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青是虹口區攝影家協會會員、涼城攝影愛好者沙龍的負責人。在攝影上絕對堪稱發燒級攝友,她的作品構思獨特、含意深刻、畫面清秀、真實簡潔。既有攝影的真實,又有繪畫的意境。特別是她的紅外攝影,更是突破了傳統的攝影技法,應用光波的變化,在攝影領域有了創新和突破,她的作品多次參加各種攝影展覽和獲得大獎。
她還經常向攝友傳播紅外攝影的知識,帶動了一批紅外攝影愛好者。最近,她的三幅紅外攝影作品在新民晚報上刊登,引起廣泛關注,為紅外攝影的推廣、攝影理念的創新起到了積極作用。
紅外攝影是科技與藝術結合的一種形式,是將普通的數位相機進行改裝,讓數位相機只感受紅外光成像。紅外光線的波長比紅色光更長,即700納米—1000納米,紅外濾鏡的波段從530至950不等,波段低色彩豐富,波段高獲得黑白色彩效果。
紅外攝影記錄光譜中人眼無法看到的光線,有種化平凡為精彩的本領。畫面色彩改變了原有真實的色彩,營造出印象和夢幻般的效果,特別適合風光、花卉、建築攝影。紅外攝影的最大特徵,就是讓人發現那些容易被忽視的色彩、線條、形象,最大的意義也正是能夠讓人換一種觀念去看待世界,反思自己。
紅外攝影是一種非常迷人的藝術表現形式,可以營造出眾多風格迥異、美輪美奐的獨特的藝術效果。特別在風光攝影的表現上尤為突出,也使得許多攝影愛好者為之痴迷。
簡而告之:在可見光範圍的另一端波長比紅色光更長的光,即700納米—1000納米這一波段的不可見光。通常我們人類肉眼看到的可見光線在400納米 —700納米之間,而這一小段區間內的光譜即為通常所說的可見光譜。人類從中可看見7色混合色。
通常有二種方式,(1)紅外濾光鏡(商店有售)外掛相機前可記錄不可見光。(2)改裝相機,換上一個允許紅外線通過的濾光鏡,可使紅外線通過,同時攔截其他光線。
紅外濾鏡波段從530、590、630、680、720、850、950等等包含其他更多的波段。波段越低色彩越豐富,波段越高色彩越趨於黑白且拍攝要求也越高。這種照片撲 捉光譜中人眼無法看到的光線,會使樹葉呈現出白色,皮膚仿佛會發光,而霧霾則會消失不見。
紅外攝影與常規攝影都需要必要的後期調整和完善。只是相比常規攝影,紅外攝影的後期空間則大得多,作者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大膽地使用色彩元素,在相同的物景中用 不同的色調表達不同的攝影語言,比常規攝影更能表達自己的特殊情感。
紅外攝影使得大千世界拂去鉛華,變得安靜、純潔、抽象、空靈、變幻莫測。呈現從未有過的視覺體驗。
紅外照片,它雖表現的不真實,但不失夢幻,它雖不講究原則,卻充滿激情和想像,其實,它是一切關於色彩的遊戲。
紅外攝影是屬於有時候看上去略顯詭異的風格取向。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紅外攝影帶給我們一種新的視覺體驗。它突兀、誇張、怪異、強烈的反差和另類的對比與色彩的飽和度,讓人的視神經進行一次極致放肆的旅行。總之,紅外攝影給我們講述的是關乎於色彩的另外一個故事。
《血脈》拍攝了一棵樹,透過天空,樹幹更加分明,在紅外濾鏡作用下原本的色彩褪去,樹葉變得粉紅,細細的樹幹看起來就像血管一樣布滿整個畫面,讓人不免聯想到靜脈和血液。它仿佛也是和人一樣有血有肉的,我們甚至似乎能透過畫面,聽到它的「心跳」。這令我們更加體悟到植物也是活生生的,它也有生存的權利,也需要生存的空間。簡單的畫面通過紅外攝影,頓時有了強烈的印象,引人遐想。
《水上芭蕾》則是紅外攝影運用到風景之中的典型。水的色彩本身並不突出,通過濾鏡反而突出了它的深藍以及水草的潔白;兩種色彩的對比強烈,使得水草逐流的畫面變得更具動感,水草的線條清晰,仿佛綻放的菊花一般充滿力量,我們不僅看到了水的力量,也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
是不是美得讓人窒息了!
這條微信是不是洗滌了大家的心靈?
趕快通過評論告訴小編你的想法吧!
感謝戎凱豐老師提供的照片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