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
01
在日本人心目中,高倉健是一個神,高高地在雲端,而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種「士」的精神,那種古典,就是讓你忍不住吸一口氣起雞皮疙瘩的感受,真的不是裝的。
我拍了二十多年電影,不長也不短。其他演員,如果我們讓他先收工,先回去休息,很正常,他們高高興興就走了。我在雲南這樣跟高倉健說過,下午6點左右說「您先回去」,到了晚上9點要收工時,天已經黑了,副導演慌慌張張地過來跟我說:導演,高倉健沒走!
為什麼沒回去?出事了?
他說,導演和全體人員都在這兒工作,他不能走。我說讓他來這兒休息一下,這兒有水、有椅子,他說怕打攪我們。他一直在山地的拐角下站著,默默看我們工作,不打攪。
我們全隊上汽車準備走,老爺子遠遠地給我們鞠躬,他不過來,鞠完躬就走了,七十多歲的人,站了三個小時。
工作一天了,讓他先回去,這算什麼?全世界的演員都會覺得這天經地義,他卻覺得他不可以,因為導演還在工作、工作人員還在工作。
02
好多這樣的小事情,都不是裝的,他的心就是這樣,這就是「士」。
還有中井貴一,高倉健的弟子,高倉健只要在東京、只要出遠門,不管哪一天的航班,不管白天還是晚上,當高倉健到達機場的時候,中井總是遠遠地給他鞠一躬,不過來,不打攪,遠遠地送他。
高倉健對我也是這樣,我每次去日本,每次趕飛機,他會在地下車庫,看我的車走,遠遠地給我鞠躬。我嚇一跳,老爺子什麼時候來的?已經來一個多小時了,他也怕人家認出他,站在地下車庫,在一堆車後面,遠遠地送我。
拍《千裡走單騎》時,我讓民工小徐給高倉健打傘,他說不要,我說不是照顧他,是怕他被紫外線曬了,跟戲不搭。小徐打了三天傘,老爺子把手錶摘下來給了小徐。值錢就不說了,是好幾萬的表,值錢都是次要的,他就是覺得他不知道要怎樣感謝這樣一位為他打傘的民工。他說:「你辛苦了。」那表小徐現在還珍藏著,捨不得戴。
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所謂「士為知己者亡」,我們在文學上描寫的士的情懷全在他身上有體現。
03
他在奧運會開幕前,專門給我送來一把刀。他們說這把刀跟北京的房子一樣貴,是日本國寶級的工匠,用了一年時間鍛造的。高倉健悄悄一個人買了機票,不告訴我,一下就到了北京,到了我們的開幕式工作中心,給我送來。
他回去以後,東京正下大雪,他又驅車幾個小時到郊區的一座寺廟為我祈願。翻譯跟我講,寺廟那天清場,只為我一人做法事。
高倉健身上作為士的精神,令中國人當然也令日本人感佩的無以言狀。可惜當下這世道,已經很難見到這種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