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再次蒞臨財經讀書匯,今天我們接著講《隨機漫步的傻瓜》。昨天我們說了塔利波和他的鄰居加同事約翰的故事,故事的結局告訴我們,沒有任何實力鋪墊的耀武揚威,終究無法夯實投資水平,沒有道理的自大,終究無法逃脫賠光的命運。
對塔利波來說,約翰的失敗讓保守理念再一次得到自己的認可,信念和歷史經驗重新回到正確的軌跡上。塔利波再也不用為活在別人的壓力之下而煩惱,更不必再質疑自己的交易原則和方法。
通過這個故事老伊不禁發出一句疑問,我們能夠根據一個人的表現和財富來判斷他是否成功嗎?有時候,能力最差的企業反而能夠賺到很多的錢,有時候傑出企業家作出的決定,不比猴子扔飛鏢得出的結果更可靠。
中國改革開發以後,第一批創業的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能力讓他們獲得了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嗎?不是,是因為他們站到了風口之上,據老人無法考究的言論指導,當時很多下海做生意的人,只不過是因為他們在原來的單位混不下去了,被迫南下討生活。只是沒想到其中出現了一大批富有之人。
馬雲曾經說過,當風停下來的時候,最先摔死的還是豬。現在第一批出來創業的很多企業家,都面臨著後代接班的問題。不過有意思的是,由於這些人剛開始的成功太容易,不具備現代競爭思維,導致後代人根本無法順利接班,企業的運轉完全靠著創始人的威信硬撐。這就引出了我們接下來要講的內容,幸運的人不會一直幸運下去。
接下來我們再舉個例子,某富人居住社區的兩個人,一位是戴維,他開有一個牙醫診所,一位是馬克,現在沒有工作,之前是個門衛。沒有工作的馬克之所以住進富人區,是因為他買彩票中了大獎。巧合的是,馬克和戴維是鄰居,這讓戴維一直在向天抱怨不公,為什麼自己辛辛苦苦幾十年獲得的收入,還不如隔壁那個傻帽手裡的那張紙值錢。其實如果戴維了解隨機性,從存活者偏差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他就不會這麼氣悶了。
對於戴維來說,他的收入與職業相匹配,即使讓戴維重新活一百萬次,他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與現在應該是是大差不差的。而馬克就絕不會這樣了,估計100萬輩子也只有這一次能夠中大獎,剩下的999999輩子都還做著類似於門衛的工作。
如果您聽到這裡還不是很明白,沒關係,我們再講一講關於俄羅斯轉盤遊戲的例子。這個遊戲在上一本《周期》裡面提到過,大概意思是說,一個左輪手槍可以裝6發子彈,如果企業大亨與窮人對賭,說只在左輪手槍中裝一發子彈,然後對準窮人的頭扣動扳機,活下來就有1000萬可以拿,活不下來,嗯,活不下來有沒有錢就完全沒有意義了。
假設25歲的人一年玩一次俄羅斯轉盤,他要活到50歲的概率很小,不過如果有很多人,比如幾千個25歲的年輕人在玩這個遊戲,那麼應該會有幾個人活過50歲。這些能夠活下來的人肯定是非常富有的,但如果給你兩個人生路徑來選擇,一個是當玩俄羅斯轉盤倖存下來的人,一個是當技術嫻熟的牙醫,你會怎麼選擇呢?很顯然,只要不是腦袋壞掉了,肯定會選擇後者。
可在現實生活中並非如此,很多人不會選擇去當牙醫,反而喜歡將運氣看作是命運的垂涎,因此特別羨慕那些靠運氣獲得不菲財富的人,因為人性本身就是貪婪的,總想著不勞而獲,這就是那些賭徒寧願傾家蕩產搏那個小概率事件,也不願意踏踏實實學習生存技能的原因。
要知道,現實生活比俄羅斯轉盤要邪惡得多。它不僅常常射出要命的子彈,而且它的彈夾可以裝有幾百發,甚至是幾千發子彈,也許一個人試過了幾十次都相安無事,就忽略了那顆隨時可能射擊出來的子彈,誤認為自己很安全。
這個例子用在經濟上再恰當不過了,在過去的100年裡,經濟歷史上最讓人記憶猶新且破活力極大的經濟危機只有兩次,一次是1929年的大蕭條,另一次就是08年的次貸危機。換句話說,如果以此作為樣本來統計的話,明年出現經濟危機的概率為1/50,可一旦在未來的49年之中都沒有發生經濟危機的話,大多數人就很可能就會認為經濟危機不會再發生,誤認為自己的投資很安全,殊不知第二年這些投資人可能就要淪落到在家門口抽菸了。
作者說他有過兩個老闆,這兩個老闆做人做事的方式截然不同。第一位老闆叫做肯尼,是一個非常正經的人,顧家,能言善辯,並且看起來特別冷靜。肯尼的穿著十分保守,唯一能夠縱容自己的可能就是大一條色彩亮麗的領帶,同時肯尼特別擅長與他人打交道,懂得怎麼在公司層層向上爬,這樣的特質讓他在公司躥升的很快,哪怕他對金融衍生品一竅不通。
作者不是很喜歡肯尼,因為肯尼根本聽不懂他的隨機性理論,唯一能夠在肯尼身上學習到的可能就是如何在大公司裡更好的生存下去。
作者的第二位老闆叫做帕特裡斯,這位老闆與肯尼截然不同,帕特裡斯喜怒無常,脾氣火爆,性子很急。除了對為數不多的手下網開一面,他的拿手好戲是讓部屬的日子很難過,並經常處於焦慮狀態。
帕特裡斯著裝華麗俗氣,經常把自己打扮得像只孔雀。他也不是個顧家的男人,很少12點之前來上班,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帕特裡斯常從夜總會給作者打電話,凌晨3點叫著作者去夜總會討論工作。更加奇葩的是,帕特裡斯會讓衣著暴露的小姐參與工作上的討論,並且讓她們幫自己接聽電話,以免打擾兩人的討論。
不過這個樣子的老闆卻對作者的隨機性理論很感興趣,他讓作者儘量不要放棄對隨機性的研究,並且教作者留意可能導致投資組合爆炸的無形風險。最讓作者意想不到的是,帕特裡斯居然參加了作者博士論文答辯。
通過這事例作者想提醒我們,務必小心提防揮霍無度,「懂生意經」的人們,因為市場上築起的墳墓中,躺的多是自稱重視「財務盈餘」的人。他們的結局往往不怎麼好,會突然間被叫到人事處,討論解僱條件。
老伊想著重強調一下,通常來說大公司的都有一種通病,那就是太多人都被「圓滑世故」兩個看起來像是褒義詞的詞語洗了腦。對他們來說,企業是否能夠成功,個人能力是否得到精進,都不如在人事上能言善道重要。而且這種價值觀會迅速的在整個體系中蔓延,最終大家都會被這種所謂的成功所洗禮,而忘記那些最重要不可被取代的技能,比如牙醫的補牙技術。
當然,老伊並不是說你一定要向作者那樣變得如此剛強,畢竟在這個社會上生存是第一要務,不過切勿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氣氛中迷失自己,忘記自己的初心,不再砥礪前行。口號喊得再好也沒用,關鍵是能不能做到。
羅伯特希勒教授也是投資界的一位牛人,咱們經常用的那個市盈率就是由希勒教授改進並發揚光大的,投資界的聖經《非理性繁榮》中的主人就是羅伯特希勒教授。
有一次一位媒體人威爾對羅伯特希勒進行了採訪,希勒表示目前的美股尤其是科技股的股價過高,結果媒體人威爾就此借題發揮,告訴所有人,聽了羅伯特希勒預測一定會少賺很多錢,因為股票自他說出高估之後上漲了足有1倍之多。顯然,像威爾這樣的媒體人成為了很多投資大師的噩夢,大家還記不記得老伊在《周期》那本的講解內容中提到的關於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之前說股市高估的那位投資經理,是不是與希勒大神的處境很像?
希勒的水平難道真的很低嗎?當然不是,而且他也並非愚弄大眾,給出錯誤的指示讓投資者少賺錢。2000年股市崩盤的前夕,希勒教授做空了很多的科技股,從而賺到了很多的錢,這麼看他的言行是一致的。可像威爾之流之所以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拿投資大神來開玩笑,並且說得頭頭是道,主要就是因為他們缺乏對足夠樣本的檢驗和樣本路徑可能發展的思維。
就比如說現在的股市第一牛股茅臺,很清楚的能夠看出來,它現在高估了,太貴了,但你能說它明天就下跌嗎?不會再漲了嗎?說不定茅臺能夠漲到每股2000元的價格之上,這誰都不好說,因為未來是隨機的,即便是茅臺短期內漲到2000元的概率很小,那也不是不可能發生。因此根據轉盤轉出的結果做預言或抨擊預言的情緒,正好顯現了愚人的能力缺乏。
希勒顯然對市場的隨機結構和波動性有深邃的見解,他缺乏的只不過是與媒體打交道的技巧,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觀念濃縮成了無生趣的新聞用語。
好了這就是今天的內容了,明天我們將對隨機性做更深一步的學習,來了解一下樣本及其路徑的問題,請持續關注我們吧。
節目持續更新,掃描二維碼關注,點擊識別即可。
您不關注一下嗎?
幫忙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