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新建道路路牌
「四縱六橫」路網示意圖
連淮揚鎮鐵路開通運營後,去揚州東站乘車、送客的市民越來越多。不少市民發現,揚州東站周邊新建了10多條道路,原先的「站東路」「站西路」等路名也不復存在。而不少還沒有到過「揚州東」的讀者也向記者詢問,周邊路網到底是啥樣?各條路叫什麼名字?記者昨天特地進行了探訪。
「揚州東」周邊現「四縱六橫」路網
日前,揚州東站周邊的10多條道路已全部打造完成,建成投入運行,形成了「四縱六橫」的新路網格局,路網如棋格一樣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且寬闊平坦,煙花三月路、鹽運路、曙光路等都是雙向6車道。
「四縱」是4條南北向道路,從西向東分別是春風十裡路、煙花三月路、江城路和曙光路。
「六橫」是6條東西向道路,從南向北分別是淮都路、耿雲路、碧雲路、千燈路、鹽運路和夏橋路。
「站東路」「站西路」現在叫啥名?
在揚州東站及東部綜合交通樞紐開工建設時,不少市民都看到了站東路、站西路、站南路、站北路的臨時路牌,這是為道路建設臨時採用的名稱。現在道路全部建成運行後,這些老路名就再也看不到了,有了自己的正式名字。原先的站東路、站西路等道路現在叫啥名?
如今,原站東路已改名「煙花三月路」。煙花三月路在揚州東站東側,南至文昌路,北至新萬福路,是一條與連淮揚鎮鐵路平行的南北向大通道。其道路全長3.8公裡,城市主幹路,道路寬50米,為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50公裡,橫斷面布置為8米中分帶、兩側各11.5米機動車道、兩側各2米側分帶、兩側各4米非機動車道、兩側各3.5米人行道。
原站西路現在叫「春風十裡路」。春風十裡路與煙花三月路平行,在連淮揚鎮高鐵揚州東站的西側,道路呈南北走向,南至文昌路,北至新萬福路,全長約2.5公裡,標寬18米,城市次幹路,設計時速40公裡。這也是一條與連淮揚鎮鐵路平行的南北向通道,其在新萬福路上方,還有立交與新萬福路溝通,未來通過萬福快速路,可與揚州環城快速路網連通。
原站南路就是現在的「淮都路」。道路呈東西走向,全長約997米,標寬15米,雙向2車道。
原站北路就是現在的「夏橋路」。道路呈東西走向,路線全長約873米,道路規劃等級為城市支路,標寬15米。
新建道路中的「揚州故事」
揚州東站周邊新建道路的名字,不少名稱都具有歷史文化特色,有的路名還與歌詠揚州的詩詞有關。
「煙花三月路」一聽就知道,這是出自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自那時起就成了揚州最有名的「廣告詞」,而今以「煙花三月」為高鐵站周邊道路命名,自然會令出了高鐵站的乘客會心一笑、倍感親切。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在公元835年離揚州赴長安時所作的詩《贈別·其一》。這首詩歌不僅讚揚了揚州歌女的美豔,更寫出了揚州的繁華。因此在這次高鐵站周邊道路命名時,「春風十裡路」名列其中。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這兩句詩,寫出了揚州城的夜市繁華,是唐代詩人王建在魏博幕奉命出使淮南,夜遊揚州市時有感而作。千燈萬火映照碧雲,這次在高鐵站周邊新建道路命名時,「千燈路」「碧雲路」便躍然而上。「千燈路」和「碧雲路」正對站前廣場,為韓萬河兩側的兩條東西向支道,其東至曙光路,西至春風十裡路。「千燈路」是原韓萬河北路,道路呈東西走向,全長約526米,標寬18米,雙向2車道;「碧雲路」為原韓萬河南路,道路呈東西走向,全長約524米,標寬18米,雙向2車道。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這是宋代詞人姜夔的代表作《揚州慢》裡的詞句,「淮都路」同樣出現在這些新路名之中。
揚州自古便因鹽而盛,西漢廣陵王劉濞「開山鑄錢,煮海為鹽」,明清時期「揚州繁華以鹽勝」,創造了揚州的燦爛的鹽商文化。東西向主幹道「鹽運路」的出現,讓中外遊客一看到路名,就會想起揚州的鹽運文化。
此外,還有道路在命名時,依照了當地的地名,如「夏橋路」等。
記者 張孔生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