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新出土的漢尺,告訴你身長九尺的武聖關羽,放到如今究竟多高

2020-12-28 格子說歷史

引言

鄒忌修八尺有餘,形貌昳麗」,戰國時期齊國人鄒忌算是一個美男子。古代人們對於男人的相貌,自然是很關注,像古代知名的美男子潘安,蘭陵王。若是高個子,在人群中更是「加分」不少。古代形容男人身高,多數都用尺,各個朝代標準自然不同。

如今運動項目選拔運動員時,會側重於要求高個子,很佔據優勢。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力挫各路群雄,順利完成大逆襲,拿下了奧運會冠軍。站在頒獎臺上,她們有一個先天優勢,平均身高遠勝於其他國家隊,攔網能力十分出眾。

個子高確實有很大優勢,不僅適合從事體育運動,在古代戰爭上作用很明顯。古代戰場上打仗的將領多數都為肉搏,使用各種武器,高個子無論是體力,還有攻擊的範圍上,能夠壓倒對方。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湧現出無數知名將領,特別是武聖關羽,在歷史迷中人氣相當高。書中有記載,九尺,那麼關羽放到如今究竟有多高呢?

一、形容男子身高用尺來衡量,各個朝代數據不同

秦始皇當年統一六國之後,為便於統治管理,統一文字,度量衡,錢幣等。這麼做「事實上」很有必要,每個國家尺寸標準不同,人們使用起來很不方便。前面講到說鄒忌八尺有餘,戰國時一尺相當於如今7寸,大約為2米3。

如果放到如今,就是公認的大長腿,完全可以做超模。尺度單位會隨著朝代演變,不斷變換數據,一尺整體呈現增加趨勢。歷史湧現出很多名將,多數都為高個子,算是一種主流。中國十大元帥,有9個人都為1米7以上。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各方勢力爾虞我詐,但也是英雄輩出,像關羽,張飛,呂布等。

哪怕有這麼多高級將領,依然沒有影響關羽地位,被封為「武聖」。除武力高,關鍵一點在於講義氣。桃園三結義中與劉備,張飛,結為兄弟,一路上幾人互相扶持。哪怕曹操給予他豐厚的物質條件,依然不為所動,身在曹營心在漢。為追隨義兄劉備,過五關斬六將,值得人們追捧。

《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對於關羽很是推崇,大篇幅寫過其相貌。說他身長九尺,髯長二尺,號稱是「美髯公」。可以翻譯這句話就是,關羽身長9尺,光鬍鬚就長達2尺。

早先施耐庵寫《水滸傳》時,同樣借鑑這種說法,「五虎將」關勝為八尺五六身軀。這兩部書籍誕生於明朝,按照嘉慶換算,一尺為32釐米,換句話來講關羽為2.88米。這個數據真的好嚇人,算是患有巨人症。

每個朝代的換算單位不一樣,若是按照明朝數據,猶如「天方夜譚」。如果想要了解關羽真實高度,找到事情真相,肯定要探索漢朝尺寸數據。距今有千年時間,依然可以通過漢朝的文物,大體了解清楚,了解古代文化。

二、洛陽出土一把漢代「尺寸」,掌握關羽真實身高

漢朝有兩個朝代,分為西漢和東漢,都是劉氏子孫。漢代的尺規,不同年代有不同算法,西漢為23.1cm,東漢為23.39cm,中間浮動不大。考慮到關羽為東漢末年人,自然以後者為標準,推算出具體數字。

放到如今,關羽在人類當中「鶴立雞群」,算是比較罕見。蜀國將領趙雲和張飛據說為八尺,按照這種說法,大概在一米八多。具體數字,可以通過出土的文物來判斷。洛陽曾經出土過一把一尺漢尺,在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被使用。

當時木匠和銀匠工作時,都會使用這種尺子,相對來講很公正。用現代米尺測量一下,判斷一尺相當於23.4釐米。關羽的身高為2米1左右。這個數據公眾大體接受,有可能為真的,因為畢竟姚明有2.26米的身高。關羽身為古代習武之人,每天要經常練功,要比一般人高大威猛也似乎合情合理。

根據現如今發現古代人遺骸,不難發現,身高方面並不是特別出彩。在當時很有優勢。都知道關羽的戰績很厲害,除了兵敗麥城之外,基本上很少有敗績。人生最得意的一仗,算是溫酒斬華雄,備受曹操賞識。

能夠做到這些,個子高是很大一個優勢。面對袁紹旗下的大將顏良,老遠就看見人家的旗幟和馬車。雖然達不到「白雪和小矮人」級別,不過打的比較順利。兩軍一開戰,直接將對方主帥消滅,極大震懾對方。

那個時代當中,若說武力值遠勝於關羽,恐怕只有呂布。根據史料記載,呂布同樣為高大威猛類型,這也能夠解釋清楚,為什麼兩人都喜歡赤兔馬。像他們高個子人,一遍的馬匹很難駕馭,而赤兔馬本身很高大,所以駕馭起來非常輕鬆。

三、參考古人身材標準,了解那些知識

在戰場上選拔將領,身高算是一個重要標準。秦朝將領本身為高大,可以參考一下秦始皇兵馬俑,大部分士兵為兩米左右。這些最大程度「模擬」秦始皇御林軍,算一比一模擬。如果參考這個事實,那麼關羽身材2米多,算是一種可信的說法。

所有這些事實,讓大家很吃驚,為什麼到了如今,人的身高不斷的降低呢?男人1米8左右,就已經算是高個子,2米多並不是很多。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有很多原因。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當中,因為戰爭還有氣候偏冷,要忍受那種長期貧寒的生活。

老百姓連飯都不上,時不時會有大旱之年,有些人會把紅薯作為主食。因為沒有糧食,導致很多人餓死,尤其那種高個子的人。講究民以食為天,每天吃不飽穿不暖,高個子基因會逐漸降低,相應拉低人類身高。

那還有一點,就是古代中原人們和周邊少數民族通婚,很早之時就流行。中國邊疆之人平均海拔遠遜色於中原之人,無形當中拉低海拔。這種趨勢愈演愈烈,隨著漢人的遷移,還有各個民族融合,導致出現這種現象。

如果大家對於自己的身高沒有自信,不妨嘗試一些,平時多多注意營養均衡,多做一下運動。這樣能夠長個子,不會讓我們輸在起跑點上。

結語

如今因為經濟水平提升,人們物質越來越富裕,中國人的身高不斷上漲。就像中國女排運動員,高度不斷提升,特別是副攻這個位置。好多90後,00後,青少年時期的平均身高,遠高於自己父輩,基因也在不停的優勝劣汰。

這個社會上,大家關注一個人,除了顏值之外,還有就是才華和人品。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就像關羽。後人不僅僅是因為他在戰場之上神勇無比,更多佩服他的那種勇敢精神和講義氣的人格魅力。

可能大家對一個人,可能因為顏值短暫喜歡,不過所有這些早晚會被人們忽略。就像娛樂圈當中的「花瓶女藝人」,沒有真水平,很難立足。想要讓一個人長久被記住,更多要提升自己內部修養,不要過多在乎外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一把新出土的漢尺,告訴你身長九尺的武聖關羽,在如今到底多高
    關羽消滅強敵留下了萬古流傳的忠名,三分天下的局勢終於消失。當後世提起這位赫赫有名的武聖之時,留下的也只有傾佩之情。中國古代的度量衡與如今略有不同,我們常常在書中或者電視劇中了解到,古人形容人們的身高,常常用身高几尺來表示,比如在著名的《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寫道「鄒忌修八尺有餘」,那麼這裡的八尺又究竟是多高呢?
  • 武聖關羽身長九尺,放到如今有多高?一把新出土的漢尺揭開了真相
    ——《說文解字》武聖關羽,自古以來便是忠義的代名詞,而對關羽本身的形象,因為《三國演義》太過深入人心的緣故,在人們的印象中,他一直都是一個彪形大漢的樣子。比如說,羅貫中寫到關羽的時候,寫他:「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若重棗……」從這個描寫來看,也難怪人們會覺得古人身材形象高大。
  • 身長九尺的武聖關羽,放到現在有多高?
    三國時期的那些武將,基本上勇猛過人的都是些身強體壯,人高馬大的壯士,像是呂布、關羽,無不如此。那身長九尺的關二爺究竟有多高呢?
  • 身長九尺的武聖關羽,放現在有多高?考古出土的一把漢尺揭開謎團
    關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人物,尤其是《三國演義》的渲染,使得關羽成為了我們後世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英雄。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關羽長得特別的出眾,首先他有一張「紅臉」,所謂面如重棗也,同時眼睛也很有特點,叫做「丹鳳眼」,總之是「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但是,這裡最讓現代人不能接受的是關羽的身高,他居然「身長九尺,髯長二尺」,按我們現在的尺來算那可就可怕了:3米的個頭,0.6米的鬍子!
  • 一把新出土的漢尺告訴你,身長九尺的關羽,放在今天有多高?
    比如大家熟知的武聖關羽,在羅貫中的筆下就是:「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不用算也知道,身長九尺的關羽,肯定高於普通人。那放在今天是多高呢?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關羽究竟有多高? 大家都知道,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是明朝人,明朝的一尺,相當於今天的31.1釐米,如果以明朝的尺來換算,那關羽的身高將達到2.79米。
  • 關羽身高九尺,放到現在是多高?一把新出土的漢尺揭開了答案
    這些國家為了兼併他國獲取自身的事例,他們也培養了一大批有才幹的將領,其中關羽關雲長就是一個響噹噹頂天立地的好漢。關羽的出生年月不詳,根據一些專家的認為,他應該是出生在公元158年到公元167年之間。他的長相十分的俊美而且身長九尺,一般的男子大多身長八尺,而且他還有長二尺的髯,長相俊美,被很多人稱作美髯公,他的實力也與他的長相成正比,他是東漢末年的名將,被後來的人稱為武聖。很多的人認為他是中的化身,早年他跟隨著劉備桃園三結義之後,不管劉備有多少危難,他都跟他輾轉各地,自赤壁之戰後,他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
  • 身長九尺的武聖關羽,相當於現在多高?一把新出土的漢尺給出答案
    ,身高自然是矮不到哪兒去了,其中被稱為武聖的關羽,他的身高就曾引起過熱議。 根據《三國演義》原著記載: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根據1米約等於3尺,一尺等於33.33釐米的說法,那關羽的身高近乎3米,倘若真有這麼高的話,那關羽一定算得上是人類歷史上最高的人之一了。不過,事實卻並非如此。
  • 武聖關羽身高九尺,相當於現在多高?一把東漢出土的尺子給出答案
    而「七尺男兒」一詞最早是出現在《荀子》中,相當於1.6米左右,是戰國時期的男子的普遍身高。那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武聖關羽,身高九尺,相當於現在多高?一把東漢出土的尺子給出答案。首先得講下秦始皇完成大一統,統一了度量衡,一標準尺相當於現今的0.23公尺,一標準升則相當於現今的0.2公升。
  • 武聖關羽身長九尺,放到現在是多高?漢朝古墓出土一尺子揭開真相
    《三國演義》裡說關羽是古往今來忠義第一人,一個義字貫穿了關羽的一生,而中國人行走天地間,最講求的就是一個義字,所以關羽才成了國人公認的英雄。同樣,《三國演義》裡關於關羽的外貌,還有這樣一段描述。說其「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乍一看,並不感覺什麼。只是覺得關羽鬍子有些長,也難怪其被稱作美髯公。不過,很多人可能對尺這個單位沒什麼概念。
  • 身長9尺的武聖關羽,放現在有姚明高嗎?1把新出土的漢尺揭開答案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這句話出自《戰國策》,被選入初中教材之中,許多人詫異不已,鄒忌竟然如此高?古代文學作品中,其他人的身高同樣震驚國人,比如說《三國演義》中曾經記載:「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按照我們的固定觀念進行換算,關羽身高將近3米,宛若行走的大樹,那麼關羽真的有這麼高嗎?
  • 身長9尺的武聖關羽,相當於現在多高?一把新出土的漢尺給出答案
    值得一說的是,那些名人們的身高,也是不少人熱衷討論的一個話題,當然用身高來評價一個人肯定是不理性的,著名軍事家拿破崙也就168cm左右,但也絲毫不影響他在歷史上的成就,因為古代的名將身高便是成為了網友熱議的一個話題,能夠擔任名將,身高自然是矮不到哪兒去了,其中被稱為武聖的關羽,他的身高就曾引起過熱議。
  • 關羽身長九尺,放到如今有多高?一把出土漢尺揭開了答案
    身高9尺的關羽,到底多高 據史料記載,關羽是一名身高9尺的俊美男子,他的鬍子也是非常的長,據說是有2尺的,人稱美髯公,他的武力值也是非常的高,被稱為武聖。
  • 二爺關羽身長九尺,換算成現在多少米?剛出土的尺子給出了答案
    關羽也就成了「忠義」的代表,儒家把關羽視為天下「忠義仁勇」的楷模,在關羽死後追封為「武聖」和「文聖」孔子齊名,佛教則把關羽奉為教派護法神「迦藍菩薩」。而道教則把關羽封為「關帝」,有專門的道經來頌讚關羽。作為唯一一位被三教神話的武將,關羽的故事一直流傳在世人的耳邊,不僅我們中國人認識關羽,日本人也認識關羽。
  • 關羽長九尺,身高放到現在有多高?洛陽出土的漢尺給出答案
    關羽     比如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就是一個高個子,在《史記》記載中:「孔子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     在古代孔子身高兩米多,確實是一個大高個了,當時的男子平均身高,也就一米六左右。想想如此高的孔子站在學生們的面前,學生們面對高高的師傅,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 漢朝尺子出土,身長9尺的關羽身高是多少公分?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漢朝尺子出土,身長9尺的關羽身高是多少公分?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在古代,人們總是有一個微妙的概念,即一個好將軍的身高必須非常高。事實上,如果古代人的身高太短,就會受到歧視。根據歷史記載,如果一個男人的長度不是八尺,他就沒有面子,會說他是一個弱小的人。例如,讓我們來看三國時期的英雄。關羽是九尺高的將軍。這可以算是打破了當時的世界紀錄。
  • 關羽身高九尺,換算成現代長度單位,到底有多高?
    除了孔子和武松,最最最典型的人物其實就是三國的武聖關羽了。關羽在一生之中立下無數功勳,最讓人稱道的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襄樊之初期,水淹于禁七軍威震了整個華夏,只不過那是他在兵法上取得的勝利,而並不是武功上的勝利。比這更讓人們津津樂道的就是,關羽在實戰對敵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高強武力。
  • 關羽「身長九尺」到底是多高?漢代尺子出土,終於知道答案了
    「 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這是《三國演義》對關羽的描寫。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這是《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描寫。
  • 漢代尺子出土,終於知道劉備曹操呂布這些三國英雄的身高了!
    「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這是三國演義原文,描寫關羽的。
  • 漢代尺子出土,終於知道劉備關羽張飛這些三國英雄的真實身高了
    一把骨尺在洛陽漢墓中被發現,這漢墓是在東漢漢桓帝永康元年埋葬的。骨尺製作材料是長骨頭,出土的這把漢代骨尺有23.7cm長,上面刻的分寸非常清楚。有一半被平均分成五份,另一半則有一些圖案。漢骨尺之後又出土一把23.3cm的東漢骨尺。
  • 漢代尺子出土,終於知道劉備關羽張飛這些三國英雄的身高了
    其實,大部分朝代一尺的長度都不一樣,那三國裡那些英雄是多高呢?一把骨尺在洛陽漢墓中被發現,這漢墓是在東漢漢桓帝永康元年埋葬的。骨尺製作材料是長骨頭,出土的這把漢代骨尺有23.7cm長,上面刻的分寸非常清楚。有一半被平均分成五份,另一半則有一些圖案。漢骨尺之後又出土一把23.3cm的東漢骨尺。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漢代基本還是遵照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