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頭婚實質是契約婚姻,雙方合作完成繁殖,傳統婚姻已名存實亡

2020-12-23 強哥全球資訊

今天(20日),由《中國婦女報》報導的「兩頭婚」上了熱搜。

報導稱,兩頭婚是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不再是傳統的男娶女嫁或者招男入贅,結婚後雙方各住各家。一般他們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雙方父母都統稱爺爺奶奶。

許多法律界人士表示看好這種婚姻形式,說這樣既避免了男女雙方門不當、戶不對帶的門第阻礙,也避免了高價彩禮,還可以各自照顧到自己的父母。

其實,這是由社會誠信缺失、高價彩禮、門第障礙和家庭矛盾衝突催生的一種契約婚姻,它不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婚姻,雙方合作是為了完成傳宗接代,夫妻間的感情很少,即使是兩個子女間的感情也會變淡。一旦這種兩頭婚成為主流的婚姻形式,那麼歷經幾千年的傳統婚姻就名存實亡了。

1,社會誠信缺失

社會誠信缺失不僅表現在陌生人之間,也表現在婚戀中,現在女人結婚只認錢不認人,現在男人結婚只認人不認情,雙方互相算計,能過就過,不能過則離。

2,高價彩禮

越是貧窮落後的地方越是興高價彩禮,嫁女兒就是論斤賣,都想趁著這個機會大撈一筆,而不管男方死活。一旦離婚,彩禮錢是不退的,於是許多男人開始鋌而走險。

3,門第障礙

傳統的門當戶對的觀念在現在更加熾烈,一般是低產階層配低產階層,中產階層配中產階層,精英階層配精英階層,但現在的趨勢更加惡化,低產階層想攀上中產階層,中產階層想攀上精英階層,低產階層沒人願意配了。此外,由於社會誠信缺失,在男女雙方家庭條件相差甚遠的情況下,另一方將會考慮對方的動機。

4,家庭矛盾

傳統的人生四大喜事是「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現在G場上流行的人生四大喜事是「升G發財死老婆」。

現在都市中的人生四大喜事是「有車有房,父母雙亡。」

現在人除了窮奢極欲、不知死活的享受外,家庭矛盾也是一大原因,無論男女,當走進另一方家庭中時,都會因瑣事與對方父母發生矛盾,所以現在都市中的家庭都是與父母分開居住的。

如今社會最底層的人面臨著「吃無錢買、住無房居、病無錢醫、老無人養、力無處使」,高房價已經把祖孫三輩人的積蓄搜刮一空,結婚、生子成為一種奢侈,招聘普遍實行全日制本科、35歲以下的限制條件,辛辛苦苦寫本書出版卻被電子書商榨乾所有權益,你死後50年的版權都是屬於書商的……但底層人有一樣優勢,這是富貴階層所沒有的,那就是身體,未來出售卵子、代孕將成為一種職業,男人則賣「蘋果」……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稿。

相關焦點

  • 「兩頭婚」興起,婚姻經不起「AA制」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br/><br/>  這種婚姻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雙方雖然和原生家庭保持了很好的「黏性」,但兩頭婚家庭的獨立性會減弱,小家庭的完整性受到極大的影響,夫妻的親密度也大大降低,還有就是這種婚姻裡夫妻雙方會有精準的得失計算。
  • 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真的可行嗎?合伙人婚姻呢?
    01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結婚要麼是男方將女方娶回家,要麼是男方入贅女方,也就是俗稱的上門女婿。但這種形式卻走出了第3種道路,區別於前兩種傳統婚姻形式。當然,在法律上來講,只要雙方按法律規定領結婚證,結婚即為有效。
  • 「兩頭婚」婚姻模式引關注 研究者:因傳宗接代觀念
    2020年7月,她與其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社會發展政策學院教授範麗珠合作的論文《論婚姻與生育的社會屬性—少子化背景下浙北鄉村婚育模式嬗變的田野觀察》發表在《河北學刊》2020年第4期,該文以位於浙江杭州西郊的水村為研究案例,探討浙北水村「兩頭婚」「兩頭姓」的婚育模式。
  • 淡化「男娶女嫁」概念的兩頭婚興起 專家:不會威脅到傳統的婚姻方式
    近日,「兩頭婚」一詞引發關注並頻頻登上熱搜,北青-北京頭條記者調查了解到,作為介於傳統的「男娶女嫁」和「招婿入贅」之間的一種新的婚姻方式和態度,兩頭婚近年來在江浙等地悄然興起。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婚姻AA制,兩個孩子兩頭姓
    近日,有網友曝料,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婚姻AA制,孩子兩頭姓,宣稱「兩頭婚」是改革傳統浙江婚姻制度的一次極好嘗試。據稱,所謂「兩頭婚」,就是男女雙方都是正常結婚。這一婚制既不是與傳統的男娶女嫁(女性進入男性家庭),也不是傳統的女招男贅(男性進入女性家庭),而是在結婚之後,男女一般都繼續在自己原來的家庭生活,需要時夫妻可到任何一方家庭團聚。兩頭婚家庭一般會生兩個孩子,第一個是隨父姓,主要由男方撫養,第二個是隨母姓,主要由女方撫養。二頭婚家庭中,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孩子的父母對爸爸媽媽都叫爺爺奶奶。
  • 江浙興起「兩頭婚」,是婚姻制度解體的前兆嗎?
    真新鮮啊,看來婚姻制度也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探索新形式。不過,看了「兩頭婚」的含義以後,我怎麼覺得其幸福度和穩定性可能還不如「假面夫妻」呢。說白了,假面夫妻雖然各自或者一方有外遇,雖然夫妻間冷漠隔閡少溝通,但至少夫妻雙方是獨立於原生家庭,共同經營小家庭的,他們有共同的利益訴求,在此基礎上分工合作,感情上或許稀鬆,但好歹是密切合作的「婚姻合伙人」,家庭或者說婚姻的根基還算是比較穩固和牢靠的。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什麼意思?和傳統婚姻有何不同?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  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兩頭婚」出現!婚姻,快要到頭了?
    這種婚姻形勢在各地都有,名稱各不相同,比如在川西平原叫「兩頭婚」,江漢平原部分地區稱為「平婚」,而在蘇南地區叫做「並家」。▲初代網紅papi醬曾表達「結婚5年雙方父母沒見過面」1婚姻背後暗藏的經濟關係經濟學家張五常有過一本專著《經濟解釋》,裡面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了婚姻的不同形式。按他在書中的看法,婚姻說到底是一種經濟關係。
  • 印奕帆:「兩頭婚」也是婚姻自由的彰顯
    (中國婦女報微信公號)「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近年來,興起的兩頭婚成為當下小青年的一種「另類」的婚姻選擇,這種「不走尋常路」的婚姻結合也受到關注,有支持也有非議。《婚姻法》規定,我國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從法律角度來說,兩頭婚有法可依,符合我國婚姻制度。
  • 「兩頭婚姻」意外走紅:雙方父母的態度,是婚姻最好的調和劑
    《中國婦女報》的一篇報導,帶火了2020年的最後一個「新」名詞:兩頭婚。這種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的婚姻新形勢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沒有彩禮和陪嫁。這種兩頭婚的出現模式,前提是男女雙方都有錢。兩頭婚登上熱搜後,很多人都在問會不會幸福。明確的告訴你們:只要婚前兩家提前談妥,就不會因此而不幸福。
  • 新型婚姻模式「兩頭婚」,遵循傳統不一定好,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據說近幾年在江浙一帶興起新的婚姻形式,該形式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而是小夫妻結婚後還是會與各自的原生家庭保持聯繫,比如會一起贍養各自的父母,如果生兩個孩子就會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而且還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孩子稱兩邊的長輩都為爺爺奶奶,俗稱「兩頭婚」。
  • 「兩頭婚」刷新傳統傳宗接代觀——江浙「兩頭婚」親歷者自述
    來自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的李微是「兩頭婚」親歷者,她認為這種「AA制」婚姻,給予了男女雙方平等地位,不僅沒有割裂兩個家庭,反而因婚姻讓兩家粘合度更高,「我丈夫走我家的親戚比我還勤快。」  同為「85後」獨生女的姜妍是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2017年,她和丈夫自由戀愛後選擇「兩頭婚」,「我們只生了一個孩子,跟他爸爸姓,不打算生二胎,孩子也喊我父母『爺爺奶奶』。」
  • 「兩頭婚」,為啥在江浙興起?
    2020年7月,她與其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社會發展政策學院教授範麗珠合作的論文《論婚姻與生育的社會屬性—少子化背景下浙北鄉村婚育模式嬗變的田野觀察》發表在《河北學刊》2020年第4期,該文以位於浙江杭州西郊的水村為研究案例,探討浙北水村「兩頭婚」「兩頭姓」的婚育模式。
  • 吳越「兩頭婚」—— 妥協的藝術
    但是當身邊真產生這樣妥協之後帶有契約精神的民間習慣法之時,理中客偏偏又跳出來指責這個不進步,那個不理性。偏偏只有你才是理性中立客觀?理性點說,「兩頭婚」是我們吳越自己的事情,你們那些個中原人、西北人、東北人懂什麼吳越?我們或許自古以來就是最重契約精神的地域,偏偏就是有些理中客喜歡冒充什麼都懂的專家,非要把雙方都願意的事情歪曲成傳統頑疾。
  • 「兩頭婚」衝上熱搜,才知道有很多人還陷在不平等的婚姻中
    說實話,不是因為看到有很多人覺得這種所謂的「兩頭婚」很「新鮮」,我還不知道竟然還有那麼多人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是如此不平等。因為在我們看來,「兩頭婚」的實質,其實是婚姻中雙方平等相處而已。這是這種傳統婚姻模式中,有一方屬於從屬位置的有力證明。然而在「兩頭婚」中,所倡導的理念是:我跟你結婚,並不代表我從屬於你,我依然還是我自己,我和你是平等的、合作的關係。
  • 光明時評:審視「兩頭婚」現象,不必概念化、特殊化
    置於現代背景下,兩頭婚很容易讓人理解為獨生子女一代應付養老、撫養等壓力的一種變通性做法。不過,作為一種停留在局部地區的婚姻現象,它其實並不算「新」了。比如,不少研究者發現,費孝通先生的《江村經濟》一書中就提到過「兩頭掛花幡」的現象。雖然名稱有差異,但實質和現在所說的「兩頭婚」類似。
  • 「兩頭婚」是什麼?對於這種形式的婚姻,大眾能否理解?
    而最近,關於「兩頭婚「的討論也再次讓人們對於婚姻有了更多的關注,那麼這」兩頭婚「到底是什麼呢?  之前有人認為這是在江浙一代興起的一種新的婚姻形式,這種婚姻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屬於招男入贅。而男女雙方成家之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了一定的「黏性」,但通常都是各住各家。而他們一般會生育生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而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但對於很多人來說,並非是這樣,而是兩個家庭更加的和睦,與傳統的那種女子嫁出便幾乎與娘家少有聯繫,在這樣的環境下,反而有著更多的時代進步意義。
  • 最近流行的「兩頭婚」到底婚姻的進步還是退步?
    不知道身在江浙的你是否注意到這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 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在表現形式上為,農村或城鎮的小夫妻與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孩子都叫爺爺奶奶;而雙方如果都生活在城市,則小夫妻單獨居住,適當的到兩方原生家庭走動。而這為何稱之為「兩頭婚」,其最重要的特點是:1、婚姻實行AA制,男方不付彩禮,女方不出嫁妝;2、婚後要生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名。
  • ...新婚姻形式上熱搜!是「兩頭婚」還是「兩頭昏」?網友意見不一……
    文中提到江浙一帶興起了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即當地人俗稱的「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男方無須付彩禮,女方也無須陪嫁妝,雙方均沒有嫁娶之意,且都有隨自己姓氏的孩子,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 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
  • 與傳統婚姻背離的「兩頭婚」形態,各在各家各養各娃,你怎麼看?
    隨後,她又慢聲細語地說:你們都是獨生子女,都是我們的心頭肉、掌中寶,我希望你們的婚姻可以是「兩頭婚」。,我承認我不淡定了,我是一個思想比較傳統的人,李媽媽說的「兩頭婚」我確實聽過,但是從來沒有想過真的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我不知道怎麼去回應李媽媽這個提議,只能點頭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