角上有了更豐富的解讀,在創作上也正逐漸突破套路化。近期正在江蘇衛視熱播的公安題材劇《三叉戟》講述的是已經退居二線的三位「人民警察」因好友被害再度重聚,齊心協力找出幕後黑手並一舉擊破金融犯罪集團,續寫輝煌的故事。
  • 《深淵行者》金主爸爸公布最「新鮮」搭配:雙面臥底+高燃劇情,顛覆傳統公安劇
    憑藉其真實的緝毒故事、跌宕起伏的劇情、精湛的製作團隊和強大的演出陣容令其業內關注度居高不下,臥底緝毒題材也讓觀眾又生新的期待。該劇雲集張嘉譯、吳秀波、張豐毅、翟天臨、張儷、包貝爾、江鎧同、孟子義等眾多明星,合力打造全新緝毒題材的公安劇。《深淵行者》劇情內容取材自中國緝毒警察的真實案例,講述了曾經的臥底英雄現在是交警的高懷遠(翟天臨飾),和相愛的女朋友(張儷飾)準備結婚,但他從臥底警察被害的事件中發現毒販重大陰謀的蛛絲馬跡。
  • 公安劇《三叉戟》月底強勢來襲
    喜歡追劇的朋友們都能感覺得到,近幾年的國產公安劇似乎過分追求驚悚的氛圍和冗長的推理,搭配形象俊美的鮮肉演員,賣相確實不錯。不過真的仔細看下來,難免給人一種不接地氣的感覺。事實上,內地過去的公安劇其實很有自己的特色,也產出了像《徵服》《重案六組》系列等超多佳作。好消息就是,最近就有一部陣容極其硬朗、風格極其地道的公安劇要與觀眾見面了,電視劇《三叉戟》定檔5月31日。
  • 這部公安劇,在煙火氣裡升騰著理想光芒
    看熱播公安劇《三叉戟》深刻感受地到,「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是那樣的自然生動,它以「巧形式+好故事+老戲骨」的表現方式,以「煙火氣+理想主義」的演出內涵,取得了內容與形式上的高度融合,讓觀眾有了咀嚼的欲望。《三叉戟》,或許是一部可反覆觀看的精品公安劇。
  • 《三叉戟》看三個老戲骨如何演繹一部「不正經」的公安劇
    中年戲骨、公安劇、退休警察,幾個關鍵詞一湊,就勾勒出一部暮氣沉沉的嚴肅正劇。作為偶像劇十級學者,這種既沒帥氣主演也沒甜甜戀情的劇,本來是勾不起我絲毫興趣的。然而,誰能想到打臉來得那麼快,點開第一集,居然看到停不下來!和我們印象中一板一眼的正統公安劇比,《三叉戟》簡直太「不正經」了!
  • 5部黎明諜戰片,有王者有青銅,哪部才是巔峰之作?精析不容錯過
    他們分別是《黎明之前》《黎明前的抉擇》《黎明決戰》《潛伏在黎明之前》《黎明絕殺》,單從名字上看,似乎難分伯仲,但是從內容和口碑上看,確實雲泥之別。《黎明之前》情節引人入勝,讓人慾罷不能,直呼過癮。縱觀全劇,就像導演設置的一副珍瓏棋局,牽著觀眾的鼻子非破解而心安。又仿佛《羅生門》,不同的講述版本帶給觀眾不一樣的答案。目前該劇豆瓣評分9.2分,在諜戰迷心目中備受推崇。
  • 看過幾部 你才是真正的公安劇迷?
    長期關注涉警影視劇的警網影視貼心小編們已經為各位試水,推薦幾部可能被名字耽誤了的冷門公安好劇。明天就是周末了,下文推薦的劇集請大家放心觀看,良心保障絕對不坑。     近年來,好看的公安劇真的不只有《破冰行動》《獵狐》這兩部哦。
  • 抗擊病魔、救死扶傷(六十二)老電影人講述電影海報故事之《決戰末世代》
    今日推薦影片:《決戰末世代》導演:尼爾·馬歇爾編劇:尼爾·馬歇爾主演
  • 《黎明決戰》我大概看了個假電視劇…
    我說的就是騰訊視頻和東方衛視正在熱播的《黎明決戰》啊!小夥伴們還記得宋紅菱去找總部批金條,結果卻只迎來一個空卡車的事情吧! 黎明之前演員表↓ 劉詩詩在《黎明決戰》中飾演軍統最高指揮官,殺伐決斷冷豔逼人 但是現實生活中卻變身一言不合就「哈哈哈」的劉哈哈,有視頻有真相↓《黎明決戰》的導演和演員們隱藏的也是太深了!我可能真的看了一個假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