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錄取留學生增幅82%,國內學生僅38%,一看宿舍就明白了
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隱隱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高等教育建設也在快速成長之中,國際化接軌程度越來越成熟。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國內高校留學生數量急劇上升。根據教育部數據統計,從2005年到2014年,十年之間,我國高校錄取留學生數量增幅達到82%,而同期錄取國內學生的數量增幅僅為38%,差距十分明顯。近幾年,來華留學生數量更為迅猛。原本教育部預估到2020年,當年來華留學生數量會達到50萬。但是,早在2018年,一年之間到中國求學的留學生數量就已經達到了49.2萬,超過預期。
為什麼來華留學生的數量會越來越多,增幅甚至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指標?看過各大高校留學生和國內學生的宿舍或許就能明白了。曾經有一個機構專門在北京和蘭州尋找了兩所大學,針對校內留學生和國內學生的生活條件做對比,發現兩者差距天壤之別。留學生的宿舍不僅寬敞明亮,還擁有各類家具家電,從衣櫃、冰箱到空調、獨立廚房,儼然就像一個家。反之,再看國內學生的宿舍,家具家電就不用奢望了。當留學生抱怨希望擁有一個更大的衣櫃時,國內學生只能在狹小的空間內讀書學習。
當然,也有人會提出留學生的住宿條件之所以這麼好,那是因為留學生的收費標準也高,一個月的費用趕上國內學生一年的價格。然而,大家卻忽視另外一個重要因素——獎學金。根據教育部統計,早在2018年,10個留學生就已經有1個人可以拿到政府獎學金,這還沒有統計地方、高校以及各類機構針對留學生設置的各種明目的獎學金。這些獎學金往往金額不菲,幾乎都是數萬元,足以彌補留學生在中國的日常開銷。
外國留學生願意把中國當作最佳留學目的地,除了擁有極佳的生活條件和不菲的獎學金,許多國內高校針對留學生的優惠政策也是吸引外國留學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譬如山東大學專門為留學生配備學伴,一個留學生可以擁有三個國內學生學伴;吉林大學為留學生配備「叫醒服務」;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針對國際本科生取消了筆試考核環節。凡此種種,都讓外國留學生擁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他們自然願意選擇中國高校為留學目的地。
當然,國內高校願意「重視」外國留學生,也是因為他們想要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根據教育部早些年的規劃,國內高校國際化程度取決於高校留學生數量,數量越多國際化程度就越高,後續能夠享受的教育經費支持也就越多。另外,國際上一些主流的大學排名,如QS高校排名、泰晤士大學排名等,都把國際學生的權重設置較高。簡而言之,國際學生越多,這所大學在全球的排名就能越高。因此,面對這種名利雙收的好事情,國內高校自然要絞盡腦汁地網羅外國留學生。
其實,中國高校能夠成為外國留學生首選目的地,是一件值得國人自豪的一件事。但是,國內高校若是採取犧牲國內學生的利益,以此吸引和滿足外國留學生,這樣就會把一件好事變成了一件壞事。教育部十分重視這種畸形現象,近兩年已經出臺過多條規定,推動國內學生和外國留學生管理趨同化。至於各大高校最終落實的如何,只有在校大學生最為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