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朝鮮半島再度成為了世界矚目的焦點,文在寅不僅跑去平壤和金正恩握手擁抱、登山臨池,還邀請金正恩訪問韓國,宣布兩國攜手申辦2032年奧運會。
雖說2032年金正恩有大概率還在位,可文在寅那會兒早就不知道在哪了(從理論上講,應該是在監獄裡),所以別看現在哥倆勾肩搭背,下一屆換個樸明博、李槿惠上來,又開始互相掐架也不算什麼稀奇事。更何況這兩個國家的事兒,可不是他們自己說了算的。你倆說停戰就停戰了?還有沒有點組織性、紀律性?(某兩大國笑而不語)。這筆爛帳不是本文主旨,咱們按下不表,今天要說的是今年上映不久、非常應景的一部諜戰片《特工》(也有譯成《工作》的,但根據英文名《The Spy Gone North》來看,明顯是前者更加貼切,本文統一採用前譯)。
《特工》電影海報
說起韓國諜戰片,自「韓流」之風盛起以來,從比較早的《生死諜變》、《雙重間諜》,到現在的《嫌疑人》、《同窗生》、《柏林》、《仁川登陸戰》、《共助》、《鐵雨》等,可謂狗尿苔一般層出不窮,朝韓之間的特殊關係也為影視界提供了近乎無窮的題材庫。拋開片中一口一個「赤色分子」這些意識形態因素,憑良心說,但韓國諜戰影片水準還是普遍要比國內高一個檔次的。
《柏林》電影海報
說回正題,《特工》和《碟中諜6》等不同,片中沒有酷炫的打鬥,沒有激烈的槍戰,也沒有亮瞎眼的爆炸,更沒有俊男靚女談戀愛(片尾本色出演的李孝利不算),只有通過語言對白、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展現緊張刺激的氣氛。可以說這是一部半島政治「高手向」影片,能達到對朝鮮金氏三代的淵源了如指掌、韓國某樸姓總統和他女兒的故事如數家珍這樣水準的小夥伴,才會對本片有興趣;不然,定會覺得本片冗長拖沓、味同嚼蠟。
預警:本文有輕微劇透,不喜勿進。
本片劇情並不「燒腦」:一名叫樸皙映的前韓軍少校,為了「消除朝鮮核威脅」而自願成為韓國「國家安全企劃部」的一名情報人員,代號「黑金星」,偽裝成商人與朝鮮進行貿易往來,藉此滲透進朝鮮軍政高層,刺探朝鮮核開發情報。樸皙映的情報工作極為成功,甚至面見過金正日本人。但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樸卻成為了一座密切南北關係的橋梁。同時,朝韓雙方政治圈的醜惡嘴臉也讓樸皙映看的一清二楚。
「黑金星」原型:樸在書少校(照片時為上尉)
韓國國家安全企劃部(簡稱安企部)崔室長和其上司金部長,代表的是韓國對北強硬勢力,負責對朝鮮的情報收集工作。就是這麼一個強力部門,卻因為總統候選人金大中準備在上臺後改組「安企部」為「國家情報院」,飯碗不保而人心惶惶,隨即與韓國執政黨議員勾結,向朝鮮高層行賄(第一次是大米白面,第二次則是400萬美元),要求人民軍在敏感時段(大選前6天)、敏感地段(非軍事區)製造軍事摩擦,左右韓國選情,最後成功幫助李會昌擊敗金大中當選。《三國演義》中,司馬懿在空城計中放走了諸葛亮,被朝中大臣以「養寇自重」為名狠狠地參了一本,安企部和「北傀」暗通款曲的作風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1996年4月5日凌晨,130餘名朝鮮士兵進入朝韓非軍事區,並與韓國方面發生武裝衝突
朝鮮方面的幾個人卻頗有意味。外經貿委李明雲處長和其屬下金明秀由於能夠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因而都對朝鮮現狀產生了不滿,但他們的行事方式卻截然不同:金明秀公然與樸皙映接頭,表達了對金氏政權的厭惡之情,結果警覺的樸皙映發現有竊聽器岔開話頭躲過一劫,而金明秀則被上司察覺「有反意」,隨即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金明秀公然表達不滿
李處長則不願意簡單粗暴的推翻現政權,而更願意像中國改革開放那樣的「漸進式改革」,這一點在其與樸皙映漫步北京街頭交談時有所體現。
樸皙映、李明雲「北(臺)京(北)」街頭漫步
可以說,李、金二人是韓國人心目中典型的「朝鮮人應該有的模樣」——既不是那種對金氏政權死忠的「花崗巖」,也不是「皇軍託我給您帶個話」的「帶路黨」。假如朝鮮政權裡八成都是李、金二人這般,韓國進可「北進統一」,退可固守半壁,日子舒服的很。
片中還極為罕見的刻畫了金正日的正面形象。朝鮮最高領導人的形象直接出現在熒幕上,這在近年來韓國影視片中還是比較少見的。印象中,只有《仁川登陸戰》中他爹與一堆大校討論戰局(也許將軍們都派到前線硬啃洛東江去了),《鐵雨》中他兒子則是全程「床戲」。
《仁川登陸戰》中的金日成
《鐵雨》中全程床戲的金正恩
金正日在本片中最大的亮點,就是時不時來一口小酒,也算是對網絡上「金正日是軒尼詩最大客戶」梗的一個小小演繹。此外,金正日還委託樸皙映大肆販賣朝鮮出土文物,為自己的小金庫斂財,朝鮮百姓卻食不果腹、餓殍遍地——這倒是韓國刻畫朝鮮的常規操作。
小酒美滋滋
餓殍遍地
本片最畫龍點睛的一句,就是出自韓國某議員之口的「朝鮮外部有敵人才能生存。」
正如前文所述,韓國某些勢力也需要朝鮮這樣一個強敵,作為安身立命的政治本錢。這揭示了一個有趣而又尷尬的現象,南北雙方既想致對方於死地,但又不得不需要對方來為自己謀求利益。金正日也為自己是韓國歷屆大選的關鍵人物而自豪滿滿——「韓國離了朝鮮玩不轉!」
這就深入到了本部電影的實質性內核:南北雙方政治家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什麼國家民族、政治操守,若為利益故,二者皆可拋——北面為了維護統治和巨額賄賂,甘願配合「南傀」逢場作戲;南面為了打壓政治對手,可以擦槍走火,操縱民意,可謂一丘之貉。
當主角在竊聽朝鮮情報過程中無意得知韓國政客的所為後,發出憤怒質問,甚至對自己為何而戰產生了巨大懷疑。
朝鮮反對「共產主義分子」金大中當選
正是由於主角的這一「醒悟」,韓國當局毫不猶豫的將其作為棄子賣給了新聞界,使得身在平壤的主角立陷險境。這也是韓國政治電影「突破」更遠的地方——影視界始終對政府、財閥和軍警等抱有天然的敵意。從描寫光州事件的《花瓣》、《華麗的休假》、《薄荷糖》、《計程車司機》,到反映民主化進程的《辯護人》、《1987》,再到《實尾島》、《局內人》、《那些事那些人》、《恐怖直播》、《老手》裡徹底黑化的韓國政壇、軍界和大企業,韓國電影總愛抹黑自己的政治人物,對於物質欲望控制下的制約制度表達出極度的不信任,堪稱韓國政治上的「照妖鏡」。
《辯護人》劇照
影片的結尾十分感人。其實在整部電影的後半部分,另一層主旨已經慢慢凸顯了:即「南北一家」。那隻高仿勞力士手錶,和很不起眼的領帶夾,作為彼此友誼的信物。觀眾們在經歷了目睹政壇黑暗的憤怒,和安企部改組接受調查的快意後,都會被二人再度相逢卻不能相認,李處長假意扶眼鏡而抬起腕上的手錶、樸皙映解開西裝將領帶夾舉到胸前,相互致意的畫面而感動——就像《高地戰》片尾大決戰前,兩方士兵共同吟唱同一首歌曲——用歷史的視角傳遞同一個民族血濃於水的主題,不同的兩個政治體制下,那份在人們心中的親情是永遠無法割捨的。
二人暗自展示「定情」信物
李孝利友情客串,重新演繹歷史一刻
本片雖然算不得近年來的佳作,但也表現中規中矩。如果韓國導演要想在這類電影上再有突破,他們也許需要跟中國最專業的朝鮮深度旅行團@IN朝鮮(微信公眾號:IN朝鮮)的負責人—— 車英赫先生和他的朋友們好好談談,必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