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初夏已至,兒童節也隨之到來。一包零食就能滿足的快樂、想快快長大的小心願、和玩伴打打鬧鬧的瞬間...每個人都有著獨特的童年記憶,不同時代的人們也用不同的方式度過一樣純真的兒時。
今天,小編將帶你走進「童年博物館」,搭上時光機,看看屬於70後、80後、90後和00後們的回憶。快來找找你的童年呀~
@陳繼靜老師
童年的記憶都跟大我一歲的哥哥有關。每天早晨跟著他上學,每天傍晚跟著他和小夥伴們在家門口玩耍。放假了,白天就跟他一起關在家裡做留守兒童,我害怕了他就用他的金箍棒(說是金箍棒,其實是一根放在門後的木棍,需要把它想成金燦燦的樣子,不過當時我們真的是叫它金箍棒的)保護我。最期待的是去兒童公園玩,一進門就是兩個大鞦韆,需要排隊輪候,但記憶裡似乎從來沒排到過。
@劉海龍老師
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小學放學後不用家長接送,可以自由活動,這是一天中最快樂的一個半小時。和同學一起去水閘下學遊戲,樹林裡摘桑椹,河灘裡烤香腸土豆,用彈弓打麻雀,去廢棄的鐵索橋探險,打彈子,吹紙人,打撞球……現在的孩子可能已經體會不到這種自由而簡單的遊戲所帶來的快樂了。
@70後的女孩
很小的時候村裡沒電燈、只能用煤油燈,時常在院裡蹭月亮的光做作業。後來有了電、村裡集體有一臺電視,人們吃了晚飯後都帶個小板凳去那看電視、電影。那時候沒暖氣,每個孩子冬天裡要給學校送一扁擔煤炭,輪到自己值日了,早上起來在家裡帶點乾柴去學校生火,打掃衛生,下課了倆個人一組給老師抬水。
放了學,要是餓了就先吃點棗,再看弟弟,妹妹,等他們睡了開始做作業。下雨了會疊個紙飛機在水裡遊,也買不起雨傘,要用現在的白面袋疊起遮雨。星期天了幫家裡幹農活,有時候農忙開了,念書時也請假到田地裡幫忙。
@70後的男孩
那時候頓頓是粗糧,白面只有過年過節、來了客人才可以吃到。吃的零食是紅棗,很少能吃到糖。電視看的是《西遊記》最多。主要的遊戲活動就是捉迷藏、打彈弓、滾鐵輪~
@金妮
我小時候最喜歡的玩具是毽子,喜歡和小朋友做的遊戲是跳房子、跳繩兒、跳皮筋。當時最喜歡的零食是水果糖、高粱糖,那時候我最喜歡的歌是鄧麗君的,這是大家普遍喜歡的偶像。
(1982年,即將小學畢業的「金妮」和老師同學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小時候過兒童節的時候,我的心願是買一雙漂亮的小皮鞋啊,買一身漂亮的花裙子啊。現在雖然已經過了這個年紀,但是我想我還是在享受著兒童節的快樂。我希望兒童節那天,能和我的爸爸媽媽一起,和自己的親人在一起,一起逛公園,一起去遊樂場。我覺得不管年齡有多大,兒童節、兒時的記憶永遠是一生難以忘懷的。
@小玫
我們小時候玩積木和洋娃娃,再長大點就有了遊戲機,可以打俄羅斯方塊,還有「小霸王」,那種要裝卡帶才能玩,當時有魂鬥羅、超級瑪麗、坦克好多種,現在還在家裡放著。
到了夏天會吃冰棍,下午上學喜歡買個冰袋喝,有果汁味和牛奶味,學校門口的小吃買的不多,常吃無花果,還有種像人造肉的零食還挺好吃的,算是豆製品吧。平時出去喜歡玩沙包和跳皮筋,下午上學的時候就拎著一捆皮筋,下課了就玩,我跳皮筋跳的可好了。
穿衣服也不講究,我媽給穿啥就穿啥,我自己就做過一次主,買過夏天的一套半袖短褲,白底藍點點,領子上還有點裝飾,後來上初中了天天穿校服,還會撿我姐的衣服穿。上了初中我特別專一,就喜歡張信哲,有的同學喜歡林志穎和蘇有朋,我記得我還抄歌詞本呢,貼上貼紙,還有孟庭葦、任賢齊的,家裡他們的音樂帶可多了。
@小力
小時候喜歡在學校門口買零食吃,以前學校門口會有賣那種粘牙糖,還有話梅丹、無花果,偶爾還買過跳跳糖、鍋巴什麼的。有段時間會聽謝霆鋒的歌,同學還有送杜德偉的磁帶聽過。那會兒我們看電影就是《獅子王》,電視劇有《新白娘子傳奇》《西遊記》《藍色生死戀》。不過玩具好像不太多,有那種跳跳的青蛙,男孩經常會拿卡片在地上拍著玩,女孩就是跳皮筋、翻紅繩,還有用紙疊的那個叫東西南北,再小一點的時候就是玩過家家。
當時喜歡玩弄花花草草,有個草叫「轉不溜」,插個細細的小杆然後一吹就會轉,還有個叫「鈴鐺花」,把草杆上的好多小葉子揪一點點然後轉著就會有譁啦啦的聲音,比較搞笑的就是把馬齒莧掰成一小節一小節的用草的汁液粘在耳朵上當長長的耳環,打小就臭美。
(六一兒童節剛表演完節目的「小力」和塗鴉牆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不過那會兒我媽不怎麼讓我們留長頭髮,因為頭髮又厚又多,所以每次都是剪的短短的,甚至後腦勺還會用推子推的高高的(尷尬),完全沒有美的意識,衣服也是偏休閒、穿著舒服的那種,很長一段時間都有點假小子的感覺。
@孫悟空
三五歲時候喜歡玩兒沙子逗小蟲,自從上了小學之後,老師布置的作業就多了,前一天要把這篇文章抄一遍,然後再背,背又記不住,第二天就被叫了家長了,結果第二天晚上我又把前一天的作業重複一遍,這樣第二天的作業肯定就完不成了,第三天老師又生氣,又給家長打電話。那時候過六一兒童節就是不用爸媽打我了,他們能休息一天,我也休息一天,後來我班主任和我爸媽的關係特別好。
不過正經說起來的六一兒童節,就是會放天假老師給你布置點兒作業,然後還得寫一篇日記,說說今天都幹了些什麼,但爸媽都還上班呀,寫不出來還得自己腦補,比如爸媽帶自己去公園玩兒什麼的,這才把日記編完。
那時候也沒有啥玩具,都是去打遊戲機,能投遊戲幣的那種,有時候還會在電腦上打打「紅警」。聽歌都是受了哥哥們影響,聽黃家駒比較多,長大點又聽謝霆鋒、劉德華,再往後稍微趕時髦一點的還會聽后街男孩,後來還喜歡過麥可傑克遜的舞蹈。
那會兒的冰糕就是用水兌了一點糖精,然後拿一張紙包著,紙上就寫了倆字兒——「冰棍」,都沒有啥名字。有時候吃那個還會粘到嘴,然後粘流血。看電視主要就是《大風車》《邋遢大王》《西遊記》《藍精靈》還有《葫蘆娃》。《還珠格格》教壞了我們這一代人,原來還有愛情這種東西。
(86版西遊記)
男孩子出去會玩些騎馬打仗、捉迷藏之類的遊戲,當時幾個哥哥們膽子比較大,喜歡玩炮。就那種稍微大一點的雷射炮,調皮了都扔進那種古老的廁所裡面,你想像一下那種畫面,他們幾個號稱當年的「衛浴殺手」,那時候左手拿炮右手拿一根點著的香,走外面小路上,見啥崩啥,都不能看到有什麼盆鍋之類的東西,必須把底崩掉,甚至連澆花的壺都沒有放過。
像我們這麼大的人,好多都不喜歡吃雞蛋炒西紅柿,因為那個時候家裡面普遍都種那些,生活條件沒現在這麼好,肉啊啥的都不是太多,基本上最好的菜就是雞蛋炒西紅柿,都吃膩了。
@羅萬能
小時候沒那麼多煩惱,不用上什麼興趣班或者培訓班,平時會玩滾鐵環、打沙包、玩玻璃球,有時候還和女孩子們一起跳皮筋,到六一兒童節了就是家裡給買幾個糖,去兒童公園坐坐滑梯,奢侈點坐一次碰碰車,能給買個小手槍就不錯了。
小時候喜歡吃無花果和冰棍,還有酸棗面、蜂蜜膏、糖瓜糖稀,給買個可樂就算奢侈物品了。聽的歌都是《讓我們蕩起雙槳》,電視劇電影會看看《霍元甲》《西遊記》《忍者神龜》這些。男孩子比較鬧,有時候會打架,不過不是真打。
@捉月大王
最後一次過兒童節是在初中二年級,排大合唱。那時我個子不高,站在第一排,我多麼想穿上一條漂亮的連衣裙呀。但在那個青春期剛剛來臨的年紀,女孩們的裝扮卻很莊嚴,身體的變化被小心翼翼地掖進寬大松垮的衛衣。雖然兒童節要表演節目,我也是不敢穿連衣裙的。我叫上媽媽去了女人街,那裡有很多長長的,大姐姐穿的那種裙子。我看了又看,最後買了一條牛仔背帶褲,褲腰的地方有紅色波點的絲帶裝飾,可以系成蝴蝶結,俏皮可愛。
兒童節那天,我穿去學校,驚喜地發現班裡有兩個女孩也買了一樣的款式,可能那就是最早的爆款吧。現在我想起的還有課本裡的那個場景,「於是我唱了五年的驪歌,現在輪到同學們唱給我們送別,『長亭外古道邊……』」
但我不想為兒童節唱驪歌,因為成人世界我也很喜歡,它比兒童世界更刺激,更美妙,更值得探索,在成人世界裡我有各式各樣的,可愛格子短裙、粉粉紗裙、性感吊帶裙、優雅碎花長裙可以穿,我不再為連衣裙感到害怕。
@小小凡
關於六一兒童節,我記得小時候並沒有什麼向媽媽索要什麼特殊的禮物。現在能想起來記憶比較深刻的有兩次。一次是吃麥當勞的開心樂園餐,從小到大都特別愛吃麥當勞,但是爸媽覺得是垃圾食品一直不讓吃。還有一次是小時候課外班比較多,作業寫不完不想寫,兒童節願望是當天不寫作業,爸媽也不能管我。
(五歲「小小凡」的全班同學在幼兒園頂樓的遊樂園合影,受訪者供圖)
@33今天吃了啥
小學時期,兒童節參與小學的表演節目,回班的時候班上已經開始了零食聚餐了,沒有聽到老師讓我們坐在固定座位上,不可以隨意走動的要求。結果,老師進來的時候我剛好站了起來,所以我的兒童節禮物是:放學打掃全班衛生。而老師的禮物是:生日蛋糕(剛好當天生日)。
# 看來兒童節也不能免除規訓與懲罰
@健康有活力的果粒橙
對我這個95後老阿姨而言,2019年某日特地提六一兒童節這件事算是惡性賣萌了——男朋友驚訝地問我「兒童節也是你的節日?」,10後的小朋友以及我自己都覺得自己是在「強行裝嫩」。不過,就算是老阿姨,當年也是名正言順過兒童節的。
(「健康有活力的果粒橙」小時候最心愛的零食,同為95後的小編表示完全沒見過)
那個時候,《讓我們蕩起雙槳》和《小螺號》還是兒童節舞蹈標配,放學後聚在一起排舞的幾個小女生其實偷偷在看電視裡的吸血鬼,兒童節下午的半天假肯定就是聚在一塊玩彈珠了。然後的然後,我就變成了兒童嘴裡的阿姨,sad~
@水煮羅非魚
小時候家裡條件一般,沒有怎麼買過玩具,生日也很少買蛋糕。有一年兒童節和爸媽一起去商場,路過玩具店的時候看到一個變形金剛的玩具,價格不便宜。我當時特別想要,拉著爸媽大哭大喊,周圍有好多小朋友和他們的家長,我爸媽擰不過我就買了下來。回家之後,我發現那個玩具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好玩,從那以後,我再沒有讓爸媽買過一件玩具,但是我一直把那個變形金剛放在書桌上,直到高考結束才把它扔掉。
@灰皮鼠
小時候,每次在幼兒園門口告別,都會眼巴巴地問媽媽「你會第一個來接我嗎?」
媽媽總是第一個。逃班的媽媽騎自行車火速衝到門口,不僅搶到了第一的位置,手裡還拿著提前吹好的氣球(每天的顏色都不一樣哦)。
後來,拼盡全力想擺脫幼稚——大概,對童年和稚氣的壓抑,便是成長的全部意義。
開始認同蘇珊·桑塔格說——「童年就是在浪費時間」。
這句話聽起來真是酷。
就好像菲利普·阿里耶斯在《兒童的世紀》裡寫道,「童年是被發明出來的」——舊制度下,不存在年齡的隔閡,小孩與大人雜坐在一起;到了16世紀,兒童的圖像越來越多,「稚氣」被刻意放大,兒童與成人社會之間的距離拉大;在當代甚至出現了「兒童崇拜」的現象。
孩子氣都是慣出來的吧。
@鍋巴,大一學生
當時喜歡玩的遊戲有摩爾莊園、賽爾號、奧比島等等。那個時候大家都比較喜歡聽網絡歌手的歌,比如許嵩和汪蘇瀧。電視劇有武林外傳、快樂星球。動畫片看的很多,有柯南、七龍珠、神龍鬥士、我為歌狂、快樂東西、圍棋少年等等。
(5歲的「鍋巴」樂呵呵地看著自己的畫作,受訪者供圖)
我很懷念當時沒有手機也沒有電腦的日子,經常和朋友一起在小區裡玩,一玩就玩一下午。跳繩、賽跑、過家家、滑滑板、買玩具和零食、跳皮筋…那時候我們從來不會覺得無聊,一起做什麼事情都很有意思。該吃晚飯的時候,我們被家長拖回家,依依不捨地大聲道別,相約明天再見。
@秋梨膏,大一學生
我的童年最主要是86版西遊記,來來去去看了十多遍。買了光碟,買了書,看了西遊記的動畫片,還有每天晚上外公給我講西遊記當睡前故事。另外還有小鯉魚歷險記、虹貓藍兔七俠傳、家有兒女和武林外傳。
# 00後的記憶竟然也是86版西遊記?
我的童年算不上多姿多彩,因為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興趣班和學習去了。但這倒也襯得那些忙裡偷閒的時間或者難忘的時刻特別珍貴。
00後的小朋友們可以說是兒童節「主力軍」之一,即便是剛剛成年的「大齡」00後們也對此十分期待。剛上大一的「鍋巴」告訴我們,她希望兒童節能和童年一起玩耍的小夥伴聚聚,聊聊童年的趣事,重溫過去的美好時光。「秋梨膏」也提到,「很多人會認為你長大了,但其實我看到玩具還是會心動不已啊!今年兒童節跟朋友約定了交換禮物,心願是之後的許多年裡還可以保有赤子之心。」
但是,也有不想過節的個性小孩。五年級的「Sherry」小朋友說,「我不想過兒童節,我希望大家過節可以睡兩天覺,然後能不能不寫作業。」
談到希望怎樣度過兒童節,四年級的「Hank」小朋友願望也非常實際了,「希望那一天可以放學就去玩耍,然後讓媽媽替我寫作業。」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00後小朋友們課業壓力大,各種課外班輪流上已是常態。但讓媽媽替寫作業是不是也太大膽了……
還有小朋友已經徘徊在「被打」的邊緣,比如這位「我是cat」的六年級小朋友表示,自己最想要的兒童節禮物是一部手機,這樣他就可以每天放肆地「吃雞」了。
(「我是cat」小朋友很隆重的畢業照,受訪者供圖)
面對這個有點尖(zha)銳(xin)的問題,「鍋巴」和「秋梨膏」兩位00後覺得當然可以過,有童心的人都應該去享受這個節日,兒童節給予了自己一個能夠放鬆下來、感受孩子特有的平靜和快樂的機會。看來叔叔阿姨們也有過節的權利哈哈哈!
但同樣是00後,小學生們就相當嚴格了…
五年級的「Sherry」說,「我覺得90後不可以過兒童節,因為他們已經太大了,太大了過兒童節就不好了。」四年級的「Hank」更是理性地講到,「我覺得吧,像你們這麼大的90後啊,不可以過兒童節,因為你們應該過青年節。」
仔細想想好像也沒毛病?
你記憶中的兒童節是什麼樣的呢?你對今年兒童節的期待是什麼?歡迎在下方評論呀,讓時間「浪費」在童年中吧。
本期編輯:肖鱈桐、趙崢宇、高銖、張潔凡
特別策劃
哈哈群 | 肝論文 | 埃航事件 | 甘柴劣火
新年獻詞 | 2018盤點 | 基因編輯嬰兒
記者節快樂 | 信息之美獎 | 錄取通知書
江歌案| 數據可視化 | 反性侵 | 疫苗案
5.12地震十周年 | 中美貿易戰 | 數據新聞
刀刺辱母者案 | 普立茲獎 | 沙特記者遇害
第18屆美國網絡新聞獎作品解析(上)
第18屆美國網絡新聞獎作品解析(下)
技術前沿
相關性驅動報導 | 新聞行業的算法變革
記者行業 | 自動事實核查 | 媒體未來技術
最佳雜誌封面 | 品質新聞 | 記者新技能
傳媒市場的18個趨勢 | 在線評論與可信度
報導規範
家庭暴力 | 強姦和性暴力事件 | 環境報導
報導地震 | 採訪兒童 | 槍擊案 | 核輻射
趣聞雜談
「轉發錦鯉」 | 新聞史手跡 | 雙十一的心理血型
家長進遊戲群 |年度熱詞「有毒」 | 親友群闢謠
數據新聞習作
醫患衝突 | 奶粉「難民」 | 北京老漂族
古風音樂之辨 | 赴美抗癌 | 臨終關懷在中國
城市馬拉松的冰與火之歌 | 舌尖的美食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