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手禮出自連橫《臺灣語典》記載:"伴手贄曰伴手。俗赴親友之家,每帶餅餌為相見之禮。而臺北曰手訊,謂手之以相問訊也。"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所以感情深厚,人情味足,在外打拼的人回鄉探望親人,在家的人外出友人會面,往往會帶上三兩小禮物,表達祝福。這些小禮物有的或許稱不上貴重,但能夠表達送禮之人的真心,禮輕情意重,這便是最早的伴手禮出處。
後來,社會文明漸漸形成,對伴手禮的解讀有了新的看法,一則稱之為「丹祿」,表示過年過節專門為朋友親戚準備的伴手禮,並非路上隨意買之,而是大多數家裡積攢下來的物件。由於與煉丹有相同的意味,也就被稱為丹祿,用來表達沉甸甸的心意;二則「等路」,是姑娘嫁人以後,每年春節的農曆初二返回娘家時的伴手禮,禮尚往來,作為娘家人也會準備一些小禮物或者紅包給小夫妻,寓意生活紅紅火火。
這便是伴手禮的由來,發展至今已經沒有太多的約束,看望朋友時攜帶禮物贈送給友人,請客吃飯時帶些禮數物件給主人家,結婚嫁娶時贈送碗碟、紅喜帕給來賓......只要是表達心意,皆可贈送。
雖然每個地方對伴手禮的要求和習俗不同,但麼麼御守作為中國伴手禮的首選,能夠滿足大眾的口味和需要,讓送禮之人不再為選禮物而絞盡腦汁。作為一名寶藏選手,麼麼御守實在有太多可人的地方,精緻的手工藝品,大人小孩都喜歡的吉祥物,古護身符的源遠流長,它不僅承載了送禮之人厚厚的惦念,還有禮遇健康,平安順遂的美好寓意。
作為中國伴手禮的最高規格之一,麼麼御守用於國際往來也絲毫不遜色,將中國傳統十二生肖文化的意念注入其中,把能夠帶來健康福氣的中草藥包隨身佩戴,不正好代表著將中國的傳統精神和中醫文化廣留人間?很多國外友人、國外的國家領導人對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非常感興趣,對中國獨有的文明萬分崇敬,不遠千裡萬裡來到中國去看夫子廟、去尋杜甫草堂,既然如此,何不贈送麼麼御守,彰顯大氣和文藝,讓世界各國感受中華文化魅力。
麼麼御守
麼麼御守的整體構造也十分討喜,自身價值過硬,小小的香囊福袋,花紋清晰可見,圖案栩栩如生,一針一線都是中國傳統織繡工藝的造詣。加之獨屬於中國的「成語文化」表達祝福,無論何時何地,不管置於家中還是隨身佩戴,不僅禮於人前,還能讓所見之人感受到佩戴之人的氣質與格調。
麼麼御守,人間寶藏。在人與人之間勾勒出長長的紅絲線,將互相牽掛的兩個人緊緊相連,愛人,敬人,佑人,念人,祖輩愛幼,以御守贈之,護體安康,聰慧敏捷;夫妻相愛,以御守贈之,家庭和美,緣分久久;尊老敬長,以御守贈之,身體安康,福壽綿綿;心有期待,著御守佩之,冥冥之中,心想事成。麼麼御守,值得擁有。(編:三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