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平庸之惡」》
著者:[美]漢娜•阿倫特 著,傑羅姆•科恩 編
譯者:陳聯營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4
◆ 編輯推薦
過去不再啟示未來,人心在昏暗中徘徊。這是一本經典,但更是今天的應景之作,昆明暴行,再一次讓我們看到,就像「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一樣,你也「永遠不能指望一個拒絕思考的人擁有良知」。
★ 漢娜•阿倫特集中回應「平庸之惡」,反思道德崩潰年代的個人抉擇。
★ 《責任與判斷》中文修訂版,首收中研院研究員蔡英文專文導讀:阿倫特為文一向關注現實的政治與道德的重大議題,文章的肌理糅合了冷靜之概念分析與思辨的熱情,因而帶有相當大的思想激勵。
◆ 內容簡介
沒有人比阿倫特更了解:20世紀的道德大崩潰,不是由於人的無知或邪惡,未能辨別道德「真相」,而是由於道德「真相」不足以作為標準,評判人們當下可能做出的事情。
道德需要重建,而重建道德的前提是社會中的每個個體,能夠反抗道德崩潰時代平庸之惡的引誘,不放棄思考,不逃避判斷,承擔起應有的道德責任。
本書收錄的文章,主要是艾希曼事件之後,阿倫特對於「平庸之惡」的回應,以及對納粹猶太屠殺的評論。在這些文章中,阿倫特深入探討了與平庸之惡相關的政治與道德問題,如「極權統治下的個人責任」「集體責任和個人責任之間的關係」「思考與道德之間的關係」,等等。「過去不再啟示未來,人心在昏暗之中徘徊」,在人心無所依傍的時代,阿倫特犀利的視角和關切,為我們思考個人處境和選擇立場提供了富有啟迪的抓手。
◆ 作者簡介
她擁有比男性進化更好的女性心智;她是影響世界一代人的精神導師;偶像級女性思想家。她超越自由與保守,在主義之外,對政治保持獨立省思;她追隨蘇格拉底和康德,撥開歷史黑暗,尋求政治人的根本立場。她痛批極權主義根本的惡,更擔憂普通人的惡之平庸。她不是道德學家,她只是提醒世人,要追隨自己的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她是漢娜•阿倫特,一位因獨立精神而被世界敬仰的女性思想家。
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1906—1975)德裔美籍哲學家,20世紀重要的政治理論家、思想家,與西蒙娜•波伏娃、蘇珊•桑塔格並稱為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性知識分子。曾師從海德格爾和雅斯貝爾斯,在海德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擔任芝加哥大學、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阿倫特一生致力於考察現代社會中的政治問題和人的政治行動,並對美國政治現實和猶太問題有著大量極富原創性的洞見。
主要著作:《極權主義的起源》《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人的境況》《過去與未來之間》《論革命》《共和的危機》《猶太文集》《心智生活》《康德政治哲學講稿》等。
傑羅姆•科恩(Jerome Kohn)
New School阿倫特研究中心主任,阿倫特和布魯歇爾夫婦遺稿保存人,曾長期擔任阿倫特助手。
◆ 譯者簡介
陳聯營200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研究專長為西方近現代政治哲學,現任教於河南大學哲學系。
◆ 目錄
中文版導讀(蔡英文)
編者導言(傑羅姆•科恩)
文本說明(傑羅姆•科恩)
序言
◎第一編:責任
獨裁統治下的個人責任
論道德哲學的若干問題
集體責任
思考與道德關切——致W.H.奧登
◎第二編:判斷
反思小石城事件
《上帝的代理人》: 因沉默而有罪?
審判奧斯維辛
報應降臨
譯名索引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