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人事調整!人武部政委當將軍,從正團到副軍他用了10年

2020-12-19 騰訊網

他從戰士提幹,因為年齡偏大提升到河南省新縣人武部任政委,率隊奪得4金2銀3銅的驕人成績。後來,他又帶隊參加斯洛伐克國際特種兵競賽,以金牌和獎牌總數第一的成績載譽而歸。

在任人武部政委近5年時間裡,他先後4次率隊出徵,摘金奪銀137枚,多次揚威世界和全軍賽場,個人榮立一等功1次。因軍事素質過硬,2013年底又從人武部政委崗位提升任為原第26集團軍特戰旅首任旅政委,2018年再次升任第80集團軍政治工作部副主任。

2020年,升任將軍(少將)。他就是現任第73集團軍副政委的「精武政委」武仲良少將。

▲73集團軍武副政委組織專題輔導授課

近日,第73集團軍官方公眾號枕戈觀瀾發布消息《「健康使者」走進「飛龍」特戰旅,官兵們樂開花了》,該文兩次提出集團軍副政委武仲良出席活動——

——集團軍某特戰旅作為一線作戰部隊常年擔負重大演訓、戰備執勤等任務,訓練強度大、險難課目多,如何讓他們帶著快樂、帶著笑臉、帶著激情走上演兵場,一直是旅黨委重點關注關心的問題,了解到情況,集團軍副政治委員武仲良特意「牽線搭橋」,讓該旅與集團軍醫院結成「對子」,邀請 「健康使者」走基層與官兵進行面對面交流互動。

▲瑜伽動作大比拼,兵哥哥你hold住嗎?

——在活動最後,該集團軍武副政委以「構建新時代健康快樂幸福和諧軍營,為強軍興軍凝聚磅礴力量」為主題,圍繞政治健康、思想健康、戰力健康、組織健康、強健體魄、心理健康、情趣健康風氣健康、作風健康、擔當健康等十個方面給全旅官兵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從授課的畫面上看,武仲良副政委已掛上少將軍銜,這是官媒首次披露其最新任職。

從一人優秀到整體過硬,「精武」二字是成就武仲良軍旅人生的關鍵詞

公開資料顯示,武仲良系安徽宿縣人,1969年9月出生,1989年3月參軍,第二年,這名偵察兵在全師比武中奪得第一名,榮立三等功。由於表現突出,擔任班長,隨後提幹。2000年,已經擔任連長的他再次被破格提拔,直接晉升為營長。

從人武部政委到集團軍副政委,武仲良用了10時間;從上校到少將,「精武」二字是成就武仲良軍旅人生的關鍵詞。

特種兵上百個訓練課目,武仲良幾乎都會!當特戰旅政委時,戰士們經常在訓練現場上看到,武仲良與戰士們結成訓練對子,手把手教戰士們訓練。

要求別人會的自己一定要練會,「以身作則」、以自身行動帶動部隊,這是武仲良抓部隊精武打贏的人生底色。

偵察兵出身的他,不僅偵察兵中的佼佼,還是八一軍事五項隊隊員!從一人過硬到整體優秀,武仲良在精武的路上帶出一大批訓練標兵,多次帶隊參加上級組織的比武競賽。

翻開武仲良的履歷:當兵31年,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他帶的兵中,有36人因軍事過硬、比武場上摘金奪銀,榮立一等功。

因年齡偏大,從旅副參謀長崗位提升到河南省新縣人武部政委;因軍事過硬,從人武部政委提升為特戰旅首任政委

武仲良為官兵進行障礙訓練示範。馬 亮攝

上圖是武仲良任旅政委時,為官兵示範障礙跨越訓練。那時,武仲良已近45歲,但從畫面上看,其騰空而起、飛身而下的衝鋒姿態,活脫脫是一位年輕小夥子的血性樣子。

其實,武仲良入伍時年齡就偏大,1969年出生,1989年當兵時已滿20周歲,一般青年18歲應徵入伍,武仲良比同年度兵平均大兩歲的樣子,加之是提幹,第一軍銜職務往往是少尉排長,起點比一般軍校畢業生要低。

起點低更要加速衝鋒,人生只要努力,什麼時候都不晚。那年,武仲良從連長崗位破格提拔為原第26集團軍直屬營營長。所屬直屬營,主要是保障集團軍首長機關戰備訓練,駕駛員、炊事員、話務員、勤務員較多,與機關接觸兵,兵難管難帶是一直困擾營隊建設的難題,武仲良認準「帶頭幹」就是最好的領導方法,他以訓練為牽引實施精細化管理,當年底把直屬營帶進集團軍先進營行列。幾年之後,武仲良升任為某旅副參謀長。

2009年1月,因年齡偏大,已經40歲的武仲良從旅副參謀長崗位到河南省新縣人武部任政委。一般情況下,軍校畢業的幹部在38歲的樣子能調正團。如果發展比較快的,35歲調正團也屬正常,所以武仲良在40歲提升正團人武部政委,在當時與同職務人員相比,是相對年齡偏大的。

機遇總是垂青的準備的人,因為武仲良任副參謀長的所在旅和河南新縣都是屬於原濟南軍區,也就是說,武仲良雖然從一線作戰部隊到人武部,但還是在濟南軍區部隊,上上下下都比較了解他軍事素質過硬,在參加一些重大軍事比武活動時,上級還經常發揮其帶隊作用。

任人武部政委不久,上級一紙命令,讓武仲良帶領濟南軍區軍事三項隊參加全軍比武競賽。

經過艱苦訓練,他率隊奪得4金2銀3銅的驕人成績。後來,他又帶隊參加斯洛伐克國際特種兵競賽,以金牌和獎牌總數第一的成績載譽而歸。

據解放軍報介紹,武仲良任人武部政委5年裡,先後4次率隊出徵,摘金奪銀137枚,多次揚威世界和全軍賽場,個人榮立一等功1次,帶出了吉吉克地、張茂春、吳志輝等享譽全軍的特戰尖兵。

帶領比武揚威國際國內賽場,以作戰部隊的標準抓人武部建設同樣呱呱叫。

武仲良和人武部黨委一班人緊盯打贏標準建章立制,抓基礎訓練,抓重難點問題攻關,帶隊研發民兵應急分隊信息化管理系統,對人員裝備實施精確動員,不到2個小時就能將2噸14種食品運送到演兵場;多方協調資金充實縣鄉人武部戰備器材,按建制團標準抓戰備物資儲備……

也是在這5年間,武仲良帶領人武部官兵在各級各類比武考核中,先後取得35塊金牌、16塊銀牌,3次被河南省軍區表彰為「軍事訓練先進單位」,探索總結的黨建經驗被省軍區推廣。

一次,一位軍區領導到人武部檢查工作,首先對人武部進行了一場不打招呼的拉動。拉動畢,人武部黨委一班人正準備匯報工作,這位軍區領導說:「不用匯報了,拉動結果說明,你們黨委班子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戰場上!」

2013年底,原濟南軍區某特戰旅成立,因軍事素質過硬,帶部隊有一套,武仲良被任命為該旅首任政委,再次回到一線作戰部隊領導崗位,並且是特戰旅,崗位的調整給武仲良提供了新的發展平臺。

以情帶兵精武強能,撒貝寧央視一套《開講啦》欄目披露「鐵人政委」新職務

一手老繭、一身肌肉、一串傷疤,這是武仲良給人的第一印象;空中第一跳、水下第一潛、陸上第一槍,這是武仲良留給官兵的印象。

高空跳傘,他第一個躍出艙門;單雙槓一至八練習,他上下翻飛自如,令許多老班長嘖嘖感嘆……

在地處深山的某訓練基地,當旅政委後,40歲開外的武仲良深知,特戰旅比一般部隊的特種作戰技能要求更高,組織把自己從人武部提升到特戰旅崗位上,就是希望他能帶出一支精通特種作戰技能的過硬隊伍。

部隊的需求就是旅黨委一班人的最大追求。從當旅政委那天起,作為黨委書記的武仲良迅速統一黨委一班人的思想,立起向科學訓練要戰鬥力的抓建思路,一步步推進實戰化訓練路子:

——特戰旅實戰化訓練量大強度高,武仲良跟訓一段時間後,發現有的單位訓練傷病率偏高。他隨後在旅黨委會上提議,常委分片包幹抓科學施訓,並從八一軍體大隊、解放軍特種作戰學院等單位邀請專家,到旅裡傳授推廣科學訓練理念和方法。幾個月後,官兵們的訓練成績提高不少,訓練傷病率也顯著下降。

任旅政委期間,武仲良與戰士一起進行潛水訓練

——上公開接受批評建議,戰士反映的問題不過夜;推行幹部逢提必考,先後有7名幹部因考核不過關被推遲或暫緩晉職晉級;帶領旅黨委常委成立訓練「第一班」,堅持上第一車、打第一槍,率隊參加原濟南軍區比武,21個競賽課目拿到17塊金牌……

——在旅政委崗位工作不到兩年,武仲良給全旅上下帶來的是一連串變化。2015年,在一次極具危險性的跳傘訓練當中,武仲良準備「第一跳」卻遭到教官阻攔,認為政委不用跳,武仲良一句「我政委的命是命,我們新兵的命就不是命嗎?」衝破了阻礙,第一個跳出飛機,踐行其堅持多年以身作則的帶兵之道。多年帶兵經歷,武仲良在軍政崗位雙向摔打錘鍊,豐富的帶兵實踐告訴他,政治工作紮實有效需要政工幹部既能「文」,又能「武」,自身軍事素質過硬,才更有說服力。

2018年,一身肌肉的「鐵人政委」武仲良有了新職務,而披露這一變動的是撒貝寧主持的央視一套《開講啦》欄目。

2018年8月18日晚十點半央視一套《開講啦》欄目,請到了陸軍第80集團軍政治工作部副主任武仲良做客。

這次公開露面顯示,特戰旅政委武仲良已經調任陸軍第80集團軍政治工作部副主任。節目開場,小撒邀請現場觀眾挑戰武仲良的格鬥術,他動作乾淨利落,出手不凡,而一手的血泡不禁讓小撒疑惑,從事政治工作更多的是拿筆,而不是拿槍了啊?武仲良斬釘截鐵地回答道,「要把政治工作做到訓練場,政委也是指揮員,更是戰鬥員!」

節目中,武仲良分享了自己三個月新兵訓練的故事,艱苦的體能和技能訓練場景歷歷在目,讓他不禁感嘆道,「沒有偵察連這個基礎訓練的紮實性,沒有一個很優秀的班長,根本沒有我的今天。」

點讚武仲良政委,精武強能一身矢志練兵備戰,願在強軍興軍的偉大徵程上,武仲良將軍帶出更多所向披靡的特戰尖兵。

相關焦點

  • 和戰士比肌肉的特戰旅政委武仲良,已升少將!
    因軍事素質過硬,2013年底又從人武部政委崗位提升任為原第26集團軍特戰旅首任旅政委,2018年再次升任第80集團軍政治工作部副主任。 2020年,升任將軍(少將)。他就是現任第73集團軍副政委的「精武政委」武仲良少將。
  • 1985年後解放軍空軍政委都有誰?都什麼軍銜?誰任職最長
    新中國成立後,朱光任空軍第3軍政委、瀋陽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瀋陽軍區空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空軍政委等職務,1988年9月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空軍政委:丁文昌(1992年到1999年)丁文昌1933年出生,安徽宿州人。
  • 陝西開國將軍:1964年僅一位楊姓晉升為少將,曾任遼寧軍區政委
    抗大畢業後,楊棄分配到八路軍115師344旅689團9連任文化教員。 值得一提的是,將軍曾任39軍政治部主任,朝鮮停戰後,第39軍長期駐守遼東半島,擔負警戒蘇聯、朝鮮半島事勢。1964年的全軍「大比武」運動中,該軍第116師第348團4連被國防部授予「神槍手四連」榮譽稱號。1985年,第39軍改編為集團軍,39集團軍現隸屬北部戰區,軍部駐地為遼寧遼陽。
  • 雲南省軍區原政委餘永洪少將任第14集團軍政委,接棒黃集驤
    餘永洪在近期軍級幹部職務密集調整中,成都軍區第14集團軍政委和雲南省軍區政委同步易人。上述雲南省官方媒體的報導稱,第14集團軍軍長王兵少將、政委餘永洪少將、副軍長範承才少將、副軍長嶽安德大校、參謀長楊毅大校、後勤部部長劉永陪大校、裝備部部長王沁大校等黨委常委及機關部門以上領導、全體機關幹部和大院分隊官兵300多人參見了今天的公祭活動。上述官方新聞報導披露了成都軍區第14集團軍領導班子近期調整的消息。
  • 1985年百萬大裁軍後,歷任12集團軍政委都是誰?什麼軍銜?
    1985年,為消除中國人民解放軍日益「臃腫」的問題,我國掀起了轟轟烈烈地百萬大裁軍。此次裁軍,我國各部、各軍兵種、各機構人員精簡百分之四十,也較大幅度地調整了各兵種的編成比例,加強了特種兵部隊的建設。1983年,溫宗仁被任命為第12集團軍政委。值得一提的是,溫宗仁將軍在2000年還出任了軍事科學院的政委。2002年,溫宗仁晉升為上將軍銜。潘瑞吉、中將軍銜潘瑞吉出生於1945年,浙江溫州人。
  • 許將軍的勤務兵,四年後升任軍政委,成為許將軍的頂頭上司
    陳海松將軍,出生在湖北大悟縣李家窪村,他的父母都是當地貧寒的農民,靠租種他人土地,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到了青年時期,陳海松將軍的母親,因為操勞過度,早早離世了。從此,在嬸母的養育下,陳海松將軍漸漸長大。1930年,紅軍來到陳海松將軍的家鄉,他看到紅軍打土豪,分田地,為百姓造福。十六歲的陳海松將軍,主動參加了紅軍,當了一名勤務兵。
  • 鐵馬冰河入夢來——探訪10位健在的開國將軍
    1955年至1964年,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有1614人被授予將帥軍銜。其中,元帥10位,大將10位,上將57位,中將177位,少將1360位。如今,大部分人已離開了我們,至今健在的僅有10位,他們是:楊永松、鄒衍、詹大南、黎光、楊思祿、張力雄、王扶之、文擊、陳紹昆、塗通今。
  • 戰區空軍人事再調整,王成男中將任中部戰區空軍政委,郭普校離任
    報導稱,中部戰區副政委兼中部戰區空軍政委王成男代表說,軍隊各級黨委要履行主體責任,主要領導要負起第一責任。該報導顯示,原任空軍紀委書記兼監察委員會主任王成男中將,已任中部戰區副政委兼中部戰區空軍政委。據公開資料,王成男生於1964年10月,吉林舒蘭人,他長期在空軍部隊服役,曾任空軍航空大學政治部副主任、空軍航空兵第一師政委、空軍95829部隊副政委等職,2016年晉升空軍少將軍銜。王成男,1964年10月出生,吉林舒蘭人。曾任空軍航空大學政治部副主任,空軍航空兵第1師政委,空軍空降兵15軍副政委。
  • 一張老照片,三位解放軍獨臂將軍合影,牽出三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1928年5月參加醴陵農民暴動,後隨部編入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10月,時任紅6軍團16師政委的晏福生,在甘南天水羅家堡戰鬥中右臂負傷,隻身滾到山坡下,躲在小窯洞裡,強忍疼痛。因巧妙地沒留下腳印,使得追兵兩次走到窯洞前也沒發現他。幾天後,敵兵走遠,他才爬出窯洞,裝成乞丐。後來遇到幾位好心的農民,晏福生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想求這幾位農民救自己一命。
  • 桑植:中國人民解放軍73022部隊與廖家村鎮二戶田村籤訂扶貧協議
    桑植融媒10月29日訊(記者 張思)10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73022部隊副政委朱春輝上校深入桑植縣廖家村鎮二戶田村,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73022部隊向該村捐贈扶貧項目資金,並與該村籤訂扶貧協議。桑植縣領導肖衛君、陳榮昌、鍾偉參加活動。
  • 空軍總部新來了一名將軍:吳謀少將履新空軍後勤部政委
    解放軍空軍總部機關近日新來了一名將軍。據北京市政府信息公開專欄今年8月27日發布的消息顯示,今年「八一」前夕,北京東城區委書記張家明走訪慰問駐區部隊空軍後勤部。空軍後勤部部長鄭學祥少將,空軍後勤部政委吳謀少將,副部長龔德安少將等參加活動。
  • 軍報副總編李鑫將軍蒞臨扶溝縣參觀姜鴻起烈士紀念館
    6月9日下午,解放軍報社副總編輯李鑫將軍一行到扶溝縣革命老區參觀姜鴻起烈士紀念館,河南省軍區辦公室參謀王根成,周口市軍分區政治工作處主任李楊,縣委常委、人武部政委閆忠玉陪同參觀。姜鴻起烈士是扶溝縣韭園鎮太康營村人,他18歲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
  • 1996年有幾位將軍晉升上將,他們是什麼職務,誰最年輕?
    1955年,我國首次實行軍銜制,這代表著我國的軍隊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可由於種種原因,十年後,我國取消了軍銜制。直到20世紀80年代,邊境作戰爆發,我軍因沒有軍銜制,出現了指揮系統散亂,部隊容易暴露等問題。為此,我國決定於1988年恢復軍銜制。
  • 江蘇「唯一」趙姓開國將軍,曾任解放軍報總編輯,他是誰?
    很多軍事迷,一定會訂閱《解放軍報》,該報創刊於1956年,是解放軍報社出版的中央軍委機關報,1999年《解放軍報》網絡版進入國際網際網路,2004年更名為「中國軍網」。而我們江蘇唯一的趙姓開國將軍,曾任解放軍報總編輯,他是誰?
  • 中國退役軍人 | 許靈:從正團職政委到金牌「月嫂」,一位自主擇業女...
    今天的人物紀實,為您播出《許靈:從正團職政委到金牌「月嫂」,一位自主擇業女軍官的人生跨越》,採制:總臺央廣記者趙敏、楊鴻;播音:胡鋮鋮、宋波。畢業後,許靈分配到原第三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婦產科當助產士,後來遇到同一科室的婦產科醫生徐惠成,兩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婚後,許靈離開了自己喜歡的婦產科,回到學校護理系,在學員隊教導員的崗位上一幹就是10年,此後,又相繼擔任機關幹事和幹休所政委,軍旅生活的磨礪和多個崗位的歷練,許靈的綜合素質得到不斷提升。
  • 驛城區委常委、區人武部政委李光輝深入水屯鎮孟莊村考察調研基層...
    6月28日上午,驛城區委常委、區人武部政委李光輝一行,冒雨來到水屯鎮孟莊村考察調研基層民兵工作。水屯鎮黨委書記、民兵營教導員孫浩,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趙順清陪同考察。
  • 將軍門第,一家出了六個將軍,「父子雙上將」成為佳話
    1985年赴老山輪戰時,36歲的張海陽剛從解放軍政治學院畢業,出任了21軍第61師政委,隨部隊開赴前線。他的搭檔是「傳奇師長」劉登雲將軍。劉登雲師長曾經以通曉天文地理、料事如神而著稱,戰後歷任解放軍第21集團軍副軍長,甘肅省軍區副司令員,蘭州軍區副參謀長等職務。
  • 政委的春天
    先是運用「什一法」(逃兵排成隊列,每數到第10個人就當場槍斃)等命令立威,接著頒布《內務條令》、《衛戍條令》、《夜戰條令》嚴明軍紀,迅速組建了一支300萬人的正規軍。由於紅軍幾乎沒有軍事專家和指揮人才,託洛茨基大膽啟用沙俄舊軍官。
  • 中國將軍都用什麼手槍?開眼界!看只有解放軍將軍才能配備手槍
    從戰爭年代開始,解放軍指揮員就已經開始配備手槍作為自衛武器。解放軍手槍配備主要是,根據級別配發,在戰鬥當中繳獲,作為一種紀念品,還有就是自己選擇喜歡的手槍型號。比如朱德元帥在紅軍時代配備的是一把阿斯特拉手槍,聽起來,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其實這就是一把西班牙製造的盒子槍。
  • 蕭姓開國將軍在各個省份的分布
    蕭姓將軍數量哪個省份最多,關鍵在於少將的比重。蕭姓開國少將,1955年的時候有11人,1955年後有10人獲得晉升,總計有27位開國將軍。蕭姓21位少將地域分布如下:湖南有蕭姓少將2人1、蕭遠久少將(1902-1962),湖南祁陽人,建國後任中南軍區鐵道部隊第一副司令員、廣州市公安總隊總隊長、廣東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