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唐榮耀》的編劇像周扒皮,不停地賺取觀眾的眼淚,卻捨不得給一根棒棒糖。
不管是李俶與沈珍珠還是李倓與慕容林致,他們帶給觀眾的感受,都如同我們小時候生病吃的那粒黃色四環素。
表面色澤豔麗,微甜,薄薄的糖衣下包裹的藥粉苦到你皺眉頭。
有讀者說,她不敢刷《大唐2》,因為實在是太虐。
但影視劇的意義,除了帶我們經歷劇中人的悲喜之外,還有教化意義,它通過劇中人的命運浮沉,婉轉告訴我們,人生哪些雷不能踩。
《大唐榮耀》裡的愛情線主要有兩條,一條是李俶與沈珍珠,另一條是李倓與慕容林致。
李倓與慕容林致一見鍾情,李俶與沈珍珠經歷種種誤會情根深重,但在中唐皇室開始衰微,安史之亂的背景之下,這兩對情侶,緣起不同,結局卻殊途同歸,一對生離,一雙死別。
相比之下,李俶與沈珍珠二人雖然歷經磨難,但始終同心同德,還留有一雙子女。
而李倓與慕容林致,如杏花杏子一般,初時美好,結局苦澀,讓人更覺可惜、可嘆。
長期以來,我一直認為太子妃張氏是害慘兩人的罪魁禍首,
直至近日看《紅樓夢》,王熙鳳奉命抄檢大觀園,賈探春痛罵:「可知這樣的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頓悟,李倓和林致二人的悲劇張氏迫害只是外因,真正的內因是他們自己。
和離之前的他們,一個庇護在長兄羽翼之下,一個埋首杏林藥香之中,一個自在天真,一個不諳世事。
兩人的結合,像小孩子過家家一般幼齒。
一旦風雨來襲,分離即是必然的結局。
2、
二人不得不和離的直接原因,是慕容林致被張氏追殺迫害,賣入妓院,名聲受損,不容於皇家。
林致為什麼會被太子妃張氏追殺、迫害?她的災禍都是自己天真、心無城府招來的。
她接連走錯的三步,讓張氏不得不殺她以除後患。
因為林致有小神醫之稱,所以太子妃張氏借她進宮叩拜之際,讓她給自己和太子診脈,想替皇家綿延子嗣。
劇中雖沒有提及太子、太子妃等人的具體年齡,但我們可以推測一下。
李俶曾對李倓說,「張氏賢淑,陪伴我們父皇多年……」
說明張氏在太子的身邊並不短,而這麼多年膝下沒有一男半女,說明太子和張氏兩人之中,必須有一個人身體出了問題。
後宮女子,子嗣是立足的根本。
以張氏的心機智謀,她必定已經想盡了辦法促孕,但沒有結果。宮中御醫那麼多,她可能早已瞭然問題出在太子身上。
她找林致的心態,應該是死馬當作活馬醫,權且試試,萬一小神醫真有妙手呢?
太子不能再有子嗣可能是宮中御醫們人所共知,秘而不宣的秘密。
單純的林致雖然也沒說,但她的表情已經說明了一切。
從這點來說,張氏私通史思明,有她一份助力。
是她斷了張氏的念想,逼得她只能尋求「外援」。
這是她犯的第一錯。
接下來,她無意間在宮外的寺廟裡撞見太子妃張氏與陌生男人私通。
她張皇失措,以致不慎留下手帕,惹來張氏的懷疑。
這是她犯的第二錯。
但此時尚有挽救的餘地,張氏雖然認出是慕容林致的手帕,但也不十分確定,畢竟只是個花樣而已,誰都可以用。
是林致自己親自證實了張氏的懷疑,她在知道張氏懷孕時的震驚和不可置信,徹底出賣了她,促使張氏動了殺機。
這是她犯的第三錯。
慕容林致原本並不在張氏防備獵殺的範圍內,相反張氏最初對她還是有三分喜歡的。
那麼一個妙人兒,又體貼溫順,醫術了得,不涉及利益,張氏極樂意扮演皇家好婆婆的形象。
3、
李倓和林致從相識到成親,用現代人的視角來說,就是先結婚後戀愛。
李倓從小籠罩在哥哥李俶的光環之下,被他遮擋住才華,也為他遮風擋雨。
久了,他就活成一個無心朝野、隨心所欲的閒散小王爺。
而林致,有林下之姿,浸染杏林、出塵淡泊。
相同氣質的人總會不自覺地被對方吸引,李倓和林致身上相同的氣質吸引他們一見鍾情。
二人婚後的日子也似神仙眷侶般羨煞旁人,但回頭再看,都是些小兒女間的小情小愛,甜則甜,卻經不起事。
他們不似李俶和沈珍珠,兩人在成婚前一起在醉仙樓賽過詩、找萬事通拼過單、互相救過命、一起去過回紇,在這些經歷裡有過了解,有過相知,共過患難。
李倓和林致相愛的基礎是很薄弱的,對對方的了解全靠直覺。
沈珍珠和慕容林致同時失蹤,林致被賣到妓院,受盡屈辱,生不如死;
沈珍珠被毒啞、毒瞎雙眼押往回紇,幸得葛勒可汗所救,置留回紇好幾個月。
同樣都是王妃,論名氣、論輿論壓力,沈珍珠和李俶身上承受的肯定要比李倓和慕容林致多的多。
但李俶知道珍珠失蹤後,千裡追尋,所帶隨從幾乎都被雪崩埋葬而死,他身邊只留了風生衣一人,依然阻擋不了他找到沈珍珠的決心。
兩人經此一事,非但沒有分開,反而更加看清了彼此的真心,情意越發深厚。
反觀林致失蹤之後,李倓雖然焦急萬分,但沒有半分頭緒,也毫無章法,居然畫了林致畫像派出大量的人出去尋找。
他這種找法,簡直就是找死。
「建寧王妃失蹤」成了所有人茶餘飯後的談資,流言蜚語像長了翅膀的蝴蝶,漫天飛舞。
找不到林致,李倓就成日醉酒,麻痺自己。
4、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李倓和林致的悲劇固然離不開張氏的迫害,但更多是自己的性格造成的。
如果把林致和珍珠互換一下身份,以珍珠的聰明、謹慎,她斷不會傳遞給張氏太子不能生育的信息。
我還記得,珍珠被安慶緒發現藏在獨孤靖瑤房中,她從靖瑤口中套話,得知只要拿出麒麟令,她獨孤家欲予欲求,哪怕是讓他們退兵,他們損兵折將,再所不惜。
因令牌被遺失在李俶書房密室,珍珠本人也受困於安慶緒和獨孤之手,她雖瞭然於胸,卻不動聲色,靜待來日時機到了再助李俶一臂之力。
同理,如果珍珠撞到張氏私會男子,她內心肯定會吃驚,但行為一定會更加謹慎小心,斷不會留下把柄。
太子妃懷孕,腹中胎兒很可能不是太子的這種混淆皇室血統,給皇上頭上染色的大事,珍珠更會不動聲色,暗自查訪。
如果當初被賣入妓院的是沈珍珠,她憑藉自己的能力,智謀,定然也能全身而退。
因珍珠雖是女子,卻有男子一樣的性格,擅於觀察,權衡利弊,有能力也有魄力。
以她之敏銳,定能從妓院老鴇貪婪,愛財的特點上打開缺口,想辦法自救。
林致雖有醫人之能,卻無自救之力。
她既不能在宮中察言觀色與張氏周旋,又不能在宮外有識人之明,把自己貼身玉佩遞給歹人求救,以致對方起了貪財之心,把她賣入妓院;
在妓院除了哭泣、忍耐、惦記著李倓來救她,再做不了別的。
5、
張氏的一石二鳥之計,讓李俶自顧不暇無力幫助李倓找尋林致。
脫離開哥哥李俶的幫助,李倓就沒了主心骨,沒了方向,他除了厲聲喝斥下人尋找,就只會喝酒,用酒精來掩飾自己的無能。
李倓在妓院偶然找到林致,他憤怒之下殺死企圖汙辱林致的人,再踹飛老鴇,並出示建寧王令牌讓目擊者們管好自己的嘴。
他此時的憤怒與其說是疼愛林致,不如說是恨自己無能的一種情緒發洩。
張氏是造成李倓和林致最終和離的始作俑者,但推波助瀾,讓事情走到無可挽回地步的卻是他們自己。
救回林致後,李倓仍然不解氣,派人放了一把火燒了圈禁林致的妓院,還不停抓捕妓院的夥計、客人等等大刑審訊,想揪出迫害林致的人。
他大張旗鼓的種種行為,不但沒找出幕後兇手,反倒鬧到宮廷市井無人不知,無人不議,把林致和自己都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除了外人的議論,他們二人都過不了自己這一關。
因為之前過得太順風順水,李倓和林致二人本質上都清亮得像一潭泉水,容不得一絲雜質。
林致是個弱女子,她除了醫術了得在其他方面是全身心依賴著李倓的,她能挨過在妓院的日子活下來,也全是因為惦記著李倓。
而李倓自己,雖然是個王爺,但在心理上也只是個被哥哥寵溺著的大孩子,他自己都沒長出風骨,怎麼有能力支撐住林致的依賴呢?
好似冬天到了,兩個衣衫單薄的人都想從對方身上取暖,但自己都還冰冷著呢,怎麼能暖過來對方?
李倓面對李俶對他成日裡酗酒不歸的斥責,發出了靈魂的拷問:嫂嫂去往回紇的路上,在回紇的這些日子發生了什麼事?你全然不在意嗎?
李俶放下想揍他的拳頭,告訴他:我放在心尖上的人,我在意的人,我絕不允許別人傷害她,更不允許自己傷害她。
珍珠的智慧和李俶的擔當,都是經歷過世情磨鍊出來的成熟,他們才是成年人談情說愛的榜樣。
而李倓和慕容林致的不成熟,終究害了他們的兒女情長。
等李倓經歷種種變故,真正成長為一個有擔當的男人,他們卻再也回不去了。
待慕容林致學會了放下和接納,只來得及送李倓最後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