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影給大眾最多的印象,是現實主義。《82年生的金智英》講述社會女性地位,《我的一級兄弟》呈現保障人群生活的無奈,《辯護人》、《熔爐》上映後改變國家法律。每一部作品的存在都非常有意義。
除卻現實主義題材之外,韓影中還有一個特別出彩的類型,那就是懸疑犯罪題材。
《新世界》上映整整6年,仍舊有觀眾研究故事中主角的心路變化歷程,《殺人回憶》被懸疑迷們奉為影史經典,不管是故事構造還是最後真相揭曉的過程,都讓人拍案叫絕。
今天,點點再次給大家介紹這樣一部韓國懸疑佳作,名字叫做《看見惡魔》。
故事中有兩個主人公,一個是連環殺人案兇手張京哲,另一個是青瓦臺國情局特工秀賢。
張京哲長著一張看起來就很兇狠的臉:眼神冷漠,嘴角總是有若有若無的詭異笑容。每次的作案過程時都會用錘子攻擊女性、侵害女性。
所居住房間地板血腥味濃厚到散不開,讓人不敢看第二眼。
這一天,張京哲再次出門作案,並未因為女人身懷有孕這件事而生出惻隱之心,仍舊殘忍將其傷害。
這個身懷有孕的女人是秀賢 的未婚妻,兩人已經準備結婚。為替未婚妻討回公道,秀賢利用嶽父的關係拿到四名嫌疑人的照片,從中鎖定張京哲,開啟一場貓追老鼠的抓捕…
豆瓣上,《看見惡魔》享譽7.7,絕大多數觀眾都給出4星以上好評。各大韓影排行榜中都有它的名字,被譽為韓國犯罪電影巔峰之作。
遺憾的是,因為影片中的尺度大膽,這部電影被禁止在影院上映,只能以網盤的形式和大家見面。
故事中,秀賢和張京哲是勢不兩立的死對頭。第一次見面就是拳拳帶血的激烈動作場景,瞬間把觀眾帶入秀賢痛失所愛的悲涼情緒中。
影片剛開始不到半小時,就出現第一個反轉:秀賢並未直接把抓捕到的張京哲殺死,而是故意將其放走。相比於直接處決罪犯,秀賢更享受慢慢折磨的感覺。在他看來,法律沒有任何用處,只有以暴制暴才能討回公道。
影片中並未詳細描述秀賢不相信法律的原因,但從他青瓦臺情報局特工這一身份中,也或多或少能讓觀眾猜到一些。這種不直接將問題擺上檯面、而是採用隱喻象徵手法的呈現形式讓影片更具深度。
為掌控張京哲的行蹤,秀賢在他的身體裡安裝定位追蹤器。從這一刻開始,張京哲和秀賢的身份開始置換:張京哲從捕獵者變成獵物,秀賢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
因為情與法的衝突,觀眾無法評判秀賢的做法是對是錯,影片因此變得有爭議,同時也越來越好看…
個人而言,點點是非常喜歡《看見惡魔》的故事構造的。不是常規犯罪懸疑片中的「開始、反轉、結束」三段式,而是用一個又一個接連不斷的小高潮將故事串聯起來。
每一次,秀賢都會將抓捕到的張京哲打到遍體鱗傷,將人折磨到奄奄一息後再放走。每一次從秀賢手中逃脫,張京哲都會為發洩情緒和獸慾再次犯下案件。
秀賢和張京哲之間的蠻準老師遊戲足夠刺激,戲劇衝突點也足夠多,讓觀眾忍不住一口氣看完。
在這個故事中,沒有絕對的正確和錯誤,也沒有絕對的正義和邪惡。
從理性上來說,殘殺張京哲的秀賢確實從受害者變成了加害者,應該受到懲罰。但從感性上來說,張京哲身上殺人和欲望是本能。這樣變態的本能應該被消滅,所以秀賢不算是犯罪。
最後,想和大家聊聊影片中最讓點點震撼的一個情節:在察覺自己無法鬥過秀賢后,張京哲選擇自首,尋求警察的庇護。看到這裡時,點點終於明白秀賢內心的想法。
絕大多數情況下,法律都會給罪犯改過自新的機會。導致人們無法相信法律。
無法相信法律時,人們被迫選擇以暴制暴。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一前提下產生的罪惡是不是罪惡?究竟誰是真正的惡魔?
點點想,這才是影片最想表達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