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寶 編輯/李忻融
繼「你有freestyle嗎」後,現在又衍生出了「你有歌手證嗎」的版本。
這兩天,關於北京後海酒吧街,酒吧駐唱歌手因為在經相關部門檢查時沒有歌手證,而被帶走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
隨後,這件事情在網絡上引起了輿論風波。關於該證件相對應的考核方式,以及考試曲目也在網上流傳開來。
(網上流傳的考證曲目)
就在不少人一邊談論此事,說長這麼大第一次聽說還有歌手證,一邊想像著接下來是不是作家也要有作家證、演員也要有演員證時,這邊官方闢謠了。
今日下午,北京西城區文化委回應,網傳「北京後海酒吧開始查 『 歌手證』,民警突襲各家酒吧,檢查駐唱歌手的 『 歌手證』,如果沒有歌手就會被帶走」情況不屬實。西城區文化委表示,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只依法對演出場所和演出活動進行監管,不存在沒有「歌手證」就不準演出的情況。
而有些場所不具有營業性演出相關資質,駐場演出也未報批,存在未經許可擅自進行演出活動的行為。公安部門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將不符合規定的「酒吧」的9名現場工作人員(含歌手)帶至派出所,進行身份核查、核驗。當晚,檢查中未對歌手是否有相關資格認證進行檢查,也未提出沒有「歌手證」不得進行演出活動的要求。
至此,事情終於告一段落。但「歌手證」是否真的空穴來風呢?又是否真的成為現實呢?
「「如果沒有歌手證,我們最近不敢要了」
太陽底下哪有什麼新鮮事。有關歌手證一說在臺灣早就出現過,據說當時為了控制引導歌曲對社會的影響,政府要求歌星持有證件才能公開演出,另外還要對歌曲作品進行審查,演出的歌曲皆是「淨化歌曲」,很多歌手的歌曲成為禁歌。不過,後來慢慢就取消了。
回看最近文化娛樂領域發生的事情,眾多公眾號被禁、各種視頻歌曲審查下架,如果哪一天「歌手證」再次成為現實,似乎也並非不可以想像。
據騰訊財經報導在後海酒吧走訪時發現,幾乎所有酒吧老闆都開始警覺「歌手證」一事,「如果沒有歌手證,我們最近不敢要了,至少等過段時間吧,最近風聲緊。」
他們現在招人時,會讓應聘者儘量去辦理「歌手證」,儘管他們自己也不清楚如何辦理。但網上已經開始出現了一些聲稱可以辦理「歌手證」的培訓機構,價格6000-7000不等。
不少業內人士向娛樂資本論表示,雖然「歌手證」現在得到了闢謠,但並不代表以後沒有可能。某公演出公司負責人則覺得,「如果查(歌手證)的話,可能就像地鐵站抽查身份證一樣,比較隨機。」至於對歌手市場,應該不會造成影響。
「歌手證」的「yes」或「no」?
在知乎上,曾有網友提出過「為什麼演藝圈不需要持證上崗?」這樣的問題。
因為在他們看來,演藝圈門檻越來越低,很多小鮮肉的人氣遠高於實力,歌手出道轉眼就去演戲,或演員出道卻莫名其妙唱起主題曲,實際上毫無代表作品,但卻擁有著超高的人氣、粉絲,一方面破壞了大眾審美,讓觀眾被迫承受尷尬的演技或歌聲,另一方面,使得演藝圈質量水平參差不齊。
反映到此次「歌手證」事件上,這部分人覺得如果演藝圈和其他行業一樣持證上崗,考不到「演員證」或「歌手證」就不能演戲或出唱片,或許能大大提高演藝圈質量,以及專業性。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上述真的變成現實的話,結果會是怎樣呢?
文化娛樂本來就是見仁見智的東西,喜歡與否每個人也都有著各自不同的評判標準,一旦樣板化,其多樣性將被大打折扣,一個曲高和寡的演藝圈想想也是可怕的。
另外,音樂本是一種風格迥異的文藝產物,李志抱著吉他唱民謠,崔健一腔熱血唱搖滾,梳著髒辮的嘻哈歌手唱饒舌……每個人可以各取所需,並樂在其中。而娛樂業的發達,也正是從像音樂的多樣性等方面襯託而出的。
(李志)
顯然,「歌手證」不符合音樂的本質,如果當所有的音樂作品都變成一種味道的食物時,味蕾的享受也就無所尋覓了。
所以,關於「歌手證」,你是投「支持」,還是「反對」呢?
小娛記者團出了一本同名新書《娛樂資本論》
黎瑞剛、於冬、楊向華、王禹媚聯名推薦
想要了解中國娛樂產業發展史?快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