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將接近尾聲,各大媒體也開始從不同角度回顧這充滿坎坷的一年。然而在奈及利亞,每一天都像這一年一樣,跌宕且魔幻。
12月11日晚,奈及利亞卡茨納州的一間寄宿學校遭到不明身份的武裝分子襲擊。
當晚,在夜色籠罩下,近百名武裝分子騎著摩託車,槍殺了校門口的一名警察後直接衝進學校。他們不管學生害怕與否,拿著手中的AK47向天空射擊,顯然是有備而來。
聽到槍聲後,孩子們四處躲藏,可目標明確的匪徒就是衝著綁架學生來的,有的學生甚至都翻牆逃走了,匪徒還會拿著手電追在後面,謊稱自己是安保人員,將他們騙回帶走。
圖源:BBC
至於那些抓不到的學生,匪徒一邊拿刀砍,一邊高呼「誰再跑就殺了誰!」。為了保命,學生們只能乖乖聽話,在宿舍直接被匪徒帶走。
圖:從這次事件中逃脫的學生
後來逃出來的雅哈亞(化名)說,他們被匪徒帶到森林裡後就開始搜身,然後被分組帶走。
「被帶走的學生們都要先挨上一頓毒打,然後在匪徒的帶領下走上一夜的路,遇到布滿荊棘的路也不能停。一直走到天快亮,才被要求停下來休息。」
圖源:BBC
截止到目前,839名學生中仍然有333名失蹤,有的是逃跑後不知去向,有的是直接被武裝分子綁架。連夜趕來的拉瓦和其他家長一樣,只能焦急地等在學校,請求政府解救他們的孩子。
圖源:路透社
終於,就在昨天,綁架事件發生四天後,當地的伊斯蘭恐怖組織「博科聖地」組織站了出來,宣布對這次綁架事件負責。
圖源:法新社
知道了失蹤孩子身在何處,家長們的內心反而更加煎熬了,因為被博科聖地帶走的孩子下場有多慘,大家心裡不言而喻,之前同樣被他們綁架的學生遭受的折磨至今歷歷在目。
多年來,該組織綁架的學生都成了他們的財源和兵源,男生被強行招募,訓練成戰鬥人員。他們日復一日地背誦《古蘭經》,有專門的人強迫他們觀看斬首和酷刑的視頻,甚至讓還沒有槍高的學生拿起AK47對異教徒進行掃射。
在那裡,殺人成了一種值得驕傲的事。被洗腦的學生會對博科聖地組織十分著迷,當時,15歲的哈桑想逃走,可他13歲的堂弟卻騎車追在後面對他開槍射擊。
被解救出來的哈桑
(圖源:每日郵報)
殺得麻木的孩子還會被帶到車上,讓他們對著路人掃射。為了更大程度控制他們,聖地組織還會在他們身上注射毒品,長久下去,他們可以命令孩子們做任何事。
圖源:法新社
在聖地成員的逼迫下,人性的邪惡也被肆無忌憚的釋放出來,原本稚嫩的臉變得麻木血腥。在他們眼裡沒有對錯,只有「做我想做的事」,槍殺親人、強姦婦女……他們變成越來越瘋狂的殺人機器,在殺戮的路上越走越遠,成為下一個「聖徒」。
圖源:人權觀察
而女生則被當做性奴,有的甚至被洗腦成為人肉炸彈,5歲就被選中進行自殺式爆炸襲擊。
圖源:每日郵報
最嚴重的一次是2014年,全副武裝的博科聖地成員坐著卡車衝進了一所寄宿女校,從宿舍裡帶走了270名女學生。
事情發生一個月後,博科聖地組織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裡被綁架的女孩都被蓋上頭巾,身穿伊斯蘭長袍,她們被組織拿來當籌碼,要挾當地政府交換囚犯。
圖:被博科聖地組織綁架的女學生
他們甚至還會按天或按小時對學生進行處決,一摞摞的屍體拍成視頻發給媒體,逼迫政府滿足更多要求。
圖:博科聖地發布的視頻,喊話政府以換取他們的要求
成為與政府談判的籌碼之前,每個女生都經歷了地獄般的生活。後來逃脫的女生回憶道:「我們被關在喀麥隆的一個基地裡,每天被強姦。」
因為被綁架的女學生大都信仰基督教,在基地裡,她們被迫「皈依」伊斯蘭教,還以每人6美金的「新娘價」被賣給了聖地其他成員。
他們開始對女生洗腦,讓她們成為自己的奴隸。宣揚女生不應該上學,而是應該馬上結婚,9歲就是適合結婚的年紀。因為每天只能吃一頓飯,有的人在關押期間懷孕生下的小孩瘦到皮包骨頭,嚴重營養不良。
圖:美聯社
抓住機會逃跑的人不少,但大多被組織成員抓回,下場就是一頓鞭刑。有的女生甚至已經逃遠,也被當地村民發現並送了回去,因為他們害怕知情不報被博科聖地組織報復。
對不聽話的女生,除了直接處死外,他們還會把人打到半死然後吊在樹上,震懾那些有異心的人。
圖:奈及利亞日報
博科聖地組織的種種惡行下,政府的毫不作為,讓人看不到女生們平安歸來的希望。
當時,國際上甚至發起了#Bring Back Our Girls#活動,以米歇爾·歐巴馬為首的全球名人都以此話題在社交媒體發聲,給當地政府施加壓力,督促他們解救女學生們。
圖:HBO
然而時隔六年,雖然博科聖戰組織陸續釋放了100多名人質,但仍有112名女生下落不明,她們的家屬除了數著日子焦急等待,什麼都做不了。
除了學生,博科聖地組織還將襲擊目標對準了平民。
11月29號清晨,奈及利亞某村莊的村民像以前一樣在田間勞作,能在貧窮動蕩的日子裡守著一份土地原本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可這份短暫的寧靜,也在這一天停止了。
不遠處,數十輛騎著摩託車的武裝分子向他們駛來,他們手持武器一邊喊著口號一邊向村民們射擊。
圖:網絡插畫師對這次屠殺事件畫的插畫
來不及逃跑,田地裡的村民就已被團團包圍,黑壓壓的槍口仿佛是對準他們的死神之眼。這些「士兵」將他們手腳捆綁起來,讓他們並肩站立,仿佛是一場審判,接下來,機關槍的聲音響徹天空。
慘叫聲和求饒聲中,灑滿了汗水的土地上此時卻流滿了自己的鮮血……這還不算完,槍響過後,每個匪徒還拿起尖刀,割向已經倒下的村民的喉嚨。
槍殺、割喉、鮮血……每一個看了現場的人,都能想像到當時煉獄般的場景。
不僅如此,組織成員在殺死這些無辜農民後,還將收成良好的稻田付諸一炬,強行帶走了村子裡的十幾名婦女。
短短幾個小時,一個村落就變成了人間煉獄,至少110名村民在這場大屠殺中慘死,6人受傷,還有8人目前處於失蹤狀態,兇多吉少。
而殺人的理由不是別的,就因為組織成員懷疑這些農民參與了當地政府的選舉,並且平時的行為與政府和親政府民兵等過於親密,有「間諜行為」。
圖源:每日郵報
不到半個月,就發生了兩起令人絕望又恐怖的事件,而這也只是奈及利亞這片大陸中無數噩夢中的一小段,這種針對普通民眾的「仇恨」早已存在了十餘年。
早在2015年,博科聖地組織就製造了震驚世界的大屠殺事件。
從2015年1月3號開始,短短五天時間,博科聖地組織屠殺了奈及利亞巴加城鎮2000餘人,摧毀了3000多間建築。
圖源:美聯社
博科聖地組織將坦克開入巴加鎮,直接向城鎮居民開炮,炮火聲徹底掩蓋了人們的慘叫,原本充滿煙火氣息的小鎮瞬間殘垣斷壁,屍橫遍野。
在巴加鎮被屠殺前,1月2號拍攝的衛星圖上顯示該地區有3700多個紅點,每個紅點都代表了城鎮居民的建築和校舍,是人口分布最直觀的數據。
而在大屠殺發生之後,1月7號拍攝的衛星圖中,絕大部分的紅點都變成了灰色,大部分建築都被武裝分子摧毀,鮮血殘軀遍布角落,僅僅幾天時間,巴加鎮變成了一座死城。
圖源:每日郵報
屠殺期間,槍聲爆炸聲從沒間斷,曾經熙熙攘攘的街道如今倒落著無數成人和兒童的屍體,曾經可以開過卡車的道路如今每走一步都要小心越過屍體尋找落腳點。燒著的汽車冒出的滾滾濃煙連太陽都無法穿透,多少人的生活和財產都在襲擊中化為烏有。
圖源:每日郵報
而總統卻只忙於參加競選,無暇理會這次襲擊事件,甚至還把鍋推給了上屆政府,埋怨是他們的交接不當造成了恐怖襲擊。就連奈及利亞國防部都出來打圓場,說死亡人數絕對沒有2000人,只有150多人,其中還包括了襲擊分子。
圖源:網絡
連政府都對這血淋淋的屠殺選擇「視而不見」,也難怪武裝分子這些年如此猖狂。雖然製造多起殘忍屠殺的「博科聖地組織」在國際上沒什麼存在感,但它的惡名在奈及利亞可是絲毫不亞於ISIS。隨便翻閱維基百科,光是他們成立之後製造的恐怖活動,三頁都翻不完。
圖:「博科聖地」組織的襲擊行動統計,這只是冰山一角
而它的發展壯大和奈及利亞本身也有著重要的關係,可以說,它的存在,就是奈及利亞發展史上的「陰暗面」。
博科聖地作為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組織,成立於2002年,誕生地是奈及利亞博爾諾州的首府邁杜古裡。其名稱來源於當地居民以豪薩語對其的稱呼Boko Haram,意思是禁止西方的教育。
圖源:網絡
自從1960年奈及利亞從西方殖民國家獨立以來,這個國家就以宗教為核心,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混亂局面。
有多混亂呢?這麼說吧,奈及利亞有250多個民族,521種語言,最大的民族豪薩族主要分布在奈及利亞北部,佔到總人口的29%;第二大民族約魯巴族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佔21%;分布在東部的伊博族,佔18%。
圖源:網絡
也就是說,沒有一個佔比人口超過50%的民族可以代表奈及利亞擁有主體話語權,民族矛盾先不說,奈及利亞這個國家本身,就像一盤被強行捏在一起的散沙。
此外,奈及利亞南方民眾主要信奉基督教,北方民眾主要信奉伊斯蘭教,外加一些地區的土著宗教,就變成了三股勢力爭奪權力。民族林立、宗教對立、語言混亂,制定出來的政策要想讓所有人滿意基本不現實,為了局面的穩定,各項決策的制定只能勉強迎合不同人群,效率十分低下。
根據統計,奈及利亞人口2.06億,可文盲人數就有6600萬,足足佔了人口的三分之一,別說為國家創收,讓他們脫貧都是件難事兒。
獨立初期雖然是農業大國,但農業技術的落後跟不上人口的增長,直到現在還有人吃不上飯。雖然身為石油大國,不缺發展實力,但石油帶來的巨大收入並沒有改善人民的生活,反倒落入了官員的私人口袋裡。
腐敗程度難以想像,警察部門別說打擊犯罪、除暴安良了,他們甚至反過來搶劫民眾,為害一方。
圖源:路透社
當時為了維護治安成立的「反搶劫部門」SARS,反倒成了危害民眾安全的第一毒瘤,打劫、騷擾無惡不作,積怨已久的人們直接掀起了#End SARS#遊行。
圖:奈及利亞爆發的反SARS遊行
關鍵是,南北經濟發展太過懸殊。南方豐富的石油資源和長達800公裡的海岸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很多機會;而北方一窮二白,要啥沒啥,就拿最北邊的博爾諾州為例,青年文盲率就到了83%,字都不認得,別說老實幹活,能讓他們聽話就不錯了。
於是自2002年起,博科聖地組織開始在奈及利亞北方興起了。
信仰對立、政府腐敗、人民貧苦,種種因素讓博科聖地得以迅速壯大。2015年,博科聖地宣布效忠ISIS,進一步把組織勢力範圍覆蓋到撒哈拉以南。已經沒人能相信,奈及利亞政府會真正對這幫組織出手、救人民於水火了。
圖源:Daily Beast
隨著襲擊頻率和強度的不斷增加,博科聖地組織已經造成230萬人流離失所。2010年後,組織還開始分裂成更多派系,在本國實施襲擊活動外還與其他武裝組織進行合作,恐怖活動甚至發展到喀麥隆。
成員的武裝能力也通過實戰不斷加強,要想徹底終結這個噩夢,奈及利亞政府任重道遠。
圖:博科聖地組織活動範圍的拓展趨勢
從一個小小的恐怖組織擴大為影響全球的「武裝部隊」,發生在奈及利亞的悲劇,是十分悲哀卻又無奈的現實。
生活在安穩的國家,我們知道擺脫物質的貧乏、人民的困苦,靠的絕對不是仇恨和衝突。
但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每天都有無數人正在遭受痛苦。他們同樣不想面對衝突,卻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生活時刻懸在威脅之下。
如何讓世界變好我們不得而知,這條路註定坎坷而漫長。