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4歲的羅佳妮家住南昌市紅谷灘濱江豪園小區,是個非常漂亮的混血女孩。「你是哪國人啊?」很多人第一次見到羅佳妮都會這麼問。「我爸爸是德國人,媽媽是中國人。」每次佳妮都回答得很乾脆。2009年,羅佳妮和弟弟羅佳星跟著父母從美國來到了南昌。4年的時間,讓羅佳妮和羅佳星完全融入了南昌人的生活方式。
姐弟倆跟媽媽在一起
愛上班級60人的大集體
羅佳妮和弟弟出生在美國,從小在美國長大。當記者見到羅佳妮時,她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令人吃驚。「以前她幾乎不會說中文,大多數中文都是在南昌學會的。」羅佳妮的母親羅瑛笑著告訴記者,剛來南昌時,語言是姐弟倆最大的難關。羅佳星剛入校時,語言表達能力稍弱,母親羅瑛還要去「陪讀」,坐在旁邊給兒子當翻譯。如今姐弟倆已經會中文、英文和德文三種語言。
語言關過了,交流就沒了障礙。羅佳妮和羅佳星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朋友圈。目前,姐弟倆都在南昌讀書。毫無懸念的是,兩個孩子的英語成績在班上都是第一。數學、語文也都名列前茅。羅瑛告訴記者,兩個孩子剛來中國的時候,對中國的教學方式會有些不習慣,但他們心裡一直有「做一個優秀的學生」的想法,所以學習成績一直都不錯,還擔任了學校的班幹部。
「我在中國最歡樂的時光就是在學校,我喜歡我的班集體。」羅佳妮說,「我們班60名同學就像是一家人,一起參加各種活動,有共同的情感,我很愛我的集體。」
有一次,羅佳妮的一個同學受傷了,羅佳妮堅持背著同學上樓梯,因此獲得了「學雷鋒標兵」的稱號,但是佳妮說:「其實這真的沒什麼,幫助同學是應該的。」
最愛吃紅燒肉 南昌菜太辣了
除了語言關,兩個混血孩子來南昌,還有一個要適應的就是飲食問題。提起南昌菜,羅佳妮最大的感受是「辣」。羅佳妮說,來南昌4年時間,她已經習慣了吃中國菜,但還是覺得南昌菜「太辣了。」「我最喜歡吃的中國菜是紅燒肉。」
羅佳妮告訴記者,她和弟弟也常常想念美國的美食,但南昌賣這些食物的地方實在太少了。「我很討厭早上喝稀飯,但是媽媽總是做這些,爸爸就告訴我,如果我們想吃,就要學會自己做。」羅佳妮說,為了滿足自己的胃,她和弟弟也會動手做西餐,「我弟弟做的蘋果派味道很不錯。」
這兩日,羅佳星因為一件事很鬱悶,前兩天他去了一趟社區的跳蚤市場。「這裡的跳蚤市場居然很多東西都是新的,包裝都還沒拆呢。」羅佳星說,美國的跳蚤市場,賣的都是家裡不要的舊貨,有一種淘寶的感覺,但這裡沒有這種感受。
周末的時候,羅佳妮和羅佳星會跟隨爸爸騎自行車逛南昌,發掘南昌哪兒有好吃的,哪兒有好玩的,一家人也就更加了解南昌了。
文/圖 記者劉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