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動畫由歐洲著名的室內樂團、演奏家和美術家聯袂打造,每集以篇幅短小的名曲搭配精美絕倫的動畫。
這些製作精良的短片,包含沙畫、油畫、水彩、素描、攝影等多種視覺表現形式,以藝術電影般的剪輯手法,讓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交相輝映!
與普通的古典音樂動漫不同,它並沒有以明確的故事劇情來分散觀賞者對音樂的專注度,而是以視覺變幻來反映音樂。
不同的音樂的動畫呈現方式也是各具特色的:對於維瓦爾第的《四季》這種有著明確旋律意境的作品,畫面的呈現方式是直觀唯美的風景變幻;
對於比才的《卡門》這類具有敘事性的作品,則以具有表現主義風格的動態人物形象展現其內在的性格張力;
對於阿爾比諾尼的《柔板》這種較為「純粹」的音樂,視覺畫風則以散文詩般的抽象拼貼來與之呼應。
>>> 音樂家與繪畫藝術<<<
許多古典音樂的創作靈感源于于美術作品:李斯特的《死之舞》、穆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拉赫瑪尼諾夫的《死亡島》、德彪西的《歡樂島》等等。我相信作曲家在創作這些音樂時,腦中一定流淌著動態的畫面。
柏遼茲、斯科裡亞賓、梅西安等人都認為音樂中特定的調性、和弦和節奏本身就是有著對應的色彩感的。
雖然這些色彩感並沒有確切的視覺對應,但不可否認的是,李斯特的《旅行歲月》、德彪西的《意象集》和拉赫馬瑪諾夫的《音畫練習曲》等音樂作品,確實能為聽者構築出生動逼真的幻想畫面。
偉大的音樂家中不乏繪畫能手。譬如音樂事業之外的孟德爾頌,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美術愛好者。
他常用細膩淡雅的筆觸,紀錄了他在德國、瑞士、義大利等地旅途中美好的景致,在短暫的一生留下數百幅作品。
他的水彩畫就像他的曲子一樣,給人一種明朗、和諧、典雅的感覺,可以感受到他富足而有閒情逸緻的生活狀態。
▲ 孟德爾頌《乘著歌聲的翅膀》海菲茲改編
以下是三個代表作的連結,看後
《魔笛》是莫扎特四部歌劇中的一部,取材於詩人維蘭德(1733 - 1813)的童話集《金尼斯坦》中,一篇名為《璐璐的魔笛》的童話。故事講述了古埃及王子,依靠魔笛的力量戰勝困難,並最終收穫愛情的故事。《魔笛》是一部兩幕歌劇,其中最有名就是它的序曲,多次單獨作為音樂會序曲演出。序曲採用了奏鳴曲形式寫成。整個序曲就好象是一股源源湧出的水流,象徵著光明和美好的生活。
02
貝多芬《致愛麗絲》
《致愛麗絲》原名《a 小調巴加泰勒》,是貝多芬在 1810 年創作的,一首獨立鋼琴小品。該作品採用迴旋曲式寫成,結構是 ABACA。其中 A 部為迴旋曲的主部(疊部),共出現了 3 次;B 部和 C 部為與 A 部起強烈對比的兩個插部。《致愛麗絲》的知名度實在是太高了,我曾一度感到審美疲勞。但是,這個動畫版的《致愛麗絲》,別出心裁的將音樂與一個女人的一生聯繫在一起,看後依然覺得意猶未盡。《卡門》序曲為管弦樂作品,是法國作曲家比才,於 1874 年創作的歌劇《卡門》中的前奏曲,也是該歌劇中最著名的器樂段落,常單獨演奏。一般的歌劇序曲,都是用交響方式縮寫,或提示歌劇內容。這首序曲結構簡單,描寫了歡樂氣氛,和劇中次要人物鬥牛士的英勇形象。畫與樂的搭配恰到好處,為整個作品平添了一分詼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