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花開中國》之《牡丹》紀錄片中展示的洛陽牡丹精彩鏡頭
每一朵花,都有一個值得傾聽的故事。5月5日晚,紀錄片《花開中國》之《牡丹》,先後在央視一套、央視九套播出。該組紀錄片,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特別推出,是國內首部自然園藝類紀錄片,共分為五集,每集50分鐘。
牡丹,作為西方人心中,與龍一般象徵中國的「符號」,在該組紀錄片中壓軸登場。擁有千餘年牡丹栽培史的洛陽,更被稱讚——歷代園藝大師巧植善種、洛陽牡丹珍品不斷。
紀錄片《牡丹》中,出現了哪些精彩鏡頭?鏡頭背後哪些趣聞值得關注?記者邀我市多名牡丹專家為您解讀。
發展歷程:從《洛陽牡丹記》中的不過24種,到如今已有1367個品種
片段回放:四月的洛陽,「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興起於隋朝、繁盛於唐宋,歷代園藝大師巧植善種、洛陽牡丹珍品不斷。
一千年前,當歐陽修寫下《洛陽牡丹記》時,牡丹品種不過24種。千年之後,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牡丹品種群,就已達到1500多種。這是中國與牡丹共同書寫的自然傳奇。
專家解讀:
洛陽市林業局牡丹辦主任張蓉輝說,隋唐以前的洛陽牡丹,大多為白色。唐時栽培日盛,出現了紫色牡丹和黑色牡丹。五代時期又有了黃色、紅色,一些新奇變異品種和重瓣牡丹也開始出現。
到了宋代,洛陽湧現出了一批栽培高手,出現了「花會館」,專門從事有關牡丹種植技藝的切磋、研究和新品種的品評。宋代,洛陽出現了一花二色的複色牡丹和綠色牡丹。
新中國成立後,全國各地廣泛開展新品種的選育和國內外牡丹優良品種的引進工作,使品種數量迅速擴大。據統計,洛陽牡丹1962年有品種105個,1985年有265個,進入20世紀90年代,牡丹品種達538個,2000年再次統計,包括洛陽的傳統品種、新品種和從國內外引入品種共有960個。
「紀錄片中說,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牡丹品種群,已達到1500多種。具體到洛陽牡丹,目前已形成9大色系10種花型1367個品種,在國內外城市中遙遙領先。」張蓉輝介紹。
基因證實:全世界牡丹組共有9種野生牡丹,它們全都來產自中國
片段回放:上海辰山植物園研究院袁軍輝博士說:「牡丹基因組的複雜程度,簡單地從一個數字來說,人類基因只有2萬多個,牡丹有8萬多個、接近9萬個,是它的4倍。」
根據中科院洪德元院士團隊的研究,全世界牡丹組一共有9種野生牡丹,它們全都產自中國。
專家解讀:
這是牡丹基因組測序項目,首次通過紀錄片的鏡頭向全球展示。說起「牡丹基因組」這個生物科技領域的專業詞彙,洛陽人並不陌生。
2017年9月26日,洛陽市人民政府發布牡丹最新研究成果——牡丹基因組在世界範圍內被首次破譯!消息傳來,引得眾人關注和讚許。
牡丹基因組首次破譯,取得了3項世界領先——首次完成牡丹基因組精細圖繪製,使「數位化牡丹」精彩呈現;首次注釋65898個牡丹基因,使「定製化牡丹」成為可能;首次構建牡丹基因組及表型資料庫,使「信息化牡丹」觸手可及。」
從牡丹基因組首次破譯,到紀錄片中講述的牡丹全基因測序項目研究基本完成,技術進步的背後,又將對牡丹產業發展帶來哪些積極作用?
洛陽農林科學院生物所所長呂樹作博士說,「洛陽牡丹基因組首次破譯,為牡丹全基因測序項目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牡丹基因組首次破譯,從基因層面上使得牡丹『定製化栽培』成為可能。而牡丹全基因測序項目研究,則意味著中國人破解了牡丹的全套『生物密碼』,牡丹『定製化栽培』將更加精準化。」
呂樹作博士表示,牡丹基因組首次破譯時,我市就已獲取花型、花色等牡丹「容貌」的控制基因。以牡丹葉片形狀和葉色為例,通過研究,將其基因分別定位到1號染色體和2號染色體。而牡丹全基因測序項目研究完成後,研究人員將掌握更多定製化栽培牡丹的「基因鑰匙」,例如通過基因控制牡丹的一些性狀,如開花早晚、花期長短、出油率高低等,從而加快我國牡丹新品種精準化培育步伐。
「此外,在牡丹基因組首次破譯時,我市牡丹研究人員就已實現通過基因追溯一株牡丹的『父本』和『母本』,以及它的『出生地』。這為紀錄片中提到的——『全世界牡丹組一共有9種野生牡丹,它們全都產自中國。』這一研究結果的得出,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持。」呂樹作博士說。
趣聞趣事:絕壁上長出千年牡丹,還可預測當年旱澇
片段回放:在中國安徽巢湖的銀屏湖絕壁上,生長著一株相傳已有千年歷史的牡丹。
景區解說員說,這株牡丹可以預測當年的旱澇情況。如果牡丹花開7朵以上,花期又很長,說明當年的降雨量比較多。
專家解讀:
「牡丹當年的開花量、花期,的確會受降雨量、氣候等自然條件影響,尤其是野生狀態的牡丹。」隋唐城遺址植物園高級工程師沈改霞說,我國目前主要有四大牡丹品種群:中原牡丹品種群、西北牡丹品種群、江南牡丹品種群與西南牡丹品種群。楊山牡丹是鳳丹的「祖先」,屬於江南牡丹品種群,其特性是極耐溼熱。生長在崖壁上的楊山牡丹,靠天吃飯,只有當年降雨量夠大,才能很好地吸收水分和養分,延長花期、提高開花質量。
「但這並非說明牡丹是很嬌嫩的植物,相反,野生狀態的牡丹耐乾旱、耐貧瘠,生命力頑強。」沈改霞介紹,其實除了牡丹,所有用於觀賞性的花卉植物都有隨環境改變花期的特性。當氣候或土壤條件惡劣時,植物就會縮短營養生長周期(也就是開花期),進入生殖生長期,迅速開花結果,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但用牡丹花期來預測旱澇情況,可以從側面體現中國古人善於觀察生活的能力、善於歸納農時特點的能力以及創造力。(洛報融媒記者 李雨璐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