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說出國外幾個有名的城市,相信有很多人腦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有倫敦一個。確實,倫敦作為的英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給人留下了很多的印象,比如倫敦典雅、老舊、愛喝茶、有偵探情懷也有紳士風度等等。但要是讓普通的我們說說倫敦究竟怎麼個情況,它沒落了還是依舊發達著,好像我們又有點一籌莫展。
不妨先回顧下倫敦的簡史
公元前500多年前後歐洲大陸凱爾特人的一隻分支來到了這裡,可不要小瞧這個紅頭髮的凱爾特民族,他們是歐洲各民族中最早會煉鐵的民族,一手鐵斧和鐵錘舞的是虎虎生威。他們在羅馬人崛起之前取得的成就不比此後的羅馬人差。
一個凱爾特人後裔,身體溫度高,在叼著溫度計
凱爾特人也有個最大的缺點,他們沒有國家的概念,一直以鬆散的部落存在,說不好聽點就像是遊兵散勇。但是有一次他們的野心得到了釋放,公元前385年他們洗劫了羅馬,甚至有一部分打到了土耳其。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侵入羅馬,莫名其妙地為倫敦的建城創造了條件。
羅馬人當然沒有忘記這個仇恨,公元43年當時的羅馬皇帝克勞迪烏斯御駕親徵,率領4萬大軍在大敗了歐洲大陸的凱爾特人,也順帶著把生活在英國倫敦等地的凱爾特人好一頓收拾,並把他們趕到了英格蘭的北部和蘇格蘭等地。英國本土的凱爾特人鬆散的部落根本招架不住紀律嚴明、戰術優良的羅馬軍隊。
英國長期受到羅馬人和日耳曼的壓迫,亞瑟王和圓桌騎士奮起反抗
然而這些凱爾特人當然不服輸,和羅馬人又開始舞起了鐵斧和鐵錘,羅馬人嫌他們煩人就修了一條城牆,這也就是後來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分界線依據。
有了城牆之後,羅馬人也得以喘息,就在倫敦這個地方依託泰晤士河和原有的港口、橋梁、小村莊等修建起了具有戰略地位的倫敦城鎮。羅馬人牢牢把控了英格蘭包括倫敦長達500多年,倫敦成為城市之後在此後歷史進程中逐漸成長壯大。1801年倫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回頭來看它的建城史有2000來年了。
原來英國也被殖民過啊,但是作為老牌帝國它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底蘊。
現在有很多人說它沒落了 ,實際上倫敦人一直沒耽誤賺錢,一直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居民財富總額位居世界第二。
言歸正傳,來看看倫敦的實力吧。
工業方面,雖然倫敦走上了去工業化的道路,其工業規模大大的萎縮,但是這不能說倫敦的工業弱。因為倫敦把很多低端、高能耗的產能轉移到了別的國家。本土只保留高利潤、高附加值、技術含量高的高端產業。所以倫敦擁有很多實力強勁的巨無霸企業,例如聯合利華。它在日化領域是絕對的大拿,像我們國內熟悉的奧妙、金紡、清揚、多芬、夏士蓮、舒蕾、旁氏、凡士林都是聯合利華旗下的產品。它去年世界500強排名第167位,營業收入601.67億美元,利潤110.8億美元。
在礦冶領域,倫敦有力拓集團這個世界第三大的鐵礦石巨頭還有英美資源集團等,後者在鑽石、白金。黃金開採方面更是居於壟斷地位,憑藉其擁有強大的財政和科技實力,該集團在世界大多數地區有分公司,在非、歐、美洲、和大洋洲都有業務操作。英美資源集團向世人展現了一個強有力的資源的世界。去年力拓集團世界500強排名第303位,營業收入405.22億美元。英美資源集團排名第450位。
此外倫敦在機械、化工、汽車、菸草等領域也非常的強勁,只是我們不太熟悉罷了。總部位於倫敦的英美菸草集團去年世界500強排名第384位,利潤80.45億美元。
當然,倫敦最強勢的產業不是工業,而是以金融為核心的服務業。由於二戰後倫敦與紐約同屬世界英語系,具備國際資本流通的優勢,倫敦和紐約成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大金融中心城市。多提一嘴另外一個金融中心是我國的香港,它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
倫敦的金融城區區只有1平方英裡,但是這麼小的地方卻匯聚了全球數百家著名的銀行、證券以及保險公司。金融的利潤可比出去刨礦石的利潤高多了,為此倫敦吸引來了30多萬名世界精英到此就業。全世界約40%的外匯交易(每天交易額高達2.7萬億美元,是美國的三倍)、70%的國際債券在倫敦得到交易,交易額遙遙領先紐約和東京。倫敦的金融城創造了36萬個銀行員工崗位。倫敦也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掌控著黃金、白銀、原油等商品的定價權,因此有倫敦金,倫敦銀一說。
強大的金融催生了滙豐銀行、巴克萊銀行、勞埃德銀行、保誠保險集團等一批世界500強公司。
倫敦在科技方面也較為領先,歐洲市值10億美金以上的53個新科技公司中,有22個位於倫敦。
另外,倫敦在零售和電訊等服務業方面也很厲害,如我們熟悉的樂購超市,它和法國的家樂福和美國的沃爾瑪都是超市領域的領跑者。森寶利公司是英國第二大連鎖超市,佔據英國市場的16.6%,總部位於英國倫敦,同時還經營財產和銀行業務。去年世界500強排名第321位,營業收入380.64億美元,利潤2.87億美元。
總部位於倫敦的英國電信公司(500強第205名),是歐洲主要的運營商之一,為全英國2000多家企業和住宅用戶提供的電信業務,在全球17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
倫敦在文化、體育、影視、音樂等方面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倫敦的倫敦大學學院世界排名第8、帝國理工大學世界排名第9、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世界排名第27、倫敦國王學院世界排名第33。倫敦也是唯一一個舉辦過三屆奧運會的城市
倫敦人寧舍一頓飯,也要去劇院看戲,倫敦有數十家劇院,最上座的莎士比亞的劇目。大英博物館裡令人髮指的是陳列大多是世界各地的文物。
倫敦有世界第一條地鐵,是市內主要的交通工具,同時位於倫敦西郊希斯羅機場,是歐洲客運量最大的機場,繁忙的時候一天起降飛機近千架次,高峰期間,平均每60秒有一架飛機起降。所以倫敦的交通也很發達。
有很多世界各地的富人看中了倫敦優秀的投資環境,把家安在了倫敦。其中有4944位資產超過3000萬美元的富豪和近40萬資產超過100萬美元的富豪居住在倫敦,數量均為全球最多。也許誰誰無意間冒犯到了一個其貌不揚的小老頭就是一個金主。
最後想說下,因為倫敦的其他行業特別好,所以農業就分了神,倫敦農業欠發達有短板,連自己吃的都不夠,1/3需要進口。
2018年倫敦GDP6532億美元,世界主要城市GDP排名第6位,遠超世界各地大部分城市,人均工資也高達4.3萬英鎊,而且世界500強企業有19家總部位於倫敦。
總結
總體上看倫敦的經濟真的不錯,夠發達。倫敦人已經玩不起那種低端的傳統型工業,轉而玩利潤高的金融業,而且恰逢和平年代,倫敦在去工業化的路上金融業崛起了。但是總感覺倫敦過度依賴金融業反而是一個虛胖的人,肌肉不一定緊實,在特殊時期可能不靈。面對像倫敦這樣的老牌城市,我們還是有20年的路要走。高興的是我們的經濟建設收穫了非常大的碩果,我們的工業體系也非常的完備,看到與倫敦的差距,我們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被一些狂妄自大的聲浪所嚇到,擼起袖子加油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