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在回家路上旁若無人地煲一部劇,是所有歸途遙遠的異鄉人,心照不宣的選擇。
飛馳的列車上,充電寶、零食、手機支架,配降噪耳機,小六子也打開了早已備好的熱門網劇,《唐人街探案》。
隨之而來10小時的動車旅程,飛一般過去。劇情之精彩程度,竟然讓我忘記吃掉包裡那袋X龍大辣條。
趕著新年上線的《唐探》,主打懸疑+靈異+偵探主題,節奏明快。由三個導演分別拍攝的三宗怪案,各有各的風格。
但小六子今天想聊的,只有第一個案子,《曼陀羅之舞》。
它以《華嚴經》為序言,圍繞一組佛教經咒展開,底蘊豐厚,引人深思。
劇情中反覆出現的幾句經咒,仿佛可以奪命,其實只是一種:
作案工具。
《曼陀羅之舞》又名《自殺之舞》,開始於酒吧歌手阿溫的哭訴。
她向警察報案,說自己深夜在車站獨自等車,忽然聽見念經咒的聲音,不絕於耳,隨後被一股無形力量掐住脖子,摔到鐵軌上,差點喪命。
此事詭異,卻非偶然。
警方經過調查發現,高中時與阿溫同寢室的另外三名女生,也相繼遭遇了類似的靈異事件。
其中,原本家境富裕、婚姻幸福的阿水,每晚都能聽見經咒聲,不堪其擾,最後竟在一個深夜,走上54層高的公寓樓頂,穿一襲白衣跳了敬拜四面佛的曼陀羅之舞,隨即跳下,當場死亡。
泰國警方對案件疑點束手無策。國土濃厚的宗教信仰,讓他們草草結案,僅花錢幫其他三名女生做了法事,以祈求四面佛驅散經咒詛咒。
但經咒應當是念佛之人用來祝福祈願的東西,不至如此邪門。
經咒導致災禍的說法,在唐人街名偵探林默看來,根本說不通。
△ 林默:「我只知道神是救人的不是害人的。」
那麼經咒原本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它是經,也是咒。
經,指經咒創作者說理的部分,乃「顯教」;咒,指念誦經咒者內心的領悟,乃「心印」。
我們熟悉的《心經》《金剛經》《大悲咒》《往生咒》都屬於經咒,很多人通過閱讀釋義,就能領悟其中的「經」。
但「咒」,在佛家看來,包含了世間一切法度,是無法口傳的。太虛大師因此稱之為「秘密咒」。
△ 阿水死前每晚都被念經聲吵醒
《唐探》裡,經咒的聲音頻繁在案發前響起。是低吟的男聲,反覆念誦供養四面佛的《總經》:
嗡 帕碰媽 巴蒂怕哈呀禿替印比 帕碰媽 巴蒂怕哈呀達滴洋比 帕碰媽 巴蒂怕哈呀一滴速卡多 阿拉航 普多那摩部達雅 怕他唯恐卡帕碰媽 帖瓦 卡嗎迷航四面佛《總經》
毫無意義的字眼,連起來讀的確有「阿瓦達索命」內味兒。
但這樣的經咒,泰國有很多,皆從梵語翻譯而來,表達了實際意義,且有規範編排。
△ 泰國還流行將經咒刺在身上,安吉麗娜·朱莉背後就有一段
經咒創作,依據的是佛教密宗中的胎藏界、金剛界兩大曼陀羅及五部如來(佛頂部、金剛部、蓮花部、摩尼部、羯摩部)。你可以把它們簡單理解為交響樂創作的樂理,定義了經咒的韻律,指向最終的念誦效果。
發明經咒的印度教眾認為,以梵語念誦來自密宗的體悟,能使普通人無限接近佛陀、菩薩最初創造經咒時的禪定境界。
就像你模仿喜愛的歌手,用相同的咬字、發音唱同一首歌,以為自己也是國際天后、絕世歌王。
所以,經咒是玄乎的。
其創製、規則及「傳說中」的功效,幾乎沒有所謂科學道理的支撐。
這也是為什麼,當經咒初見於民間,佛家對此並不推崇。
釋迦摩尼一度禁止弟子使用經咒進行禱告,無奈多數人已養成習慣,自稱能從中獲得平靜和安慰。經咒得以留存。
當印度教逐漸在南亞取得勢力,念誦經咒向神靈禱告的行為變得更加常見。急需鞏固地位的佛教這才順勢而為,創造了一系列出自如來、菩薩的經咒經典。
著名的《法華經》《華嚴經》《心經》都誕生於這一時期。
文殊菩薩的經咒,更有五字真言、六字真言、八字真言等多個版本,號稱時常念誦便可使人「增長福德、智慧」「增強記憶力」,時至今日,仍令家有考生的父母念誦不止,欲罷不能。
「虛假宣傳」嗎?未必見得。
畢竟,能把經咒完整背下吟誦,也是一種記性好的體現。而且,以上經咒無一不是勸人向善的,沒有整蠱、害人的傾向,若結合對佛的如實理解,也的確有獲得領悟的先例。
這都與《唐探》中被繆用為命案催化劑的經咒,截然不同。
後者只是謊言,總有見不得人的利益,隱於黑暗之中......
藝術創造如此,現實生活又如何?
以經咒之名,行誆騙之實的案件,屢屢成為社會新聞的素材。情節之荒謬,令人哭笑不得。
有人把經咒包裝成「愛情魔咒」,表示你只要對著喜歡的人念誦幾遍,就可以俘獲芳心。
而2006年,雲南省元陽縣箐口村的哈尼族青年阿龍,為此特地求來一套回心轉意咒,無論怎麼念誦,都沒能奪回移情別戀的前女友阿花。
有人把經咒打包成高能套裝,囑咐你只要買一套念誦後燒掉,就可以超度靈性。
2017年,連佛教徒都不是的澳洲東方華語廣播電臺臺長盧俊宏,靠列印《心經》《大悲咒》《往生咒》《七佛滅罪真言》,胡亂拼湊成佛教經典「小房子」,當做專利作品販賣,獲利上億。
有人甚至把經咒想像成生化防衛武器,聲稱只要你多念幾次,就可以驅散家裡的蟑螂、蚊蟲、螞蟻。
2018年,臺灣桃園龍潭佛照淨寺廣慈老和尚自創的《普庵咒》經道聽途說,變成了「念誦此咒,家裡不僅沒有鬼怪,甚至連一隻蚊子都沒有」的「防蟲咒」。即使,廣慈本人並不知道這事兒,旁人告知後也只當是笑談。
在接受鳳凰網記者採訪時,廣慈說:
現在的人,迷信的很多,讓騙子有了機會。
而我如果騙人,別人也一定受我所騙。畢竟我八九十歲了,誰不相信呢。
但我不能去騙。為什麼?因為騙人是妄語,妄語有罪惡。
小妄語可以懺悔,大妄語卻不能,一定會墮入地獄。
這一點,佛經上講的很清楚,而有些人直到墮地獄了,才知道害怕。
可那時已經來不及了。來不及。
是什麼讓妄語之人看不清善惡有報的簡單道理?
答案無非是《唐探》在第一集開頭處就亮明的話:
「皆由無始貪嗔痴」。
佛認為:
貪,乃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
嗔,乃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有稱心如意就發火,不理智,易衝動。
痴,乃不明事理,是非不清,善惡不分,以至顛倒妄取,最終起諸邪行。
三種人性缺陷,一步一步推進著惡行。
《曼陀羅之舞》裡的兇手不惜殺人,起因只是慾念和虛榮。
「她的東西,我都想要。」
在審訊室,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終於揭下面具,眼神空洞地說道。
小六子以為,這句話才是真正的詛咒。所謂經咒,只是個虛妄的幌。
被這詛咒奪走一切的人,除了受害者,還有囚室裡早已失去靈魂的行惡人。
而作惡的後果也正如廣慈老和尚所說,即使有兇手認罪、懺悔,也無法解脫。
所以,在《曼陀羅之舞》的最後,偵破案件的林默,並沒有因此喜形於色。
從見到死者的一刻起,他就知道:「神不會害人,只有人害人」。
而人害人,註定釀下苦果。
編輯|小六子
圖片|網絡
排版|小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