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了嚕!珍珠奶茶中的「珍珠」真的會「埋伏」在你體內,引發腸梗阻、胃下垂什麼鬼?一張「有圖有真相」的真人胃部CT近日在朋友圈瘋傳。
醫生分析,「珍珠」始作俑的可能性相當之大。和阿笨一起深度開八珍珠奶茶暗黑歷史……
昨天,許多醫生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裡轉發了上面這張CT片。可怖的是,胃裡「白點點」的始作俑都直指——珍珠奶茶中的「珍珠」!
珍珠奶茶中的「珍珠」直會停留中我們胃中,形成上述「景觀」?珍珠真的像江湖傳聞那樣有塑料成份?
珍珠可能性比較大
是否含塑料不好說
記者第一時間聯繫了轉發圖片的醫生們。雖然無法確認圖片最早來自哪家醫院。但是,醫生分析,白點為珍珠的可能性比較大。
浙大一院急診科醫生寧建文分析,從這張CT圖看,是按照橫切位置拍的,CT圖左邊是肝臟,右邊是胃,胃裡有幾十顆密密麻麻的小白點,非常明顯。
「從CT上看,這些小白點的大小和在CT掃描下呈現的密度,的確和珍珠奶茶裡的珍珠很像。但奇怪的是,CT顯示這些小白點的形狀都呈圓形,比較完整,好像沒有經過咀嚼就直接吞到胃裡。」
寧建文醫生分析說,光從CT片看,無論如何得不出這些珍珠奶茶與塑料之間的聯繫。因為珍珠奶茶裡的珍珠如果用的是糯米、葛粉等粘性很強的原材料,比較難消化,如果不經細嚼慢咽吞到胃裡,在CT掃描下也是有可能會呈現出圖片中的小白點。之前他們接診過一些吞食糯米糕點引發胃部不適而來醫院就診的患者,拍出來的CT就會有類似的白點,但大小和形狀不太一樣。
BUT,腫麼辦?阿笨此時仍然是一顆受驚嚇的心靈——
強抑內心的波瀾壯闊,捧著一顆發現真相的心,一起深度開八珍珠奶茶之「珍珠暗黑史」……
事件回放:據2012年3月《都市快報》報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收到了一位急診病人,4歲,是個男孩子,因為肚子痛,漲得難受,拉不出大便送來的。X光檢查發現,是小腸梗阻。將小男孩的肚子剖開後,發現小腸梗阻的地方離大腸入口相距只有三四十釐米,捏了捏,軟軟的,就沒有切開小腸,而是試著用手捋,把那團東西從小腸擠到大腸,最後通過肛門擠出體外。一看,是一堆凝膠樣物體。
父母回憶稱,兩三天前,孩子喝過一杯珍珠奶茶。醫生基本認定,正是珍珠奶茶裡的珍珠,造成了小男孩的腸梗阻。
事件回放:患者,26歲,之前與朋友一起喝珍珠奶茶,喝完後就感到胃部不適,一直隱隱疼痛。三天後,疼痛加劇不能忍受,自己在胃部都能摸到一個大硬塊,由朋友送到江蘇省中醫院消化內科診治。結果在胃鏡下發現她的胃裡有一顆巨大的食物團,該食物團堅硬如石,卡在胃裡,壓迫胃部形成巨大潰瘍。醫生用了一個小時,通過內窺鏡,才把「珍珠石」取乾淨。
接診的消化內科徐陸周博士分析說,患者喝的珍珠奶茶太多,暴飲暴食,喝進胃裡的「珍珠」黏性大,含膠質不容易消化,逐漸聚成團形成「胃石」,堅硬的胃石把胃「弄破」形成一個大潰瘍。
是否含塑仍存爭議
珍珠奶茶中的珍珠到底是不是含塑料?
一家連鎖珍珠奶茶店的老闆說,珍珠奶茶中的黑色小圓,他們稱之為珍珠粉圓,公開的主材料是木薯澱粉,但單純的木薯澱粉並不能讓珍珠彈性十足,如今比較通用做法是在其中加入小麥蛋白。即便如此,有的商家也覺得彈性還不夠,為了讓珍珠更有 「嚼頭」,於是再添加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說白了,高分子材料就是塑料,這也是行業內心照不宣的秘密,這樣的成分不可能被人體吸收。」
《新聞晚報》的這篇報導後來引發了「喝珍珠奶茶,就是喝塑料」的爭論。雖然後來也有檢測部門對市場上的珍珠奶茶檢測後說,沒發現「塑料」成份,但許多消費者對珍珠奶茶的芥蒂卻始終存在。
但是,營養學家及醫生們,對珍珠奶茶的營養價值,一直評價很低。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範志紅曾在《飲食科學》雜誌上撰文《粉碎珍珠奶茶的營養神話》。文章稱,珍珠奶茶中的奶精,所含的牛奶成分微乎其微。它不能補鈣,更不能補充蛋白質,只會提供糖分和脂肪。特別是脂肪含量高達40%-75%。最糟糕的是,奶精中的氫化植物油,這是一種反式脂肪酸,喝多了,不僅會影響心腦血管健康,還可能增加乳腺癌和糖尿病的發病率。
偶爾喝杯珍珠奶茶不會對身體帶來大的損害,但是專家的建議是:兩歲以內的幼兒不宜飲用珍珠奶茶,學齡前的小孩也儘管少喝!和羊晚君一起看看孩子不宜多吃的7種零食。
來源 |羊城晚報新媒體綜合都市快報(微信號:dskbdskb)、人民日報微博
編輯 | LQ
再不敢好好喝珍珠奶茶了,同意的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