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晝顏》於昨天播出大結局,平均收視率達到16.5%,劃上完美句號。看這類新聞時我們都經常能看到這些收視率數據。你知道那些百分數是如何統計出來的嗎?
「堺雅人主演的TBS日劇《半澤直樹》15號播出了第九集,收視率35.9%,瞬間最高收視甚至超過40%,成為今年綜合收視率亞軍,同時也在本世紀日劇收視排行榜排名第五。」
——這是去年的一則新聞。
電視劇經常有一些這樣的數據統計,聽起來牛皮哄哄,好像很厲害的樣子。又是用數據說話,又仿佛科學客觀。但是,這些宣傳數字又是怎樣出爐的呢?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國內的收視率都是由尼爾森(ニールセン)和Video Research兩家公司進行的。從2000年3月開始,尼爾森因為和日本主要電視放送局的糾紛而從日本國內收視率調查市場撤退。從那以後,日本的電視劇收視率都是由Video Research一家進行調查。
尼爾森是一家全球著名的市場調研公司。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美國的電視收視率也是由尼爾森進行統計的。
Video Research(株式會社ビデオリサーチ,Video Research Ltd. 縮寫VR)則是日本一家進行電視節目收視率與廣播節目收聽率調查的公司。由電通及民間放送核心局出資設立。除了山梨縣、福井縣、德島縣、佐賀縣及宮崎縣外,日本42個都道府縣有電視收視率調查。
2011年7月開始,日本的電視收視率調查因為電視信號數位化發生了一次變化。模擬信號結束了它的歷史,在停止了模擬信號的區域,收視率調查便只調查數位訊號的收視率。
現在,電視收視率通過數字機頂盒,可以把數據很快捷方便的傳送到調查公司那裡。我們能很快看到放送的電視劇的收視率統計。甚至能看到《半澤直樹》報導中那樣的「瞬時收視率」。
「世帯視聴率」、「個人視聴率」、「瞬間最高視聴率」所謂「世帯視聴率」是指,一個地區中,擁有電視的人家中,有百分之多少在收看某個電視劇。
比如,如上圖所示,5家人中有3家正在看電視。那總收視率是3/5=60%
按照各個放送局(電視臺)來分,情況則如下——
「個人視聴率」是指,以家庭裡4歲以上的人為對象進行的針對一個個獨立個人的收視率統計。這種方法統計出來的數據更加詳細,也能從各種方面進行分析。
至於「瞬間最高視聴率」,這是網絡上網友製造的詞彙。在收視率調查上,是有一個叫做「毎分視聴率」的東西的,所謂「瞬間最高視聴率」就是指「毎分視聴率」的最高值。
在日本的所謂「視聽率」(收視率)一般都是指第一種「世帯視聴率」。
根據留下的歷史紀錄,日本最早開始收視率統計是在1954年。根據「NHK放送文化研究所」的調查,那時候每年都會有2次通過面對面調查的方式統計收視率。1971年調查方法變為分發調查表格的方式。(那時候的調查工作一定特別累= =)
1977年,從日本關東地區開始,才有了通過電話線路去自動回收收視率數據的調查方式。用這種方法,第二天就能了解節目收視率。
2006年,日本出現了能用數字機頂盒雙向交流數據的途徑來統計數字收視率的方法。
日本甚至打算在2015年1月開始,再在收視率統計中加入統計錄像播放收視率這一項。
任何數據既然提供出來,其可信度自然是一個很大的問題。Video Research沒有公開調查方法的詳細情況。所以這點上的可信度還值得推敲。另外公司還是使用「等間隔抽出法」的,比起「單純隨機抽出法」還有「層化抽出法」來說誤差比較大(NHK的個人收視率調查使用層化隨機二段抽出法,誤差比較小)。
另外還受到樣本較少呀,模擬信號時候使用使用固定電話線路統計數據,而使用固定電話的家庭正在變少等等的原因影響,所以收視率可信度也是個問題。
因為單一壟斷調查公司的緣故,日本還曾經發生過收視率數據被賄賂收買的事件。所以你看,小小一個數字,其實也牽扯著各方公司和大的利益。
回復「巡禮26」 或者 點擊 菜單欄→特色日本→聖地巡禮 去看今天的 聖地巡禮
本次的主題是 《罪惡王冠》動漫聖地巡禮@六本木
點擊下方的原文連結,可以去美能購看日本的有趣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