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合唱神曲」為人所知,給自閉症兒童創作歌曲,也用歌聲慰藉都市男女,再次呈現「彩虹式現場」
彩虹合唱團再來京,分享口袋中的星星
「我有一個裝滿星星的口袋」是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新一年的樂季主題。這次主題巡演,於2019年1月正式啟動,目前已走過西安、上海、武漢、南京、成都五座城市。11月16日、17日,這個「神曲」合唱團將來到北京音樂廳,與北京的觀眾分享「口袋中的星星」。
「神曲合唱團」如何煉成?
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成立於2010年,他們既是「合唱神曲」的開創者,也是嚴肅音樂的捍衛者。合唱團由青年詞曲作家、青年指揮家金承志擔任藝術總監,把「造化隨順,風雅之誠」作為團訓。
成立至今,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先後憑藉《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裡了》、《感覺身體被掏空》、《春節自救指南》等作品獲得關注,作品大多以莊嚴肅穆的音樂形式,配上幽默的、生活化的歌詞,引起觀眾的共鳴。如今,他們依然以多樣的原創合唱作品、專業且充滿特色的表達方式吸粉無數:《玉門關》穿越唐朝鐵血戰場;《來自外公的一封信》賺了一波又一波觀眾的熱淚;《阿妹》讓人感受溫州方言別樣的柔情;《想要去旅行》快樂地放飛少女心……
從周一至周五,合唱團的團員們擁有各自的角色:高中生、律師、人類學研究者、美食博主、程式設計師、幼兒園老師、音樂教育者、銀行職員……周六晚上到了排練廳,大家去掉所有身份,聚在一起,以匠人精神打磨每首作品的一切細節。
如今,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已成為很多音樂廳或劇院開票後售罄速度最快、籤售隊伍最長的紀錄保持者。除了觀眾的認可,「彩虹」也屢獲業內肯定:他們被評價為「可能是中國音準最好的合唱團」,他們是2017年唱工委音樂獎「年度團體/組合」獲得者,是上海國際藝術節20年來首個登上主要演出的民營團體,還在2018年臺北兩廳院的節目考量中獲得僅次於柏林愛樂等世界頂級樂團的評級。
「彩虹式現場」如何別具一格?
作為一個「特別」的音樂團體,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的命運走向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名為「金承志」的人手裡。他是彩虹合唱團的創始人、指揮、團魂,也是彩虹合唱團所有神曲的創作者。
金承志給自己取字「亦安」,金亦安愛讀書寫詞,既有江湖兒郎的浩蕩又寄情山水,用來自西方的合唱技法,融入中國文化的骨血,創造出屬於我們的「古典作品」。「長夜雪滿天為吾披肩,大唐好兒郎氣貫昊天」、「日出東山,明明雲水邊,佛光普照,煌煌天地間,七寶莊嚴,小山藏世界」,這些詞句皆出自他手(上述歌詞分別出自《玉門關》、《淨光山晨景》)。
彩虹合唱團的音樂會不會循規蹈矩,被稱為「彩虹式現場」:開場前,「成精」的字幕機普及劇院禮儀,告訴觀眾「誰要是敢開手機,我們全場都瞪你」;每次響起團歌,所有的觀眾都會拿出閃光燈成為「星海」演出的一部分;甚至在某些特別環節,巨大的西瓜球會從天而降與觀眾互動。
不止於此,彩虹合唱團是由這樣一群人組成的:上班時是老練的職場人,下班後卻如學霸一樣投入排練和練習;一首作品練習上百次,演出幾十場,還是可以用初心相待,甚至比觀眾更早在舞臺上落淚。這些真實的情緒,是彩虹式現場最打動觀眾之處。正如客席指揮相澤直人所說,「開音樂會並不是為了展現排練的成果,而是努力排練,根據現場的氣氛、自己的情緒、觀眾的狀態,做出符合這場音樂會絕無僅有的演出。」
「口袋中的星星」如何分享?
「我有一個裝滿星星的口袋,悄悄打開它在夏日的夜晚,那是等到整片森林都入睡後,屬於我自己的小秘密……」這首《我有一個裝滿星星的口袋》,原是寫給自閉症兒童的歌,卻也讓無數大眾在歌聲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讓人們感知到內心美好又柔軟的一角。
隨著城市發展,人們漸漸將自己的內心隱藏起來,不與人傾訴,好像星星膽小地躲進夜空。「所以,我們希望讓大家看到自己內心的美好。」金承志這樣形容這首歌的創作初衷。
據悉,此次以「我有一個裝滿星星的口袋」為主題的北京巡演,將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將為觀眾帶來彩虹合唱團藝術總監金承志原創作品合集,包括《玉門關》等經典舊作及全新夏日作品《想要去旅行》;下半場則主要由套曲《稼軒長短句》及幾首新老原創作品如《來自外公的一封信》、《阿妹》等組成。除此之外,更有彩虹合唱版的《南屏晚鐘》重新登場。
在「不拍照、不錄像、不打傘、不下中國象棋、不造船和兵器、不吃糯米包油條湯包豆皮小龍蝦」的現場提示,以及精彩的正式表演之外,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的返場環節通常是最值得期待的。在北京場的現場,彩虹合唱團到底會帶來哪些驚喜,還是未知數。但一定會有的,就是點亮滿眼感人星星之海,全場大合唱的《彩虹》……
這個秋天,彩虹合唱團來了,向北京觀眾敞開溫暖的懷抱,讓那些不為人知的孤獨得以安放,讓那些渴望被理解的心得到安慰。
採寫/新京報記者 楊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