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親人逝去的悲傷埋在心底,堅守在分監區的疫情防線上;她馳援武漢,艱苦作戰,被服刑罪犯的一張感謝紙條徹底暖化了;他義務完成千次普法講座,讓「法治之花」綻放在高牆內;他發揮心理學專業優勢,成為高牆內的「解惑人」;他成立「紅蘋果公益」,「穿牆引線」溫暖特殊未成年群體的心靈;他確診癌症後,仍想著怎麼安排手術時間能不耽誤工作......
他們都是監獄人民警察,因熱愛而堅守著一座圍牆和四角天空,懷揣著一片赤誠和一身堅毅,點亮這份職業的榮光。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引領和榜樣激勵作用,弘揚正能量,提升精氣神,激發廣大監獄民警的職業尊榮感和自豪感,進一步營造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進一步立足崗位,奮發有為、紮實進取,凝聚起推動我省監獄新一輪改革發展的磅礴力量,近日,福建省監獄管理局從近年來在援鄂、援派、抗疫以及在日常工作、專項任務中湧現出的重大先進典型、先進人物中,選出13名先進典型組成宣講團,從11月18日起在局機關和全省22個監所單位開展以「踐行訓詞精神,忠誠職責使命」為主題的全省監獄民警先進事跡巡迴宣講。
女子監獄 湯柳芳:「一個都不能少」
作為福建監獄支援湖北工作隊的領隊,女子監獄五監區監區長湯柳芳在出發之前,承諾一定竭盡全力守住監管安全的底線,一定竭盡所能把隊員一個不少地帶回來。這兩個「一定」既是她援鄂工作的準則,更是她對每一名援鄂民警家屬的承諾。
第一次見到方艙時湯柳芳呆住了,一瞬間迷茫、驚慌、恐懼,她用指尖掐住自己的勞宮穴,告訴自己不能慌、不能亂,要鎮定、要穩住軍心。迅速回過神來的她故作輕鬆地對大家說,「我先進去偵查一下地形,大家相互檢查防護用品穿戴,稍後你們再進去熟悉現場。」不料,大家一致表態,要一起進去。這一刻,她們三十個人的心是連在一起的,在此後的三十天裡,她們同甘苦,共進退。
在武漢時,無論每天多忙多累,湯柳芳都不敢落下的一項工作,就是認真檢查執勤民警的防護裝備,不錯失一個細節,確保萬無一失,再目送她們上崗,在心裡默念一定不能出事,一定要平安歸來。當援鄂民警平安返閩的那一刻,湯柳芳心裡懸著的那塊石頭才算落地,她實現了自己當初的承諾,一個都不少地把援鄂隊員帶回來了。
建陽監獄 童亮:特殊的普法「花匠」
如何進一步推進普法工作,讓「法治之花」綻放高牆,是建陽監獄九監區長童亮一直追求和實踐的。童亮常把自己比作花匠,不過是在高牆內「種花」,他悉心澆灌著「法治之花」,讓瀕臨絕望的罪犯重新燃起了希望的曙光。
童亮所在的建陽監獄第九監區,是全國第一個、全省唯一一個集中收押限制減刑罪犯的監區。十八年前,一名服刑罪犯對他說:「警官,我當時真的不知道砍幾棵紅豆杉是要坐牢的,如果當時有人和我說一下,我也不會走上這條路。」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童亮,他從此踏上了普法的道路。在他心中,總有一個聲音說:只要有一個人因為他的普法,而避免了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他所做的一切就是值得的!
支撐童亮完成數千次義務普法講座的動力,始終是十八年前的那句話:「只要有人和我說一下,我就不會走上這條路。」
榕城監獄 林贊和:碩果纍纍「解惑人」
性格隨和、熱情而健談,榕城監獄直屬三中隊(高危監區)中隊長林贊和正如他的名字一樣,給人春風化雨般的感覺。
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他意識到,不是所有罪犯的思想問題都可以通過談話解決的。為了進一步提高教育改造效果,單位專門成立了一個以「林贊和」命名的個別教育工作室。同時,還制定了135的教育管理思路,即是打造一個品牌個別教育工作室;建成三個特色教育機制(集體會診、罪犯心理互助、心理講壇);做到五個維度(教育轉化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矯治/解決實際問題/規範行為養成/親情幫教相結合)。
林贊和發揮自己心理學專業優勢,因人施教,對症下藥。據統計,在榕城監獄工作10年來,他成功轉化了35名頑危犯,教育轉化嚴管罪犯300餘人次。
泉州監獄 潘曾:不被擊垮的「小蜜蜂」
在泉州監獄,有一個被大家稱為「小蜜蜂」的民警——潘曾,深夜一兩點回家、半夜從睡夢叫醒、加班加點爬格子……這些對他來說早已是常事。
2016年3月,潘曾連續一個多月沒有休息,頂著發燒感冒仍通宵熬夜。2017年,他病倒了,卻要求國慶長假前一天動手術,因為這樣不耽誤工作,妻子聽後忍不住痛哭失聲,他這才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但他說:「生病和癌症怎麼能擊垮一個人民警察?」
潘曾在監獄辦公室的綜合文字崗位,一幹就是15年。16年從警生涯,15年筆耕不輟,他成為了全省監獄系統的「老筆頭」。據初步統計,他累計撰寫各類文字材料3000餘篇,達上百萬字,有的還受到省部級領導批示。但潘曾不驕不躁,始終懷著「小蜜蜂」的匠心使命,用自己的文字和青春詮釋著監獄人民警察的擔當品質。
倉山監獄 王錐:奶奶最後的「鴨肉線面」
第一批封閉執勤開始,福州倉山監獄四分監區分監區長王錐主動請纓,「臨別時,奶奶交代家人煮了我最愛吃的鴨肉線面。」然而,這一碗鴨肉線面,卻成了奶奶為他準備的最後一餐飯。
王錐由奶奶一手帶大,奶奶就像一座燈塔,指引他的人生,見證他的成長。2月3日,王錐得知了奶奶突然離世的噩耗,他忍不住內心的悲痛失聲痛哭,但卻婉拒了組織讓其回去奔喪的要求。他說:「我是分監區長,在防疫的關鍵時刻,我不能走也不該走。」王錐認為他的堅守更符合奶奶的心意,「奶奶曾告誡我,要珍惜工作,努力工作。」
王錐清楚地知道,在當時疫情形勢嚴峻和服刑罪犯不穩定因素增多的情況下,自己的離崗會造成分監區警力的進一步緊張,給監管安全帶來風險。於是,他把悲傷和思念埋在心底,繼續完成執勤任務。
女子監獄 陳曉凌:一張紙條就值了
「在組織服刑罪犯排隊等待的過程中,有人帶頭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國》,一時間,這首歌響徹整個方艙。」福建省女子監獄四監區十一分監區民警陳曉凌回憶起自己的援鄂之行,想到當時的情景,陳曉凌依舊紅了眼眶。
那天她不吃不喝穿著防護服,從中午十二點直到深夜十二點。這時,一名服刑罪犯塞給陳曉凌一張紙條,透過被霧氣打溼的護目鏡,她看到了巴掌大的紙條上,寫滿了服刑罪犯對於援鄂民警的感謝。信上寫到:「雖然看不到你們的臉,卻能通過防護服上的標識記住你們所在的城市,希望不遠千裡前來馳援武漢的你們,都能好好保護自己。」為了不讓淚水流下打溼護目鏡,陳曉凌抬起頭,把湧出來的淚水逼回了眼眶。
這張紙條,陳曉凌在手裡整整攥了7個小時,因為她覺得這是此行最珍貴的禮物,那一刻,她很慶幸自己身著這身藏藍,更慶幸自己做出援鄂這個決定。
訓練總隊 林敏明:一個「蘋果」暖童心
福建省司法警察訓練總隊民警林敏明,偶然得知一些服刑罪犯的未成年子女,由於父親或母親在監獄服刑,祖父母年事已高無力照看,生活狀況堪憂。於是他利用休息時間實地進行了走訪,發現很多服刑罪犯未成年子女都生活在父母的陰影裡,他們的境況牽動著林敏明的心。
林敏明意識到,應當讓更多的人關注這個特殊群體並參與到幫扶工作中來,於是「紅蘋果」公益成立了。這些年,「紅蘋果」共幫扶服刑罪犯未成年子女18691人,幫扶對象覆蓋全國28個省451個縣市。
紅蘋果公益不僅改變了孩子,也改變了他們正在服刑的父母。紅蘋果公益在女子、榕城等10家監獄開展的「穿牆引線」親情拓展見面會,為省內外145個服刑罪犯的困難家庭提供了親情交流的平臺,促進了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
福清監獄 江世瑞:上陣「父子兵」
新冠疫情開始,福清監獄一監區副教導員江世瑞是第一批進監封閉執勤的監區領導。作為一名單親父親,進監封閉執勤時,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兒子。因為剛上初中的兒子要自己解決日常生活和網課的學習問題,學校開學後要獨自上下學。監獄領導得知情況問他是否需要幫助,他說:「沒事,誰叫他老爸是一名監獄警察呢,所有同事都在戰鬥,我怎能往後退?請組織放心,我絕對不會掉鏈子。」
當江世瑞執勤完畢回家後,才知道一直表現樂觀堅強的兒子,其實每天都在日曆上倒數著日子,記錄著他盼著爸爸回家的心路歷程。看到懂事的兒子,江世瑞感到既欣慰又心酸。雖不能時常陪伴著兒子,但江世瑞將當初從警的誓言踐行到底。
閩江監獄 沈飛天:無條件、不退縮
「非典」時期,他衝在第一線;「甲型H1N1」流感爆發,他主動加班堅守;艾感監區醫務人員緊缺,他衝了上去;疫情期間,他連續封閉執勤77天......他就是福建省閩江監獄醫院院長沈飛天,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從不退縮,從不講條件。
2018年10月,沈飛天接診了患有非常嚴重的化膿性甲溝炎的艾感病犯,接診時,病犯腳指甲周邊組織已經流膿,如果病情進一步惡化,有可能患上敗血症。
「不管什麼病人都應該給他治療,怎麼能夠因為害怕感染就不救治?」心裡的責任感驅使沈飛天戴好口罩、手套,開始進行拔除指甲的手術。但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他仍心有餘悸,「膿血突然飛濺而出,如果濺到我眼睛,就有被感染的風險!」艾感病犯痊癒後,對沈飛天連聲道謝,這件事也使沈飛天成為了閩江監獄艾感監區成立以來,第一個為艾感病犯做手術的監獄醫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強調:
「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
」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省監獄系統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民警職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個人冷暖、責任擔當和國家安危融為一體,「我是黨員我先上」「疫情不退、警察不退」,誓言鏗鏘,丹心閃耀。
我省監獄廣大民警一路走來,歲月早已刻下了他們的不凡成就,更見證了他們的無悔奉獻。福建省司法廳黨委委員、監獄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柯南木在先進事跡巡迴宣講報告會上表示,舉行全省監獄先進事跡巡迴宣講,就是要高舉旗幟、牢記訓詞,在全系統大力傳承、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具有我省監獄獨特的精神基因、精神氣質的「新墾精神」「白沙精神」,凝聚起全面推進我省監獄改革發展的強大力量。先進典型、先進人物用忠誠鑄就信念、平凡書寫偉大、奉獻實現價值、精神支柱事業,充分詮釋和展現了我省監獄民警隊伍是一支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隊伍,是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隊伍。全省監獄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民警要以先進典型、先進人物為榜樣,戮力同心、銳意進取,不斷為推進我省監獄新一輪改革發展再上新臺階、為更好服務和保障新福建建設和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勇挑重擔是監獄民警一貫的工作風格,一身警服,時光變換,初心不改,他們將無悔青春獻給了熱愛的監獄事業,抱著「召必來,來必戰,戰必勝」的堅定信念,用行動踐行使命,用擔當詮釋警魂,為社會築防線保平安。
(謝偉英 陳曉蓉 何靜雯)
往
期
推
薦
點分享
點點讚
原標題:《一起聆聽!屬於我們的榜樣故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