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與企鵝交配並吃掉 動物界十大瘋狂行為

2021-01-08 驅動中國

  12月13日消息,動物世界是一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戰場,根本就無暇顧及其他。儘管如此,科學家們還是發現了動物們會做一些非常令人費解的事情——其中有些事情既奇葩又瘋狂。

10. 與企鵝交配的海豹

2006年,研究者們在觀察南極Marion島上的本地物種時,發現了一件很令人費解的事情——一隻海豹正試圖與一隻帝企鵝進行交配。研究者們將這件事記錄下來,以便作為單獨探討的例子研究分析。研究人員更傾向於認為這是一起偶然事件,或者是互相遊戲玩耍時過了火,亦或是午餐進食時出了亂子。

但是最近,南非普利托利亞大學哺乳動物研究學院的代表們接二連三地目睹了這一現象的發生。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在至少有一次目擊事件中,海豹在與企鵝交配完成後將其殺死並吃掉。

在2006年以前,人們從未發現海豹以及其近親物種有過與自己物種以外的動物進行交配的經歷。所以海豹的這種行為看上去像是它們通過學習獲得的。在這之前,研究人員已經在這座島上進行了30多年的大量實驗研究,而這一情況的出現使得科學家們深陷迷霧。

人們對於這一現象給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但也僅僅只是猜想而已。雌性海豹數量的缺乏,也可能是導致年輕雄性海豹將注意力轉到其他物種身上的原因。但是一些特殊的關於動物雜交的原因似乎都不能作為海豹和企鵝進行交配的重要因素。在某些情況下,跨物種的交配能繁衍出雜交的後代,比如騾子。但顯然海豹和企鵝的交配不屬於這種情況。

9.集體性沉默的狒狒

剛開始,狒狒們還是一陣陣地喧鬧,過了一會兒,突然整體的什麼聲音都沒有了。有一群坐在樹上的狒狒拒絕做任何事情,接著這種沉默傳染至整個族群。這種情況並不是第一次發生。1994年,1997年,以及2007年,同樣的集體性沉默的情況都發生在與上述相同的一群狒狒身上。在之前提到的集體沉默中,狒狒們全都一動不動地坐在它們的領地範圍內,視線都望向同一個方向。它們不進食,也不嬉戲打鬧,就這麼靜坐著。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一家其他的動物園出現過類似狀況,這種行為和主導群體的性格個性並沒有什麼關係——因為不同的集體沉默現象的發生都由不同的主導群體引導的。

之後,狒狒們逐漸地從這種凝神發呆的狀態中醒過來。年輕的狒狒們最開始恢復了平時的嬉戲打鬧,接著,年齡較長的狒狒們恢復了它們照顧後代的狀態,漸漸地,所有的狒狒們都開始感到飢餓,又重新開始了尋覓食物。

對於狒狒們的這種狀態,人們有很多種說法。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可能是發生了輕微地不易令人察覺的地震,亦或許是某個人穿了一件誇張嚇人的T恤使得狒狒們產生驚恐的情緒。雖然這些理論時常被人拿來討論,但是無一例能夠證明埃門動物園的狒狒們偶爾陷入放空沉默的現象發生的原因。

 

8.改變歌唱音調的藍鯨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為藍鯨歌唱的音調進行錄音。不過,它們唱歌的音調正在發生奇怪的變化——倒不是說歌唱的旋律發生變化,而是鯨魚們本身的唱歌音調發生了變化。每一年,藍鯨們的歌唱音調都要比上一年變得更低。

由於藍鯨的發聲音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科學家們每年在錄製音頻時都不得不重新校準錄音設備,以便能夠保證錄到鯨魚們的歌唱。當錄音設備捕捉到特定頻率的音調時就開始進行錄音,而這個頻率還在不斷地變化。

世界範圍內的鯨魚的音調都在發生這變化。不只有特定的某種鯨魚種群在發生變化,所有海域內的鯨魚們都在發生這變化:它們歌唱的音調正在逐漸變低。科學家們在1960年第一次發現了它們發聲音高的變化,自此以後,鯨魚們的發生音調已經下降了大約百分之三十。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一部分人認為這是為了克服過去幾十年來日益嘈雜的海洋噪聲,另一部分人認為這應該和水溫變化,水成份變化,或水文氣候變化有關。這也可能和鯨魚數量密度的變化,或和它們選擇交配伴侶的方式有關。總之,沒有人能夠準確地斷定鯨魚歌唱音調變化的原因。

7. 轉換性別的母雞

很少有動物種類會轉換性別,通常情況下,在異性成員不足的物種中才會存在這種現象。為了更好地進行繁衍生息,這種轉換性別的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不過,對於轉換性別的雞來說,這個過程又有點不同。

母雞可以進行自然的性別轉換,但也僅僅是變換成公雞的習性和外觀——不是在生理構造上變換成公雞,而是在第二性特徵上進行改變。科學家們知道這一轉變的發生過程,並不知道其背後的原因。

雞有兩個性器官;母雞的兩個性器官,其中一個長成卵巢,另外一個保持原樣。如果有任何異常情況發生——從荷爾蒙分泌不均到囊腫的生成——這種情況會使另一個性器官發育並產生雄性激素。

對於在轉換性別之前的母雞來說,轉換性別成為公雞就意味著它會停止下蛋,長出肉錘和雞冠,並且生活習性也會和公雞相仿。它會開始像公雞那樣昂首闊步並高聲啼叫,但它並不會和其他的母雞進行交配,因為從本質上來講它還是母雞的性特徵。

6. 螢光的蠍子

蠍子在紫外線光線下或者在滿月的月光照射下會發光。沒有人知曉為什麼它們會發光,但是會發光對於蠍子而言,是極其危險的。

蠍子大多在夜間進行捕食,而這恰恰也是它們的捕食者外出尋找獵物的時間。作為貓頭鷹以及一些夜間捕食的齧齒動物捕食對象,蠍子在夜間發出螢光的這項特點,似乎與要在夜間眾多捕食者中生存下去這一條件有很大邏輯上的衝突。

答案一部分藏在蠍子的眼部。蠍子的眼部最容易看到藍綠色的光線,有可能它們在夜間發光的本領就是為了讓同伴們看清楚彼此。也有其他的說法認為,它們和一些深海動物類似,是為了利用本身發光的特點來引誘獵物上鉤。

一位來自加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觀點,觀點認為蠍子是通過自身的發光來告知其它同伴它們正身處空曠地帶並極易受到攻擊。當它們停止發光時,這就說明,它們目前隱藏在避開月光的相對安全的位置。它們的發光強弱決定了其它物種能否能夠看清它們。

5. 擱淺的海豚和鯨魚

2009年,一群擬虎鯨擱淺在南非的沙灘上。這群擬虎鯨總共有55頭,施救人員正嘗試著幫助它們重新返回大海。當救援人員剛把這群龐然大物推向水中的時候,它們卻又奮力地遊回了岸邊。擱淺從早上就開始了,一直到下午前,救援人員才決定最佳的救援方案就是讓它們安樂死。

很多關於大量的鯨魚和海豚擱淺事件都和軍事活動,聲納,貨船造成的水下噪音,甚至海洋汙染有關。儘管這些都有可能導致擱淺的發生,但是早在人類的這些科學發明之前就已經出現了這樣的擱淺狀況。有記錄顯示,就在第一批歐洲定居者到來不久後,大規模的沙灘擱淺事件就發生了,甚至亞里斯多德也記錄到海洋生物的自我擱淺事件。

所有這些似乎表明了現代科技比如像聲納,加重了這種狀況的產生。但也表明了這些也有可能是動物本身的自然行為——但這種解釋完全說不通。如果生病的動物們擱淺自己而死亡的說法行得通的話,那麼為什麼如此大規模的群體性擱淺事件就完全無法解釋了。在這次南非沙灘上發現的擬虎鯨不願重回海洋而是群體性擱淺至死的記錄中,總共擱淺數量為835頭。

4. 騎在犀牛背上的麝貓

麝貓是一種小型,外表像貓的北非本土動物。它們通常是獨居的動物,儘管它們各自的領地會偶爾重合,它們多數時間裡還是單獨生活。但有一例除外,有人發現在南非的 Hluhlwe-iMfolozi公園裡,麝貓們不但在和一些看起來不太可能的物種交朋友,還在每天晚上非常愉快地騎在它們的背上。

公園裡的攝像機是被用來觀測黑犀牛的數量,但是人們卻捕捉到了一些奇怪的現象。其中的一隻本地麝貓很明顯地騎在棲息在它們領地內的大型食草動物的背上,但沒有人能對此做出解釋。這隻麝貓似乎並不需要任何一支犀牛來做伴,但是卻被看到經常騎在不同的犀牛以及水牛的背上悠閒放風,並且好像也沒有任何的目的性地想要去哪兒。很多例子已經表明鳥類會經常降落在大型有蹄類的動物背上,但通常這樣做都是有很明顯的目的性——當它們的坐騎將小蚊蟲拍打下來時,它們便可有一頓免費獲得的午餐。

麝貓們這樣的行為似乎並沒有什麼目的性,可能純粹是享受騎行帶來的刺激感受。

3. 鱷魚的眼淚

鱷魚的眼淚這種說法讓人聽起來會覺得很怪異。傳說中鱷魚在獵食的時候會流眼淚,可能是因為它們覺得對殺死另一種動物感到愧疚。

要找到關於鱷魚的眼淚這一說法的科學依據非常非常難,因為作為兇猛異常的動物,鱷魚不是很容易接近並進行仔細觀察研究的動物,它們也習慣於在水中進餐。作為一個很久未解的謎題,上世紀的一個可疑的試驗可能證明了鱷魚並不會流眼淚的說法。試驗中,一名研究員將洋蔥摩擦在鱷魚的眼睛裡,想以此來看鱷魚是否會流淚。結果是它並沒有流淚。

知道最近,弗羅裡達大學的動物學家對鱷魚的近親——短吻鱷和凱門鱷進行了研究。它們發現這種說法根本不是一個謎題,它們在吃東西的時候確實是會流眼淚,只是不知道流淚的原因而已。

大家普遍接受的說法是鱷魚流眼淚並不是真的愧疚而流淚,而是生理上的現象。它們的眼淚可能是被它們吃掉的動物的叫聲而引起的。在它們吃東西時,空氣進入它們頭骨的腦腔內,或者產生足夠的壓力來讓它們來咬動它們的獵物。這種現象也可能是防禦性的原理,就像我們流淚一樣,鱷魚的淚腺分泌出眼淚來保護它們與獵物搏鬥中容易受傷的眼睛。

2. 跋涉到廁所的樹懶

樹懶生命中大部分時間是在樹上度過的,這也是對於像樹懶這樣行動緩慢的動物來說最安全的方法。但是每星期都有一次,樹懶會緩慢而又艱辛地挪動到地面,目的就是為了拉屎。一旦解決了人生大事,它便又會慢慢地爬回樹頂去了。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樹懶會如此大費周章地爬到地面,不光是因為這樣做要消耗很多體力,還要面臨著被捕食者發現的危險。如果就呆在樹上遠離捕食者的地方完成它們要完成的事兒那該多好。

樹懶的這種行為目前有一種解釋,原因是與在它們皮毛中的蟲子有關。樹懶的皮毛散發著惡臭並且長滿了蛾子。研究人員認為樹懶長途跋涉到地面就是為了讓身上的蛾子在糞便中產卵,一旦蛾子孵出來,它們便會找到頭頂不遠處的樹懶再寄生到它們的身上。

那麼這樣一來就有了一個問題,樹懶這麼做到底有什麼好處呢?目前為止對於樹懶要作為蛾子的宿主會得到什麼益處還沒有科學的解釋。這些蛾子可以為水藻製造一個棲息地,這個棲息地會覆蓋整個樹懶的皮毛。然而,這並不能為樹懶帶來什麼實質性的好處。

1. 恃強凌弱的母象

像大象一樣互相協作的動物群體不常見。它們互相照顧各自的後代,互相保護對方,並且為同伴的去世而哀悼。但最近的一項關於象群行為的觀察研究–特別是母象們——告訴我們事情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美好。研究人員也不清楚為什麼結果不是之前人們想像的那樣。

當等級高的母象們全心幫助其它同伴或它們的小象時,這些母象同時也排擠其它特定的母象們,看起來這些被排擠對象都是隨機選擇的,目的就是組織它們到達水源地。它們會拍打這些母象,也會將它們的小象趕出水源地。很明顯的是這些母象更專注於將自己的伴侶和小象驅趕出水源地,而不是專注於自己能夠飲水。這種現象長此以往,越來越糟,以至於研究者們發現被排擠的母象們和它們的小象逐漸地身體情況變弱。

母象們的這種行為和大家所觀察到的象群之間互相幫助的情形大為不同。只有互相關照是說得通的。畢竟,這是關係到象群如何能繁衍到下一代的問題。為什麼一些母象們選擇特定的群體進行排擠是目前我們不得而知的問題。這可能是因為象群密度過多因素或是獲得食物和水的因素,但也有其他研究表明象群是可以與其他物種進行食物分享的。

相關焦點

  • 動物界「不倫戀」,不可思議的跨物種交配
    其實,跨物種交配此前就有先例。2014 年,一隻南極毛皮海獅疑似欲求不滿,試圖性侵多隻國王企鵝,一度登上全球媒體版面。而且,海獅在滿足欲望後,吃掉了 " 伴侶 "。在弱肉強食的動物界," 強姦案 "" 不倫案 " 時有發生,有的跨物種強行交配事件更是讓人類看得目瞪口呆。
  • 海豹捕食企鵝,「生死時速」!海豹:我就這樣看著你,目不轉睛!
    海豹捕食企鵝,「生死時速」!海豹:我就這樣看著你,目不轉睛!在寒冷的南極大陸生活著一群小可愛,它們身穿燕尾服翹首以望。厚厚的脂肪可以讓它們抵擋住南極地區零下60度的溫度。然而小企鵝面對南極的低溫,就需要躲藏於企鵝爸爸腹部的育兒袋裡,在動物界裡企鵝爸爸還是比較有責任心的。小企鵝不聽話的話也會強行將它捉住塞進去,因為在南極大陸上還生活著海豹。海豹是企鵝的主要天敵。海豹捕食企鵝,「生死時速」!海豹:我就這樣看著你,目不轉睛!
  • 動物界十大奇特的交配方式
    目前,美國媒體列舉了自然界十大奇特的交配方式,其中包括:企鵝爸爸當專職保姆、大熊貓為了完成交配,工作人員讓它們觀看「色情片」、獼猴也存在著「性交易
  • 動物界最為奇葩可怕的行為:雌蛛交配中會將雄蛛吃掉!
    這類蜘蛛中體型較大的雌蛛經常會在交配期間吃掉嬌小的雄蛛,這也是其名字「寡婦」的由來。  此前的研究發現,一些雄性紅背蜘蛛會與較年輕的雌蛛交配,以避免被對方吃掉。但是,科學家對這一策略對雌蛛的影響還存有疑問。在新研究中,科學家對這一行為進行了研究,試圖確定這是否為某種形式的「脅迫」。對於雌蛛而言,脅迫行為的代價很高,因為雄蛛對交配過程的投入很少,甚至可能傷害雌蛛。
  • 即使存在生殖隔離,海豹也要對企鵝下手,為什麼要這樣做?
    然而2008年一支南極科考隊用相機拍下了罕見的一幕,一隻海豹猛烈地「追求」一隻企鵝。準確地說,那隻海豹試圖用武力徵服較為弱小的企鵝。科考人員拍攝到一隻雄海豹試圖與一隻企鵝交配,而其它企鵝在旁邊一副害怕的樣子。由於企鵝在被迫交配的過程中出現了反抗行為,導致雄海豹「以暴制暴」,這樣的畫面看起來還真的難以想像。
  • 當一隻企鵝感到寂寞時,它會X大地
    圖片來源:http://animalsglobe.com/為什麼這些雄性海獺要殺死海豹?雖然看似奇怪,但哪怕對雌性海獺來說,交配也是一種相對普遍的死亡原因。雄性海獺經常會從背後抓住雌性海獺,咬她的臉;在2000至2003年間發現的死亡海獺中,約有11%的死因與這種粗魯的暴行有關。然而,試圖與海豹交配的行為仍然有待解釋。
  • 你是沒見過它們姦殺海豹幼崽對吧(本文毀三觀,慎點)
    然而,試圖與海豹交配的行為仍然有待解釋。一對累犯的表現給出了一些線索:犯案海獺中至少有兩隻曾被收留在蒙特利灣水族館,這是擱淺和受傷海獺康復計劃的一部分。——康復後的海獺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異常,但它們早年的糟糕經歷可能會使得它們更具攻擊性。雄性海獺會為了交配對象與其他雄性競爭。
  • 被海豹照顧了四天的攝影師,每天都被逼著吃企鵝...
    連Paul也沒有倖免好幾次都覺得自己快被這大傢伙「吃掉了」但是海豹似乎並不想吃他轉身就遊走了Paul以為它就這樣離開沒想到沒過多久這個傢伙居然帶了個企鵝回來!但是Paul肯定沒辦法吃啊海豹以為是這個企鵝太大於是兜兜轉轉後,又帶回了一些更加虛弱的企鵝可是Paul還是不吃...
  • 母螳螂在交配之後會吃掉公螳螂,為什麼公螳螂不逃走?
    為什麼母螳螂在交配之後會吃掉公螳螂呢?其實生物學家們也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在經過大量的觀察和研究之後,他們給出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答案,那就是作出這種行為的母螳螂通常都是處於飢餓的狀態。母螳螂不但要保證自己的生存,而且還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它們對食物的需求會更加的巨大,再加上螳螂的機體所包含的營養非常豐富,可以對母螳螂起到良好的滋補作用,研究數據顯示,那些在交配後吃掉配偶的母螳螂,其繁衍的後代數量明顯增多(可以達到20%),因此可以說,如果公螳螂遇到的交配對象正處於飢餓狀態,那麼這隻公螳螂被吃掉的風險就會明顯上升。
  • 動物界的同性戀,都有哪些操作
    動物交配的故事總是令人大跌眼鏡。動物談對象的故事也是。  今年,荷蘭一對同性戀公企鵝再次偷蛋,他們試圖自己孵化。  這句話似乎信息量太大,咋回事呢?事情發生在荷蘭的一個動物園,這裡有17隻企鵝,品種是斑嘴環企鵝,老家在非洲的納米比亞和南非。
  • 為什麼動物只交配,人類卻要結婚?
    簡單的邏輯是,在一年之中,一個男人可以和十個女人生下十個孩子,他們可以從更多的交配中獲得更多的遺傳回報。而一個女人縱然和十個男人在一起,一年也只能生下一個孩子。她們並不能從過多的交配中獲取成比例的回報,所以對更多伴侶的興趣遠不如男人那麼明顯和迫切。
  • 德國攝影師抓拍海豹群洗"泡泡浴"(組圖)
    原標題:德國攝影師抓拍海豹群洗"泡泡浴"(高清組圖)   據英國媒體1月18日報導,來自德國漢堡的44歲野生動物攝影師艾瑪·韋斯近日在赫爾戈蘭島上拍攝到了一群灰海豹在海邊嬉戲的萌照,浪花濺起宛如海豹在洗「泡泡浴」一般,畫面可愛逗趣。
  • 動物世界性行為大全:烏賊交配一整天
    動物世界中有很多行為是人類很難理解的,甚至科學家對這些古怪的行為都難以解釋。但是隨著科學家們對動物研究的不斷深入,他們也取得了非常可喜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動物在發情期那些奇葩的性行為,科學家們也已經有了更加清晰的答案。
  • 為啥動物只交配,人類要結婚?
    為啥動物只交配,人類要結婚?人類社會的主流婚配形式,仍然是一夫一妻制。
  • 動物的交配方式突破人類的想像:寄生在雌性體內只發育生殖系統
    其它動物,交配則只有繁衍這一目的,為了更好地繁衍它們還進化出了各種奇葩的器官。而交配對於它們來說也並不是一件能夠產生愉悅的事情,大多數情況下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人們一般知道的動物的交配方式,除了正常的交配外,就是像螳螂那樣,交配完之後母螳螂吃掉公螳螂這麼兇殘的方式,還有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的方式,其實還有更奇葩的交配方式。
  • 海豹驕傲,我憑實力長胖,你管我
    小凌經常看到動物世界裡面介紹企鵝,北極熊還有海豹。海豹可能是這三個中間最不起眼的一種動物吧,因為它們比起企鵝來好像沒有那麼憨態可愛,比起北極熊啊,好像少了一點高大威猛。但是小凌卻很喜歡海豹,因為海豹它經常出現在動物園裡的雜技團裡面,它總是可以配合著工作人員表演很多雜技項目,特別的厲害,而且也可以跟其它小朋友們合作表演,每一次看到它,它都是一副很友善的樣子。
  • 為何狗交配靜悄悄,而貓的交配如此撕心裂肺恐怖嚎叫?
    滾是的你沒看錯,相信養過貓觀察過貓交配的人都知道,貓娘對打滾簡直是擁有上癮一樣的嗜好當然僅限於發情期和交配後。苗咪的啪啪啪時間是很短的,貓咪可不像人,動不動就要求半小時甚至幾個小時,人家最多給爺們幾分鐘。要是這爺們沒經驗始終找不到洞口,可能很快就會被掀翻在地。如果不小心插錯了洞進了花呵呵。其實貓咪的做愛動作一般很小,而且靜悄悄。
  • 企鵝、海豹影響南極上空的「臭氧洞」
    企鵝、海豹影響南極上空的「臭氧洞」 科技日報10月14日消息,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極地環境與全球變化安徽省重點實驗室朱仁斌課題組與合作者合作,在南極苔原滷甲烷產生與消耗過程和機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在線發表在環境科學著名刊物《環境科學與技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