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中小屋》,《林中小屋》是一部給恐怖片死忠的獻禮,也是對恐怖片產業的一次嘲諷和揶揄。電影本身其實仍舊是一部恐怖片,豐滿的劇情和令人咋舌的恐怖場景,巧妙殺人模式設置和血腥的結尾,絕不會讓恐怖片死忠們失望,而電影無處不在的反思維,反套路設定,各種辛辣的諷刺,又讓電影有了新的意義。可以說,《林中小屋》聰明的設定和恐怖、諷刺的均衡配比,正是它打動恐怖片粉絲的心的地方。
2、《伊甸湖》,本片所反映的社會問題深刻,表現方式樸實沉穩,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作品。但是其中主角在逃生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對策,實在令人心急。當然男女主角是普通人,不是受過訓練的特工。對他們過度苛求是沒必要的,但是我們可以藉此機會,思考一下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的極端環境下,如何讓自己的損失達到最小,最快擺脫危險處境。
3、《裂縫》,太多人將《裂縫》的劇情簡單化和庸俗化了,原以為那只是電影簡介的用語,意外的是,居然也有看過電影的人把它當做一個講述變態的迷戀、情慾、嫉妒的故事,這未免有些過於商業化和噱頭化了,這部電影中表現的人性的複雜,並不是一個數學公式那麼簡單,甚至也不是一個化學方程式。
4、《小島驚魂》,《小島驚魂》是一部心理驚悚片,繼承了希區柯克的《蝴蝶夢》及庫布裡克的《閃靈》的精神,不以廉價的裝神弄鬼為噱頭,也不靠先進的電腦特技為號召。這部由西班牙年輕導演阿曼巴編劇、執導兼作曲的作品,像印度人沙馬蘭的《靈異第六感》一樣,為按部就班的好萊塢模式注入了不同的創意。
5、《副作用》,故事和懸念沒有多麼高級,驚悚和懸疑的轉接也在意料之內,謎底並不難猜。勝在索德伯格會講故事,對商業片的節奏把握駕輕就熟。再加上幾位演員好戲又養眼,所以料雖然是常見的料,好在翻著花兒的炒,最重要的是裝盤漂亮,因此《副作用》作為商業片基本上無可挑剔。
6、《12隻猴子》,本片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關於時空旅行的電影。此類電影必然有很重的懸疑成分!本片色調灰暗凌亂,氣氛也是這樣。並且前2/3線索繁多,一片混亂,讓人摸不著頭緒。後1/3把這多頭線索和一些神秘的鏡頭聯繫,一一揭開謎底,讓人頗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從頭到尾,直到結局,本片就沒讓我好好喘口氣,雖然沒有激烈的打鬥,也沒有恐怖血腥的鏡頭,但是觀眾無一不糾著心把它看完。這就是導演的功力了。
7、《孤兒怨》,這部電影實屬難得的好片,在眾多驚悚片中,這應該位於一等片的行列,比起那些純粹拿鬼魂嚇唬人,挑戰視覺刺激和心理承受的亞洲系恐怖片來說,這部電影i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絲寒意,更多的是內容的擴展度讓人們思考很多問題,從而那種驚悚會持續很久。至少我看完之後,晚上沒有睡著,不是因為被嚇著了,而是劇情帶來的有心而生的本能的恐懼讓人窒息。
8、《靈異第六感》,電影的拍攝也很出色。比如那段描寫Crowe試圖以一種遊戲的形式接近Cole,使他能夠坐到他面前的椅子上與他交談的戲。沒有任何的技巧,只是簡單的鏡頭轉換,但處理得非常乾淨利落,就像他們之間發生的那場對話。看似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卻絕對不是任何一道單純的是非題。
9、《穆赫蘭道》,影片與現實中都有死亡。Diane因嫉妒生恨,最終僱殺手殺死了那個摧毀她人生的Camilla。而現實中,黛安娜王妃雖有類似的遭遇,結局卻是自己死於一場車禍。也許,悲劇註定以死亡結束,儘管影片與現實選擇了不同的代表。
10、《死路》,低成本恐怖片達到這個水平的確值得鼓舞,也可以看出導演是很認真的,法國和美國2003年合拍的恐怖片。說實話,前一陣看第一遍的時候不知怎麼的真沒看出來是人瀕死的幻覺,但電影中間帶入表現這一家人的矛盾關係的段落既有笑點又有思考點,幾個不出名的演員也都各具特色。
近幾年國產恐怖片一直被觀眾吐槽,其原因在於國外和國內的恐怖片大有不同,迫於限制的原因,國內恐怖片沒有國外恐怖片的自由度高,發揮也有限,所以導致國內恐怖類型的電影一直沒有發展起來。還有哪些恐怖電影值得推薦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