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當無數國人拿著手機「買買買」的時候,身在西九龍裁判法院的黎智英,也成功喜提「大禮包」,時尚亮銀手銬、腰帶套裝,以及被香港警方加控「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
庭審當天,香港民主黨前主席何俊仁和楊森、公民黨主席梁家傑、支聯會主席李卓人、社民連主席黃浩銘、天主教香港教區前樞機陳日君等數名「港獨」大佬結伴到場旁聽。
這些人表面是來為黎智英撐腰打氣,其實那點小心思就算不說大家也都清楚,不就是想來「探探路」,對標自己之前幹過的那些事,有沒有可能步其後塵。不知這些「港獨」大佬聽著警方提交的17頁《指控書》,心中是何感想。
可以說,這場對黎智英的庭審,亮出了香港國安法利劍的寒芒,讓無數亂港分子心驚膽寒。
庭審剛結束,美國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就開始帶頭「抗議」,要求撤銷控罪並立即釋放黎智英,但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次亂港分子大多一改往日囂張氣焰,安靜的閉上了嘴巴。
這一方面說明黎智英罪行昭昭,已到了無法辯駁的地步,另一方面也盡顯香港國安法威力,亂港分子再想如往日一樣不負法律責任的肆意叫囂反動口號、發表反中亂港言論,不可能了!
但亂港分子不敢公開發聲,並不代表他們私下沒有「小動作」。樹欲靜而風不止,有美西方等外部勢力持續摻雜裹亂,那些拿人手短吃人嘴短的「港獨」組織怎會輕易閉嘴?
最近有理哥就發現,不少「港獨」組織都選擇在今年11月悄然建立新的網絡平臺,這個就是MeWe。
「港獨」組織的網絡新平臺
MeWe是Sgrouples旗下的一款社交軟體,由 Mark Weinstein 於 2012 年創建,公司註冊地在美國,主打熟人私密性的社交應用,其自己定位為反 Facebook 的「下一代」社交網絡,網站宣稱「無廣告,無間諜軟體,無信息洩露,你的私生活不應該被當做商品出售」。
根據網上搜索的信息,自2013年以來,MeWe至今已完成4輪融資,2018年市場估值已達到1.69億人民幣,雖然用戶數量比不上推特、臉書,也算是款成功的社交產品。
「港獨」組織為何轉移網絡陣地,為何又看上了MeWe?原因可能有4點:
1. 「港獨」組織Facebook帳號遭到「無故封殺」。有「港獨」組織自爆,自今年10月初,其Facebook專頁就遭到「無故封殺」,且Facebook方面並未給出任何理由,也未回復「港獨」組織的問詢。
專頁被移除,「港獨」組織也只能重打鼓另開張。
有些讀者可能要問,專頁已被移除了怎麼能證明這就是「港獨」組織呢?正巧有理哥之前扒皮過幾個「港獨」組織,比如上圖這個所謂的721基金會,再比如下圖的夠姜媒體,和「Uber救護車」,黃不黃,「獨」不「獨」,一看便知。
這些「亂港」組織同時選擇11月進駐MeWe平臺,也從側面說明,要麼他們之間有著內部勾連,要麼他們背後有共同的「金主」,接到了相同的指令。
2. 畏懼香港國安法,逃避警方打擊。香港局勢越是往好的方向發展,「港獨」生存空間就越會遭到擠壓,如今連黎智英都鋃鐺入獄,要說「港獨」們心中不害怕,那肯定是假的。
羅冠聰、許智峰等「港獨」分子能逃到英國,不代表其他人也能順利逃港。在這種情況下,MeWe平臺號稱「無間諜軟體、無信息洩露」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只要用戶信息不被洩露,就算帳號經營者日後被香港警方抓住問責,理論上也是可以抵賴一番的。實在不行,還可以在「緊急時刻」刪除帳號,以逃避法律打擊。
3. 反Facebook心態。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是一家英國的數據公司,曾被指控在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盜用Facebook的5000萬用戶信息,從而影響英國2016年脫歐公投和美國2016年大選。醜聞曝光後,打著「無信息洩露」的MeWe立即自定位為反 Facebook 的「下一代」社交網絡,會員數量猛增40%。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既然「港獨」組織在 Facebook上的專頁被移除,且遲遲不能恢復,那麼下一個陣地選擇「反 Facebook」的MeWe也就顯得不難理解。
4. 境內可訪問,方便「播獨」。以往「港獨」組織大多使用臉書、推特等境外社交平臺,由於政策原因內地網友無法登陸,即使「港獨」組織在網上發布反中言論,內地網民看不見,也就不會受到「港獨」影響。MeWe平臺則不同,只要有帳號,用戶可直接在境內登陸使用。
該平臺使用gmail等境外郵箱註冊帳號,而這些境外郵箱是允許使用內地手機號註冊的。也就是說,MeWe平臺或將成為「港獨」組織向內地「播獨」的重要途徑!有理哥認為,這也是為何眾多「港獨」組織集中選擇MeWe的最主要原因。
他們的目的,就是欲借MeWe平臺將「港獨」思想傳播到內地。
才開通新帳號,不少「港獨」組織就立即開工,如大張旗鼓的招納「不怕國安法、不回香港、身居海外、不圖報酬」的「能人異士」,準備和特區政府「死扛到底」,亂港文宣組織也迅速「步入正軌」,肆意「播獨」。
照目前這個形勢發展,以後會不會有「臺獨」分子、西方反華政客也跑來胡言亂語?MeWe平臺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反華勢力的網絡「聚集地」?又會對內地網民造成多大負面影響?這些都是未知數,希望有關部門能給予重視,儘快採取措施。
除了MeWe這個新平臺,「港獨」組織的新動向同樣值得關注。
「港獨」電子刊物正悄然成風
以往亂港文宣的套路,都是做一些易於傳播的「懶人包」,即用圖片+文字的模式傳播「港獨」、「抗爭」思想,特點是易於傳播、通俗易懂。
在扒皮「Uber救護車」時,有理哥發現「港獨」組織的風格有所轉變,開始傳播反動電子刊物《自由港》,其內容大都是宣揚「抗爭」思想,介紹逃亡英國的「港獨」分子日常,並試圖惡意篡改香港的歷史,誤導年輕港人。
近日有理哥又發現,不少亂港文宣組織都在宣傳所謂的《新香港》電子刊物,該刊物自稱是「政治理論刊物,刊出文章內容的主題環繞香港民族及香港民族主義等相關理論。」就從「香港民族」這個字眼,就能知道它想搞什麼勾當。
相比「懶人包」,閱讀電子刊物要花費讀者更多的時間,但也更具「可讀性」和「收藏價值」,且蠱惑性更強。從亂港文宣組織的大力推廣可以預判,「港獨」電子刊物或將在「抗爭」群體中悄然成風。
在追看之下,這類電子刊物的內容不由讓有理哥心頭一震,真的「不簡單」。
所謂的《新香港》,從其序言開始就徹頭徹尾的宣揚「港獨」思想、否認「一國」原則。
創刊號主推的3篇文章《香港民族及其祖地》、《確立新香港的語言主張》,及《論香港法庭五宗罪》,其內容也是「頗有深意」。《香港民族及其祖地》從香港的「歷史源頭」說起,刻意歪曲事實,否定中央對香港的管治權。
《確立新香港的語言主張》從香港「本地語言文字」入手,妄稱香港受中央「壓迫」,不得不放棄自己的語言文化,試圖用身份認同感「喚起」港人的「共鳴」,鼓吹「香港語即亡,香港民族亦亡。香港語即興,香港民族亦興」的歪理,否定「一國」原則。
《論香港法庭五宗罪》則是徹底抹黑香港法治,稱法庭縱容警隊施暴、打壓「抗爭」、摧毀公民人生云云,最後得出所謂的結論:法律和法庭皆為主權附庸。
這3篇文章,可謂從香港的歷史、人文、法律三個大方面,全盤否定「一國」原則,試圖誤導外界對香港的認知。
此外,《新香港》還以連載的方式,每期發表一期港獨刊物《香港志》,自稱香港首部「民族志」,仿照古羅馬作家塔斯託的《日耳曼尼亞志》風格,嘗試以外來者的角度,「解構」何為「香港民族」的問題。
《新香港》、《香港志》在知識涉及面、遣詞造句、配圖排版等方面是下過「功夫」的,製作頗為精良。僅創刊號的PDF文檔就有36頁之多,絕不是隨意塗鴉之作,具有相當的蠱惑性。
花費如此大的精力,必然有所圖,有理哥認為「港獨」組織就是想借《香港志》樹立「香港民族」這個偽概念,打著記錄香港的人文地理、生活方式、宗教、婚姻習俗、日常起居等方面的幌子,從中摻雜「港獨」思想,企圖在「本源」問題上「另起爐灶」,從「港獨」的視角解讀香港歷史,對年輕港人做深度「洗腦」。
從刊物信息獲知,《新香港》編輯現有5人,分別是顧濟時、文家頌、施庭國、Michael Tam和謝亦詩,然而有理哥在網上搜索,並未查到相關人員信息,對方很可能是啟用了筆名,目的就是為了逃避警方打擊,這種電子刊物,明顯已觸犯香港國安法。
目前《新香港》也已在MeWe平臺開設帳號,並陸續上傳「港獨」文章。
篡改歷史,汙名化內地,境外「播獨」境內化,宣揚「港獨」匿名化,這就是「港獨」組織網絡活動的新動向。
不過再狡猾的狐狸也鬥不過好獵手,國安利劍已經出鞘,斬鬼神、屠宵小,相信這些鼓譟、宣揚「港獨」思想的人及其幕後黑手,終會被警方繩之以法。
希望能早日聽到好消息。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MeWe平臺
轉自有理兒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