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3期文化產業評論
《長安十二時辰》官宣加更了,說起這部引起許多熱搜話題的暑期熱劇,這個消息可以說是給了追劇粉一個盛大的福利。但「加更」背後真的有看上去的這麼爽朗嗎?很少有人會深思「加更」這一決定的深層原因,為了追劇受眾一時過癮,還是為了用一次加更大放送,吸引更多的優酷VIP會員充值入追劇大營。《長安十二時辰》或許在用「加更」,驗證爆款網絡劇應當如何最優保值的生存方法。
作者 | 芾華
來源 | 文化產業評論
正文共3078字 | 預計閱讀10分鐘
繼《陳情令》官宣加更之後,《長安十二時辰》衡量前後可能出現的潛在爆款劇作品,比如《宸汐緣》《少年江湖物語》等,決定在這一情勢下不再費力回答關於劇集數目究竟是60還是30,季播數最後定位是分二季播出還是一季播完的問題,決定直接官宣加更。
於是自此優酷VIP會員每周可以追更六集的劇集,意味著從《長安》加更開始,優酷新會員充值從原來的享有早更四集的優惠,變成了享有六集的專享追劇權限,「長安」大放送活動就這樣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這些網絡爆款劇頻頻選擇「加更」,說明為了增加劇情的凝合程度與粉絲粘性,他們不得不考量周邊市場環境。而延長自己「盛唐」開張的時長,在即將面臨的前後夾擊的受眾粘性度競爭裡,是《長安》選擇的一條最優保值之路。
然而就像劇情開頭所講,天寶三載的上元節西市開始,長安三天不再「宵禁」。加更就像暫時延長的「開市」,既可以說是《長安》衡量了前有《陳情令》,後有張震倪妮等撐場的《宸汐緣》之後,選擇了用加更高速的方法處理自己的爆款產品,還可以說是《長安》讓盛唐氣象在注意力經濟被吸引走之前,做了最後一次保值選擇。
加更《長安》:高速爆款燃燒,利益短期最大化
《長安》話題從「易烊千璽的簪子插對了嗎?」,到「火晶柿子」與「水盆羊肉」,考據成為全民參與的話題活動,《長安》成為領跑者,豐富了暑期檔的觀劇活動。
《長安》播出以來,關於盛唐日常的大探討,帶來了層出不窮的清新熱搜,比如「簪子」論與「羊肉」大探討,當然也引起了歷史文化領域一度的盛唐話題。初次以外,全民思考的張小敬個人選擇問題,已經被提煉到了長安大使命和兄弟義氣取捨問題的高度。如此種種,說明《長安》正在行使它作為爆款的使命。
然而原本的播出模式就要終局,現實問題還是被《長安》團隊關注——相關的爆款話題究竟經不經得起一段時間冷場的考驗。《長安》「加更」給出了答案:「水盆羊肉」可能是經不得放的,爆款熱的時候吃往往效果最好。
從周一開始的加更計劃,原有的25集已增加至48集,體量迅速擴充,存貨被堆著放了出來。《長安》選擇了高速燃燒的方式,在產品升值加熱階段再推進一把,讓《長安》擠壓出它潛藏的所有可能價值。
這一把「加更」的火,可以說直接燃燒了整個「盛唐」,讓原本被分成好幾個季度播出的網絡劇,因為變成爆款,所以有了另一條命運走向。巧合的是《長安》原本講的就是盛唐面臨衰亡危機的時代情境,就像播出到此刻的《長安十二時辰》,也已經明顯感覺到了熱度之後,是隨時會出現的回落危機。所以此時直接送《長安》上加速帶,是對這「十二個時辰」緊張情節最好的交代。
縱觀當前播出環境,實際上能夠對《長安》爆款地位做出巨大衝擊的競爭對手,除了《陳情令》等能夠勉強分走一小勺的羹外,《長安十二時辰》的市場環境不得不說是短暫利好的。
但後來的其他網絡劇作品正在醞釀,比如張震倪妮撐場的《宸汐緣》,此外還可能潛伏著如《長安》一般播出前毫無宣發信息,但能直接走上市場尖端的下一波爆款黑馬。況且《長安》不是不可複製的,不管是考據過的盛唐日常,還是服化道與畫質處理,甚至是情節結構本身,《長安》能夠被後來者輕易複製和超越。
《長安》當然深知這一點,也明白任何一個爆款產品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因此與其按照原定計劃播出,等待下一次天時,不如此刻隨著大潮流中網絡劇「加更」的走勢,直接加速結束《長安》。
高能播放:爆款迭代加速,市場原創缺口巨大
《封神演義》中途停播說明實際市場並不穩定,而目前影視劇作品製作與播出比例幾乎為10:1,也就是說一個《長安十二時辰》誕生的背後,其實有數個同類型作品背後的競爭隕落。
《長安》從生產之初,就不是獨一無二的,成為爆款是市場跟隨時機選擇之後的結果。首先《長安》播出之前的幾年,市場沒有盛唐日常生活表現的網絡劇;其次,《長安》證明網絡劇追求高品質製作是必要的;第三,易烊千璽和雷佳音盛唐新秀的巔峰逆襲,這樣的配搭也是網絡劇之前的欠缺。這些條件,加上這部劇作本身情節是考究的,服化道值得拿捏,同時畫質與演員都走向專業化,於是可以自然而然的可以順勢成為爆款。
既然是順勢,這個「爆款」作品自然要面臨未來其他新作品誕生的衝擊。因此當觀眾說出「播出量太少,不夠過癮」時,《長安》必須選擇迎合受眾的心理預期,增加播出量,才能夠保證滿足這些胃口愈發被「寵壞」了的市場要求。
觀眾「不夠過癮」,「加更」勢在必行。網絡劇市場對於作品更新迭代的要求一直在增加。比方說今天《長安》有了「火盆羊肉」,還有張小敬兩難選擇的探討,那麼之後觀眾就有可能提出 「火盆羊肉」和長安的服飾看膩了,是不是關於異域文明的表現應該增加,不然《長安》還能夠算是那個盛唐科普的爆款劇嗎?
因此「加更」至少變相迴避了這些未來很難滿足的心理預期。如果《長安》沒有加更,首先不說第二季究竟能不能夠等來播出的條件,如果第二季成功播出,彼時它引發的話題轉向了盛唐看膩之後的挑剔,這些負向口碑會怎樣影響《長安》背後的製作和運營團隊被市場認可的程度,以及《長安》究竟還是不是長安,都是一個有待考慮的新問題。
「加更」的《長安》,說明即使爆款如此,也依舊會面臨熱度危機。這是當下網絡劇在市場運營過程當中必須通盤思考的問題。而之所以有這樣的危機,無非是因為網絡播出平臺的媒介特性,網絡劇作播出要市場話題參與同期進行,這種直接同步的參與,決定了一個網絡作品的關注度有它升高的點,也必然有它回落的時刻,這些只會在網絡播出的平臺渠道顯得更加快速。順應這種走勢,是爆款網絡劇產品能夠保住自己最優價值的必然選擇。
生命縮短:「加更」是又一次熱度提升的宣發,
《長安》可能正面臨爆款回落
《長安十二時辰》自打播出之後各項數據快速增高,豆瓣評分已達8.6,評論區多出現「誠意十足的古裝劇」,或「節奏緊湊如美劇」一般的評價,原創IP作者馬伯庸說,它是一部模仿美劇創作模式所做的故事底本。
但《長安》的製作畢竟和美劇的「互聯化巨製」比起來,仍舊是小體量的生產,所以《權利的遊戲》能夠撐到八季,且季播之間間隔周期長,但粉絲粘性仍舊大量保持,但《長安》則沒有《權利的遊戲》那樣大的世界觀,也沒有那樣宏大的製作團隊進行依託,因此《長安》不能押注在後續幾季的播出上,它應該一次定性,不讓時間和市場進行任意衝刷,才能最大化的保值。
所以當《權利的遊戲》可以依靠故事基礎做不停季播更新時,《長安十二時辰》必須在此刻選擇用「加更」作為一個新的爆點,做再一次的宣傳發行。畢竟在熱度即將面臨高潮之後的回落時,開始進行大放送,能夠吸引來新的一批優酷VIP會員充值,這種既增加劇情緊密程度,又加大粉絲粘性的選擇,可以說是當下的必然之舉。
《長安》的「加更」是必然的:其一是因為爆款的命運,決定了《長安》在面對熱度危機時,必須高速燃燒以保值;其二,背後的市場仍舊不穩定,那些潛伏的未來爆款劇正在蓄勢待發;其三,觀眾的「不夠過癮」決定了整個網絡劇市場更新迭代的速度必然極快;其四,「加更」如同第二次銷售的大放送,是回落之前能夠保底收成,利益最大化的一種選擇。
總之,《長安》的爆款歷程,也許是每一個成功的網絡劇影視產品都可能會面臨的現實狀況,而「加更」則證明了順勢而為,迎合觀眾的「過癮」需求,做主動燃燒,有時候是一種清醒理智的選擇。
//主題閱讀//
//推薦閱讀//
點擊「閱讀全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