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季《歌手》無大咖的背後,是徹底沒落的華語樂壇

2021-02-22 影視指北

點擊上方藍字「影視指北」關注,歡迎把文章分享朋友圈

《影視指北(yingshizhibei)原創內容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轉載及合作請郵件18310230939@163.com聯繫。歡迎把文章分享至朋友圈》

2020新年頭三天,《我是歌手》新一季首發陣容,一點點的官宣完畢。

九個熱搜,全網關注,節目升級改版,官微又是發宣言又是傳戰報的宣傳力度挺大,明面上一派作為湖南臺重磅IP的大好之勢。

只可惜,觀眾並不買帳。

沒有天王天后坐鎮、沒有傳奇歌手回歸、沒有待爆的「黑馬」選手,現有的七位首發嘉賓裡,還有四個是此前就已經上過《歌手》的「回鍋肉」。

「失望」、「炒冷飯」、「沒新鮮感」……爭議期期都有,但這一回的非議聲,卻格外刺耳。


《歌手》這檔節目2013年開播以來,已經舉辦過七季了。

它一度被譽為華語樂壇的頂級競演舞臺,也捧紅了不少如今活躍在娛樂圈最前沿的實力歌者,是眾多樂迷每年必看的保留節目。

然而就現在首發陣容的風評來看,這一季的收視率不容樂觀。所以這塊響噹噹的招牌,難道今年真的要砸在自己手裡了嗎?

今年的《歌手》改版了。

全名改叫《歌手·當打之年》,面對樂壇扛鼎之位的當仁不讓,節目主張年輕歌手的當打之年,選曲全開放,沒有補位。

翻譯一下就是:1、沒請老牌歌手,全是新生代;2、嘉賓想唱啥唱啥;3、七個首發歌手從頭唱到尾,不淘汰,但也沒別人了。

網友更直接,說節目組就是請不動有資歷的老歌手了,還有建議它直接打造一檔新欄目的,「為什麼非要用《歌手》呢」?

(因為《歌手》名氣大啊,小朋友)

話是難聽,卻也揭示了《歌手》節目發展至今的兩大窘境:選手年齡斷層嚴重&嘉賓資質大不如前。

因為節目改版,選手都是年輕歌手本無可厚非,但有沒有想過,這可能是節目組越來越請不到其他層面歌手的無奈之舉?

第一季《歌手》羽泉奪冠時,他們給自己的定位是「承上啟下」。沒錯,《我是歌手》剛出來的時候,選手包含各個年齡層面的人,老牌傳奇歌手的回歸也是節目一大看點。

前七季,《歌手》請來過齊秦、黃貫中、辛曉琪、林憶蓮、劉歡、齊豫、李克勤等老一輩的樂壇常青樹,每一位的出場,都能夠引發觀眾的集體回憶。

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可以代表華語樂壇的一個時代。經典作品前奏一起,就能夠引得全場熱淚盈眶,無論現場演繹效果如何,永遠有人為情懷買單。

而中生代歌手層面,有過羽泉、沙寶亮、古巨基、曹格、孫楠、信等承上啟下的實力派唱將。

他們是當今華語樂壇的中堅力量,國民度高,作品流傳面廣,觀眾的熟面孔。

這兩個層面的選手,前者負責「情懷」,後者有過硬的實力和作品傍身,他們的存在,也確保了《歌手》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觀眾,極大地拓寬了受眾面。

而這一季裡,七位選手:毛不易、周深、徐佳瑩、蕭敬騰、袁婭維、MISI、華晨宇,幾乎全員80、90後,年齡集中在25 - 35歲之間,除了今年41歲的日本歌手MISIA。

與往年相比,這一季《歌手》的陣容是最為年輕的一季。

年輕不要緊,有看點就行。然而這季《歌手》首發陣容最讓觀眾失望的,不是沒請來老資歷樂壇常青樹,而是它的「炒冷飯」行為。

七個人,四個人之前上過《歌手》。這不是一個表演性質的平臺,嘉賓過來唱幾次都沒問題,《歌手》作為音樂競演類節目,請原先的選手回來再比一次,就好像你看一部懸疑犯罪電影,事先就已經知道了嫌疑人的作案手法。

之前每一季的選手裡,都會有一到兩位歌紅人不紅的「黑馬」型選手。比如第一期撐起節目一半收視率的黃綺珊,第二期的鄧紫棋,第三季的李健等,每一位都會隨著節目的播出而爆紅,帶給觀眾驚喜。

而這類「待爆」歌手,今年也沒了。首發七人裡唯一不算是家喻戶曉的周深,最近也風頭正盛,曝光率基本等同於二線明星,是各家晚會和音樂綜藝的常客。

在今年陣容堪稱神仙打架的B站跨年演唱會上,周深的出場順序僅次鄧紫棋、吳亦凡、五月天。

所以無論是從嘉賓資歷、年齡跨度、總體質量以及新鮮感任何一個方面來看,今年的《歌手·當打之年》與前幾期相比較而言,都存在差距。

當然,正式節目還沒開播,我們也不能僅僅憑藉首發陣容,就叫衰整檔《歌手》。具體情況和收視率如何,還得看最終的賽制與播出效果。

不過無論名字怎麼改,節目的本質,都是「歌手」。觀眾想看的就是歌手同臺競技,然而主辦方卻連最關鍵的「歌手」一環都做得不盡如人意,一年不如一年,那刻薄點說一句,《歌手》這檔節目,怕是也辦不了幾年了吧?

資歷深的大佬級人物請不動,總不能硬逼人家來;「黑馬」型寶藏選手可遇不可求,不是人人都有紅的潛質;而新生代的歌手中,選擇面又實在太窄。

現在的華語樂壇,歌手的確越來越少,90後、00後更是生長在一個「沒有天王天后的年代」。

然而再往上一代,情況其實不是這樣的。從1979年索尼首款磁帶Walkman問世起,流行音樂才真正在中國傳播開來。華語樂壇隨之興盛,歌手隊伍逐漸龐大。

二十世紀80年代,大陸娛樂尚未崛起,香港樂壇進入了華語音樂史上最輝煌和最繽紛多彩的時段。譚詠麟、張國榮兩大殿堂級巨星為爭奪樂壇至尊地位而展開全面競爭角逐,梅豔芳、葉倩文、陳百強、陳慧嫻等也嶄露頭角。

彼時的臺灣樂壇同樣星光璀璨,出現了大批優秀的音樂人以及歌手,包括羅大佑、齊秦、王傑、周華健、李宗盛、張雨生等人。

而大陸則進入了搖滾時代。崔健成為中國第一位搖滾巨星,唐朝、黑豹等樂隊在他的影響下風起雲湧。

之後就是被稱為華語樂壇「諸神時代」的20世紀90年代。男有四大天王鼎足而立,女有張惠妹、王菲、林憶蓮、鄭秀文等天后代表頻出金曲。

與此同時大陸樂壇老狼、高曉松等人創作的《校園民謠》合輯風靡一時,以楊鈺瑩、毛寧、甘萍和李春波為代表的嶺南歌手,和在北京出道的陳紅、陳琳、潘勁東、謝東、孫悅等人被冠以同一個名字——94新生代。

而我們在《歌手》中呼聲最高的經典老牌歌手,也大多來自以上這兩個年代。

2000年,周杰倫橫空出世,開啟華語樂壇一個新時代。

同年,英皇娛樂宣布成立MUSICPLUS音樂家唱片公司,將陳奕迅、謝霆鋒、容祖兒、陳冠希、Twins等歸入旗下,發展不過5年時間,成為香港樂壇最當紅的唱片公司之一。謝霆鋒勇奪當年臺灣唱片銷量榜冠軍,陳奕迅則被認為是香港流行音樂新時代的指標人物之一。

在臺灣,五月天、蘇打綠兩大樂團在2000年前後相繼出道;孫燕姿、蔡依林、蕭亞軒、梁靜茹四人以及張韶涵、王心凌、楊丞琳三人被並稱為「四大三小」,21世紀初一口氣誕生了華語樂壇人氣火爆的七位天后級人物。

去年下半年的時候,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如何評價21世紀10年代的華語樂壇?

用回答者Laughing的話來說,「在21世紀10年代的華語樂壇裡找歌聽已經不是在一堆沙子中淘金了;簡直是像在鬧饑荒的年代裡挖野菜」。

「可怕的是,明明在21世紀的前十年,大家還幾乎每天在吃滿漢全席的。」

的確,進入10年代之後,華語樂壇迄今為止沒有再誕生過新的天王天后。

21世紀頭一個十年興起的《超級女聲》、《快樂男聲》、《我型我秀》等大型歌唱類選秀比賽,原本是輸送優質歌手的良好平臺,然而這幾檔節目裡能撐到10年代還有人記得的選手,基本兩隻手就能數的過來。

張靚穎算一個,尚雯婕算一個,譚維維算一個,這三位都已經上過《歌手》了;華晨宇13年憑藉《快男》奪冠出道,今年第二次登上《歌手》舞臺。

李宇春算是全民偶像,現在也走出了自己的風格,但要稱她為「天后」,怕是仍舊有不少人不認可,畢竟除了「春春」「玉米」這些詞語,多少人能唱出她的歌呢?

2012年開播以來,《好聲音》也舉辦了八屆了。但是在當季節目熱度過後仍舊留在公眾視線的,小北北只能想得到梁博和張碧晨,後者也已經上過《歌手》了。

說個真實的笑話,就在寫上一段的時候,小北北隨口問了身邊朋友一句:「因為《中國好聲音》紅的,你能想到誰嗎?」

對面愣了10秒鐘,猶猶豫豫地來了句:……華少?

這兩年選秀類比賽回春,可選拔的不再是「歌手」,而是「偶像」。

偶像當然需要會唱歌,但他們要求的是唱、跳、形象、舞臺表現力等各方面的全能,而不用唱歌水平多麼高。

那麼多愛豆說要做一個「音樂人」,能夠出圈的作品卻少之又少,如果不是密切地關注過誰,普通觀眾聽說過的作品,這幾年也就吳亦凡那首帶有自嘲性質的《大碗寬面》。

連大家叫得出名字的作品都沒有,談什麼歌手?

老牌經典歌手逐漸隱退,新生代歌手中能夠接班的寥寥無幾,今天的華語樂壇,和陷入了選人困境的《歌手》一樣,正處於一個青黃不接的尷尬階段。

優質歌手數量不如從前,愛豆作品出圈太難,好的歌曲作品自然也就越來越少。除了近兩年興起的說唱嘻哈以外,短視頻的崛起讓《學貓叫》、《superstar》等「快餐式」片段音樂成為現在傳播最廣的作品,流行幾個月或者半年就過氣,鮮有作品能夠成為經典。

打開網易雲上《經典流行音樂KTV必點曲目》歌單,跳出來的作品仍舊是十幾年前就開始唱的《紅豆》、《童話》、《江南》等歌,歌手翻來覆去還是那麼幾個:王菲、林俊傑、孫燕姿、陳奕迅、周杰倫等紅了快二十年的人。

2019年年底,微博知名音樂博主「耳帝」在評選#2019年最值得聽的100首華語歌曲#時,開頭就說「2019年是華語樂壇的低迷年份」。

無論是主流界還是獨立界,都缺乏讓人驚喜又有口皆碑的佳作,同時還缺乏兼具音樂性與社會意義的「年度歌曲」。

都說音樂無國界,然而YouTube上播放量前六十名的歌曲中沒有一首華語歌,第一名是西語歌,東亞歌手中只有鳥叔入榜了。

在亞洲範圍裡比,韓國的防彈少年團已經唱到了全世界,而我們國家是靠粉絲刷榜震驚全美,「中國水軍」登上推特熱搜。

歌手的斷層、佳作的匱乏,再加上國際影響力不足的輔證,這兩年的華語樂壇相比之前的「諸神時代」和「黃金時期」而言,的確是沒落了。

當然,這背後也不是沒有原因的。第一,網際網路崛起,音樂製作和歌曲發布的門檻越來越低,人人都能成為流行歌手。

相應的,傳統唱片行業遭遇寒冬,好的音樂製作人大量出走,導致歌曲產出頻率降低。然而網絡上所謂「音樂人」的唱作水平又參差不齊,口水歌井噴式出現,求量不求質。

第二,原先的華語樂壇,有大半江山都是被港臺地區的歌手與流行音樂佔據。然而近十年,大批港臺藝人歌手轉而謀求其他出路,上綜藝、當導師、下海經商、回歸家庭……輸出的優質華語歌曲因此減少。

第三,自2016年「歸國四子」陸續宣布回國發展之後,內地娛樂圈開啟了偶像元年。

偶像時代,流量為王。2015年後純粹的歌手類音樂節目屈指可數,取而代之的是各類偶像競演真人秀。他們比人氣、曲目編排、唱跳綜合能力以及舞臺渲染力,不會唱歌沒關係,你可以是「門面擔當」、「舞蹈擔當」或者「可愛擔當」,一個團隊只要有一個「vocal擔當」就可以了。

很少有平臺再執著於向外輸出「歌手」了。相比起聽一個人在臺上安安靜靜地唱歌,現在的受眾更喜歡看一群年輕鮮亮的面孔載歌載舞,生姿勃發,賞心悅目。

偶像更看重人氣、個人/團隊形象與整體的舞臺呈現效果,歌曲有是有,但唱到膾炙人口的都是《卡路裡》這樣的口水歌,很難被評作「經典」。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歌,鄧麗君起初被貶為靡靡之音,周杰倫曾經在家長們眼中「不務正業」代表,而對待當下正流行著的所有音樂,我們同樣理應學會包容並給予尊重。

只是當10後或者20後談起他們聽什麼歌長大時,小北北私心不希望答案是甜到發膩的《學貓叫》或者吼出來就行的《卡路裡》。

不是它們不好,只是我們應該擁有更多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洪濤宣布《歌手》徹底完結,《百變大咖秀》重新上線
    9月22號,執導過多次《歌手》的導演洪濤在湖南衛視共享會上,正式宣布了《歌手》徹底完結的消息,也就是說,《歌手2020》將會是歌手系列的最後一季,不會有《歌手2021》了,聽到這個消息後,網絡上表示遺憾的聲音並不是很多,反而有很多人都在歡呼。
  • 華語樂壇的沒落,不止一個譚維維
    譚維維,這個近幾年吸粉無數的頂尖唱將就差被開除出華語樂壇了。譚維維那麼,廣大圍觀群眾到底在憤怒什麼?其實,譚維維只是一個導火索,我們哀嘆的,是整個華語樂壇的沒落,是對好歌曲求而不得的哀怨啊!上古時期的鄧麗君且放下不談,80年代的羅大佑也算是比較久遠。華語樂壇真正的鼎盛時期可以說是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那個時候男歌手有周杰倫,林俊傑,王力宏,陶喆,陳奕迅,許嵩,張杰等人。女歌手有孫燕姿,蔡依林,梁靜茹,張韶涵,張靚穎等人。
  • 華語樂壇最不可或缺的5位歌手,沒有他們,華語樂壇不知會怎樣?
    華語樂壇自1917年前後開始,發展至今已有百個年頭,期間湧現出了非常多的優秀華語歌手,風格也越來越多樣化,在國際樂壇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在奧斯卡、格萊美等舞臺上,也能看見諸如李玟、張靚穎這些華語歌手獻唱的身影。
  • 華語樂壇最不可或缺的5位歌手,沒有他們,華語樂壇不知會怎樣?
    華語樂壇自1917年前後開始,發展至今已有百個年頭,期間湧現出了非常多的優秀華語歌手,風格也越來越多樣化,在國際樂壇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在奧斯卡、格萊美等舞臺上,也能看見諸如李玟、張靚穎這些華語歌手獻唱的身影。
  • 周傳雄,阿杜,伍佰等實力歌手的沒落,預示了流量歌手將稱霸樂壇
    阿杜作為那個年代的當紅歌手,曾留下不少傳唱度較高的作品,但如今依舊被刷下娛樂圈。小編認為,這主要和阿杜的性格有關,阿杜性格屬於那種比較沉悶,不愛講話,也不善於交際,這樣的人,很難在娛樂圈走得順暢,再加上年歲已大,不再是歌手的黃金年齡,如今遲遲不發新歌的他,只能被其他歌手擠下去。
  • 女歌手排行榜前十名公布,實力派唱將全軍覆沒,華語樂壇沒落了!
    在今天,網絡影響力華語女歌手排行榜的前十名正式公布,可以說是備受關注,但是,從整體名單來看,卻令很多網友大跌眼鏡。首先,從排名的名單來看,發現全是現在的當紅偶像,並且都是通過團體選秀節目打開知名度的藝人,反而實力派唱將卻全軍覆沒,無一人入榜,這也讓眾多網友感到意外,接下來一起看看排名前五的都是誰吧!
  • 《歌手當打之年》:現在的華語樂壇,歌手只能靠綜藝節目捧了嗎?
    文|令狐伯光 2020年,最新一季的 這麼綜合比較下來,除了《中國好聲音》的存在感十足之外,同時也暴露出了華語樂壇一個重要的現象。 這屆《歌手當打之年》的選手們,兩名臺灣歌手、三名奇逆歌手和四名內地歌手。 現在華語樂壇的「當打之年」,全是各種音樂選秀節目捧出來的。
  • 10位新生代華語樂壇頂級歌手都是誰?當打之年首發歌手上榜兩位
    而「當打之年」「敢唱敢當敢宣言」的節目官宣,讓愛聽歌的觀眾喋喋不休議論最多的是:哪些歌手真正能代表華語樂壇的頂尖領軍人?,娛飛來認為比較靠譜的,進入新生代華語樂壇頂級歌手前十行列的依次是:1.林俊傑2.華晨宇3..鄧紫棋4.
  • 華語樂壇成被蔡徐坤、張藝興等毒害了?
    有一段時間報導了鄭鈞和李宗盛先後發表了「現在的華語樂壇越來越沒落了」之類的言論。主要就是講現在的流量歌手出的歌都沒有什麼收聽價值,只能靠粉絲刷榜才能使這首歌獲得榜單前幾。這也就導致一些真正值得這些榮譽的歌沒有獲得這項榮譽,所以他們說華語樂壇越來越沒落了。
  • 十九年來,華語樂壇為何再無周杰倫?
    周杰倫為用戶創造了一種看似陽春白雪卻又足夠下裡巴人產品,這是2000年以後最新鮮、最獨特的流行音樂。3. 2000年之後,中國的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時代給了他最大的舞臺。4. 2005年之後,下沉市場喚醒,草根明星崛起,流行樂壇仍然明星不斷,但再無人可一統江湖。
  • 2017年的華語金曲獎來了 共享樂壇鼎盛之夜
    搜狐娛樂訊 2017第九屆華語金曲獎來了,作為華語樂壇每年一屆的音樂盛事,今年的明星陣容包括了香港殿堂歌手、內地現象藝人、獨立原創大咖、樂壇中流砥柱等,超過80組人氣歌手和音樂人齊聚香港,共享華語樂壇鼎盛之夜。
  • 歌手不做了,《好聲音》也無下一季,李宇春華晨宇毀了華語樂壇
    七年八季888首歌,誰也沒想到《歌手》就這麼完結了。當洪濤宣布《歌手》不做了的時候,出乎意料地,大家絲毫沒有覺得惋惜。相反,很多人都不希望這檔節目繼續做下去了。因為這個節目,再也沒有當初的純粹,不再值得觀眾追捧和回味。
  • 《歌手》不做了,周華健和莫文蔚成泡影,誰還能扛起華語樂壇大旗
    《歌手》的開年大戲,華語樂壇頂尖歌手神仙打架的場面真的很過癮。更有網友從橫空出世火爆華語樂壇那一年開始,一直回顧到了《當打之年》。這份名單看上去確實是非常亮眼,當時很多大V都進行了轉發。《我是歌手》雖是引進節目,但那些年還是改變了觀眾對「歌手」的認知,更刺激了整個華語樂壇的格局,也引領了一代電視觀眾的音樂品味,但後期無論是從創新上還是邀請的歌手上,都在逐年下滑,而且華語樂壇能請的他們都請了,像張學友、陳奕迅這些請不來的,節目組也做了很多努力的。但凡事都有個生命周期,總有走向沒落的一天的。
  • 華語樂壇還有哪些歌手應該上《歌手2020》?
    01華語樂壇還有哪些歌手應該上《歌手2020》?文/小胖說娛樂八卦最新的一期《歌手2020》已經播出,給人觸動最大的就是曾一鳴的《第一滴淚》,但同樣和隔壁老樊一樣,奇襲失敗,終究被淘汰。當筆者捧著手機,與屏幕上的網友互動時,不經意間看到了「過時」二字,也許,這就是曾一鳴不及劉柏辛的原因吧!
  • 盤點近一年華語樂壇銷量排名,周杰倫未進前五,蔡徐坤被他力壓!
    如今,隨著華語樂壇的沒落,已經沒有了2005年那段巔峰時代的輝煌,回憶過去,簡直如同神仙打架,幾乎每一首歌曲都有很高的傳唱度,哪怕當年很多歌手已經被埋沒,但他們的歌曲依然是眾多80、90後每次在KTV必點的存在。
  • 周杰倫的音樂之路,見證了華語樂壇由最後的輝煌到走向沒落
    華語樂壇一個新的時代到來了!2000年,周杰倫發行了他第一張專輯《Jay》。正式開啟了他的音樂大門。發表作有《可愛女人》《星晴》《娘子》。相比於他之後的輝煌,這這張專輯還略顯單薄。但已經讓人們記住了一個大男孩用含糊不清的發音哼唱著歌曲,別有一番韻味。01年,周杰倫發行了第二張專輯《範特西》,迅速的火遍了臺灣以及東南亞地區。
  • 流金歲月,她們也是歌手!華語樂壇不應被遺忘的15位歌手(上)
    隨著成長環境的更迭,不同時期喜愛的歌手與歌曲也大不相同,有些歌手因為各種原因或淡出演藝圈或轉型幕後,不太活躍於屏幕前。但他們的作品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很好的留存了下來,總有一些人與一些歌是存留在記憶中的,某個時間偶然間突然想起,聽到卻已淚流滿面。從小學到工作,從磁帶到CD再到MP3,時間跨度幾十年,現在也從事的是音樂相關的職業,所涉獵的音樂類型、曲目就更多了。
  • 華語樂壇最缺這兩種類型的歌手,梁博、華晨宇成為代表人物
    最近這幾年隨著流量歌手的激增,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華語樂壇面臨斷層嚴重青黃不接,甚至搖滾圈老炮鄭鈞在節目錄製中直言這些榜單上的歌曲為「屎」,可見上至專業人士下至普通聽眾,大家都對歌壇的衰敗有一致認識。誠然歌壇的新生代確實沒有以往優秀,但事實上這也是發展的必然,而從最新的發展情況來看流量歌手似乎開始有了衰敗的跡象,早期的歸國四子等人均在努力轉型,而後來的TFBOYS、蔡徐坤等人也在努力用實力贏得認可,甚至肖戰這樣頂尖的流量都憑實力獲得了不少讚譽,看臉的時代開始一去不復返,那麼想要徹底改變歌壇現狀,華語樂壇最缺什麼類型的歌手呢?
  • 華語樂壇最重要的5個歌手是……
    用「一個時代」概括周杰倫的影響力最準確,沒有任何一個歌手能像他一樣稱霸華語樂壇15年。雖然信息爆炸的時代使周杰倫超長的統治期看起來有時勢造英雄的意味,但英雄也造時勢:他不僅輸出大量優質作品,推廣了R&B,更極大提高了唱作人的地位。
  • 華語樂壇最生不逢時的三大歌手!都堪稱「歌王」,卻一直不溫不火
    現在的華語樂壇和以前相比的話,確實沒落了很多,現在所謂的「歌手」有很多,讓音樂市場變得非常奇怪,各種口水歌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不是說那些口水歌就是不好,只不過太多了就顯得我們華語樂壇大不如從前了,現在中國那麼多歌手當中,一個堪稱領軍人物的都沒有,周杰倫結婚之後寫歌的效率和質量都下降了很多,林俊傑也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我們的視線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