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就收到鬍子哥的邀請,說是有個JVC未發布的新塞子要發布,當時還以為是FX1800,但是後來看其他城市的發布會,才知道原來新品名叫FW1800.
從命名上看,FW1800顯然是FW10000的簡配版,而不是FX1200的升級版,不過從外觀和聲音來看又更像是FX1200的升級版。反正不管什麼版吧,最重要的是聲音、外觀、做工以及價格。
這次試聽會的擺設還是非常講究的,進門就是一個卡通人物的大展板,我到場的時候已經將近一點半,也已經有很多人到場了,幸好我還有機會先搶一個FW1800聽一聽。先拍幾張照片,大家瞅瞅這個外觀,感覺跟FX1200還是非常相似的。
不過看這個爆炸圖以及後來JVC工作人員的介紹,FW1800在技術和結構方面都是高度類似於FW10000的,只是在一些環節上進行了簡配,並在調音上不再走「高解析、大聲場」的路子,所以聽起來確實跟FW10000區別挺明顯的。FW10000是我最愛的那種開揚、飄逸的感覺,而FW1800走得是寬鬆飽滿的路線,各有利弊吧。
喝的飲料都還是老味道,年紀大了不喝榛果拿鐵這種甜得發膩的飲料了,檸檬茶什麼的更適合一些。
把木頭擺放在木頭上,更有感覺一些。
試聽還是用DX200,我覺得DX200完全可以用來測試各種塞子了,看著某大佬手中的小墨菊我也只是嘴上羨慕一下,用來聽歌都差不多。另外,紅色的桌布擺拍FW1800還是蠻好看的,攝影器材是松下GX8搭配20mm f1.7餅乾,塗抹感還是明顯了一點,不過我覺得也還算好看吧。
JVC的工作人員我也拍了點照片,不過我就不發出來了,還是鬍子哥比較英俊瀟灑,看,抽個煙都那麼殺馬特!
這臺耳放怎麼樣?嘿嘿,10000mah的充電寶啦!
具體的技術參數我不再贅述了,其他小夥伴發的文章裡也有提到,這裡說一下木頭吧。廠家帶來了好幾塊木板,還有一塊竹板,用木質小錘子一敲,音色上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松木的聲音比較「木」,竹子的聲音比較靈動但是缺乏厚度,我最愛楓木那種油潤亮澤的音色。其實在音響行業,木有的應用範圍還是很廣的,大多數高級音箱都是木頭外殼的。早年我覺得「木碗耳機」多少有點玄學的成分,但是其反饋出來的音色的確是非常獨特的,這一點在空間侷促的耳塞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接下來是一段動畫視頻,可愛的卡通形象用超級蹩腳的中文介紹產品,倒也是頗為吸睛。
接下來還介紹了幾款真無線耳塞,還有一款掛頸式小音箱——SP-A7WT。這款A7WT不僅具有不錯的音質以及不貼面的佩戴屬性,其相比於市面上的同類型產品還多了通過USB發射器連接電腦的功能,不得不說日本人還是非常細緻入微的。我接觸的JVC產品不多,基本都是耳機類(還有很多,比如音箱、比如攝像機等),我感覺JVC是為了讓用戶獲得更多的便利性和更人性化的功能,而不會因為一些原因「擠牙膏」。
鬍子哥亂入
雖然真無線耳塞已經很普及,而且音質和續航也都大同小異,但是JVC.真便宜啊!!!
只要399就能入手JVC真無線了!大多數國際大牌的真無線耳塞基本都是要千元以上了,國產正兒八經的品牌也能賣到500左右的價位,而JVC的真無線居然只要399,真的是誠意十足了。要不是老婆大人擔心真無線容易丟,我就買一個給她了,大品牌、顏值高、價格實惠,我真的是找不出黑點了。
看左下角的母豬壕
還有兩個麥克風產品,也是非常低價位的,兩三百塊錢,就可以自己在家K歌了,還是蠻有意思的。
從FW10000到FW1800,再到這些五顏六色的低價位產品,JVC這個「地外科技」品牌一直以來注重技術,同時又能把價格儘量做到親民,真的是很值得尊敬的。前幾年我就接觸過一些JVC的低端產品,比如XX系列的耳塞什麼的,雖然售價不高,但是音質都是非常不錯的,比同價位的鐵三角、森海塞爾等都要更通透、大氣,性價比很高。
另一點讓我很欣賞JVC的就是JVC堅持動圈耳機,旗艦FW10000就是單動圈,其音質真的是可以吊打很多十幾個單元的耳機了,至少在耳塞裡,很少有像FW10000那樣自然的聲音了。FW10000更像是秀肌肉,而真正能大量銷售的還是FW1800,FW1800的聲音也是渾然一體的,沒有多單元耳機的割裂感,並且音色很正。個人而言,我覺得不滿意的地方在於通透度還是不太夠,低頻略多,也許煲機後會有所改善吧。
最後還是那句話,地外科技牛逼!
——全文完
往期回顧:
許久未見的自然聲——NS5mkii聽感分享
心中的鳳凰城——海貝R3pro簡評
AUNE老粉眼中的BU1
頭一回試用安卓網播——馨瑞科SHD10-ii體驗
AUNE BU1開箱
海貝R5把玩有感——輕盈溫婉的流行利器
#堅守動圈#達音科17th有感
因為最初所以永遠——N6二代搭配T01音頻主板聽後所思
全能萬元一體機——曠世CMA12體驗有感
便宜好聲的3動鐵——TO2 Audio TD30
達音科Titan6簡評
一次全新的飛躍——2020版aune X1s測評
藍牙解碼耳放海貝W5使用簡評
凱音N6二代初體驗——真的比一代好嗎?
梅花標的情懷——AKG K1500測評
董益峰丨鈺龍DA10簡短測評
藍牙傳輸?——馨暢U8解碼器測試
開箱丨Audiomis A7pro書架箱開箱
新旗艦不叫PY——COWON PL簡評
又見HZSOUND HZ5pro——這次真的不一樣
依舊清澈——iFi XCAN深入體驗
真的有「直推大耳機」嗎?——Focal Elegia長篇評測
拜亞動力如何才能天下第一?——PA-ONE+平衡電子管耳放測評
鋼鐵直男——乾龍盛QA361蹭聽有感
拜亞動力Aventho(阿凡圖)換裝T1ii原裝短線體驗
一支「無感」的耳機——拜亞動力Aventho(阿凡圖)有線版
JVC XE-M10BT試聽體驗
全球首發丨拜雅(拜亞動力)Aventho阿凡圖有線版實拍大圖!
ibasso AMP4s、SMP7、AMP8快速簡評
ipod shuffle超進化?——山靈M0入手小記
為何兩年不提筆?——HZSOUND HZ5試聽有感(對比EP001)
時隔半年的再次邂逅——IT04蹭聽記
75%的烈度?——DX150與DX200的PK
巡迴試聽——鈺龍Aquila對比D100ii
一凡的niuniuaudio——Partita二代試聽分享
是監聽還是便攜?——拜亞動力DT240pro試聽有感
漂亮妞並不2——Plenue2 mkii蹭聽把玩有感
小半年的折騰——HP5書架箱日記
馨睿科SHD20試用體驗——來自老用戶的感受
兒子不像爸爸——凱音N5二代蹭聽有感
談談推力到底是什麼——對比Bltd與B1
試聽DT1350、山靈UP——清甜不刺激的流行之選
未來數位音樂中心——享聲MR1深度體驗
半年後的補足——DX200使用AMP2耳放卡對比聽感
蹭聽傑士X12——談談對藍牙耳塞的展望
見證拜亞的成長——T51p試聽有感
N60ncbt——儘管藍牙卻是AKG顛覆性的便攜頭戴
為了情懷——AKG N30對比N40
拜亞動力XELENTO榭蘭圖の測評——by董益峰
AUNE S7測評?——到手後10天搭配數種耳機の折騰
蹭聽朋友的DX200——一點吐槽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