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電影有點紅——評波蘭電影《妮娜》

2021-02-21 折尾

  

   這是部用心之作,挺有看頭。

印象較深的是片中的紅:昏暗暗的基調如同妮娜的現狀,失血的婚姻生活在臉上只剩下時不時需要補妝的兩片唇紅;在遭遇又一次尋求代孕失敗的打擊下,妮娜無心品嘗丈夫端來的一杯紅酒而倒入池中,紅色的液體在抽身離去的水中漫開,好似流產後遺留的一抹鮮紅;由車禍而結識的少女瑪格達開紅車、著紅衣;陪護相伴而暗生情愫的閨房,紅的朦朦朧朧;瑪格達愛去的酒吧霓虹閃動、活力四射;幾次出現的巨大子宮更是滿屏的暖紅。      

紅色之外是白:刺目的雪地裡被代孕母親冰冷的拒絕;黃昏時分踏雪追趕瑪格達上演一場心理性別互動的「換崗儀式」;在困頓中穿上母親給予的一襲絲綢白裙;蒼茫時刻奔走在車流喘急、無人搭理的公路上(曾向瑪格達描述過的夢境);雪地裡出現兩隻曾在家庭聚餐時被擊斃在客廳電視屏幕中的鹿。

試著解讀幾個鏡頭:1,身為校長的母親在午餐時交代女兒幾句並順手交給妮娜一套真絲白衣(妮娜始終處於母親的羽翼下,白衣寓意胎膜)

2,第一次搭乘妮娜車的瑪格達在嘰裡呱啦的法語聲中對態度冷漠的妮娜萌生了好感。(這也是幾天後她接受妮娜丈夫突兀邀請的原因)

3,謊稱上廁所而溜之大吉的瑪格達,在室外借用工具像男人一樣小便。(性別的模糊:擁有健康子宮的瑪格達表現的像男性,失去子宮能力的妮娜在焦慮性別身份時卻顯得母性十足)

4,「你能不能再和我多呆些日子?」快痊癒的瑪格達對妮娜已經依依不捨。(瑪格達缺失母愛)

5,迷失方向的妮娜在紅色的子宮壁內,此刻,丈夫則站在紅色映照下的壁外。(妮娜萌芽出新的生命,丈夫停留在原地)

6,田野裡,看見丈夫和瑪格達相聚甚歡不由醋意大發。車中,妮娜問瑪格達更像在自問:「我能把你帶到哪裡?」(妮娜已經意識到自己對瑪格達產生了微妙的感情)

7,妮娜領著瑪格達來到象徵生命之源的子宮口,子宮外活動著赤身裸體的男性:或靜或動,或跳躍或翻滾……(對子宮來說,男性只是一條精蟲,是受精卵的供體而已)

8,某個夜晚,來找瑪格達暢談心事的妮娜話還沒有說完就被瑪格達鄙視的拋下,妮娜懊惱不已。(此時的妮娜已經放棄了最初接近瑪格達的目的)

9,瑪格達坦然相告自己的性取向,並乘機利用約炮的對象小小的報復了一下妮娜。(缺愛的瑪格達,愛偷食「糖果」獲取刺激)

10,貌似高冷,實則怯懦的妮娜在花店順走一盆竹子。(好像得了一把利劍有了去告白的勇氣)

11,浴室裡,缺乏安全感的妮娜不停的向瑪格達求證對自己的愛意,不期而至的空姐打碎了妮娜的新夢。(和舊愛丈夫之間時常需要互相質問「你愛我嗎?」;「你愛我嗎?」,預示瑪格達想要喚回妮娜,需要非一般的力量)

這非一般的力量只能來自子宮,把瑪格達帶入「子宮」的妮娜說:「女人的子宮甚至能讓大海平靜下來」。這句臺詞讓我想起陳凱歌的妖貓傳:為求得無上密法,空海法師遠涉重洋來到大唐,船入大海,遭遇風浪,生死關頭,他發現日常修行所得根本無法面對死亡的恐懼。反倒是同行的一位母親抱著孩子,在風浪中那麼平靜,空海不解,女人回答:「孩子睡熟了,我就很安心。」孩子來自子宮,來自生命之源,是愛的使者,是美好生活的信使,母親不懼滔天巨浪,正是因為緊緊懷抱著這份希望和美好。陷入困境的妮娜急需開闢一個新的生活空間,而孩子正是妮娜心中一粒飽含希望的種子,急待一塊土壤落地生根發芽。妮娜和瑪格達相愛,種子得以在瑪格達的子宮著床。妮娜的愛喚醒了瑪格達的母性,瑪格達的愛落實了妮娜的自我意識,兩人共同完成各自生命的一次蛻變。

影片借代孕之事行子宮與母性之贊禮。

相關焦點

  • 波蘭國際義人·【電影學堂】波蘭電影周
    其中,波蘭被授予「國際義人獎」的有6706人,為世界各國之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決定執行「猶太人問題的最終解決」,即屠殺歐洲猶太人的計劃。當時在波蘭,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幫助猶太人將被處死。然而,許多波蘭人依然庇護和幫助了他們的猶太鄰居、猶太親友,或是為完全陌生的猶太人提供藏身之所。
  • 波蘭經典電影!!!
    波蘭電影的發端波蘭電影歷史悠久,早在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之前,波蘭人彼得·萊比得津斯基、揚·波普拉夫斯基和卡齊米什·普羅津斯基等人就設計出了可以1902年,波蘭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成立,拍攝和發行短紀錄片、文化片和故事片。1908年,波蘭第一部真正的故事片《安東首次到華沙》問世。1910年,波羅建有近200家影院同時 ,電影公司也開始出現,其中影響最大的、產量最穩定的是斯芬克斯公司。從1918年起,波蘭電影才有了較大的發展,每年生產約20部故事片和60部短片,全國有100多家電影院,主要放映外國影片。
  • 電影《黑天鵝》
    《黑天鵝》是2010年由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執導的美國電影。妮娜的挑戰是顛覆性的,在她的自我認同中,自己只能是母親的乖乖女,她想讓自己成為大膽、叛逆、追逐欲望的莉莉,卻只能望之興嘆。妮娜站在惡魔的雕塑旁,看著這個因屈服欲望而面目全非的天使,此刻一定充滿好奇、憧憬還帶著不安。
  • 電影《妮娜》
    妮娜·西蒙(Nina Simone,1933年2月21日—2003年4月21日),原名尤妮斯·凱瑟林·偉蒙(Eunice Kathleen Waymon)、以藝名妮娜·西蒙著稱,美國歌手、作曲家、鋼琴表演家。過去的幾十年中,Nina Simone(妮娜·西蒙)是爵士音樂界一個標誌性的名字,打開電視機,你一定會聽到出自西蒙之口的電影原聲音樂或是某個商業廣告歌曲。
  • 最近一個月及推薦波蘭電影《普拉吉布雷勞》
    這個月沒怎麼看電影,自從上次更新的錘哥拍的槍戰動作片《驚天營救》後,這一個月我就看了一部動畫電影(不適合兒童看哈,太血腥了)叫《黑暗正義聯盟:天啟星戰爭》,豆瓣評分還闊以,如下:然後就到今天看的這個2018年出的波蘭電影《普拉吉布雷勞》,因為太久沒看出彩的片子了,所以覺都不想睡,熬夜更新哈,大家也知道疫情搞得這幾個月沒優秀的新片可看,今天能逮到這片也要感謝一下車友「海子」,他周五下午推薦,我周六看了3分之1就睡覺了,今晚看完的(人老了,若非在電影院,注意力集中不了這麼久,看片都不能一氣兒看完,還是兩次完成的)。。。
  • 法籍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
    法籍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2000年08月10日12:37:30 網易社區 丁丁  1996年3月13日,法籍波蘭電影大師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於巴黎病逝。他的死訊迅速在世界範圍內傳開,各個角落的電影工作者和影迷同為之一哭。
  • 波蘭電影《沃倫》
    波蘭電影《沃倫》
  • 《毀滅戰士》真人電影開拍 俄羅斯美女妮娜·褒曼大戰異形
    FPS鼻祖《毀滅戰士》曾拍攝過真人版電影,由巨石強森、卡爾·厄本主演,雖然影片中勁爆的第一人稱畫面非常炫酷,但該片依然評價拙劣,不過隨著B社全新重啟的《毀滅戰士》遊戲震驚四座之後,環球正式宣布重啟真人版電影,就像《古墓麗影》重啟電影那樣。
  • 波蘭電影《冷戰》
    今天看了電影《冷戰》,下載很久,從很多電影中隨機選擇的,以我看幾千部電影的功力,看了十幾分鐘,我知道,這是一部精品。按我的自我感覺評價機制,只有百分之五至十的電影可稱為精品。所以我一般看電影,就象完任務,年少時的崇拜、激動,像語文課中狗屁都要找出閃光點的青春已經一去不復返,不好的電影結局就是閱後即焚,不會在硬碟和記憶中存有位置。
  • 《妮娜》跟老公結婚後,我愛上了為我們代孕的同性戀女孩...
    今天推薦一部波蘭的女同電影,一個30歲的女教師妮娜,因為不能生育,跟丈夫想要孩子的他們,找了一個代孕女孩,但妮娜卻愛上了這個女人片名:《妮娜》妮娜,30歲,高中教師,短髮配大眼,很有氣質,跟老公結婚後,兩個人一直想要個孩子,但生育出了問題,只能找代孕。
  • [電影] 《灼人秘密/妮娜》2019 百度資源
    用最全的課程資源成就你,用最好的電影陪伴你《灼人秘密》由趙德胤執導,吳可熙、宋芸樺、夏于喬、施名帥等主演的懸疑片,於2019年5月
  • 出演電影《浴血華沙》而走紅的波蘭女演員索菲亞維奇拉斯克
    在波蘭二戰大片《浴血華沙》(Miasto,1944)中,女高中生皮瑞卡和男朋友及其他高中同學秘密加入了波蘭抵抗運動,她雖然長得像個小仙女,但其實也有點社會。影片中飾演皮瑞卡的是波蘭女演員索菲亞維奇拉斯克(Zofia Wichlacz,1995-),她的父親是一名電影攝影師,年僅19歲的她在出演電影《浴血華沙》後,一躍成為波蘭當紅女星,獲得當年第39屆格丁尼亞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和第17屆波蘭電影大賞最佳新銳新人獎。
  • 波蘭電影《沃倫》這部高分戰爭片,比恐怖電影還要血腥!
    最近有一部波蘭電影《沃倫》,就把這種地獄場景血淋淋的展現在觀眾面前。在介紹劇情之前,先給大家放一張劇照,給大家緩衝一下。橫屍遍野,滿地的屍體。也許用更準確的說法——被折磨撕裂後的殘肉。但你能想像,這般殘忍,好似人間地獄一般的慘狀,全部都是真實記載在案的。這個場景是歷史真實事件的還原。這雖然不是一部恐怖片,卻比任何恐怖片都恐怖。《沃倫》是首部講述二戰期間「沃倫大屠殺」的電影,它的另一個名字是《Hatred》(仇恨)。
  • 這些波蘭電影,可以致幻
    還記得去年觀賞波蘭動畫歷史展的時候,在場的年輕導演玩笑說說「波蘭人是東歐裡最喜歡抱怨的」。砂制時鏡下的療養院 Sanatorium pod Klepsydrą (1973)導演: 沃伊齊希·哈斯一個去療養院探望垂死/已死的父親的年輕人,在砂制時鏡的療養院中,他得以從時間的詛咒解放,過去,現在,未來都失去了界限,它們同時出現,也同時消失,夢境與現實也毫無區分,有的只是種種思緒。
  • 《極限特工》妮娜:吸血鬼女王也可以演技術宅
    《極限特工:終極回歸》本來沒有為貝基這樣的技術人才安排動作戲,然而她跟導演說自己特別想演,所以我們看到的電影裡,有一場戲她驚惶地抱著走火的機槍掃射全場,「這就是我們集思廣益的結果。」騰訊娛樂:你是怎麼加入這部電影的?妮娜:我參加了兩次試鏡,全力爭取這個角色。
  • 【音樂電影】波蘭總統鋼琴家帕德雷夫斯基主演的電影《月光奏鳴曲》(太美了!)
    這是一部充滿了童話傳說的浪漫風格電影,故事情節很簡單,但是很純美。帕德雷夫斯基當時是紅遍歐美的鋼琴家,其知名度和魅力絲毫不輸任何當紅的電影明星。這部電影也因為是他出演而紅極一時,票房很好。帕德雷夫斯基是20世紀初紅遍歐美的鋼琴家,在倫敦,還有人為他寫了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帕德雷夫斯基彈琴的時候》。他是世界著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也是很活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1919年曾出任波蘭總理,併兼任外交部長。 帕德雷夫斯基在華沙音樂院跟隨斯特羅布爾、雅諾塔與施洛澤學習鋼琴,1878年畢業後留在音樂學院擔任鋼琴教員,後來取道柏林前維也納師從萊徹蒂茨基。
  • 30年來最酷的波蘭電影,拍了個甄嬛傳?
    這部電影入圍了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全景單元,被盛讚為「波蘭20年來最酷電影」。按慣例,第一部是「20年來波蘭最酷的電影」,第二部過了將近十年,理應被期待為「30年來波蘭最酷的電影」。但[仇恨者],酷是酷,就是有點玩兒脫了。喧賓奪主,主次不分,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主人公託梅克是個法律系大學生,影片一開頭就是他正在校長室裡挨訓。因為論文涉嫌抄襲,他面臨被學校開除的處罰。
  • 我要請你們在杭州見證波蘭電影的厲害
    還可以觀看到已故「波蘭電影之父」安傑伊·瓦依達的[福地],本片曾獲得第4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地提名。 安傑伊·瓦依達1926年3月6日出生于波蘭史瓦基。在其獻身光影藝術的一生中,導演了49部電影,21次在3大電影節獲得提名,7次獲獎。
  • 波蘭電影繼續-圖解《浴血華沙》
    2014年的波蘭電影《浴血華沙》之口碑比較出乎老K的意料,沒想到如此打動我的一部精彩二戰電影,竟然會有截然不同的、兩極分化明顯的評價,肯定的自不必說,點黑的則多半集中在影片出現的超現實場景和慢鏡上。但是老K卻十分喜歡這片中真實與浪漫風格之間的切換,很有創意和匠心,似乎也只有年輕導演才會這麼做,關鍵是做的還很好。
  • 波蘭電影《盲琴師》發上影節「專屬」藝術海報
    波蘭電影《盲琴師》發上影節「專屬」藝術海報 近日,由導演馬切伊·佩普日察執導,大衛·奧格尼克領銜主演,波蘭爵士鋼琴家與音樂製作人萊謝克·莫斯德擔任編曲,講述天才鋼琴家對抗不公命運的傳記類獲獎佳片《盲琴師》(暫譯),繼接連斬獲波蘭各大電影節多項大獎後,再度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青睞,入選「金爵獎劇情片官方入選影片」片單,此次參加上影節也是電影繼波蘭本土公映後第一次在國際亮相,也同步釋出了上影節專屬藝術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