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灣大劇院,漂浮在太湖之畔的「音樂飄帶」

2020-12-26 澎湃新聞

近日,由普利茲克獎得主、法國著名建築設計師克裡斯蒂安·德·包贊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的建築事務所和中衡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設計的蘇州灣大劇院正式在蘇州吳江區太湖東岸亮相。

據了解,蘇州灣大劇院總面積為21.5萬平方米,擁有一個可容納1600人的歌劇廳、一個最大可承載600人的戲劇廳、十餘間排練廳,以及影城、咖啡廳、餐廳等多種綜合空間,是全國第三大劇院綜合體。同時,其獨特的「飄帶」設計,更使其成為了長三角區文化藝術新地標。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欄目帶你走進蘇州灣大劇院,閱讀這座位於太湖之濱的「飄帶」之城。

蘇州灣大劇院正式在蘇州吳江區太湖東岸亮相 本文圖片均為2Portzamparc 圖「飄帶」構成的莫比烏斯環吳江西臨太湖,東接上海青浦,南連浙江嘉興、桐鄉市,北靠蘇州市吳中區,境內水道縱橫、湖蕩密布、物產豐富,素有古運河畔「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美稱。2012年撤市設區後,吳江便成為蘇州最大的一個城區。

2013年,當包贊巴克初次來到吳江東太湖勘查現場時,這裡只有一片廣闊的空地。

普利茲克獎得主、法國著名建築設計師克裡斯蒂安德包贊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據說在2013年,當包贊巴克初次來到吳江東太湖勘查現場時,這裡只有一片廣闊的空地,開闊的平原、無垠的水天一色令他印象深刻。包贊巴克意識到,他要用一種紐帶將場地中的天空、湖水、人聯繫起來,「飄帶」的靈感正源於此。

蘇州灣大劇院設計草圖

從空中俯瞰蘇州灣大劇院,蘇州灣大劇院就像用一條「飄帶」構成的「∞」。從空中俯瞰,蘇州灣大劇院就像用一條「飄帶」構成的「∞」——一個無限循環的莫比烏斯環,從建築頂端的一片翅翼繞至另一片,接著越過立面,在距地面高達40米處與行人軸線交叉,通往湖面。

蘇州灣大劇院地「飄帶」

高低兩條鋼結構交織成極具標誌性的建築特徵高低兩條鋼結構交織成極具標誌性的建築特徵,它既是大劇院的屋頂,也是一座橋,行人可以沿著「飄帶」從建築屋頂走到太湖湖畔,甚至一直延伸到湖面上的巨大觀景露臺。同時,交融環繞構成的三維連續空間也讓整個建築似乎「漂浮」在地面之上。包贊巴克認為,「飄帶」在空間裡穿梭就仿佛「音符在舞蹈」。

「飄帶」仿佛「音符在舞蹈」。

行人可以沿著「飄帶」從建築屋頂走到太湖湖畔。從外面看,大劇院建築的主體顏色主要為紅色和黃色。紅色提示了大劇院的入口,步入劇院大廳,挑高22米的長廊給人以宮殿般的空曠之感,特別是面向太湖的西側是一大片玻璃幕牆,幕牆外還布滿了鋼結構的「竹林」,這樣不僅能讓光影鋪滿了整個大堂,增加了空間氛圍的律動感,還是減少大部分的西曬,使建築更加節能。

主體顏色為紅色和黃色

大劇院的入口。包贊巴克很在意光線的利用。尤其是日落時分,太湖之濱的天空與湖光交相輝映,十分美麗。陽光穿過連續的豎向柱子攝入大廳,形成波紋,會讓你產生迷惑:這到底是在室內還是室外?同時,二樓黃色建築的最上方也設計了一排長方形的開敞窗戶,滿足了樓上餐廳的觀景功能,可以欣賞到完整的太湖美景。

面向太湖的一側是大片玻璃幕牆,幕牆外還布滿了鋼結構的「竹林」。

陽光穿過連續的豎向柱子攝入大廳。層層疊疊的「花瓣」坐席作為劇院綜合體,大劇院的觀眾廳設計非常重要,需要滿足多種不同的功能。

包贊巴克延續了自己在上海上音歌劇院作品中的設計理念:讓所有的觀眾能儘可能地接近舞臺,參與到整個演出過程。

蘇州灣大劇院的歌劇廳採用了非對稱設計。因此與傳統劇院工整排列的觀眾席不同,這次蘇州灣大劇院的歌劇廳採用了非對稱設計,觀眾席仿佛層層疊疊、盤旋而上的「花瓣」,被劇院內壁片片綠葉狀的聲學裝飾與機械反聲天花重重包裹,甚至每一片「花瓣」上的座位都是獨一無二的,給觀眾天然的沉浸式體驗。

觀眾席仿佛層層疊疊、盤旋而上的「花瓣」。

每一片「花瓣」上的座位都是獨一無二的。參與聲學設計的是包贊巴克的「老夥伴」,著名聲學專家徐亞英。很巧的是,今年80多歲高齡的徐亞英大師祖籍正是蘇州。包贊巴克說:「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們就開始一起工作了,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聲學專家,樂於接受挑戰且追求極致。他確保了我們合作項目的聲學效果,除了蘇州大劇院,還有上音歌劇院、卡薩布蘭卡大劇院、盧森堡愛樂音樂廳,我們都在一起緊密合作。」

在蘇州灣大劇院的設計中,徐亞英對劇場每一個角落的聽感都進行了細緻的調校。頂部設置了國內劇院最大升降幅度的機械反聲天花,可拆裝的舞臺反射罩還可以改變體積和混響,在同一個空間中實現所有演出類型所需的聲學環境,包括滿足交響樂聲音渾厚的效果追求,和人聲表演對聲音清晰度的要求。

頂部設置了國內劇院最大升降幅度的機械反聲天花。值得一提的是,在舞臺樂池的兩側,特別設置了靈活可變的中國戲曲樂隊席,為京劇、崑曲等戲曲演出提供特別的樂隊伴奏場地。蘇州灣大劇院的戲劇廳採用了當今最流行的「黑匣子多功能劇場」設計,可根據演出類型調整舞臺和坐席空間比例,最大可承載600人。戲劇廳外另有圓形的藝文空間則為各類小型的展演活動提供了一片天地,高自由度的舞臺呈現表演的無限可能。

蘇州灣大劇院的戲劇廳採用了「黑匣子多功能劇場」設計。

藝文空間,可以作為特別活動的演展空間據包贊巴克介紹,戲劇廳的空間設計更多是來自蘇州當地的靈感。「老夥伴」徐亞英帶包贊巴克參觀過很多蘇州當地的劇院,因此除功能性外,在風格設計上參照了很多中式的形式。一座多功能的文化藝術中心

其實,蘇州灣大劇院只是整個蘇州灣文化中心項目中的一部分。

在城市規劃版圖可以看到,蘇州灣文化中心項目分為南北兩個片區,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城市中軸線一直貫穿到太湖邊。面向湖面,中軸線的左側是大劇院,包括歌劇院、戲劇廳、圓形藝文空間,IMAX影院。右側是博覽中心,包括博物館、展覽中心、會議中心,購物中心等商業配套。

蘇州灣大劇院設計圖

蘇州灣文化中心項目分為南北兩個片區,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城市中軸線一直貫穿到太湖邊。方案伊始,包贊巴克希望將基地中分散的建築物聚合起來,讓人們置身其中享受空間的活力。因此,決定用「飄帶」 把所有的建築連為一體。「我想利用中軸線去回應場地,通過創造一個『Arch拱門』,也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飄帶』,以此打造一個同時面向湖面和城市的窗口。『飄帶』為行人提供了遮蔽空間,同時行人可以走到『飄帶』之上去發現城市。」包贊巴克說。

同時,當行人走近湖面時,中間還有一個下沉廣場,其中整個負一層都是商業空間。一個體量巨大,功能繁多的建築提供了一個完整的公共生活場所。

行人走近湖面時,還有一個下沉廣場,整個負一層都是商業空間。「人們會問為什麼蘇州灣文化中心有這麼多功能?那是因為我想傳遞的是音樂與城市的關係。在城市裡,音樂場所是一個城市的象徵,但更重要的是能保證市民的公共生活。」而且特別是在經歷了疫情之後,包贊巴克認為人們會更加深刻理解公共空間的重要性。

音樂場所是一個城市的象徵,但更重要的是能保證市民的公共生活。「我在巴黎看到很多商店的關閉,人們極度缺乏公共空間的交流。雖然用虛擬空間、網絡信息可以交流,但這更深刻地使我們懷念城市的公共空間和公共生活。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是不可能被虛擬空間代替的。」

蘇州灣大劇院夜景

蘇州灣大劇院夜景蘇州灣文化中心是一座多功能複合型建築,包贊巴克希望建築一方面可以承擔所有被賦予的功能——滿足正式場合的會見,另一方面,將來也可以產生很多非正式的活動和聚集。「我一直認為『音樂是一項運動的藝術』。當我們在建築中行走,空間發生變化,不停變換的視線焦點形成連續的畫面,這就像音樂的律動一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包贊巴克新作|柔軟的「飄帶」塑造城市舞臺-蘇州灣大劇院
    在包贊巴克看來,《道德經》中的「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以及《易經》「陰陽互動」的思想體現了中國哲人獨特的空間觀。 在文化中心的設計中,包贊巴克意識到,以「∞」字形飄帶相連的翅翼似又反應出了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陰陽交替之意,其「流動」的象徵意義與蘇州古典建築的屋頂曲線、音樂的主題不謀而合。
  • 包贊巴克講解蘇州灣大劇院設計|發布會實錄
    2020年12月19日,蘇州灣大劇院建築設計發布會在蘇州灣大劇院戲劇廳舉行。  面向湖面,中軸線的左側是大劇院,包括歌劇院、戲劇廳、圓形藝文空間,IMAX影院。  蘇州灣文化中心是一座多功能複合型建築,人們會問為什麼有這麼多功能?我想傳遞的是音樂與城市的關係,在城市裡音樂場所是一個城市的象徵,但更重要的是能保證市民的公共生活。  飄帶 The ribbon  環繞整個建築的「飄帶」,既是大劇院的建築立面,也是一座橋。
  • 蘇州灣大劇院正式啟用
    12月12日,蘇州灣大劇院啟用儀式在吳江區舉行。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蘇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亞平出席活動並觀看開幕演出。開幕式上,許昆林、李亞平等共同按下光柱,蘇州灣大劇院正式啟用。
  • 蘇州灣大劇院首度開放,匠心描繪的「好風光」等你來!
    淡淡煙雨,灑落了江南氤氳之下,吳江東太湖畔的蘇州灣文化中心初露新裝11月24日蘇州灣大劇院首度向專業觀眾開放沒去到現場?◼  水天相接的莫比烏斯環一眼望去,整座建築最具標誌性的便是她的兩條交織起伏的金屬帶飾,巧妙地將分散在中軸線兩側的大劇院和博覽中心融為一體,兩條飄帶既是大劇院的屋頂,同時又是博覽中心的側壁,通過在交匯點的翻轉,形成了一個經典的莫比烏斯環結構。
  • 【首發】普利茲克大師包贊最新力作:蘇州灣大劇院!
    2020年12月最新完工的蘇州灣大劇院,是他歷時8年打造的建築力作。它充分展示了建築如何深刻影響了當代城市的發展方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蘇州灣文化中心Suzhou Bay Culture Center北區蘇州灣大劇院(已完工)/南區博覽中心(預計2021完工)▽
  • 飄帶的兩端——從蘇州灣文化中心看地標建築與建築傳播
    主食是蘇州灣文化中心——的大劇院。從蘇州站到蘇州灣,幾刻鐘的時間足以讓人昏昏欲睡,直到臨近太湖,一抹白色從陰天划過,打消了倦意。這裡是太湖的東岸,也是蘇州灣城市規劃軸線的終點,因此廣袤的自然與稀拉的人工景觀之間便形成了一條邊界。
  • 蘇州灣文化中心大劇院「首秀」上演,中建安裝蘇杭分公司邀你入戲
    如崑曲水袖牽動一川煙雨,水天一色下,東太湖畔的蘇州灣文化中心嶄露新裝。
  • 蘇州灣大劇院正式開幕!將「詩與遠方」裝進吳江~
    快來跟劇場君一起回顧下開幕盛況吧~立足吳江,面向蘇州,服務長三角不斷創新文化氛圍、普及公共藝術教育提升城市審美精神以文化的力量助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是蘇州灣大劇院的社會使命蘇州灣大劇院由世界頂級建築大師設計,是吳江太湖新城的地標型建築,其所在的蘇州灣文化中心也是蘇州最大、全國第三大的劇院綜合體。
  • 臻造匠心文化殿堂 蘇州灣文化中心大劇院投入試運營
    近日,在太湖之濱,以「雙飄帶」立面交織起蘇州灣大劇院和吳江博覽中心兩大標誌場館的現代大型文化綜合體——蘇州灣文化中心在萬眾矚目中逐步落成。這座承載長三角文商旅共榮發展的新地標,描繪出太湖之濱美妙的建築詩篇。
  • 城市紐帶|蘇州灣文化中心
    地點:中國蘇州 設計:Christian de Portzamparc,中衡設計,AND Studio 面積:110000平方米 年份:2013-2020 攝影:邵峰(榫卯建築攝影) 蘇州灣文化中心位於蘇州吳江太湖東岸
  • 蘇州灣大劇院來了!話劇、舞劇、交響樂......開幕演出季打造城市文化,「詩與遠方」都給你!
    12月12日,坐落於吳江東太湖畔的蘇州灣大劇院盛裝迎客,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蘇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亞平等領導、嘉賓出席活動並觀看開幕演出。在歷經數年的等待之後,這座由國際建築大師克裡斯蒂安·德·包贊巴克設計的全國第三大劇院綜合體,終於嶄露在長三角一體化核心區域的吳江太湖新城,正式開幕!
  • 為音符打造一個家:音樂建築的詩意表達
    繼掩映在梧桐樹影下的上音歌劇院之後,他在中國的另一件作品:蘇州灣大劇院也在這個冬天落成。 從側面看,這座建築像一條船,停泊在港口靜待出發;從正面看,它又像在流動的飄帶,攪動一池春水;而唯有從天空俯視,才能看到它的全貌:像一個巨大的莫比烏斯環,將音樂裹在期間,任憑遊走——又一次,法國著名建築師克裡斯蒂安·德·包贊巴克為音樂打造了一個「家」。
  • 蘇州灣文化中心的個人看法
    蘇州灣文化中心位於蘇州吳江太湖東岸,是蘇州灣啟動總體規劃的標誌性項目。 從江南曲巷的城市肌理一路延伸,蘇州灣向太湖打開懷抱,作為城市演化的前沿要地,蘇州灣文化中心將以一種新的尺度回應人文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的關係,展現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城市性格。
  • 蘇州灣大劇院正式開幕!帶你體驗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以及十餘間排練廳和面向東太湖之濱的廣闊戶外空間,幾乎可以滿足所有室內及室外大型文藝演出活動的需求。從今天起,無論是想近距離感受經典芭蕾的足尖魅力,還是想細品古老崑曲的奼紫嫣紅、餘音繚繞;無論是想現場聆聽世界頂級交響樂團帶來的「天鵝絨之聲」,還是想跟隨著百老匯音樂劇的熱力節拍來一場盡情搖擺……蘇州灣大劇院都早已備下了豐富的「菜單」。曾經令吳江市民嚮往的「詩與遠方」,而今已是咫尺之間。
  • 探秘蘇州新地標:蘇州灣大劇院即將正式開幕!
    在開放日活動上,蘇州灣大劇院副總經理鞏紅喜向觀眾介紹了開幕季演出活動,並展望了蘇州灣大劇院未來的發展。鞏紅喜透露,蘇州灣大劇院開幕之後的第一個系列演出就是長三角文化展演周,屆時長三角地區的名家名團將齊聚蘇州灣。
  • 華人夢想與蘇州灣文化中心共同運營的蘇州灣大劇院開幕;B站將與央視頻聯合舉辦跨年晚會
    第二屆騰訊音樂娛樂盛典將於澳門舉辦2. 庫客音樂推進音樂素養教育事業 聯合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助力中國音樂發展3.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TME live連續官宣張惠妹、謝霆鋒、吳青峰3場線上演唱會4.Apple Music攜手大衛·霍克尼共慶貝多芬誕辰250周年9.華人夢想與蘇州灣文化中心共同運營的蘇州灣大劇院開幕10.錢正昊籤約CAA中國。
  • 飛瑞助力蘇州灣文化中心 引領南蘇州文化復興
    近日,坐落於吳江東太湖畔的蘇州灣大劇院正式開幕。這個全國第三大劇院綜合體,終於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據了解此次蘇州灣大劇院機房全部由蘇州飛瑞電源有限公司參建。
  • 6月13日蘇州灣夢幻水世界酷爽開園!59.9元暢享馬達加斯加風情!
    作為長三角地區非常有影響力的樂隊曾在上海張信哲演唱會中擔任嘉賓樂隊在清涼的太湖之畔帶你們一起躁動起來!湍急的水流從身邊湧過,綠油油的主色調給你亞馬遜的激情刺激,整個人仿佛置身於雨林之間,享受著森林之肺的清爽快樂。
  • 細微之處皆為匠心:搶鮮打卡「文化客廳」!
    以「雙飄帶」立面交織起蘇州灣大劇院和吳江博覽中心兩大標誌場館的現代大型文化綜合體——蘇州灣文化中心在萬眾矚目中逐步落成。如蘇州絲綢般平滑,如崑曲水袖般韻雅,獨特的建築造型映承文化靈動,臨水而立的流暢身姿彰顯建築美學。當傳統與當代文化完美融合,這座承載長三角文商旅共榮發展的新地標,描繪出太湖之濱美妙的建築詩篇。
  • 全國劇院排行榜前20,國家大劇院建築面積僅排第五!
    3、蘇州灣文化中心建築外型:空中的兩條金屬帶飾如同在風中或水中交織起伏的絲綢飄帶,既是大劇院的屋頂又是博覽中心的側壁,把原本相隔100米的大劇院與博覽中心有機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統一的整體。同時,兩條飄帶還充當著橋梁和觀景臺的作用,如同在風中或水中交織起伏的絲綢飄帶。關鍵數據:佔地面積9萬㎡;總建築面積21萬㎡;建造時間2015~2020;核心用房1600座大劇院、600座多功能廳、7個電影廳、2.4萬㎡博物館、1.8萬㎡展覽中心、1.4萬㎡會議中心、1.4萬㎡配套商業等;總造價2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