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強調,面對「兩個大局」交織激蕩的時代背景,我們要做好應對挑戰、用好機遇的充分準備,以高度的定力辦好自己的事,牢牢掌握髮展主動權。
定力是一種智慧,對個人和國家來說都至關重要。古人云:「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有定力,才能處變不驚,才能夠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準確把握事物發展規律,獨立自主地分析客觀形勢,進而作出科學判斷,進行正確策略選擇。回顧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史,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保持戰略定力,踏踏實實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僅可以成功化解危機,還能實現新的戰略突破。
必須看到,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省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了新的發展變化。挑戰具有複雜性、全局性,機遇更具有戰略性、可塑性,危機並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從挑戰看,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深度影響,觸動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格局深刻調整,世界經濟深度衰退,不穩定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江蘇經濟外向度高,國際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更大;另一方面,我省自身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還很艱巨,產業結構整體處於全球價值鏈中低端,科技和產業創新亟待突破,基礎設施建設還有短板,生態環境治理任務繁重,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仍有差距,這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需要加大力度、綜合施策、系統解決。
挑戰前所未有,但應對好了,機遇同樣前所未有。從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來看,經濟全球化遭遇回頭浪但大勢不可逆,同時世界經濟有望出現恢復性增長,也將帶動外部需求回暖,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更好地利用國際市場。更進一步看,任何技術上的封鎖和打壓,都是我們自立自強和擴大市場的空間,江蘇創新基礎好、製造能力強,完全有條件抓住這關鍵的幾年,實現更多領域的並跑領跑;從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來看,這幾年,我們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打開東西雙向開放通道,以極大定力推進沿江環保整治和產業升級,系統推進「六個一體化」,都使江蘇在落實國家戰略中擁有更廣闊空間、掌握更大主動權。特別是江蘇作為產業循環的重要發起點和聯結點,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形成了更加突出的比較優勢;從我省自身基礎條件的改善來看,我們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積累了更為雄厚的物質基礎,在應對風險挑戰中積累了不少有效做法,在先行探路中積累了成功的探索經驗,外界普遍看好江蘇,特別是看好我們的產業韌性、營商環境、人文環境以及各方面均衡領先的整體發展優勢。
增強定力,既要有「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清醒和沉著,也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自信和堅韌。只要我們以機遇意識、風險意識做好識變應變求變的準備,把下先手棋、打主動仗的事情辦好;做好開頂風船的準備,把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的事情辦好;做好先行探索的準備,把著眼未來江蘇應該幹、能夠幹、必須幹好的事情辦好,我們一定能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為堅決奪取「十四五」發展新勝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