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有多難?
白天面對領導唯唯諾諾,深夜回到出租屋,點開一部動畫想放鬆一下,沒想到還要給片中角色低頭道歉。
這部動畫就是《工作細胞BLACK》。前段時間,它與《工作細胞》第二季一同在B站上線,立刻獲得了超過300萬的追番人數和9.8的高評分。
動畫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微觀的新世界——每天,都有37兆2千億個細胞在人體內部展開工作,它們的生存狀態與主人休戚相關。
而我們道歉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我們體內的細胞。
《工作細胞》由日本漫畫家清水茜連載在《周刊少年天狼星》上的同名漫畫改編而來。
它將人體比作一座複雜而精密的大型工廠,各類細胞就像是員工,他們各司其職,攜手合作,共同保障工廠的正常運轉。
動畫對細胞進行了擬人化處理,每個細胞都有著不同的形象、性格與分工。
紅細胞性格樂觀開朗,偶爾有點冒失。
她們的主要任務,是每天推著手推車,將肺部的氧氣輸送到人體的各個器官,再將二氧化碳送回肺部。
白細胞長發半遮眼,人狠話不多。
他們是人體的戰鬥細胞,一旦遇到病菌入侵,頭上的感應器就會豎起,然後找到病菌將其消滅。
血小板則是一群可愛的小蘿莉。她們主要負責止血與凝血,阻擋外界細菌的繼續入侵。
殺手T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特種兵。
體格彪悍、訓練有素的他們殺傷力極強,可以識別、破壞並移除被病毒感染的細胞、癌細胞等異物。
巨噬細胞,則是身材妖嬈的溫柔大姐姐。
她的職責是吞噬異物顆粒,消除體內衰老損傷的細胞。外表柔弱的她,卻常常揮舞著一把寒光大砍刀迅速斬殺病菌。
如果你學過高中生物,那麼以上細胞你也許不會陌生。
《工作細胞》的創作靈感,正是源於作者清水茜上高中的妹妹。
被書本上大同小異的細胞弄得昏頭轉向的妹妹,感嘆道,「畫成漫畫應該更容易記住」。
「啊,這個可能不錯」,正在為漫畫學校畢業課題煩惱的清水茜,立刻著手查閱醫學資料,開始創作。
除了為細胞設計出個性獨特的外形之外,清水茜還為這些有血有肉的角色設置情感線。
而最受歡迎的CP,莫過於青梅竹馬的紅細胞和白細胞了。
在兩人還小的時候,白細胞就曾英雄救美,保護過冒失的紅細胞。
長大後,兩人更是在千千萬萬個細胞中屢次相遇,成為了並肩作戰的好朋友。
不過,嗑CP只是飯後甜點。作為一部正經的科普番,《工作細胞》的主菜依然是科普。
它通過常見的疾病,如流感、中暑、食物中毒等,介紹人體遭遇病毒或細菌襲擊的情況下,各類細胞是如何通力合作,渡過難關的。
比如第二季出現的腮腺炎病毒。
人體感染這種病毒後會導致腮腺部位疼痛和腫脹,並伴有頭痛、發燒、肌肉酸痛等症狀。
面對排山倒海般襲來的病毒,最先做出反應的是白細胞。
他們靈敏地識別出體內病毒的位置,並挺身而出奮勇殺敵,阻止病毒繼續擴散。
接下來出場的是巨噬細胞。
她們就像清道夫,同時具有殺菌和吞噬屍體的功能,此外,她們還負責將病毒屍體(抗原)上交給領導。
受到抗原刺激後,記憶細胞才猛然想起,原來身體接種過腮腺炎病毒的疫苗。
也就是說,腮腺炎病毒的數據,早就儲存在記憶細胞內。
有了抗原的數據,就相當於有了病毒的GPS定位功能。
隨後,B細胞生產出大量抗體,它們就像是裝了GPS的定嚮導彈,對病毒來了個一舉殲滅。
在各類細胞的協作之下,病毒被順利清除,身體也回復健康與平靜。
《工作細胞》以前所未有的細胞視角,向我們展示了人體內的日常。
細胞們不再是課本上死板的知識,他們或呆萌,或英勇,但共同點是,他們都在為這個在動畫中從未露面的主人全力以赴。
如果說《工作細胞》是治癒系,細胞們在打怪殺菌時順便談個戀愛。
那麼,衍生番《工作細胞BLACK》就是致鬱系。
《工作細胞BLACK》以紅細胞為主角,映照了打工人的辛酸日常。
順利脫核並成熟後,紅細胞對他的職場生涯充滿了期待。在入職大會上,他一邊觀看宣傳錄像,一邊認真地記筆記。
在宣傳錄像裡,未來的工作環境是一幅美好的圖象。
同事們全都親切有禮,比如擦肩而過時會熱情地打招呼的血小板。
領導更是承諾,不會有太多的加班,公司倡導高效率短工時的工作方式,並且有完善的員工福利制度。
於是,懷抱著美好的憧憬,紅細胞正式上崗。
沒想到,現實的耳光來得快而猛烈。宣傳錄像上播出的畫面,都是昨日之景。在多年的生活重壓之下,一切早已變了模樣。
原本元氣滿滿的血小板,如今卻是暴躁焦慮的老祖安人。
胃主細胞大叔因為氧氣送慢了,就向紅細胞大發雷霆,更沒有興趣知道紅細胞叫什麼名字。
而某些紅細胞老前輩,更是厚顏無恥地將危險的工作推給新人。
「新人沒有拒絕的權力,危險的工作交給年輕人,是自古以來的規矩。」
除了難以相處的同事,新人紅細胞還需面對危機四伏的工作環境。
原本寬敞明淨的血管通道,因為膽固醇過高,到處堆滿了垃圾。一不小心,就會摔個大趔趄。
比膽固醇更危險的,是主人吸菸產生的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一旦與紅細胞體內的血紅蛋白結合,就會讓紅細胞缺氧,窒息而亡。
同時,吸菸還會讓肺炎鏈球菌闖入血管、襲擊細胞,從而觸發肺炎、敗血症等糟糕病症。
目睹了同事接連犧牲的慘烈一幕後,紅細胞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
他才意識到,入職大會所說的話都是謊言。
這裡沒有快樂的細胞,也沒有快樂的工作,只有日夜不停的勞累加班,以及隨時赴死的覺悟。
是不是像極了被老闆畫大餅的你?
第一天上班的紅細胞尚且難以承受,更別提已經被折磨多年的職場前輩。
他們在工作的壓榨下,都不由自主地走向了「黑化」。
有的心態崩掉,對這具身體徹底死心:「就算我們再怎麼努力,情況也只會越來越糟。」
有的渾渾噩噩,不再對未來抱有期待:「只要徹底沒有心,就能露出笑容了。」
但最令他們感到絕望的不是工作,而是無法擺脫的宿命。
紅細胞的一切,都是為了運送氧氣而建造的——他們在成熟階段,就捨棄了細胞核和線粒體等器官,九成的身體重量,都被能夠結合氧分子的血紅蛋白佔去。
他們一生要在人體內循環20萬~30萬次,每天都沿著相同的路逕行進。
換句話說,紅細胞的宿命,就是一刻不停地運送氧氣直到死為止。
看到這裡,我們不難發現,紅細胞與他所在的身體,其實高度互文,都隱喻了社畜的典型處境。
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惡性循環。
惡習纏身的主人,由於工作過勞、熬夜、抽菸喝酒等原因,給身體帶來重荷。
進而,我們體內的細胞又重蹈覆轍,淪為社畜,開始為我們傷害身體的行為買單。
歸根究底,讓細胞們陷於水深火熱的兇手,不是病菌,而是習慣性透支身體的我們自己。
《工作細胞》與《工作細胞BLACK》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
它們在各自成篇的同時,一起對照架構出了完整的世界觀。
前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經過美化的微觀世界,在那裡,所有病菌最終都能被強大的白細胞、殺手T細胞和巨噬細胞消滅。
而後者則致力於告訴我們,疾病並不美好。它是骯髒的、痛苦的、令人羞於啟齒的。
無論我們的細胞工作多麼勤勉,病來如山倒,他們也會有被擊潰的一天。
在《工作細胞》中,作者清水茜儘量不去畫能讓人猜得到年齡和性別的特定疾病。
而《工作細胞BLACK》則相反,每更新一集,我們對主人的了解就多一點。
「吸菸」這集中,動畫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被尼古丁和焦油燻得焦黑的肺部工廠,並告訴我們,主人是戒菸十年後再復吸的。
「酒精」一集中,從紅細胞老前輩習以為常的口吻,我們可以推測,主人有經常飲酒的習慣。
在接下來的幾集,我們又得知主人患有勃起功能障礙,必須依靠西地那非(俗稱偉哥)才能正常完成性行為。
而由於不潔的性行為,身體又遭到淋球菌的入侵。
這還沒完。由於精神壓力過大,主人還有脫髮和斑禿的問題;腎功能也不太好,尿道裡產生了結石,難以排出體外,還有尿血的毛病。
扭合各種線索,我們可以拼湊出主人的大致形象:
男性,工作高壓過勞,長期熬夜,發量稀少,習慣用菸酒緩解焦慮,性功能下降……
活脫脫就是一個被生活錘得倒地不起的中年男人。
但不管主人多麼差勁,細胞們都不嫌棄、不反抗。他們所做的只有不離不棄。
有一次,紅細胞必須優先將氧氣輸送給腦細胞,可前方的必經路上卻充滿了一氧化碳。
就在眾人猶豫之際,老紅細胞攔住了新人的腳步,毅然決然地扛起氧氣,用犧牲自我的代價解除了警報。
我們怎麼也想不到,這位之前只想摸魚、苟活的老前輩,最終竟然為了身體慷慨赴死。
他們通過燃燒自己,來無條件地、不求回報地為身體服務。他們的目標很簡單:希望這具身體的主人能夠活下去。
看到為我們奮戰到生命最後一刻的細胞們,屏幕前的我們被深深地刺中了。
我們不得不反思:既然細胞都在拼盡全力地讓我活下去,那我還有什麼理由漠視自己的健康呢?
正如白細胞的聲優日笠陽子所說,「這是一部以健康為意義的動畫,同時也是一部從哲學角度追問工作到底是什麼的作品。」
工作到底是什麼?如果一份工作,需要我們996,用犧牲健康的方式去換取,那麼這是一份可持續的工作嗎?
就像殺手T細胞,他們每次出現都像打了雞血,目空無人,眼中只有工作。
最激烈的時候,殺手T細胞甚至會無差別地攻擊自身的細胞,即課本上所說的「過度免疫反應」。
很多自體免疫疾病,比如斑禿,就是殺手T細胞攻擊自身的毛母細胞所致。
因此,過度的拼勁,實際上對身體是有害無益的。
最後,在藥物的外部介入下,殺手T細胞終於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他冷靜下來,得知自己不必再拼命工作時,不禁淚流滿臉。
「我曾相信,只要拼命地工作,這惡劣的黑心工作環境就能得到改善,但真的是這樣嗎?」
除了反思工作的意義之外,這部動畫還在追問,我們到底應該怎樣與自己的身體相處。
我們熬夜、暴飲暴食、缺乏運動……儘管心知肚明這種生活方式不健康,卻很難下決心做出改變。
這部動畫選擇將這些「傷害」具象化。它血淋淋地展示了我們是如何將生活的壓力與痛苦轉嫁給身體,而無辜的細胞又是如何被我們拖入萬丈深淵的。
《工作細胞BLACK》也許竭力地向我們強調了一個主題:
我們應該對身體與靈魂一視同仁。
在追求精神世界的滿足的同時,別忘了你的身體也同樣擁有被珍視的權利。
作者 | Nico
編輯 | 會厭
運營 | 然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