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黃大仙祠
在香港應該沒有人沒去過黃大仙廟,黃大仙在香港人的心中應該如同觀音、媽祖、佛祖⋯保佑著香港人各種願望。
-
在香港過年,你一定要拜的神
農曆新年有接財神之俗,北方民間多在除夕深夜時焚香供祭接神。年節期間,人家都要張貼財神畫像,敬香上供。民間傳說陰曆正月初五是財神生日,商界在這一天都要買魚肉、水果、鞭炮,設香案,供財神。而平時供奉財神的以商家為多,如張掛財神畫像,擺設財神塑像等。
-
赤松黃仙祠|黃大仙|香港普濟勸善的信仰核心!|香港古蹟「明信片」
赤松黃仙祠|黃大仙|香港普濟勸善的信仰核心!|香港古蹟「明信片」赤松黃仙祠建於1945年,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享負盛名。
-
嗇色園黃大仙祠 黃大仙祠的百年嬗變
百年間,座落於獅子山下的嗇色園黃大仙祠,以「普濟勸善」為宗旨,以服務社群為實踐,見證著香港社會的變遷。正值百年誌慶之際,嗇色園將舉辦一連串活動與眾共樂,惠澤大眾的同時令更多人存善心、施善業。嗇色園黃大仙祠是本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祠內恭奉黃大仙師,崇奉儒釋道三教,以「普濟勸善」為宗旨。聞名遐邇的「有求必應」、籤文靈驗令黃大仙祠在香港和海外享負盛名。
-
遊子安、志賀市子《道妙鸞通:扶乩與香港社會》出版
ISBN:9789620448195 內容簡介 本書就「扶乩」這玄妙入神的信俗文化展開學術探討,是箇中課題屈指可數的專著。對扶乩信仰的歷史、扶鸞結社的粵港壇堂、具影響力的乩手等,有系統細緻的描述,由此可觀照百年來香港的歷史、文化及社會,尤其是20世紀上葉香港壇堂的道脈根源和流變。
-
黃初平(黃大仙)傳說
蘭溪、金華乃至港澳、東南亞一直流傳著大量有關黃大仙的傳說,蘭溪、金華一帶還留有黃大仙故居、二仙井、金華觀、赤松亭、二仙橋等遺址。在港澳及東南亞一帶,還供奉大仙道觀,香火旺盛,經年不衰。有關黃大仙的傳說大致有黃大仙的生平事跡傳說、自然景觀傳說、人文景觀傳說、民風民俗傳說、土特産傳說、黃大仙顯靈的傳說等。在描述黃大仙的故事中,最耳熟能詳的是《叱石成羊》、《引虎救人》、《仗義取銀》、《二仙造橋》、《鬥牛伏虎》等故事。
-
【港你知】嗇色園裡的黃大仙
其實,香港還有一個地方,也是信眾必訪的求籤祈運之處。這個地方,就是我們今天要帶您走進的「嗇色園黃大仙祠」。 嗇色園黃大仙祠是一座典型的道教宮觀,人稱「香港第一大廟」,是大多數港人的精神寄託,在本港及海外享負盛名。據說黃大仙「有求必應」,籤文靈驗,常年吸引無數善信到來膜拜求籤,香火鼎盛。每年的農曆年大年初一,有不少善信爭相到來搶頭香,成為香港賀歲習俗之一。
-
地以神名-由黃大仙區及黃大仙道說起
黃大仙道,固名思議是因為附近地區的「地以神名」——稱為「黃大仙」而命名。香港黃大仙信仰可追溯到黃大仙的成道地方——浙江金華,後來黃大仙信仰南傳到嶺南地區,再輾轉來港生根。1902年,臺山人陳天申將黃大仙信仰由廣州花埭帶來香港,在港島太平山建成「新孖廟」,供奉黃大仙、天后、包相、侯王、綏靖伯、陳思王曹植等神明,並提供黃大仙藥方和聖茶,與善信結緣。
-
鑒往開來《香港志》
在長期的香港史研究過程中,劉蜀永逐漸認識到,雖然香港只是彈丸之地,但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政治生態卻使其歷史內涵極為豐富。從1997年起,劉蜀永已經和香港本地學者商討推動香港修志。2002年,從近代史所退休不久的劉蜀永到訪嶺南大學,與校長陳坤耀商談如何推動編修香港地方志。「陳坤耀教授是我的老朋友,他很熱心,把劉智鵬教授介紹給我。」
-
今日新增大概73宗,香港回大陸過年形勢分析
香港新冠疫情失控,確診數字不斷突破新高。記得上一次超過單日70宗個案是8月16日。金記冰室黃大仙中心南館 意八餐廳黃大仙中心 亞萊泰黃大仙毓華裡時代冰室黃大仙現崇山商場大自然素食黃大仙現崇山商場 彩晶軒黃大仙西川風味餐廳黃大仙鳳德商場稻香超級漁港黃大仙芳華裡曉壽司慈雲山中心百匯軒酒樓慈雲山中心阮蘭坊慈雲山中心大快活
-
《香港志》面世——一本香港的「百科全書」
《香港志》首冊《總述大事記》近日面世,這是由團結香港基金旗下香港地方志中心編纂的首部以香港命名的志書。據香港地方志中心透露,他們擬在香港回歸30周年之際,完成涉及十個部類共計42冊、約2500萬字的《香港志》修編工作。
-
卓越黃大仙還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正如英國保誠卓越團隊一直秉承感恩文化、薪火相傳的核心理念,卓越夥伴們一早便來到黃大仙廟還神,感恩文化生生不息,感恩2019年黃大仙神的庇佑和八方貴人的支持,答謝神明保佑一年平安大吉。2020年,卓越團隊「紮根二十載,引領新時代」,創新局,破紀錄。
-
大年初一善信湧至黃大仙祠現人龍
本港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黃大仙祠年三十晚取消上頭炷香,是1999年來首度「封園」。不過,踏入牛年首日(12日),善信已可到園內參拜,但須配合園方新設的防疫措施。大批善信早上7時許便到場排隊,參拜的善信須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留下行蹤或填寫個人資料。首日運作大致暢順,現場有大批警員架起鐵馬及維持秩序。
-
香港傳統新春有什麼習俗?
燒香是敬神拜神的表現形式,香港傳統新春例有上「頭炷香」的習俗。每逢除夕晚上,不少善信都爭相蜂擁到黃大仙祠,等待大年初一子時一刻上頭炷香,祈求新一年心想事成。黃大仙是香港廣受崇拜的神仙之一,連帶廟宇位處的地區也順應民意改為黃大仙區。黃大仙原名黃初平,仙號赤松子,全稱「運元威顯普濟勸善拯世赤松黃大仙師」,是浙江省金華縣蘭溪人。
-
立足香港大地 厚植家國情懷 ——《香港志》首冊讀後有感
在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大力推動下,團結香港基金牽頭成立香港地方志中心,陳智思、鄭李錦芬、林乃仁等出任負責人,李焯芬、「二劉一丁」、冼玉儀、梁元生、孫文彬等學者領銜組建編纂團隊。面對「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者們和地方志中心的年輕人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香港志》首冊的編纂。 《香港志》首冊的主體部分是總述,即敘述香港歷史與現狀、自然與社會的總體情況。
-
新書速遞 | 危丁明:《仙蹤佛跡:香港民間信仰百年》
前言 \ 001上編 民間信仰與香港 \ 00501 香港早期傳統信仰風貌 \ 007早期的香港與香港人 \ 009 天后信仰 \ 011 楊侯信仰 \ 014 車公信仰 \ 017 樊仙信仰 \ 020 譚公信仰 \ 022 三山國王信仰
-
《香港志》:以歷史之炬,照亮香港未來
這本藍色封面、774頁的《香港志》首冊《總述·大事記》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它記錄了從公元前5000年先民活動到香港回歸20周年的7000多年間,香港歷史的變遷和6000多件大事。全國政協副主席、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董建華形容《香港志》「具有巨大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稱其為「巨大的文化工程」。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組長謝伏瞻表示熱烈祝賀。
-
從「彩虹童年」探訪香港的公屋邨落
全球最大型的攝影比賽「Sony世界攝影大獎」日前公佈結果,香港年輕業餘攝影師何穎嘉以一張彩虹邨作為背景的快照成功奪魁,這亦是繼去年冠軍作品的
-
200張珍貴相片,帶你領略你從未見過的那個香港!
《九龍照舊》,香港中華書局,2016年3月你可能很熟悉香港尖沙咀的廣東道,也很熟悉旺角的鬧市,也曾去過黃大仙,但你是否知道幾十年前
-
黃大仙小學變暴徒收容所 居民震怒
點擊上方獅子山下關注香港最新時事有居民發現暴亂當日,黃大仙天主教小學向暴徒提供庇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