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這是很多人看完《平潭映象》後吐出的第一句話。
有著好萊塢大片般的質感,融合南島語族、殼丘頭文化、藤牌操、舞龍舞獅、媽祖信仰等海洋民俗文化元素的大型多媒體舞臺劇《平潭映象》,是「孔雀公主」楊麗萍導演的第八部大型舞臺劇作品。
從1月雲南紅河預演及福建福州全球首演以來,《平潭映象》亞洲巡演迅速積累起出色的口碑。5月3日-5日將在昆明的演出,未曾開票便有多人預定;5月10日-12日將在杭州的演出,開票不到一周就售出近半門票,如此成績令人乍舌。
由福建新鴻藝及平潭旅遊集團出品的這部大劇,為啥能場場爆滿、一票難求?先睹為快的各界多位專家人士,從各自視角向記者揭開謎底。
華格納歌劇既視感,居然要託關係才能買到票
蔡大生 旅歐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音樂教育家
在我看來,《平潭映象》與其說比作一部在舞臺地板上放映的好萊塢大片,不如比作歌劇世界中的皇冠——華格納歌劇。
坐在大劇院裡觀賞《平潭映象》,我忽然有一種坐在德國巴伐利亞州拜羅伊特市的封疆伯爵歌劇院觀看《漂泊的荷蘭人》的錯覺——一個標準合唱團40人,它用80人,布景、燈光、道具……什麼都翻倍。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平潭映象》是近年來我所看到過的最複雜、最精緻的舞臺劇,沒有之一,未來幾年也很難超過。
那麼大的製作,那麼多各色各樣的服裝、燈光、布景和道具,甚至把大船開到了舞臺上,這齣戲的舞臺調度量之巨大,我簡直覺得楊麗萍這是在給自己找麻煩。在歐洲和國內我參與過很多舞臺演出,我很清楚,大量的巨型道具是舞臺演出的大忌,協調不好就很容易出錯釀成事故,即使不出事,也容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搶了演員的戲。《平潭映象》成功地避免了上述「陷阱」,在用巨型道具為全劇添彩的同時,沒有喧賓奪主。
看得出來,楊麗萍花了很大心血研究閩南平潭一帶的歷史文化,從民間故事的寶藏中提煉出許多元素融入了舞劇,並且將其唯美化、藝術化,同時通過多面人非常直白的解說,將其傳遞給現場觀眾。作為觀眾,即使入場時對平潭一無所知,在觀劇的同時也能學到很多知識。
以前,這樣藝術類的舞劇都是求著觀眾來看,大量的門票都是送出去的,甚至請朋友帶人來看,讓觀眾席能坐得滿一些、不至於太尷尬。但有時,就連送都沒人願意來。
但是《平潭映象》來長興大劇院演出時爆滿,不少朋友來問我:「蔡老師,你能不能幫我買一張票?」這簡直是毀三觀,藝術舞劇的門票要託關係才能原價買到,簡直就和時下買房子要拼關係靠搶一樣。
看完《平潭映象》,特別讓我感慨的一點是,舞臺藝術交給國有院團和民營企業來搞,成效竟然會是這樣天差地別!國內某國有院團傾全院之力創排某經典舞劇,投入了幾百萬、上千萬,演出了兩場,獲得了文化部優秀劇種獎,然後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沒下文了。在歐洲如果發生了這樣的事,負責人事要被問責的。民企可沒有國有院團那麼好的條件,可以有國家全額撥款,但是民企就是能真金白銀地持續投入進去,愣是做出了既富藝術水準、又深受市場歡迎的作品,膽魄和情懷,缺一不可。
市場的邏輯是殘酷的,即便是一個好的品牌,如果作品本身質量不行,演了五場十場之後,傳出去馬上完蛋。我相信,《平潭映象》的成功不是靠躺在「楊麗萍作品」這個金字招牌上睡大覺,而是源於楊麗萍和全體主創對舞劇品質嚴格、嚴謹到近乎偏執的追求,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汗水、淚水甚至血水,才做到的。
異鄉人楊麗萍講述一個原鄉的故事
餘青峰 國家一級編劇、三度曹禺劇本獎得主
這是一部深耕厚植、精雕細琢之作。與其說是演藝產品,不如說是文化作品。
《平潭映象》不是簡單化的地域、民俗的拼湊,從而以楊麗萍所擅長的身體語彙來呈現;也不是概念化的命題文章,僅僅汲取一個鄉土和民間的傳說來予以豐富。它是楊麗萍這個異鄉人講述一個原鄉的故事。這是一個雲南的舞者,扎進廣袤的大海深處,蕩滌塵囂,淨化心靈,招展生命的律動,從容不迫地訴說著愛、死亡和信仰。
世間萬物皆有靈,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一路上潮起潮落花開花謝燈燃燈滅星璨星隕,從未迷失自我,也未丟失本心,愛到深處是平靜,情到極致是安詳。我想,這是楊麗萍的思索。
比起楊麗萍之前的幾部作品,《平潭映象》更耐人尋味,更臻於化境。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是無中生有,是化蛹為蝶,楊麗萍做到了。她深耕厚植於生命情結,精雕細琢出文化自信。觀《平潭映象》,感受靜謐大海卻心緒為之澎湃,勾惹一片鄉愁卻心靈有所歸依。
楊麗萍就像中國古代女巫,用舞蹈實現人神對話
吳群 浙江工業大學藝術學院舞蹈教師
過去楊麗萍的舞劇如《雲南映象》《藏迷》《雲南的響聲》都是舞蹈詩,詩意十足卻沒有太具體的東西。這次,我驚喜地發現楊麗萍會講故事了,不再只是一味的唯美。
平潭我去過一次,作為匆匆過客並沒有深入了解。看了《平潭映象》,驚嘆於楊麗萍能在那樣的土壤裡挖掘出文化底蘊,用超現實手法展示出平潭人千百年來搏擊海洋的歷史及其精神面貌,編排出一部魔幻大劇。她不必像學院派那樣被條條框框所禁錮,自由、解放地自我表達,用心靈去舞蹈。
《平潭映象》裡有好多令人難忘的細節,譬如石頭牆變幻成為大海,譬如多面人怪誕詼諧的肢體語言……我特別欣賞開場的拉線木偶樂隊,拉線從天頂垂下,似乎控制著「木偶」們的一舉一動,仿佛真的是一群傀儡,太棒了!還有臨近劇終媽祖出場時那高亢入雲的人聲,叫我聯想起楊麗萍舞蹈《女兒國》裡那段「太陽下山嘛」,直擊心靈。
散場時,我腦海裡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楊麗萍就像是古代的女巫(是中國的,不是西方歷史中帶有貶義的女巫,希望不會對楊老師不敬)。在中國古代,人們畏懼於自然偉力,渴望與天神對話,於是產生了巫師這個職業,巫師在盛大的儀式上手舞足蹈,扮演著與人神對話的中介角色。人神之間無法用語言來表達,那麼舞蹈就是溝通的語言。
巨型福船開出來時,壓迫感幾乎令人窒息
朱早 金成集團執行總裁
今年過年前,我去了江蘇永聯村看了一場《平潭映象》的演出。永聯村是媲美華西村的新農村建設典型,村裡的劇院嶄新、整潔,但是條件比一二線城市的大劇院要差不少.即便如此,現場演出的效果也讓我深受感染。
這部舞劇在內容上把歷史上傳承下來的中國東南沿海海洋文化與平潭本土特色元素結合得天衣無縫,福建平潭一帶的漁民的勇敢、淳樸、開放、包容,在這個高大上的舞臺上被表現、刻畫得無比生動,這一點尤其令人動容。
在形式上,《平潭映象》現代舞的造型十分誇張,我覺得這是一種「從土到洋」的突破。更讓我難忘的是劇中的巨型道具,尤其是結尾處開出來的傳統福船,感覺幾乎佔據了舞臺整個高度和寬度,氣勢恢宏,坐在前排感受到的壓迫感極強,我幾乎窒息。
《平潭映象》既敘述歷史,呈現氣勢不凡的大場面,又刻畫了一個個個性鮮活的人物形象,視覺上和情感上的雙重衝擊力,在高潮處幾乎令人喘不過氣來。
海神媽祖的救贖被演活了
古炳姝 浙江傳媒學院音樂學院鋼琴教研室主任
這是一部電影大片化的舞劇,能夠以生動的形式,在短短一個多小時內讓人快速了解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傳統海洋文化。中國民間的海神媽祖,閩南的社戲、拍胸舞,蘇州的評彈小調,溫州的藤牌舞,舞龍、舞獅,《山海經》裡的九尾狐,還有日本傳說中的般若、天狗……簡直令人眼花繚亂。
我是一名音樂教育工作者,因此對《平潭映象》的音樂尤其關注。它的音樂用西洋技法打底,鋪就了厚重的質感,在此基礎上揮灑個性十足的民族音樂。最亮點是媽祖出場那段原生態女高音吟唱,簡單、質樸,高亢得直入雲霄,穿透力驚人。想像一下,漁民在海上遭遇颱風,驚濤駭浪即將傾覆一葉扁舟,絕望中,忽然媽祖海神降臨,頓時風平浪靜、霞光滿天,漁民獲得了救贖……就是那種神聖的感覺。
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應該是楊麗萍所要探討的主題,劇中人與神攜手對抗邪惡勢力,最終邪不壓正,人與自然實現了和諧共生,非常正能量。
令我難忘的還有男女主角的那段雙人舞,無數孔明燈冉冉升起,裸眼3D技術的視覺衝擊值得去親自感受。
大場面下小人物的喜怒哀樂直擊內心
王明華 杭州文廣投資控股公司總經理
這幾年我看過的演出裡,《平潭映象》是最接近歐美的那些世界級舞臺大製作的,聲、光、電、服裝、布景、道具等等,都向國際一線看齊。其實要論大製作,近幾年國內很多國有院團的舞臺劇投資也很大,但是《平潭映象》不是為了大而大、為了排場而排場,它是走市場的,因此格外走心,直擊觀眾的內心。尤其是,大場面並沒有淹沒小人物,平凡人的喜怒哀樂通過多面人的旁白傳達出來,很接地氣。
《平潭映象》亞洲巡演·雲南昆明
演出時間:2018年5月3日-5日
演出地點:雲南大劇院
購票方式:文末點擊原文本公眾號微店 / 大麥網
《平潭映象》亞洲巡演·浙江杭州
演出時間:2018年5月10日-12日
演出地點:杭州劇院
購票方式:文末點擊原文本公眾號微店 / 大麥網
楊麗萍《平潭映象》亞洲巡演
合作諮詢熱線:0591-88772355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微店購買楊麗萍《平潭映象》亞洲巡演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