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你要去蹦迪,有兄弟立馬跟你說,「A店都是天菜,B店都是岔道」,這個意思再明白不過了,要玩就去A店,千萬不要去B店,可當你在A店玩了二小時後,你卻感覺索然無味,雖然看上去還蠻熱鬧的。
那些天菜在那裡玩得也很嗨,可你心裡想的卻是,她們真的是玩家嗎?不會是氣氛組的吧?可就算她們都是玩家,問題來了,跟你有關係嗎?所謂的天菜就是天價菜,你不開黑桃A,你看這些天菜會理你嗎?除非你長得跟彭于晏差不多,但你真的長那麼好看,還需要去酒吧撩菜嗎?要知道,撩菜可是個辛苦活,但就是因為這份辛苦,才顯得其特別好玩。
撩菜這個說法十幾年前在上海的酒吧裡開始流行,女生被統一稱呼為菜,男生被稱為湯,那時候沒有天菜的說法,上海最吃香的叫「嗲菜」,所謂菜要嗲、湯要靈,嗲菜配靈湯就是當時最好的局。
那時沒有黑桃A,而且連香檳都很少見,大家喝的不是芝華士就是黑方,如果說消費有所區別的話,那就是好的局會開十瓶以上的威士忌,然後大家開始玩,其實就是開始撩,大部分情況下是男生撩菜,但也經常有女生會主動撩湯,酒足夠多是為了確保整個過程能順利進行,畢竟每個人的水準不一樣,酒量不一樣,通常情況下,好的局到後半場卡座上的人基本走掉一半了,如果你問我他們去幹嘛了,那我只能說,他們去做想做的事情去了。
留下的就是沒有撩到的,沒撩到其實很平常,我們那時都會說這樣一句話,「今天日子不對」,這個說法其實很有意思,撩不到不是我不行,也不是對方不行,更不是我沒開黑桃A,撩不到只說明了今天沒成功,而這樣的「失敗」絲毫不能減少我們再次「聊的興趣」,因為,那個時代,撩到或被撩到的機率遠比現在大,沒撩到的急切地期望下個局,撩到的也同樣很期待下個局,因為新局就意味著有新菜新湯,誰不喜歡新鮮的「菜湯」呢?
以前的酒吧,各種菜湯都有,品種繁多,而且,無論菜還是湯,基本都是來「純玩」的,雖然也有帶著其他目的的,但那是極少數,經常會出現極品嗲菜被看上去很平常的湯帶走的,也有頂湯帶著很一般的普菜一起走的,反正這樣的菜湯大雜燴,所有人都吃得津津有味,回味無窮,也難怪那時幾家一線夜店不管平時還是周末,都是爆滿而且經常訂不到卡,曾經的RICHY,就是上海嗲菜的聚集地,那裡根本沒平時跟周末的概念,每天的卡都是提前預定掉的,當天想拿卡是不可能的。
現在呢?除了一般人根本吃不到的天菜,剩下的就是被某些大V口口聲聲稱為「岔道B」的女生,我不知道這種帶有明顯貶低意味的詞是怎麼出來的,至少我的文章裡是一定不會說的。如果說一個酒吧裡只有天菜跟岔道,誰又願意去玩呢?
一個朋友跟我說,現在的酒吧都是靠富二代去撐,但他們能撐多久呢?我倒覺得,富二代是一定撐得下去的,因為他們的錢實際上根本花不完,問題是,別的人群呢?還有多少人願意去玩呢?去酒吧看富二代開神龍套?還是去酒吧看天菜自嗨?或者是陪岔道鬥智鬥勇?
投稿、合作請加微信
這是夜玩家的第337期原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