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用心準備每一篇攝影教程,
如果您喜歡我們推薦的文章,
請關注我們公眾微信!
超過500G攝影視頻教程免費領!
廣州攝影俱樂部 公眾微信:gzsheying
廣州攝影俱樂部 攝影Q群:44303309
時隔八年,尼康在今年推出了AF-S 尼克爾 24-70mm f/2.8G ED的升級版AF-S 尼克爾 24-70mm f/2.8E ED VR。這款鏡頭是首款採用非球面ED玻璃鏡片的尼克爾鏡頭,此外,該鏡頭還配備了VR減震裝置、電磁光圈裝置以及抗油汙氟塗層。
24-70mm f/2.8標準變焦鏡頭加裝光學防抖,最早始於騰龍2012年推出的SP 24-70mm f/2.8 Di VC USD,與佳能擔心體積控制不同,尼康跟進了這一潮流。如今市場上除了索尼的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ZA SSM II是小改款外,騰龍和佳能均是「新鮮」主力。那麼尼康這款新鏡又有什麼優勢呢?下面我們不妨將佳能(2代)、尼康(新舊兩代)及騰龍的同類產品對比一番。
規格對比
兩代24-70mm f/2.8鏡頭結構對比
從規格表上不難看出,尼康在新24-70mm上下了血本,塊頭堪稱同類產品之最。既然身材高大自然用料也不含糊,採用同類鏡頭最繁複的16組20片結構,內部含有3片非球面鏡片、2片低色散ED鏡片、1片高折射率(HRI)鏡片(官方未標示)、1片非球面ED鏡片以及納米結晶塗層。值得一說的是這片非球面ED鏡片。該鏡片採用ED(超低色散)玻璃製成,並且在鏡片的一側或兩側具有非球面表面的特點,可對邊緣的橫向色差、彗形眩光、畸變和球面像差等有效校正。這種特殊鏡片只是在尼克爾鏡頭上首次應用,而在其他品牌高端鏡頭上也有使用,比如奧林巴斯M.ZUIKO PRO系列鏡頭中的EDA(超低色散非球面)鏡片。至於尼康這款新24-70mm f/2.8成像素質如何我們會在後文詳細測試。
兩代24-70mm f/2.8 MTF對比 新版邊緣解析力明顯提升
外觀及細節
兩代24-70mm f/2.8 外觀對比(左:新版 右:舊版)
外觀設計上AF-S 尼克爾 24-70mm f/2.8E ED VR延續了上代的風格,只不過做了個「拉伸」。事實上AF-S 尼克爾 24-70mm f/2.8G ED就以修長著稱(133mm長),二代可以說更上一層樓,長度達到一覽眾山小的154.5mm。粗細方面,新鏡頭增長的並不像長度那麼明顯,接近SP 24-70mm f/2.8 Di VC USD的腰圍。如此一來AF-S 尼克爾 24-70mm f/2.8E ED VR的體積成為同類產品中最大的,重量也超過了1kg。
鏡頭鍍膜特寫
鍍膜方面AF-S 尼克爾 24-70mm f/2.8E ED VR應用了納米結晶塗層,減少鬼影和眩光的出現。此外,為了提高鏡頭的耐久性,鏡頭的最前端和後表面採用氟塗層,能有效排斥水滴和油汙,即使鏡頭附著異物也可輕鬆去除。
對焦環與變焦環
鏡頭變焦兩端狀態
由於AF-S 尼克爾 24-70mm f/2.8E ED VR主要增加的是長度,而對握持敏感的粗度變化並不大,這使得這款鏡頭雖然增重170g,但手持起來與舊版差別並不大。金圈下方的對焦環寬度並未增加,阻尼稍顯生澀。鏡頭長度增加使得變焦環明顯加寬,變焦手感更好。變焦環上的焦段標識從環下方挪到上方,這樣設計用戶從機頂部俯瞰鏡頭,機身不會遮擋這些標識。
景深距離窗
這款24-70mm最近對焦距離,在35-50mm時是0.38m,而24、28、70mm時是約0.41m。由於體積限制尼康為這款鏡頭新開發了寧靜波動馬達(SWM),不僅體積減小,還將AF速度提高了約1.5倍,由於採用新算法AF精度也得到了提高。至於實際效果後文編輯會進行對比測試。
技術標識
鏡頭中段一側列有眾多技術標識,如Nano Crystal Coat(納米結晶塗層)、SWM(Silent Wave Motor, 寧靜波動馬達)、VR(Vibration Reduction, 防抖)、ED(Extra Low Dispersion, 低色散鏡片)、IF(Internal Focus, 內對焦)、Aspherical(非球面鏡片)以及82(濾鏡口徑)等。產地則是日本的櫪木工廠。
VR防抖新開關設計
這款標變鏡頭配備VR減震功能,可有效降低相機震動造成的影像模糊,提供相當於快門速度提升4.0檔(標準模式,基於CIPA標準)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這款鏡頭的VR開關採用新的設計,以往的鏡頭的VR開關是分成ON-OFF與Normal-Active兩個按鈕。而AF-S 尼克爾 24-70mm f/2.8E ED VR採用OFF-NORMAL-ACTIVE一個三檔按鈕,這種設計與AF-S 尼克爾 300mm f/4E PF ED VR上的「OFF-NORMAL-SPORT」類似,只不過防抖模式從SPORT換成了ACTIVE。
E鏡頭 卡口上無光圈連動杆
G鏡頭卡口上的光圈連動杆
在鏡頭卡口部分,我們可以看到AF-S 尼克爾 24-70mm f/2.8E ED VR並沒有一小片光圈連動杆。這使得這款鏡頭無需通過機身反光鏡旁的光圈撥杆機械控制光圈(機械結構存在磨損會影響精度和速度)。這款鏡頭與AF-S DX 尼克爾 16-80mm f/2.8-4E ED VR一樣鏡筒內配備帶驅動裝置的光圈葉片元件,通過來自機身的電子信號控制光圈,這樣設計即使在高速連拍期間也能實現更穩定的自動曝光控制。以往該技術尼康只會應用在連拍需求更高的遠攝鏡頭上,此次出現在16-80mm、24-70mm兩款標變鏡頭上,也反映了尼康開始E頭化。另外,採用電磁光圈設計,在即時取景下改變光圈值反應會更快,當然這種操作產生的噪音要比「電動光圈」明顯的多。
尼康針對這款鏡頭鏡筒的可拆卸零件反覆進行衝擊試驗和檢查,以實現更高的堅固性和耐久性。因此,該鏡頭可承受專業攝影師所處的嚴苛環境。高耐久性和耐衝擊的鏡身還實現對溫度變化的高耐受性。
遮光罩
遮光罩上,由於AF-S 尼克爾 24-70mm f/2.8E ED VR的口徑從77mm增大到82mm,所以上代的HB-40遮光罩並不能延續使用,新遮光罩型號為HB-74,採用按壓式拆卸按鈕。HB-74內側沒有植絨,僅做了消光處理。另外,當遮光罩反扣時候,由於HB-74長度比HB-40短,這樣還可以露出部分對焦環,可以轉動操作。
成像測試:
下面我們看一下AF-S 尼克爾 24-70mm f/2.8E ED VR的光學素質:小編測試使用尼康D800E作為機身。拍攝使用RAW+JPG、AWB設置、ISO 100。
鏡頭銳度
24mm中心和邊緣銳度截取位置(無限遠)
1.中心銳度(無限遠)
F2.8
F4.0
F5.6
F8.0
F11
F16
F22
兩款鏡頭24mm端在全開光圈下中心銳度都還不錯,AF-S 24-70mm f/2.8E VR要比舊版好一點點,F4.0-F8之間新舊兩款鏡頭基本相當;當光圈收到F11時,兩款鏡頭銳度都開始下降,但相比之下AF-S 24-70mm f/2.8E VR略好一點;F16-F22時,兩款鏡頭的銳度都比較差了,只是AF-S 24-70mm f/2.8G更肉一些。
70mm長焦端
70mm中心和邊緣銳度截取位置(無限遠)
F2.8
F4.0
F5.6
F8.0
F11
F16
F22
70mm端的情況與24mm端類似,在全開光圈下中心銳度都還不錯,AF-S 24-70mm f/2.8E VR要比舊版稍好一點點;F4.0-F8之間兩者不相上下;F11-F22時,兩款鏡頭的銳度逐漸變差,相比之下還是AF-S 24-70mm f/2.8E VR略好一點(比如F16時)。
2.邊緣銳度(無限遠)
左:AF-S 24-70mm f/2.8G 右:AF-S 24-70mm f/2.8E VR
24mm廣角端
F2.8
F4.0
F5.6
F8.0
F11
F16
F22
24mm端,全開光圈下,我們可以明顯看出AF-S 24-70mm f/2.8E VR邊緣更為清晰。當光圈收到F4時,雖然AF-S 24-70mm f/2.8G銳度有所提高,但仍不如AF-S 24-70mm f/2.8E VR;F5.6-F8時AF-S 24-70mm f/2.8G追趕而上,新舊兩款鏡頭的邊緣相差無幾;當光圈收到F11-F22時,兩款鏡頭銳度逐步下降,兩者相比AF-S 24-70mm f/2.8E VR稍好一些。
70mm長焦端
F2.8
F4.0
F5.6
F8.0
F11
F16
F22
70mm端的情況與24mm端類似,F2.8-F4下,AF-S 24-70mm f/2.8E VR的邊緣有明顯優勢;當光圈收到F5.6-F8時新舊兩款鏡頭的邊緣基本處於同一水平;當光圈收到F11-F22時,兩款鏡頭銳度逐步下降,兩者相比AF-S 24-70mm f/2.8E VR稍好一些。
紫邊表現
左:AF-S 24-70mm f/2.8G 右:AF-S 24-70mm f/2.8E VR
24mm廣角端
24mm 紫邊測試截取位置
F2.8
F3.2
F3.5
F4.0
70mm長焦端
70mm 紫邊測試截取位置
F2.8
F3.2
F3.5
F4.0
大光比逆光下,我們觀察一下葉片、樹枝與天空交接部分。從圖中可以看到24mm端F2.8下AF-S 24-70mm f/2.8G存在明顯紫邊,AF-S 24-70mm f/2.8E VR則要輕得多;當光圈收到F4時,AF-S 24-70mm f/2.8G依然有可見紫邊,AF-S 24-70mm f/2.8E VR則完全可以忽略。70mm端F2.8下,兩款鏡頭的色散比24mm端輕得多,相比之下還是AF-S 24-70mm f/2.8G稍微明顯一些;光圈收到F4時,AF-S 24-70mm f/2.8G仍有一點紫邊,AF-S 24-70mm f/2.8E VR則可以忽略。新舊兩款24-70mm雖然都配備三片ED鏡片(新版其中一片是非球面ED),但從實拍抑制色散的效果來看還是新版略勝一籌。
彗差及星芒
1.彗差
「彗差」是指光軸外的某一物點向鏡頭髮出一束平行光線,經光學系統後,在象平面上會形成不對稱的彌散光斑,這種彌散光斑的形狀呈彗星形,即由中心到邊緣拖著一個由粗到細的尾巴,其首端明亮、清晰,尾端寬大、暗淡、模糊。
簡單來說夜景等圖片中點光源的邊緣變形,就像鳥兒展翅般發散出一片光芒,不能形成點圖像的一種現象。AF-S 24-70mm f/2.8E VR強調這點改善。下面我們用AF-S 24-70mm f/2.8G、AF-S 24-70mm f/2.8E VR 24mm端全開光圈(F2.8)、ISO100、AWB拍攝遠處的路燈。
24mm端 彗差測試截取位置
左:AF-S 24-70mm f/2.8G 右:AF-S 24-70mm f/2.8E VR
邊緣彗差對比
從實拍來看,AF-S 24-70mm f/2.8E VR邊緣的點光源還原比較正常,而AF-S 24-70mm f/2.8G的點光源發生變形,呈「三角形」,且邊緣清晰度也明顯不如新版。
2.星芒
星芒效果,屬於光線繞射的特殊現象,一般導因於鏡頭光圈縮的太小。星芒的形狀對稱與否,完全取決於鏡頭的光圈葉片形狀,而芒數的多寡則取決於葉片的片數。奇數片的鏡頭出來的光芒數是葉片數的兩倍,也就是說光芒會向兩個方向延伸,比如葉片數為9,光芒數就為18。而偶數光圈片的鏡頭出來的光芒數和葉片數相等,有一個方向延伸的光芒和相對的重合了。
星芒測試截取位置
星芒局部 左:AF-S 24-70mm f/2.8G 右:AF-S 24-70mm f/2.8E VR
星芒測試對比
上面我們用分別用兩款24-70mm f/2.8 F11小光圈拍攝遠處路燈,可以看到他們都拍出不錯的光芒效果。由於兩款鏡頭均採用9葉片圓形光圈,可拍出18條光芒。
抗眩光表現
左:AF-S 24-70mm f/2.8G 右:AF-S 24-70mm f/2.8E VR
24mm 端
F2.8
F2.8 鬼影對比(點擊放大)
F8(點擊放大)
F8 鬼影對比
我們使用兩款24-70mm f/2.8 24mm端拍攝路邊路燈,光圈分別設為F2.8和F8。從實拍來看AF-S 24-70mm f/2.8G在F2.8時,光源已經暈開,且在暗部的樹冠上留有更明顯的鬼影;當光圈收到F8時AF-S 24-70mm f/2.8G更為明顯。相比之下AF-S 24-70mm f/2.8E VR的納米結晶塗層在抑制眩光和鬼影上效果稍好一些。
防抖效果
AF-S 尼克爾 24-70mm f/2.8E ED VR配備了VR減震裝置,可提供相當於快門速度提升約4.0檔的相機震動補償。不過防抖效果因拍攝者及攝影條件的差異是不同的。防抖測試總需要人來握持,人為因素使得結果會有偏差,本文中測試僅提供一定參考,對比僅說明防抖起到的效果,但效果程度因人而異。
70mm端
1/80s
1/40s
1/20s
1/10s
1/5s
1/2.5s
從對比圖不難看出在1/20s時,關閉防抖拍攝的畫面已經發虛,開啟防抖則保持清晰圖像;當快門低到1/10s以下後,關閉防抖拍攝的畫面已經完全糊掉;而開啟VR防抖後,至少可堅持到1/10s;當然到1/5s和1/2.5時即使開啟防抖,拍攝的畫面也發虛,但清晰度還是要好於關閉防抖的。
對焦速度對比
前文談到AF-S 尼克爾 24-70mm f/2.8E ED VR相比舊版,將AF速度提高了約1.5倍,由於採用新算法AF精度也得到了提高。至於實際效果,我們對鏡頭的景深距離窗進行錄像,觀察新舊兩款24-70mm對近距離、遠距離物體對焦的切換速度。
從對焦提示音(比實際合焦稍慢)和景深距離窗的標尺變化速度來看,AF-S 尼克爾 24-70mm f/2.8E ED VR的對焦速度要更迅捷一些。這在筆者使用這款鏡頭實拍中體會的更為明顯,除了對焦速度更快,新版鏡頭對暗部的對焦精度也有明顯提升,這些對記者來說無疑都是實用的改進。
實拍樣片:
那麼這款鏡頭實拍效果又如何呢?下面為青年報攝影記者崔峻老師拍攝的貴州侗族、瑤族山寨和無忌器材編輯畢超拍攝的CBA比賽,機身均為尼康D4,JPG(L)、AWB,圖片僅縮小至1200寬,保留EXIF信息。
評測總結
金圈
AF-S 尼克爾 24-70mm f/2.8E ED VR的出現標誌著,尼康開啟「大三元」更新計劃。今年8月尼康發布的三款鏡頭中,無疑AF-S 尼克爾 24-70mm f/2.8E ED VR是最受關注的一款。尼康並未令大家失望,在這款鏡頭上下了「猛料」,匯集了非球面ED玻璃鏡片、高反射鏡片、VR防抖、電磁光圈、納米結晶塗層、氟塗層等眾多新技術,其中非球面ED玻璃鏡片更是首次採用。
AF-S 尼克爾 24-70mm f/2.8E ED VR
在一系列新技術的武裝下,AF-S 尼克爾 24-70mm f/2.8E ED VR相比舊版,在(F2.8-F4)邊緣銳度、彗差、對焦速度、暗部對焦精度、防手震上具有明顯優勢。然而新版並未做到全面壓制舊版,70mm端畸變控制、暗角控制、體積重量上舊版仍有優勢。如此看來,AF-S 尼克爾 24-70mm f/2.8E ED VR的設計思路非常鮮明,光學上重點提升後期軟體難已修正的項目(暗角、紫邊、畸變均可軟體修正),機械方面則提升對焦性能、增加防抖功能以及改善結構可靠性,總之以「實用」為主。對於消費者就要看自己的使用需求了,像記者等需要高速對焦,新版無疑更為合適。新版目前除了售價較高之外,阻礙販售的最大因素就是鏡頭長度,新版長度增加直接影響了便攜性和存放空間,如果對體積不敏感、追求更高性能的話,選擇新版自然再好不過。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觀點、圖片、文字、或視頻來自網絡搜集,
僅僅供大家學習和交流,不會做其他任何的商業用途。
其權威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承諾。
如果本文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權、著作權、肖像權的內容,
請您聯繫 曉憩楓林,我們會立即核實並做刪除處理。
同時,若您有好的攝影專題與作品,歡迎來搞刊發!
資料整理:曉憩楓林
個人微信:e3love QQ:282283806
新浪微博:@曉憩楓林-新銳時尚攝影師
廣州攝影俱樂部 攝影QQ群:44303309
行攝者文化傳播
承接策劃組織各類展會典禮攝影活動!
回復以下內容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攝影風景篇 回復 1 或 風景 攝影人像篇 回復 2 或 人像
攝影活動篇 回復 3 或 活動 攝影技巧篇 回復 4 或 技巧
攝影資訊篇 回復 5 或 資訊 攝影教程篇 回復 6 或 教程
點下方「閱讀原文」獲取1300G攝影視頻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