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斌最近有點忙,剛在《三叉戟》中破完大案,就穿越到《愛我就別想太多》談起了一段「忘年戀」。與斬獲不少好評的《三叉戟》不同,這部劇中陳建斌扮演起追求純潔愛情的「霸道總裁」,卻遭了不少罵,該劇的豆瓣評分低至3.4,與李一桐的組成的CP更是被諷刺為是辣眼睛的「父女戀」。「老牛吃嫩草」這個在國產劇中屢見不鮮的設定,為何這次翻了車?
在開播前,許多觀眾對這部劇充滿了期待,陳建斌作為老戲骨演技自是無可挑剔,李一桐在此之前的口碑也一直不錯。然而,當兩人挽著手扮演起情侶的角色,不少人還是忍不住捂住眼睛,甚至忍無可忍地關上電視。
許多人將這歸結於陳建斌的長相「太顯老」,嘴毒的網友甚至直言他「沒有性吸引力」,很容易讓人出戲。有的觀眾甚至覺得,如果把《愛我就別想太多》中的陳建斌換成鍾漢良,或許都不會那麼出戲,畢竟鍾漢良和比自己小19歲的孫怡在《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中談戀愛就不會令觀眾抗拒。如此將帽子全盤扣在演員身上當然有所偏頗,但不可否認的是,顏值確實是「大叔戀」營造代入感的重要因素。
不妨回想以往比較成功的「大叔戀」,韓劇《對不起我愛你》中蘇志燮即使打扮得猶如「犀利哥」,仍難掩稜角分明的臉部輪廓;《鬼怪》裡孔劉扮演的鬼怪大叔雖然比高中生小新娘大了300歲,但他的大長腿和凍齡的顏值仍然堪比小鮮肉;《喜歡你》裡金城武和周冬雨相差18歲,但留有鬍子的金城武依舊擋不住自己帥氣。某種程度上來說,顏值確實是加分項,畢竟都市情感這種類型的影視作品重在「造夢」,而高顏值的外形才能夠滿足女性觀眾對於完美戀愛的幻想。
當然,所謂的「帥」並非限於顏值,「大叔」角色的魅力應該像是一壇用年齡釀造的好酒,他的理性、成熟和睿智相比於不諳世事的「小奶狗」,要呈現出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帥氣。國產的影視作品中也有許多成功的「大叔」形象。知名的「美女斬」葛優大爺就是靠著幽默風趣的語言和鬆弛又有智慧的氣質彌補了不夠出眾的樣貌。吳秀波也曾是魅力大叔的代表,《北京遇見西雅圖》搭檔比自己小11歲的湯唯,《抱著你是幸福的》搭檔小22歲的唐藝昕,《欲望之城》搭檔小21歲的楊穎,堪稱「大叔戀」的常客。由此可見,中年大叔形象完全可以塑造出自己獨有的高級魅力。
那麼《愛我就別想太多》的問題出在哪?其實還是角色本身的問題。劇中陳建斌飾演的李洪海作為一個知名企業家,卻無成熟、睿智可言,更像一個傻白甜的「鐵憨憨」。馳騁商界幾十年,卻輕易掉進了拜金前女友的騙婚陷阱之中,還差點損失一大筆錢;跟女主角出國旅遊,護照錢包全被偷,身為一個集團總裁,想出的解決辦法居然是在街頭賣藝;為了愛情甚至在開會的時候把工作夥伴晾了一個多小時,又無視會議,滿地找女主送給自己的唇膏。
在偶像劇中,男性角色對女主的「忠犬」形象往往能增強觀眾的好感度,但像李洪海這樣一味的走向脫離常識的「戀愛腦」,只會讓角色變成扁平的只為戀愛而存在的工具人,甚至消磨大叔角色設定中的魅力加成。至少大多數女性觀眾,很難對一個生理年齡40多歲但是智商和心理卻猶如巨嬰一般的男性,產生理想對象的情感投射。
《愛我別想太多》整體上簡化背景、美化人物,偶像劇的氣質非常突出。而這場「忘年戀」的失敗,恰是因為該劇將陳建斌現實主義風格的長相套進了一個極盡浮誇且失真的偶像劇外殼。這種不合適的配搭,打破了偶像劇應有的戀愛幻夢,也讓大叔角色的魅力蕩然無存。
相比於「大叔戀」,「姐弟戀」似乎更容易受歡迎。《完美關係》裡陳數扮演的斯黛拉和「小狼狗」葉東烈甜齁了不少人;《下一站是幸福》裡宋茜和宋威龍的雙高顏值也為兩人的姐弟戀增色不少;而更早一些,《大丈夫》裡俞飛鴻和楊玏這對姐弟戀也頗受好評,甚至一舉奠定了俞飛鴻的女神地位。
同樣是跨越年齡差距的戀愛,姐弟戀能夠收割觀眾往往是因為抓住了女性觀眾的喜好。女方的形象大多是光鮮亮麗的「美姐姐」,不僅性格獨立而且事業有成,符合絕大多數觀眾對於完美女性形象的定義,也是女性觀眾所期望成為的模樣。而姐弟戀中女性的優勢地位,也恰好滿足了父權主導的社會下,女性想要釋放壓力的心理需求。當女性觀眾看到斯黛拉手撕渣男前夫,被痴情的葉東烈所追求,能夠獲得一種擺脫壓迫的爽感,女權的地位以一種想像的方式得以實現。
反觀絕大多數國產劇中的「大叔戀」,卻很容易讓女性觀眾產生惡感。從形象上來看,從《大丈夫》裡的王志文,到《我的!體育老師》中的張嘉譯,「中年油膩男和貌美如花的年輕女孩」是最常見的搭配。而這些「大叔」,不僅人設缺乏魅力,而且常是自我感覺良好卻又一無是處的廢柴,年輕女孩卻義無反顧地深愛著對方。
比如陳建斌的另一部戲《中國式關係》裡,他飾演的是個體制內普通的中年小領導,卻遭遇了熱情奔放的富二代小姑娘的狂熱追求;《我的!體育老師》中張嘉譯只是一個事業平平卻好為人師的體育老師,在被青春活力的少女連續圍堵表白後逐漸就範。
年輕女孩瘋狂愛上中年男人並非是原罪,只是這樣塑造的「大叔戀」缺乏具有說服力的理由,看似塑造了剔除顏值、金錢等現實要素而存留下來的「真愛」,實則製造的卻是生硬且虛假的「真愛」。
從根源上講,這種不講道理的設定實際帶有一種「爹味」。所謂「爹味」,就是一種大男子主義的優越感,隱藏著男性在話語權上的優勢,很容易讓女性觀眾觀感不適。
《愛我別想太多》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李洪海的朋友勸他上相親節目時說:「您到了那等於是去了精品店,您要執意在人潮人海中繼續找,就等於是逛批發市場了,樓上樓下跑累的腰酸腿痛不說,未必能碰見一個您願意給買單的。」女性被分成三六九等,歸類為「精品店」和「批發市場」,仿佛女性是件看中了就可以買下的商品。
而劇中的女性也大多被樹立成拜金的形象,甚至是女主角,在表面上視金錢如糞土的人設下,也要讓李洪海假扮成多金男友在同學會炫耀,全劇瀰漫這一種詭異的「爹味」價值觀。而李洪海表面上是追求純潔愛情的純情男子,卻總是對靠近自己的女人多疑薄情,找對象也總是瞄準年輕漂亮的女孩,處處顯露出男性視角的傲慢。
從這點來說,《愛我別想太多》與其說是輸在了「忘年戀」,不如說是敗在缺乏對女性觀眾的關切。主創或許並沒有刻意物化女性的意思,但這樣不自知的創作立場卻容易敗光觀眾的好感。當然,對於這部3年前拍攝的劇集也無法苛求過多,但至少可以看到,講一個對女性友好的故事,在如今有多麼重要。
「忘年戀」從來不是問題,國產「忘年戀」的失敗往往是因為沒有講好這個並不簡單的故事。達到這個基本要求之餘,如果國產劇能夠借「忘年戀」探索更加豐富的主題,或許能擺脫情情愛愛和獵奇元素的桎梏,讓故事更加深入人心。
— THE END —
作者 | 李秋霖
編輯 | 楊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