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林先生近照
胡智林藝術館
【壯寫時代正氣 吞吐天地大荒】
走進由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題寫館名的「胡智林藝術館」,迎面而來的是巨幅山水佳作《九寨勝境》。環顧四壁,滿眼鴻篇巨製,頓覺一種高瞻遠矚、雄闊磅礴的浩然之氣和勃勃生機縈繞心頭,目光和心緒隨著畫面的抑揚頓挫遊走,心靈為畫家的胸襟與功力所震撼。近些年,這些品質上乘的巨幅畫作,已經走進中南海,人民大會堂,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後勤保障部,武警總部以及全國各地的大型公眾空間。
取得如此不俗成績的是青年畫家胡智林——一名武警警官學院的上校警官。
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老師為胡智林指點作品
在總政為十八大分會場創作大型山水畫
《古田之春》 胡智林 畫
智林先生自幼喜歡繪畫,可家裡窮得連一張寫字畫畫的報紙都找不到。無奈之下,他常常在水泥地板上描繪心中的孫悟空、豬八戒。遇到能寫會畫的老師,他就靜靜在一旁觀看。久而久之,看出了一些門道,回到家裡照貓畫虎,竟能與老師畫作、書法如出一轍。逢年過節,他憑著「看來」的本事上街寫春聯,每幅能賣兩角錢。
當兵改變了他的命運。
《黃河乾坤》 胡智林 畫
1991年,他參軍來到部隊。經過基層鍛鍊、機關培養、軍校深造,成長為一名優秀軍人。操槍弄炮之外,藝術是他的最愛。位於天府之國的武警警官學院是他藝術航船起錨的地方。從這裡開始,他的藝術之路分為兩條線:一條是部隊培訓線,一條是任務牽引線。
部隊是座大學校。繪畫基本功使他在這座大學校找到了用武之地,同時也找到了深造的課堂。為培養藝術人才,武警總部經常選拔具有繪畫基礎的基層官兵進行培訓,胡智林是培訓班的常客。2008年,他有幸進入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深造,直接師從劉大為、苗再新等藝術家學習繪畫,並獲得美術專業研究生學歷。其作品連續入選全軍和全國美展,他本人也因此被四川美協、中國美協吸收為會員。
《黃山煙雲》 胡智林 畫
隨著繪畫功力日深,他在軍內外的影響也與日俱增。2009年,武警四川總隊首長向他下達了一項任務,要求他給總隊辦公樓大廳畫兩幅畫,一幅「峨眉天下秀」,一幅「青城天下幽」。接受指令後,胡智林多次前往峨眉山和青城山現地寫生,同時參考了大量描繪峨眉和青城的優秀畫作,三個月完成了任務。兩幅巨幅畫作懸掛於武警四川總隊辦公樓正廳,成為機關大樓一道靚麗風景。此後,全國各地武警領導包括武警總部領導來四川總隊交流指導工作,第一眼就會看到這兩幅畫作。他們將四川總隊的工作經驗帶往全國各地,也將胡智林的山水藝術帶向四面八方。他因此成為軍界名人,部隊大機關、大單位但凡有巨幅山水需求,都會向胡智林發出邀請。
智林先生把軍內外的每一次邀請都看作對自己莫大的信任,把每一項任務,都看作藝術的涅槃。他深知,懸掛於公眾場合的藝術作品,必須符合大眾審美情趣、彰顯時代精神、切合環境要求;必須富有健康向上的思想情調,浸透深厚的中國畫筆墨功力。基於此,他在創作之前,先要理清作品的主題思想,把握作品的藝術風格。在此基礎上,深入實地寫生,在真山真水中尋找感覺,俯察仰觀,窮形盡象,把自然中崇高、偉岸、雄渾、豪放的氣象,演繹成一種遼闊高遠的視覺感受。正因為他的巨幅畫作仰懷古人,面向當代,壯思欲飛,筆從胸發,由心境而畫境,由畫境而意境,所以創作的作品氣韻沉鬱,魄力雄傑,有一種閎中肆外的氣度和軍人特有的慷慨悲歌式的情懷,讓人從中感受到一種永恆的力量。從目前已創作的作品看,這種思想引領下的巨幅畫作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
《九寨勝境》 胡智林 畫
一是山光水色型。這類作品溪岸空濛,水天一色,以《奧林春色》和《九寨勝境》為代表。《奧林春色》描繪了北京奧利匹克公園以及鳥巢風光,寫實與寫意結合。近景松葉蒼蒼,石骨錚錚,彰顯奧林匹克運動的拼搏精神;水面留白而出,延伸了畫面的空間感;飄蕩在水面的小船,增強了畫面的韻律;綠水林蔭遠處,鳥巢依稀可見,點出畫面主題,亦使整幅作品增加了無窮的現代氣息。《九寨勝境》以水為宗,山水相依,水隨山動,山為水舞,活脫脫一派人間天堂。正如他題詩所言:「山林疊翠舞飛花,微波碧水迎紫霞。白雲蜿逶通瑤池,清泉飛瀑入仙家。」神奇靜謐的景象與中正和諧的精神從畫面溢出,濃濃春意蕩漾。
二是宏大雄奇型。這類作品蒼茫厚重,氣象沉雄,以《乾坤正氣》和《三峽朝暉》為代表,在壯寫自然與人文景觀的同時,灌注大氣磅礴的審美情感,表現陽剛正氣和雄強精神。兩幅作品分別以九曲黃河和萬裡長江為描寫對象,滾滾江河從遙遠天際咆哮而來,劈山斬嶽,一瀉千裡;山腰裡縹緲的白雲,與遠山變幻的節奏成就了天地的遼遠;山骨水韻,莽林勁松,達成力、勢、氣的完美統一,展現出堂堂中華的宏大氣魄;宇宙的律動,生命的呼喚,交織成一首渾厚、磅礴的交響樂。觀者從黃河、長江的宏大氣勢中,會生發出對壯美河山的熱愛和作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進而激發奔騰向上、開拓進取的浩蕩情思。
《瀑布溝頌》 胡智林 畫
三是歲月流雲型。以《天府之源》和《大渡河畔》為代表,景物壯麗,氣勢恢宏,畫面結構錯落有致,虛與實、動與靜形成鮮明對比,歷史的厚重感和歲月的滄桑感撲面而來。尤其《天府之源》,壁立千仞,參差錯落,列布於岷江兩岸;山石斑駁,刀劈斧剁,蒼涼厚重,層層疊疊;山上林木鬱鬱蔥蔥,近景琉璃屋頂若隱若現;遠山的迷濛,雲霧的縹緲,昭示時間的久遠;歲月隨岷江流淌,歷史的腳步由遠而近。
三類作品風格迥異,而主題思想都表現得非常到位。古人「意在筆先」的創作原則在此得到很好的體現。
《青城天下幽》 胡智林 畫
儘管智林工作和生活在天府四川,但他的巨幅山水畫作絕不僅限於描繪巴山蜀水。根據任務需要,長江、黃河,黃山、泰山,北方的巨巒大嶂,南方的潤明坡石都在他表現之列。完成如此千變萬化的任務,需要掌握多種多樣的藝術語言。
早年藝術學院的深造,晏濟元、劉大為、苗再新、龐泰嵩、岑學恭、邵仲節、姚葉紅等老師的悉心指導,無數個寂寞之夜的勤奮鑽研,使他全方位地掌握了山水畫的各種技法。具體創作中,他根據表現對象的不同特徵,融合各種筆墨語言,安排胸中的山川雲水、林木丘壑。
《泰嶽霞光映金暉》 胡智林 畫
巨幅山水不同於尺幅小品。智林對這類畫作的創作多採用全景式構圖。景物安排吸收我國古代人居理念中關於周邊環境的理想範式中合理的部分,山放在哪裡,水如何布局,道路橋梁房屋的安排,都根據和諧大雅的原則、遵循「道」的規律取捨;同時運用三點透視「以大觀小」法則,消減遠近透視大小差別,人為地擴展境界,使畫面產生包藏宇宙、吞吐天地的大境界。
《延安頌》 胡智林 畫
智林用筆,大起大落,才華恣肆,新意迭出。《黃河乾坤》椽筆大線,極盡中鋒抑揚之能事,如長嘯高歌,酣暢響亮,穩健中見豪放,淋漓中見深厚。而《古田之春》則以側鋒運筆,追中鋒效果,山青林潤,俊秀飄逸之感油然而生。《泰山朝暉》行跡質樸而氣象華美,眾多林木亦是筆筆寫出,再加以皴擦涵蓋,色墨烘染,崇山峻岭,層層推遠,壓金疊翠之間,蒼茫雄渾。
對於不同的描繪對象,智林會靈活運用不同的山石皴法,有時將不同皴法有機結合,創造出獨特的美學意境。如表現北方山石,他常用濃墨幹筆勾勒出大山冷峻的巖層,然後交替運用「斧劈皴」「亂柴皴」「帶水斧劈皴」等,沿著山石結構順勢揮掃,使山石水墨淋漓,酣暢勁健。有些畫面表現宏大景象,北方、南方山水交織,他便在運用「斧劈皴」的同時,運用「披麻皴」表現山石平緩細密的結構和紋理,用線肯定、靈變,山水煙雲隱現,奇妙無窮。
《乾坤正氣》 胡智林 畫
他寫雲水有兩種手法,一是勾勒法,二是留白法。對遠景雲彩,有時用淡墨渲染,有時略加勾勒,表現其濃密凝重、詭異多變之姿。對前景之雲則作留白處理,先用淡墨將雲烘出,再用水皴染,使雲層產生立體質感和3D效果。湍急的江水在智林筆下往往化為細密曲折、流暢別致的線條,其造型不僅具有繪畫之美,而且具有音樂之美。
智林山水畫作設色淡雅,墨色比例極為講究。所用色料除國畫顏料外,常常輔之以礦物顏料。石青、石綠、硃砂、雄黃、白雲母等等,他都運用得得心應手。墨與色的有機結合,普通顏料與礦物顏料的交融互補,使畫面在表現不同對象時透射出應有的或沉靜、或莊重、或質樸、或活潑的藝術感覺。
套色木刻 《挺進》 胡智林 作
智林先生畫路很寬,山水而外,人物、花鳥亦可圈可點。他的國畫牡丹畫得靈動瀟灑,著名花鳥畫家邵仲節先生親自為其寫下「邵氏牡丹傳人」的題詞。2009年,他的人物畫《快樂女兵》《紅星閃閃亮》《鈞發》入選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作品展。除此之外,他在版畫藝術方面也有較深的造詣。2012年,他創作的套色木刻《律動》入選建軍85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作為一名警官,胡智林始終把謳歌祖國大好河山,傳揚時代精神作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如今他正當盛年,筆墨功底已臻深厚,而靈逸之氣尚處噴發之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望秋水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一腔乾坤正氣,滿紙燦爛陽光——這是他正在追求的事業,他將繼續在這條道路上開拓前行。
套色木刻 《夜巡》 胡智林 作
筆下風雲,胸中乾坤,腕底氣象可期。
二〇一六年六月五日於蜀都雲卜堂
我們力圖找到文章的作者,但是由於交際有限,我們很難全部聯繫。精選的這些文章,如果原作者不同意,請與我們聯繫。
投稿合作QQ:673045028 電話:15368062388
更多精彩,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