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薦完喜劇類美劇之後,大菠蘿又再次嘔心瀝血找出了七部懸疑推理類的美劇,喜歡追劇開腦洞的朋友們不要一定不要錯過!
好片推薦開始!
1、《疑犯追蹤》 Person of Interest
共5季
該劇講述了一位推定死亡的前CIA特工與一位神秘的億萬富翁聯合起來,運用一套獨特的辦法制止犯罪的故事。
軟體天才芬奇(Finch)發明了一個程序,通過觀測已有的模式來識別有可能進行暴力犯罪的罪犯,他僱用了一位被推定死亡的前美國空軍特種部隊隊員和前CIA裡瑟(Reese),二人使用國家級的監測技術,加以Reese的專業技能和Finch的無限財富,開始「法外執法」,力圖在犯罪發生前就對其加以阻止。Reese的行動引起了紐約市警察局的注意,其中包括警探Carter和Fusco。
面對無數的犯罪調查,Reese和Finch發現能夠改變一切的關鍵就是找到正確的人、正確的信息和正確的時間。
推薦理由:
身高1米88的詹姆斯·派屈克·卡維澤,因主演電影《耶穌受難記》成名。麥可·愛默森則是艾美獎得主,演技一流。兩位大叔都有豐富的舞臺劇經驗,一個滄桑而身手矯健,一個神秘又身體僵硬,交匯處火花四濺。《疑犯追蹤》絕對是最值得追的罪案劇,沒有之一。《疑犯追蹤》的劇情就像一盆爐火——起初以為只是簡單的偵探劇,可爐火越燒越旺,故事越到後來越複雜。卡維澤所飾演的角色名叫裡斯,他在秘密行動中所受的特殊培訓,得到了芬奇的注意。芬奇是一名軟體天才,他發明了一種可以識別即將行使暴力的犯罪族群的機器。憑藉著這最先進的「機器」,和芬奇富可敵國的財富,裡斯以一種開掛的狀態在犯罪分子中橫衝直撞。兩人攜手,再加上兩個警察「幫手」,一起揭開那神秘的犯罪嫌疑人,並在犯罪發生之前制止它。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沒錯,從《少數派報告》、《我,機器人》到《鷹眼》,人工智慧加監控的題材並不新鮮。不過,編劇仍然能在多線劇情的編織和主題深挖上下工夫,不落俗套。
《疑犯追蹤》有兩個與主流罪案劇集不同的地方,首先,該劇有一個帶有軟科幻色彩的設定,其次,同類劇集都採用團隊作戰模式,而《疑犯追蹤》的中心人物只有兩個。在本劇的主線情節和人物前史遲遲沒有展開的情況下,觀眾還能對人物命運保持關注,Jonathan Nolan把控下的敘事技巧顯示了強大的威力,這不再是CBS所擅長的罪案劇集中程式化的偵破套路,而是回到孤膽英雄的冒險模式,讓人耳目一新。但《疑犯追蹤》與《國土安全》不同,並不是一部政治反思類劇集,所以這裡對情報收集手段的展現還是炫技式的,每次轉場都是以無死角全方位的監控鏡頭的實時採集為畫面內容的,劇中人在執行任務時對個人空間的侵入也十分驚人,黑進別人的通訊系統和無線網絡是分分鐘的事情,因為兩位主人公被包裝成為正義的化身,觀眾也許並沒有覺得這一切有什麼不妥,但是每集最開始的一句話還是帶有無差別的警示作用的:You are being watched。
冷門強推,豆瓣評分全在9+,背景腦洞很大,看完你會喜歡這裡面的所有人。當然很多人說有各種腐元素和百合元素,我看的時候是真的把它當成懸疑片在看的,節奏把握很好。大愛!再次強推我的寶藏美劇!
2、《妙警賊探》White Collar
共6季
該劇主要講述一名詐騙高手與逮捕他的FBI探員搭檔合作破案的喜劇故事。《妙警賊探》(White Collar)第六季於2014年11月7日正式開播,已劇終。
Neal Caffrey(Matt Bomer飾)經過三年的「貓鼠遊戲」後終被逮捕,聯邦調查局探員Peter Burke(Tim Dekay飾)將其逮捕後,並不意味這個如孔雀外表般鮮豔迷人、聰明絕頂的男人將從此在大牢裡度過餘生。在即將獲釋之際前三個月,Neal從全美國最戒備森嚴的「最高安全」監獄成功脫逃。Neal為了追尋舊愛Kate留下的線索,他必須重獲自由。但當他輕鬆越獄後,卻再次被FBI探員Peter所逮捕。越獄為重罪,Neal稱他有辦法「將功折罪」:他聰明過人,他願意協助FBI破案,並以此讓他重返自由之身。Neal隨後被僱用為FBI顧問,並接受Peter的監控。罪犯和FBI探員,身份對立的兩個人,在雙方合作一段時間之後,Neal和Peter開始產生彼此信任。
推薦理由:
儘管這是一部罪案調查劇,但主調並不嚴肅,也不黑暗,很適合在工作之餘放鬆心情。劇中幾乎沒有暴力,也絕不會出現謀殺這種「低級犯罪」。有時會出現謀殺案的受害者,但那也只是案情的「佐料」。Neal和Peter的相互關係是本劇的核心,那種「不是冤家不聚頭」的感覺趣味十足。
編劇很善於利用語言來調節氛圍,並且大量地引經據典。在首集中,兩個主角「鑽研」《白雪公主》這個童話的起源,談論希臘神話中的伊卡洛斯,甚至用法語來交談。本劇的編劇有個很好的習慣--無論臺詞中提到什麼故事(包括你很不熟悉的),他們都會把來龍去脈解釋清楚,多少有點「寓教於樂」的味道。曾有很多人詢問什麼樣的美劇才能鍛鍊美語聽力,提高美語水平--像本劇這樣的劇集,才是你真正要追尋的。
Neal偏愛帶有古典風格的Sy Devore服裝,然後戴上一頂禮帽。但Neal也不是時時刻刻講究穿著,他是一條變色龍--如有需要,他可以將自己打扮成任何人。例如在本劇一開始,他就將自己偽裝成守衛,從而逃出了戒備森嚴的監獄。本劇在服裝上的講究可能無法達到《雙面女間諜》(Alias)的水平,但也足以開眼了。
自從《The 4400》的時代開始,USA就啟動了他們的「角色塑造計劃」(CharactersWelcome)。USA近幾年來的新劇,包括《火線警告》(Burn Notice)、《就在眼前》(In Plain Sight)和《慾海醫心》(Royal Pains),都以人物形象極其鮮明而著稱--他們既充滿了人性的弱點,又富有個性特點,是真實且血肉豐滿的銀屏形象。
在本劇中,Neal的魅力和睿智夾雜著他對女友的狂熱迷戀,還有他對犯罪細節的固執以及過於傲慢自負的性格。Peter雖然也很聰明,領悟能力僅比Neal「差一點點」,但是下了班回到家卻手足無措。他不知道該怎麼和妻子溝通,連買什麼結婚周年禮物都要去問別人。
3、《犯罪現場調查》CSI: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共15季
《CSI》的故事背景設在賭城拉斯維加斯,以真人真事改編,講述刑事警察局的法庭犯罪調查員如何在作案現場取得證據破案的故事。
推薦理由:
解開謎團的過程頗有吸引力。此劇重建死者被害時的現場,拍攝子彈如何在體內穿梭,血管、器官被破壞過程,逼真景觀令人屏息。看了如此細緻的破案手法,即使有犯罪的膽在以身試法時也要好好考慮。
這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王牌節目,曾獲得第59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系列劇」,主演過《異形》的海爾金伯格憑該劇獲得了最佳女主角獎。另外,該節目還獲艾美獎六項提名,入選2002年美國「十大最佳電視影集」、美國CBS電視臺當年收視冠軍,可謂集三千寵愛於一身。
該節目比傳統刑事案件報導更有情節性和懸念性。《CSI》的專職顧問伊莉莎白·德瓦恩是一位曾在洛杉磯安全部門供職長達15年的犯罪現場調查人。該節目收視率之所以居高不下,41歲的德瓦恩功不可沒。另外,《CSI》已成為美國警方的必備學習教材,連英國蘇格蘭場、日本警衛廳以及法國警局都視之為反恐教材。
依舊是一集一案的節奏,堪稱偵察界的教科書,還有很多案件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很經典。
4、《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
共15季
《犯罪心理》講述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下屬的行為分析部(BAU)中的一支心理側寫隊伍的探案經歷。BAU地處維吉尼亞州的匡提科,是FBI的國家暴力犯罪分析中心的一部分。與其他模式化的犯罪類戲劇專注於罪案不同的是,該劇將故事的焦點集中在罪犯的生活經歷和心理狀態上。小組中行為分析人員(簡稱「側寫員」)運用心理分析、地理側寫等方法,破獲了一系列棘手的案情。
該劇除了包含美國司法制度等相關知識外,更主要的是各種心理學領域的知識。本劇充分表現出人性的黑暗和矛盾面,黑色的題材下描述著一個個令人或悲傷、或震驚、或恐懼、或溫馨、或感人的故事;同時本劇的案件設置針對時下需要群眾提高警惕的安全問題,對市民的安全教育有很大幫助。因其單元劇的特點,每集劇情獨立,觀眾能從中得到更多的啟發和趣味
推薦理由:
一集一案,大多數人都是CSI和CM一起入坑的,當年CM是我大學時期的下飯劇(直到有一集都是蛆蟲)。整整十季,中間人物也有所變化,但這整個小組的感情一直都在。reid真的是太戳萌點了!
正面評價:
觀眾應該會喜歡這類劇集。畢竟CBS已經成為了頭號好劇推手,而《犯罪心理》也秉承了CBS優秀劇集的一貫水平。(《費城詢問報》評)
該劇集對觀眾的智商要求比較高,如果不想動腦筋而從純欣賞的角度來看,《犯罪心理》會越看越寡淡。千萬不要以為這只是一部滿足人們對變態殺人狂的獵奇心理的劇集,或者是單純的破案劇,應該從多層面來挖掘。心理探案劇一定會受到弗洛伊德的影響,《犯罪心理》便是成功的範例。它從行為來探測人的心理,強調人的潛意識和本能;它從心理入手,強調受害者的行為模式對於被害者的吸引,而後又對人性進行剖析,是很棒的一種偵探邏輯。(網易新聞評)
負面評價:
《犯罪心理》借鑑了太多其他最近的熱門劇集,不論是從視覺風格、角色特徵還是通過心理學能力來破案的劇情。(《Variety綜藝》雜誌評)
《犯罪心理》好像把批判性思維和超能力的概念搞混了,未免讓人覺得遺憾。(《PopMatters》雜誌評)
《犯罪心理》的創作幾乎沒有讓人看到創造性的能量;不僅如此,從它身上甚至能聞到一些過期的餘味,因為它根本就是用過去那些失敗的CBS電視劇的廢料拼湊而成。(《紐約每日新聞報》評)
5、《基本演繹法》Elementary
共6季
該劇根據柯南·道爾的《夏洛克·福爾摩斯》系列小說改編,講述天賦異稟、擅長推理演繹的前英國倫敦警察廳顧問夏洛克·福爾摩斯,因藥物上癮而來到紐約的康戒中心休養,結識了一位名叫瓊恩·華生的戒斷看護後,二人擔任起當地警方的顧問,參與並解決了眾多疑難案件的故事 。
推薦理由:
該劇喜歡改編現實案件,從號稱「不可破解」的金庫被盜之謎到美國街頭小丑事件,編劇擅長就地取材,加入更戲劇化的內容,這很容易勾起觀眾的興趣。雖然觀眾看過幾集之後,熟悉劇裡的發展套路,但仍是猜不到結局,處於被牽著走的狀態,到最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兇手是他,享受謎底被解開的樂趣。「套路」下有著豐富、充實的劇情,即使每周看同一個模式,仍能從中閱盡人生百態看慣了英版福爾摩斯的我一開始真的很難接受背景的大改動,尤其是華生是女的……但很快就真香。剛出的時候,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惡評如潮,到如今基本演繹法用它的實力(邏輯通的探案推理+人物的性格變化成長)證明了它確確實實是一部好劇。因為是男女搭配,很多人都在期待感情線!對不起!它沒有!專注於探案好嗎!(劉玉玲真好看!)
6、《別對我說謊》Lie to Me
共3季
該劇的靈感來源於行為學專家Paul Ekman博士的真實研究以及暢銷書《Telling Lies》,每集劇情為一個簡短的故事,卡爾.萊特曼(主演)通過對人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的觀察,來探測人們是否在撒謊來還原事件真相。
推薦理由:
FOX對新劇《別對我撒謊》(Lie To Me)的感覺非常好,好到什麼程度呢?在最新的春季節目清單中,該劇竟被安排在所有劇集都夢寐以求的黃金檔期上--星期三晚上,《美國偶像》之後,1月 21日開始。想像一下《美國偶像》那兩三千萬的龐大收視群體,就算只留下一半人那也是極其有誘惑力的。
"非常令人激動。" 總監製Samuel Baum最近對媒體表示,"這是一部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說謊及識破謊言)相關的劇集,收視群極其廣泛。調查表明,一個普通人在與人談話的時候,平均每十分鐘要說三個謊話。說謊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但是說謊的後果,以及通過情感辨知科學來識破謊言,將是我們取悅觀眾的主要手段。"
當年看的時候譯名還是《別對我說謊》。看劇的同時又可以學習心理學,你會發現微表情這類平常很少注意的東西格外有趣,看的時候會不用自主的實踐,去看看誰在說謊。總而言之,很有趣、上頭劇!推!!!
7、《真探》True Detective
共3季
這部劇採用多視角敘事,伍迪·哈裡森與馬修·麥康納飾演兩名偵探搭檔,他們一起調查一樁17年前的懸案,尋找涉及該案的路易斯安那州連環殺手。這樁發生於1995年的案件當年因為偽證而遭誤判,致使涉案的兩位偵探哈裡森與麥康納多年來內心不安。直到2012年該案被重新審查才發現當年漏洞。
推薦理由:
連續劇《真探》的片頭充滿磁性與小清新風格的男聲與女聲不疾不徐的傾訴,一幀幀由人物和景物組成的剪影散發著高貴冷豔的文藝片氣質。片中所展現的路易斯安那州,儘管有著迷人的風光,卻透露著說不出的壓抑感,而頭戴鹿角、後背蓋著螺旋符號戳的女人更是奠定了全片黑暗、恐怖與絕望的基調。這是一部具有當代黑色電影氣質的南方哥德式製作精良的連續劇。
反傳統的長篇故事,第一季吹爆!不賣腐,鏡頭、配樂表現很棒,有大銀幕的風範。演員沒得挑,馬修·麥康納(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和伍迪·哈裡森,演技全程在線!友情提醒:後面兩季確實不如第一季(廣大網友的合理性評價。)
最後的最後,這就是大菠蘿想要推薦的7部懸疑推理類美劇,想要追劇的小夥伴已經可以追起來了,如果找不到相應的資源可以私信小編哦!
猜你喜歡:
央視最漂亮的8位女主持人,個個都是氣質型才女
中國最美十大女明星,誰最美
原形畢露:與深愛的丈夫離婚後,傷痛欲絕而去世的6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